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文化与儒家文化关系论析

2015-02-13方映灵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年3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特质论语

方映灵

深圳文化与儒家文化关系论析

方映灵

通过对儒家文化和深圳文化的特质分析,探究儒家文化和深圳文化的关系问题,从而解读深圳这个现代化城市高扬儒家文化这一现象。深圳文化具有儒家文化的特质,儒家文化讲仁爱、讲担当、讲刚毅进取、重人文教化的核心特质在深圳文化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深圳文化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特质与儒家文化的核心特质一脉相承,由此深圳对儒家文化的高扬在情理当中。

儒家文化;深圳文化;深圳十大观念;三型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它以积极有为、刚健大气、理性优雅的文化精神特质和淑世谨严的社会人伦秩序,千百年来形塑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风貌,成为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最核心特质。

深圳是一个由岭南边陲小县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一直以来传统文化积淀较为薄弱。但是,这个年轻的现代化城市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第一个 “设计之都”、“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国家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近年来还高扬儒家文化,先是打出《论语》金句广告,后又历经八年精心打造儒家文化交响乐《人文颂》,通过对儒家文化的重新诠释和发掘,向世人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可说没多少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城市,“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城市文化建设的样本”[1]在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敢为人先”,并独辟蹊径地选择了以交响乐形式演绎诠释儒家文化且赢得了世人赞誉,这不得不令人慨叹,也引人深思。本文试图通过对儒家文化和深圳文化的特质分析,对这一文化现象予以解读,进而探究儒家文化和深圳文化发展的关系。

一、儒家文化的特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一直以积极进取、刚健正气、责任担当、理性恭谨、温文尔雅等一系列形象特质,区别于道家、佛家、墨家、法家等其它类型传统文化。

(一)积极进取、刚健正气区别于道家

不同于道家的自然无为,儒家对社会人生倡导的是积极进取的态度。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象传》)、“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再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儒家体现的是一种刚健进取、正气凛然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

(二)入世救世、责任担当区别于佛家

不同于佛家的出世解脱,儒家始终以一种饱满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入世救世,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从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儒家体现的是一种对家国天下和世间苍生的社会责任与大担当。

(三)理性主义、淑世主义区别于道家

不同于道家“绝圣弃智”、“绝仁弃义”(《老子》第十九章)的非理性主义与解构主义姿态,儒家尊崇的是“仁且智”(《孟子·公孙丑上》)、“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颜渊》)的理性主义和淑世主义态度。从“知者不惑”(《论语·子罕》)、“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论语·雍也》),儒家展现给世人的是一种清醒睿智、谦和有礼、博学优雅、仁爱坦荡、淑世益世的君子风范。

(四)重礼乐、尚优雅区别于墨家

不同于墨家的“节用”、“非乐”,为了纯粹节俭而反对“繁饰礼乐”(《墨子·非儒下》),儒家非常重视礼乐的教化作用,把诗、书、礼、乐作为成就“君子”、“士”的必要方式,特别是孔子与春秋时代早期儒家。《礼记·王制》中说,“诗、书、礼、乐以造士”,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儒士的必备功课。孔子崇尚“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孔子诗论》),把诗、礼、乐作为人能够有尊严地立足于世并陶冶情志的基本方式和重要途径。而礼乐是以“仁”作为根本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没有仁作为基础,何谈礼乐!所以,礼乐重要的是能发之仁心而非奢靡的繁文缛节 “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礼宁可显得谦逊固陋,也不可骄奢“繁饰”,最重要的是要能体现礼的仁爱内涵,由里及外透出礼乐教养带来的温暖、愉悦与优雅,而不是外在奢靡的形式。

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仁、义、礼、智”内外兼修的人,自然是具有人文教养的人、有气质风采的人、有人的尊严的人,这正是儒家所心仪和追求的理想君子风貌。具备了这种精神风貌的君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不惑”、“不忧”、“不惧”而睿智、乐观、淡定,其高贵的气质风采使其即便居于陋室也能让陋室蓬荜生辉焕发出光彩,使陋室“何陋之有”(《论语·子罕》)。面对简陋的生活也能够泰然乐观处之,享受“孔颜乐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更能够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这种高度融合自然与人文、“天人合一”的 “曾点气象”,作为人生理想的生活方式与情调乐趣。

重视人文教养和精神追求,高扬人的尊严和气质风采,这是儒家区别于墨家等诸子百家的特质所在,也是儒家文化具有贵族性的重要特征。正是在这样一种贵族性礼乐文化的熏陶下,“春秋时代常为后世所想慕与敬重。春秋时代,实可说是中国古代贵族文化已发展到一种极优美、极高尚、极细腻雅致的时代”。[2]

(五)博大仁爱、境界追求区别于法家

不同于法家把社会一切诉诸于律法的冷漠性与强制性,儒家是“仁”学,以“仁”为核心,对己讲“为仁由己”(《论语·颜渊》),“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肯定人人本性都具有一颗向善的、仁爱的心,后天只需自我自觉地发扬光大这一仁心(“求其放心”)即可,没有外在强制性的压力和不悦。对他人对社会则讲礼、“立于礼”;讲 “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显得彬彬有礼、博大仁厚、温情关爱而不冷漠。

虽然这种“内圣外王”的“礼治”模式与法家相比过于理想、温情、缺乏实操性和公共道德底线设置,从而往往流于空想,但它凸显了人世间的温暖博爱和文明优雅,给人以向善成仁的高度信任感和轻松自在感。更重要的是,它重视“乐”,一方面讲“成于乐”,把音乐带给人的美好感受和意境作为人生的最大乐趣;另一方面讲“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期望“咏而归”的“曾点气象”,把人的生命情调、精神境界作为人生的理想追求,从而提升了人的生命价值意义。

法是理性冷峻、平等划一的,它以务实的、工具化的法治理性统一和保证了平民社会里人们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底线和平等权益,体现了公平正义,维护了社会公共秩序。但另一方面,它也是冷漠无情的,它不但无法统摄人的生命情感、道德理想、精神价值、人格情操,更无法涵盖人的精神境界追求,而这一切正恰恰是儒家所重视、高扬和追求的东西,也是儒家的重要价值所在。正是儒家这种人文价值和精神境界追求拓展了人们生活的宽度和高度,体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尊贵性,使人类文明的一切美好不被法治理性的工具化和扁平化所消解和湮没。在这方面,儒家文化将具有永恒的价值。

二、深圳文化的儒学特质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深圳文化的特质集中体现在“十大观念”和“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三型”文化理念上。

(一)深圳“十大观念”与儒家文化

深圳的“十大观念”分别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

从这“十大观念”我们可以看到,深圳文化具有儒家文化刚健进取、重视教化、仁爱博大的特质。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我们看到儒家积极进取、时不我待的时间紧迫感和使命感;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看到对家国的责任担当和力戒空谈、摆脱玄学的纯正儒家实用理性;从“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我们看到刚健强劲、勇者不惧、锐意进取、相反于道家的儒家姿态;从“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我们更看到儒家那种崇尚人文、重视教化、提倡有教无类、追求人的尊严的价值取向;从“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我们则看到儒家仁爱博大、宽容温情与坚韧不拔的品格。

讲仁爱、讲担当、讲刚毅进取、重人文教化,这无疑是儒家文化最显著、最核心的特质。从深圳“十大观念”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特质在深圳文化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三型”文化与儒家文化

如果说深圳“十大观念”反映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深圳的文化精神的话,那么“三型”文化则可说是深圳明确提出的未来城市文化的发展理念。

深圳的“三型”文化是指“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文化。深圳的创新型文化是在扬弃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利弊选择和大胆开拓中,再造城市文化的新内涵、新表达。创新型文化的实质是价值创新。智慧型文化是弘扬大道的文化,是崇尚知识和技术的文化,是重视人才、培育人才的文化。而“力量型”文化,强调的是文化发展应具有自强不息的血性或进取性,以此区别于高度娱乐、休闲化的自我消弭性文化。[3]

应该说,“三型”文化秉承了十大观念刚健进取、崇尚知识、以人为本的文化特质,是“十大观念”的进一步提升与高度浓缩,充分体现了深圳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但相对于“十大观念”,“三型”文化无疑更加突出地强调了“智慧”和“力量”。

其一,智慧离不开知识,智慧需要以知识作基础,所以,孟子说“学不厌,智也”(《孟子·公孙丑》)。“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以及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等品牌活动,都表明了这座城市对知识的追求与尊崇。“崇尚知识”是“智慧型”文化题中应有之义。

但智慧并不等同于知识,而是超越于知识,是融会贯通了各种知识之后,对世界万事万物能够如“庖丁解牛”般得心应手、应对自如的一种“大道”。孔子说,“知者乐水”、“知者动”、“知者不惧”、“知者不惑”,也就是说,一个智者应对万事万物的方式、方法和能力,不仅能像水一样千变万化,灵动不拘,通达自如;并且内心笃定镇静,胸有成竹,没有任何畏惧和慌乱;也非常清楚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理和自己的位置使命,心如明镜,没有任何困惑。孟子说“仁且智,圣也”(《孟子·公孙丑》,一个具备了仁爱与智慧的人,就是圣人了。无疑,倡导“智慧型”文化,追求“弘扬大道”,充分显示了深圳志存高远的文化追求。

智慧又是理性的,而理性就意味着摆脱了自然感性的羁绊,能够驾驭和统摄自然感性。一方面,个体能克制自身的自然感性,理性地顾及他人,和谐与他人的关系,遵守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显得彬彬有礼有教养;另一方面,人类能够以一种“民胞物与”的人文情怀,善待自然,理性地掌控自然、利用自然,和谐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天人合一”。

崇尚理性、倡导人文情怀,这正是儒家的文化特质与理想追求。因此,深圳倡导“智慧型”文化,就意味着把崇尚理性、拥有人文情怀作为自身的文化理想与价值追求,也意味着与儒家文化特质的高度契合。而提倡“重视人才、培育人才”,更是与儒家的“以人为本”特别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脉相承。

其二,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深圳一直以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特区精神勇立潮头,创造了“深圳速度”和“一夜城”神话。显然,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是“具有自强不息的血性或进取性”的,是“力量型”文化的很好诠释。而随着深圳城市实力的增强和地位的提升,特别是近年来,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人均GDP均位居内地城市首位,“是全球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4]。在这种城市繁荣之下,深圳是继续保持奋发进取的锐气,还是像南宋的临安及古罗马帝国那样,任由“高度娱乐休闲化的自我消弭性文化”,侵袭腐蚀城市原本健康向上的肌体,最终导致退步消亡?答案显然是自明的。

因此,深圳文化强调“力量”,既体现了一种以史为鉴的文化自觉,也切中当前城市时弊,更立足于未来;而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经济先发达地区,深圳的这种文化自觉也必将对全国起到一种先锋探索和引领作用。

除了“具有自强不息的血性或进取性”,深圳的“力量型”文化还强调“充满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高扬对人生、社会、国家的意义追求”。[5]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积极有为、自强不息、刚毅进取和责任担当,弘扬浩然正气,追求人生价值,一直是儒家区别于其他诸子百家的核心特质。很显然,深圳的这种 “力量型”文化与儒家的核心特质不仅高度契合,而且,从“自强不息”、“浩然正气”、“意义追求”等用词来看,还可以说是充分撷取了儒家思想后的翻版表述。

由以上我们看到,从“深圳十大观念”到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的“三型”文化,深圳文化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特质,意气风发、敢闯敢干的城市风貌,勇当排头兵、敢为天下先的社会担当等等,都与儒家文化的核心特质一脉相承。

[1]王京生.观念的力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钱穆.国史大纲(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69~71.

[3]王京生.文化主权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3:358~360.

[4]深圳概览——序 [EB/OL].深圳政府在线. www.szgov.com.cn.

[5]王京生.文化的魅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3.

责任编辑:周修琦

G127

A

1673-5706(2015)03-0075-04

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深圳文化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125A110)阶段性成果。

2015-4-10

方映灵,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特质论语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如何读懂《论语》?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