APP下载

凿破南荒千古閟
——生态旅游视阈下的郑珍黔中山水诗解读

2015-02-13唐燕飞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山水诗比喻诗人

唐燕飞

( 遵义师范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

凿破南荒千古閟
——生态旅游视阈下的郑珍黔中山水诗解读

唐燕飞

( 遵义师范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

贵州风光奇丽,拥有独特的岩溶地貌、峻崖奇峰、急流险滩等。有“西南硕儒”之称的郑珍写下了许多吟咏黔中奇山异水的山水诗,将黔中景观描绘得出神入化。其山水诗让人们在感受山水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的同时,得到双重的审美愉悦,有助于贵州旅游景观的宣传及开发。

郑珍; 黔中山水诗; 旅游开发

郑珍是清代著名经学家、诗人,他“抱不世之才,僻处偏隅,生于晚季,羁身贫赛,暂位卑官”[1]1475,因其被誉为“枕中鸿宝”的诗集《巢经巢诗钞》而名传后世。郑珍除1843年赴京会试和1859年有两个多月入幕教习于云南、湖南两地外,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黔地。黔中山水奇峭瑰丽、诡幻多姿,有奇峰石林、瀑布丘壑,有神秘奇妙的溶洞、水急礁险的江滩……“造化之手信幻极,四海不着雷同文”①本文所引郑珍诗歌如没有特别注出,均出自白敦仁《巢经巢诗钞笺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飞云岩》),郑珍游览着黔中独有的奇山异水、瑰丽的自然景观,写下了数十首山水诗,其中一些佳作已被收入到余冠英主编的《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张秉戍主编的《山水诗歌鉴赏辞典》等。

陈衍曾评价郑珍其人其诗道:“子尹历前人所未历之境,状人所难状之状。”[2]882缪钺在《读郑珍的<巢经巢诗>》中称道其山水诗“多而又较好”,而且“刻画入微,也够得上是诗中有画”。郑珍的山水诗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抓住景物的不同特征,再现了黔中绚丽多姿的山形水貌,赋予山水鲜活的灵气和生动的神韵。

一、奇思妙想赞洞天

贵州属于岩溶地质,是溶洞分布最广、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不仅囊括了全球溶洞所有的形态和类别,还包括许多世所罕见的溶洞形态。郑珍喜爱探奇涉险,并在诗中展示了千姿百态的溶洞景观。如,描写绥阳县北碧霄洞奇观的长篇五言古诗《正月陪黎雪楼询舅游碧霄洞》,一开始就以开辟世界的神话引出碧霄洞的由来:“黄蚓翻劫波,误落荒服外。睚眦恚五岳,中原各尊大。胸蓄不分涎,要唾尽始快。日月不照灼,深閟神鬼怪。吐泄夺造化,捖鍊鼓槖鞴。天动九地裂,顿辟一世界。雷电下搥撼,没楔却奔溃。面帝弹不法,情天转嫪爱。顾留与遐土,广彼耳目隘。不计数万载,莫能启鐍秘。始见此谁得阿舅,携小妹共载。谽谺见巨口,俯瞟吓焉子,魇死者应再。十年诧灵境,寤寐骋神轪。宿粮退。……”诗歌构思奇特,以丰富的想象以及奇特的比喻,创造出一个神话般的奇幻世界。洞中景物“具千百状态”,再加上“奇字异文,一入于诗,古色斑斓”[3]10023,生新奇奥之字句,突兀而来之硬语,更增加了碧霄洞的光怪陆离、变幻无穷之感。

但郑珍作诗并非天马行空,他常常在情景的描绘之中运用自然贴切的典故,不但体现出诗人的博学多识,更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成为“学人之诗与诗人合一”[4]10028的典范。在《怀阳洞》一诗中,郑珍巧妙运用《水经注》中所记载“小夫人乳”的典故,不仅写出了洞顶石钟乳奇特形状,而且使诗歌充满神奇的色彩。其诗写道:“……我行长啸入其中,负壁肃立伟丈夫。孔雀惊人棘翎翼,白虎倒喷苍龙道。海山真官四五下,路云没足端以舒。不知何者报我至,严饰万象先须吾。细视乃皆石髓成,矫观中顶更绝殊。小夫人乳数百道,乳头一一仙草敷。万古不受雨露恩,元气来往翠不枯。”

怀阳洞在清时被誉为仁怀第一胜景,此诗以化静为动、静中寓动之手法,把溶洞中石钟乳的不同形态分别比喻为孔雀、白虎、仙官等,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更绝妙的是诗人身临“仙境”而展开奇思妙想,“不知何者报我至,严饰万象先须吾”,此后又恍然大悟,“细视乃皆石髓成”,最后飘飘欲仙,大呼“梦回熨眼筍将去”。

有的溶洞幽深险僻,水流湍急,郑珍亦能化丑为美,化险为夷,创造幽深奇诡的艺术境界。如《白崖洞》:“白日澹波光,寒森四山闭。沉沉百尺潭,蟠蛰富诡谲。骊龙常吐珠,腾光夜飞掣。上下云间峰,见者大若月。两岸尽悬壁,鬼愁路径绝。自非藉舟桨,何以达灵窟。我来仲夏末,周览叹奇兀。攀深足余酸,题峻胆尚烈。弟子黄精粥,先生胡麻屑。石上一樽酒,了觉天地别。逝将兹避世,岂独拟逃热。倚醉放归桡,回首肝肠彻。”诗人前往荔波的白崖洞驾船探险,不但不觉洞深可怖,反而与弟子在此举杯共饮,陶醉其间,仿佛置身另一个天地,甚至产生了把白崖洞作为“避世”之所的想法。

中元洞和太和洞在镇远县城东部,向有“黔南第一洞天”之誉,郑珍在任镇远府学训导时曾经游览府城对岸绝壁间的这两个溶洞。诗人在《两洞诗》中驰骋想象,妙用比喻,勾勒出一个神话般的仙境,极力状写两洞之奇景,如写中元洞(北洞):“北洞虽名洞,迥与洞不同。入穴出自穴,已非意想通。谓是不知处,乃即东桥东。临江蹲蟆颐,吐吸白玉虹。行人渡虹背,扰扰如蠛蠓。屡转入蜂房,又当穴正中。小口嵌玻璃,照见千樯篷。天匠妙布置,似穷正未穷。一线上云霄,阑盾非人工。是树瘦屈盘,是石苍玲珑。如缘古梅椿,凸凹穿藓封。绝叫出青壁,浩浩乘积风。神仙好居处,倒垂绿芙蓉。面面开户牖,剔透凌烟空。……”

此诗以联想奇特的比喻来摹写中元洞之奇观。诗人把北洞比喻为临江而踞的一只蛤蟆,以蠛蠓比喻行人之拥挤,以蜂房喻洞中小洞分布之密集,以小口嵌玻璃比喻洞中与外界通口之狭小,以一线比喻石钟乳之细长,以绿芙蓉比喻石钟乳之倒垂;以户牖比喻洞洞相连。此等奇幻境界,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之鬼斧神工,因此诗人于诗末喊出“凭高发深喟,永怀云谷翁”之语。

太和洞(南洞)更加奇丽险绝,诗人把南洞比喻为东晋顾恺之与南朝宋陆探微之画作:“南洞更奇极,壁立千丈崖。谁将顾陆画,挂向苍江隈。”接下来状写南洞的“奇极”:“崭崭丹翠间,错落金银台。石扇敞云顶,画檐飞嵬嵬。”进入洞中,只见磴道盘曲上升,“路缘屋脊上,僧出蜂孔陪”,“凭阑望晴霄,天门如可阶”。顺着石阶不断前进,忽然又峰回路转,另有一番景象,“五步一小峰,峰峰瘦皱排。石林夹幽径,绿蓊掌大苔。沉沉静白日,花深鸟无喈。浑忘在壁上,竹影摇尊罍。”种种美景奇观,让诗人突发奇想,以为是天帝将东海的蓬莱分割而来,“帝应怜黔山,鬘花而髻魋。为割海上奇,一令耳目恢。有力夜负至,左股失蓬莱。”

二、笔参造化写山行

黔地不仅溶洞资源丰富,且多高山陡崖,连绵千里、奇崛险峻的绝壁悬崖随处可见,有“凶山恶水”的说法。郑珍在西去云南时穿行于乌蒙山与北盘江的高山深谷间,途中创作的山水诗不仅写尽了道路之险恶和行走之艰难,而且生动描绘了奇山异水震撼人心之美,诗人旅途中的艰苦和复杂的心情也尽现于诗中。正如胡先骕所说:“郑珍诗将黔中山径险恶之况及行径伏莽之畏惧心理,一一描写如绘,致读之者尚觉不寒而栗。”

《自郎岱宿毛口》写诗人穿行乌蒙山谷的情景:“晨登打铁关,下见拉帮塘。行尽拉帮见拉当,度空鸟道四里强。路若壁挂百盘肠,人行如狗尽日忙。落日盘江出脚底,仰视早行鼻尖耳。我投旅宿惫欲死,担丁异夫更何似?把杯大笑何所图,下山且尔归何如,山妻徒忆知得无?”山路陡峭如同悬挂绝壁之上,蜿蜒盘曲犹如九曲盘肠,人们在前进时只能手脚并用,像狗一样爬行,艰难地爬到山顶,已是“落日盘江出脚底”。而行走一天,却只不过“鼻尖”一段的距离,可见路途之崎岖。登山后的诗人先是“惫欲死”,复又“把杯大笑”,虽然行路艰险却又自得其乐。

《自毛口宿花堌》写的是黔中登山特有的情形——隔山可闻呼声,但因道路曲折迂回,却要一天的路程才能到达:“盘江在枕下,伸脚欲踏河塘堠。晓闻花涸子规啼,暮踏花堌日已瘦。问君道近行何迟,道果非远我非迟。君试亲行当自知。此道如读昌黎之文少陵诗,眼著一句见一句,未来都非夷所思。云木相连到忽断,初在眼前行转远。当年止求径路通,闷杀行人渠不管。忽思怒马驱中州,一目千里恣所游。安得便驰道挺挺,大柳行边饭葱饼,荒山惜此江湖影。”

“毛口”和“花堌”是贵州北盘江江边的两个小地名,诗人以诵读韩愈文章和杜甫诗歌来形容从“毛口”到“花堌”一路山行的蜿蜒曲折,可谓奇特生新。道路似近而实远,已近而转远。在慨叹一番山路艰难后,诗人又神驰千里,意欲驱马驰骋中州。而当思绪回归后,只好“大柳行边饭葱饼”,感叹自己只身飘泊江湖的无奈。

《南河渡》则写的是万丈深渊:“十里下南河,险绝骇初见。攒崖摩青空,削径截霄汉。延江万丈底,死绿凝一线。仄行酸腿酥,俯睨刚胆战。顾后舚幸过,惊前讶猝转。”悬崖陡峭高耸入云,从崖边狭窄的鸟道走过,俯看延江(即今之乌江),看不到江水奔腾之势,延江变成了凝固不动的一条“死绿”,写出悬崖之高,山行之险。后四句细致描写了行人复杂微妙的心理:从鸟道上走过后只觉腿脚酸麻,俯看万丈深渊更是心惊胆战,回头看走过的路,庆幸自己的安然无恙;再看前边要走的路,又被吓倒想要返回。此诗用白描的手法写行旅的艰险,诗歌平易中见奇崛。

郑珍的山水诗或惊诧于造化之功,或陶醉于奇丽之景,笔法多变风格不一。白敦仁在《巢经巢诗钞笺注·序》中赞之曰:“子尹笔参造化,其山水之作亦绝无雷同之章。”如在《飞云岩》中,开篇便道:“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蛮风万古吹不化,中有元气常氤氲。造化之手信奇幻,四海不作雷同文。”飞云岩在黄平城东,诗人游览后感叹大自然造化无穷,置身于云气氤氲、泉流淙淙、古木参天的飞云岩,一切赞美之词都是那么苍白,所见之景远胜所闻之誉。“兹岩岂复涉世想,云将授削天磨斤。成时莫自赞其妙,俗间巧颂徒云云。经巢居士鸾鹤群,一丝不净落世氛。纡行五日为看此,所见乃过前所闻。十里泉声接幽壑,苍苍万木烟缤纷。”随后,诗人打算“买宅”而“傍云住”,在此久居,并将尘俗烦扰之事视为“飞蚊”:“买宅径思傍云住,下视扰扰同飞蚊。”“犵同獠妇不雕琢,岁时鸡豆情殷殷。那能龌齪走尘状,过而识悔神当欣。儿女催人待粗了,挥手一笑云中君。”景美情亦美,所见之景和所发之思合而为一,赋予景观瑰丽神奇之色彩。

三、穷形尽相状险滩

黔中江滩极多,如郑珍在《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一云:“江行无百里,江景已多更。问地难为字,经滩不计名。”水急滩险,其摄人的威力,刚猛的气势,比起黔中之山毫不逊色。郑珍在其诗中对此也多有描写。

如《十五里下二郎滩岸遂宿》:“绝壁临无地,危途降自天。一滩黔蜀共,孤市古今悬。水落沙明浦,盐稀客待船。一尊频拄颊,难到此山川。”二郎滩位于习水南部的赤水河中段,连绵数十里都是绝壁险滩,浪高水急,是川盐入黔的主要通道,诗人将之称为“危途”,并感叹因山川难行故而人所罕至。

《宿猿猴岸滩》状写江滩的凶险云:“粘岩成市聚,舍榜宿烟霄。榻底滩声凶,灯边梦影摇。风多愁石落,湍险计来朝。万感醒难寐,邻家夜唤猫。”猿猴滩在赤水河流域一带,滩险水急,两岸悬崖峭壁,诗人因担心风吹落石和明朝湍险难以过江以致于夜不能寐,榻底汹涌激荡的滩声与邻人夜间绵长的唤猫声使他的心情更加忐忑不安。以所闻之声烘托其愁苦心情,再以其过江之愁衬江滩之险,细腻真实地写出了过江滩时的感受。

《观上滩者》写的是逆水行舟的艰难:“纤者尻益高,詹诸钝爬沙。篙师跌腠熊,又若曝肚蛙。一上复一下,舟如缘边虾。游游竞尺寸,终见舌胜牙。哀哉水不平,民劳致堪嗟。万一缆中断,倒冲宁救邪!……努力潕阳船,腰环犹可夸。”诗歌以静写动,“尻益高”、“曝肚蛙”等比喻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纤夫拉纤和篙师撑篙时吃力的形象,并以此表现水流的湍急凶险和逆水行舟的艰难缓慢,可谓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生动处古人未有。”下滩则是“费日捉急流,险快胆欲懦。滩头心夜归,写觅强伴和。”(《下滩》)诗中所写之景皆为真景,在写实中更加以奇警之语,故能“浏漓顿挫,不主故常”。[5]1505

除了上述诗作,《芙峰山》描绘贵阳芙峰山(亦名扶风山)的秀美热闹:“芙峰山,在城东,插天一朵青芙蓉。上下蜂房着芙足,春来车马如游蜂。”《白水瀑布》状写安顺黄果树瀑布的声色形态:“断岩千尺无去处,银河欲转天上去。……银红坠影饮谼壑,天马无声下神渊。”《二月十七度娄山关》赞美桐梓娄山关的雄伟险峻:“山势西来万马奔,大楼一勒九旗屯。天随路入藤萝峡,人共云争虎豹门。”《云门墱》歌咏遵义云门屯的高大壮观:“门高一千仞,拄天气何尊。荡荡百步中,水石互吐吞。”《游南泉山》感叹黎平南泉山的灵奇挺拔:“仰梢摩空冥,俯抵绝究竟。石气一何厚,翘楚尚余劲。”

郑珍这些描写黔中奇山异水、险滩峻崖的山水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不仅将黔中山水高度艺术化,而且比喻奇特,想象大胆,联想丰富,在诗中移情入景,融景生情,使自然山水增加了许多灵性。学界对之历来评价甚高,黄万机在《郑珍评传》中评之道:“郑珍兼学各家之长,能细心玩赏山水之美,把握不同特征,随物斌形,因形敷彩,或因景启情,或融情入景,描绘出神形兼备的艺术画卷,创造了奇幻多彩的艺术境界和风格。”贵州诗人聂树楷有“凿破南荒千古閟,经巢诗与柳州文”之句(《读黔人诗绝句十首》),认为郑珍的诗和柳宗元的散文在表现南荒山水风物之美方面有开拓之功。作为吟咏贵州山水作品最多的郑珍,“黔中山水诗第一人”之誉当之无愧。

郑珍“仰叹山水奇,俯蹑造化跟”,其山水诗深广的内容、瑰丽的描写、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及诗人的文化人格魅力让无数读者为之叹服,再加上“郑珍卓然大家,为有清一代冠冕”[6]114的历史名人效应,当有助于贵州旅游景观的宣传及开发。人们吟诵着前人的诗句,追随着先贤的遗踪,感受山水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可以得到双重的审美愉悦。庐山瀑布因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令人神往,西湖风光因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更加诱人,寒山寺因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吸引了无数游客。当前,我们也可以挖掘贵州自然景观的人文内涵,将本土诗人描绘黔中山水风物的诗作作为绝妙的旅游广告,使之远播久传,让“西南硕儒”郑珍的大手笔为多彩贵州增光添色,彰名扬声。

[1] 郑知同.敕授文林郎征君显考子尹府君行述[M]//白敦仁.《巢经巢诗钞》笺注·附录.成都:巴蜀书社,1996.

[2] 陈衍,著.钱仲联,编校.陈衍诗论合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3] 陈田.黔诗纪略后编·郑徵君传[M]//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道光朝卷(第十四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4] 钱仲联.论近代诗四十家[M]//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道光朝卷(第十四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5] 莫友芝.巢经巢诗钞序[M]//白敦仁.《巢经巢诗钞》笺注·附录.成都:巴蜀书社,1996.

[6] 胡先骕.读郑子尹《巢经巢诗集》[M]//胡先骕文存.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

Discovering the Beauty of Southwest China——Interpretation of Guizhou landscape poems of Zhengzhen in the vision of ecotourism

Tang Yanfei
(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edia,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02, China )

Guizhou is beautiful with its unique karst landform, peculiar peeks and stretches of rapids. Known as an elegant scholar in southwest China, Zhengzhen has written many landscape poems intoning/praising the marvelous scenery of Guizhou and the beauty of gorgeous Guizhou have been vividly depicted. His poems enable people to perceive both natural beauty and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Guizhou.

Zhengzhen, Guizhou landscape poems, Tourism development

I207.22

A

1673-9639 (2015) 02-0066-04

(责任编辑 郭玲珍)(责任校对 白俊骞)(英文编辑 韦琴红)

2014-09-09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黔北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郑珍《巢经巢诗钞》研究”(JD2013228)、遵义师范学院乌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基地项目(WJ2013026)研究成果。

唐燕飞(1974-),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山水诗比喻诗人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比喻
瞻谢公亭
买椟dú还珠
论中国山水诗的成因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王维的七言山水诗论略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