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现代审美学的理论体系——评彭立勋《审美学现代建构论》

2015-02-13陈池瑜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年3期
关键词:美学经验建构

陈池瑜

新中国建立后的美学研究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主要集中在有关美的本质的讨论中,以对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或者是二者的统一,以及对美的客观性、社会性、主体性等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不同的美学观点,出现了以朱光潜、蔡仪、李泽厚等为代表的美学派别。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美学思想的研究的展开,出现了刘纲纪等人提出的实践美学论。在对美的本质研究的同时,也展开了对审美心理和美感的研究。1984年王朝闻出版了《审美谈》,1985年彭立勋出版了《美感心理研究》,拉开了新时期审美心理研究的序幕。彭立勋教授30多年来,集中对审美心理、审美经验进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先后出版了《美感心理研究》《审美经验论》《美学的现代思考》《趣味与理性:西方近代两大美学思潮》等专著。2014年,海天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新作《审美学现代建构论》(深圳学派建设丛书之一),该书从审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研究方式、学术资源等方面全面探讨审美学的建设和创新问题,建构了现代审美学的理论体系,对推进美学适应时代要求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以说,彭立勋教授是改革开放以来,研究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并取得重要成果的美学家之一,为我国当代美学中研究审美学、审美心理与审美经验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构建审美学的学科体系框架

《审美学现代建构论》的学术成就之一,是作者提出将审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来进行研究和建构。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他的《美学》一书中,将美学视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把美学定义为研究感觉和情感的“感性学”,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感性学”其实就是审美学。但西方古典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却是美的根源和美的本质,黑格尔的《美学》三大卷,虽然有两卷是研究艺术与艺术史,但都包含在他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美的本质的体系之中。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一方面由于心理学的发展,对情感、感觉、知觉、表象、想象等研究成果的出现给美学研究带来新的启示;另一方面,由于美的本质的抽象研究必须要和丰富的美感经验特别是艺术作品、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审美活动相结合,才能使美学研究走向深入,也才能解决美的本质和美感研究中的一些复杂问题。正是上述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的共同驱动,促使美学研究从美的本质研究向审美心理与审美经验研究转向,即对美的抽象的哲学研究向艺术美、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艺术批评等艺术审美活动研究的转向。所以对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以及艺术活动的研究,成为西方现代美学的主要走向。彭立勋教授曾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学术访问研究,收集了有关西方现当代美学和审美理论的第一手资料,洞悉西方现当代美学发展趋势,决定将审美学作为研究重点。在《审美学现代建构论》中,作者提出建构审美学的现代理论体系,这是当代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什么是审美学呢?该书第一章“审美学学科定位与现代建构”提出,“审美学是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人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并对审美活动与审美经验进行阐释。认为审美活动是在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互相作用中发生的,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实践活动的特点。所以,审美学必须研究审美主、客体及其关系,阐明审美活动的来源、性质和特点。作者将审美经验界定为审美主体在审美欣赏和美的创造活动中产生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审美判断和评价。审美经验包括审美心理活动、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评价等各种审美意识。

作者对审美学的概念作了科学的界定,并对审美学与美学、审美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关系亦进行了比较和区分。书中认为,审美学虽然是美学的一个部分,但就研究范式和方法,审美学超越了美学的学科界限。如审美心理研究需要美学和心理学以及艺术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的研究需要美学和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所以审美学在美学中有相对的独立性。审美学与艺术学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虽然审美经验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表现在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之中,但审美学又不限于艺术学,审美活动除艺术之外,还包括审美文化、日常生活审美活动及自然美的欣赏等。作者通过这些论述,清晰地将审美学的研究对象确立下来,并厘清了审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从而为审美学学科建设奠立了理论基础。

在对审美学学科体系的建构理论研究中,作者提出一些新的学术见解。如书中认为审美意识活动是审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对何为审美意识及审美意识的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审美意识活动表现为心理活动,但又不限于心理活动,审美意识作为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反映,具有复杂的结构和不同的层次与形式;认为审美心理是审美意识的不够自觉的、不够定型的形式,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标准等则是审美意识的自觉的、定型化的形式,后者是在审美心理基础上形成的,但又是对审美心理的提炼和升华,审美心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影响下发生的,并受这些审美意识形式制约。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所产生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也是审美意识的一种重要形式。以艺术为中心的审美经验,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对审美经验的考察,不能仅仅依靠心理学,还必须从审美经验与人类社会实践的关系入手,深入揭示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社会历史本质。该书的这些新的观点,深化了对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的研究。

创新审美经验研究的方式和理论

本书作者关于审美学学科建构的思考,另一创新点是,主张对审美学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研究。对审美意识的综合研究,需要将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艺术史、艺术批评学等学科结合起来,所以审美学是一个包括多种形态的、由多种学科交叉构成的综合性学科。既要从哲学方面探讨审美意识的哲学意义,又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心理的复杂活动,既要从艺术学入手,探讨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独特的审美活动,也要从社会学层面,考察审美对象的社会价值与审美意义。审美意识和审美活动存在多种形态,有无限丰富的内涵,所以审美学的研究,必须要综合人文科学包括思维科学在内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才可能全面、深入地揭示审美经验、审美活动与审美心理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作者的这一观点,为我们建构现代形态的审美学,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按照“孤立的因果链的模式”思考对象,把一切事物都看作由分立的、离散的部分或因素所构成,用这种方法研究审美经验就会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状况。作者运用系统论观点对审美经验进行综合研究,在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上也作了创新,在美学研究方法论方面,对我们也有一定启示。

《审美学现代建构论》共分三篇,即审美学现代建构的理论思考、审美学现代建构的西方资源、审美学现代建构的中国资源。第一篇审美学现代建构的理论思考,除第一章谈论审美学学科定位与现代建构外,另分五章讨论审美经验研究与现代科学方法论、审美心理系统整体论、审美认识结构方式论、审美情感结构方式论、美感发生心理机制论。这五论可以说从审美学的研究方法到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心理、审美发生的相关理论问题,都作了深入探讨,提出若干新的学术见解。将这五论作为一个系统提出亦是作者的一个新的创造。系统论认为,某一事物的性质和功能,不是由其构成要素孤立状态时的性质和功能叠加所形成,而是由系统内各个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内部方式即结构所决定的。作者以系统科学方法论为参照,以审美经验、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经验为考察对象,把分析审美经验的特殊心理结构方式作为中心,提出了审美心理系统整体论、审美心理结构方式论、美感发生中介机制论、审美生成主客体互动论等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独特的审美经验的理论体系。

本书的一大理论亮点,是对审美心理结构做了新的分析和解释,提出诸多新的见解。如在“审美心理系统整体论”一章中,认为审美心理的整体性即审美心理是由多种心理要素组成的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并提出审美心理结构的多层次性观点,如审美认识活动,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表现为由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审美想象到审美理解的不同的层面。在“审美认识结构方式论”一章中,提出形象观念与审美认识的命题,认为审美的认识活动始终和感性印象、具体形象融合,往往表现为一种形象观念,它和概念认识不同,不是概念认识那种抛弃感性印象的抽象认识,而是既要集中概括事物的一般本质,但又不舍弃个别现象,寓一般于个别之中。作者还运用中国古典美学与艺术理论中的相关表述,进一步论证审美认识结构的特点。如用“思与境偕”解释审美认识中思想与形象的直接融合与统一;用“可解不可解之会”解释审美认识中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用“寓理于情”解释审美认识中的理解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作者借用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巧妙地解决审美认识中的一些复杂问题。

在对审美情感结构方式的研究中,作者将审美主体在对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情感,同审美感知、联想、想象等结合起来思考,认为审美主体在对美的感知、想象、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审美情感或审美情绪,而审美主体的不同情感反应,也会影响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联想、理解方面的差异。在美的欣赏和创作中所产生的审美情感与情绪,和不同认识因素以特殊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情感与认识相交融的多层次的审美情感结构,其表现形式为触景生情、移情作用、人物心理体验、同情共鸣等。作者在研究审美心理、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和审美发生时,都很强调结构的概念,将审美心理、审美认识、审美情感的内部因素看成是一个结构整体,并考虑各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有关新的研究观点。如作者认为审美认识结构和审美情感结构以特殊方式交互作用、相互协调,导致感性与理性、认识与情感、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协调、相统一的自由和谐的心理活动,最终形成以情感愉悦和心灵感动为特点的审美总体体验。审美经验表现出的特殊心理现象如直觉性、形式感、愉悦性等,都是由于审美心理的特殊结构方式以及美的观念的中介作用所形成的整体效应。由此,作者创造性地提出,发现并科学地解释审美心理、审美认识和审美情感的特殊结构方式,是揭示审美经验特殊规律的关键所在。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审美学建设

该书提出要借鉴西方美学资源来探讨中国美学,特别强调要开掘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有关审美心理、艺术经验研究的宝贵理论财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审美学理论。中国艺术灿烂辉煌,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中国艺术的发展,中国历史上建立的诗论文论、画论书论、乐论曲论,十分精彩而重要。中国美学史中,真正发达的是各艺术门类的艺术理论,今天我们要将中国美学、审美学、艺术学研究推向深入,或者要建立中国现代形态的美学、审美学、艺术学,必须加强对中国古代诗论文论、画论书论、乐论曲论的研究,包括对诗史、书史、画史,诗品、书品、画品的研究,并做好传统审美和艺术理论的现代转换工作。作者对中国传统美学在建立中国现代审美学中的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审美学现代建构论》的第三篇中指出,中国传统审美学思想不仅有其独特的观念、命题和概念范畴,而且有其独特的理论形态和思维方式,而这些又是同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审美经验的特点相联系的。在中国传统哲学辩证思维方式影响下,中国传统审美学思想强调审美中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和二者的相互作用,强调审美中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的互相渗透和有机融合。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感兴说、神思说、情志说、意境说、情景说、言意说、虚实论、兴趣论、妙悟论、韵味论等,不同于西方美学的基本理论和范畴,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为世界美学做出了独特贡献。要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探讨中国审美学理论的形成和演变,准确、科学地揭示和把握其内涵和特点,使其成为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审美学的重要的理论资源和理论基础。

作者认为,建立中国特色和现代形态的审美学,既要借鉴西方的审美学理论,吸收中国古代审美和艺术理论的精华,还要从当代现实生活以及审美和艺术实践需要出发,从新时代的高度,对传统审美学思想进行新的审视和创造性阐释,使其与当代审美观念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推进中国传统审美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这一观点,值得美学和艺术学研究工作者重视。当代科技发展给社会生活和审美活动带来巨大变化,波普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反艺术的艺术等,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形态,而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设计艺术,渗透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很难说我们的生活中哪件东西不是艺术,生活审美化、艺术化程度日益增加。目前兴起的新媒体和网络艺术活动这些新的审美现象,前景不可估量。这一切为今天和今后的审美活动带来新的形式和方式,也为审美理论与审美经验研究带来新的挑战和活力。所以,我们的现代审美学研究,必须跟踪新的艺术实践、艺术活动,充分注意新的审美现象,并对它们做出新的阐释和评价,这样我们建立的审美学,才有现代性和当代感,也才有生命活力和现实价值。《审美学现代建构论》 提出和建构审美学学科的理论框架,推动我国当代审美心理、审美经验等审美理论研究的发展,既有较高的美学理论价值;同时,由于审美与艺术在当代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而且趋向大众化,该书正适应了社会与大众对审美心理、审美经验、审美活动研究理论的需求,对当代审美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美学经验建构
盘中的意式美学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外婆的美学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纯白美学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