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惠联动打造环大亚湾国际新能源产业集群

2015-02-13曾凡华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年3期
关键词:坪山大亚湾新区

曾凡华

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后,深圳市委、市政府立即成立了深圳市贯彻落实《纲要》领导小组,制定了《深圳市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实施方案》,明晰了深圳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积极推动区域紧密合作和协调发展等。深圳市、惠州市、东莞市签署了《推进珠江口东岸的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已正式实施,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建设正式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根据《总体规划》,惠州环大亚湾新区位于惠州市南部,西邻深圳、东莞,东接汕尾,南濒大亚湾,背靠广阔内陆腹地,其中核心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规划出台,深惠合作出现新机遇。

一、《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总体规划》涵盖了发展基础和战略意义,包括总体要求,空间布局,现代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起步区建设和重点工程,实施保障等十二个章节。

《总体规划》赋予惠州环大亚湾新区五大战略定位,即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广东陆海统筹综合发展试验区、珠三角辐射带动粤东粤北发展的增长极、港城融合生态湾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现代化生态湾区框架基本形成,成为新兴增长极。到2030年,核心区建设成熟完善,港城融合的现代化生态湾区基本建成。主要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对新区进行功能统筹定位,以海岸带、自然山体和水系为生态本底,以交通廊道为引导,打破行政区划,整合发展资源,突出发展片区的主导功能,形成空间集约、陆海统筹、特色鲜明的“一轴一带、八大片区”新区总体格局。

环大亚湾新区的建立必将对惠州经济发展和海岸带的保护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特别是石化产业、海洋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滨海旅游业、特色农渔业等六大产业都将得到极大的发展。该区目前以石化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初具规模、陆海统筹的区位条件优越、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成型、海洋生态与文化资源丰富,是珠江口东岸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战略性地区。环大亚湾新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5.9亿元,占惠州市的33.2%。

2014年6月27日挂牌成立的环大亚湾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大力打造惠州发展的“蓝色引擎”,通过对接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的一体化发展。在一大批重点项目带动下,新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部分先行指标和支撑因素持续向好。

二、深惠合作,环大亚湾能源产业是重点

(一)深圳的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是深圳重点支持发展的三大新兴产业之一,代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将新能源产业列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提出加大利用电动汽车、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例。目前,以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储能电站、风能为代表的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产业服务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深圳特色的新能源产业逐步形成。比亚迪和中广核集团是深圳新能源产业的典型代表,深圳也是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至2013年底,深圳市累计推广各类新能源汽车6363辆,投放量居全球首位。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位于深圳东部,与惠州市大亚湾新区相邻,南面以基本生态控制线、深汕高速、深汕公路、丹梓大道为界,总面积约13.5平方公里。其整体定位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集研发、规模化生产、产业配套和生活配套于一体、国际一流的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基地具有龙头引领作用,核心技术企业配套,着眼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动力电池、兼顾发展风能、太阳能、LED等产业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兼容研发及标准化生产功能。

(二)惠州在环大亚湾的能源规划

汽车产业是惠州市在环大亚湾新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其中整车项目以及新能源汽车是主攻方向。《总体规划》提出,大亚湾汽车产业园以比亚迪等大型企业为龙头,打造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与生产基地,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带动汽车生产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总体规划》以发展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商贸物流和高端旅游为重点,合理布局城乡产业,建设临海重化产业集聚区、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区、珠三角东岸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和粤港澳特色农渔业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发展现代产业推动环大亚湾新区开发建设战略性突破。

环大亚湾新区将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和炼化一体化后续建设项目,重点发展轻质化、优质化原料的石化产业链,着力培育石化主导产业,延伸发展中下游产业链,提高精细化工产业比重,以大亚湾石化区为核心,兼顾发展高端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技术领先、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安全的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

(三)深惠合作重点——打造环大亚湾国际新能源产业集群

深圳东部已经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深圳向东发展的趋势不可挡。大亚湾集中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综合优势,具有发展成为超大规模经济体和区域经济中心的优良条件。深圳、惠州是珠三角两个经贸关系紧密的重要海滨城市,深惠两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珠三角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珠三角形成更紧密的区域经济。环大亚湾跨深惠两市,现已经逐渐形成以石化为龙头,核电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深惠要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的宏观背景下,以环大亚湾为重点,加强石化工业的分工和协作;以环大亚湾为依托,全面加强互补性产业的合作;深惠联动,共同打造环大亚湾国际新能源产业集群。

三、加强规划,发挥坪山区位优势

(一)坪山新区战略地位凸现

深圳坪山新区于2009年6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辖区总面积约168平方公里,位于深圳市东北部,东靠惠州大亚湾地区,与大亚湾唇齿相依,是深惠合作的前沿阵地和战略节点,既拥有与之合作的空间优势和地理便利,更肩负加强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深惠一体化的使命和义务。大亚湾区域双城联动更多的是坪山新区与大亚湾新区的联动,打造环大亚湾国际新能源产业集群是坪山新区的历史使命,也必将为坪山新区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省、市各项规划方案出台后,坪山新区凸现其战略地位,由一个城市边缘区域变为经济区域合作的核心部位。坪山新区与大亚湾新区要以产业合作为重点,以发展新能源产业为主导,以项目为启动载体,着力建设一个以新能源为核心的国际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在环大亚湾地区构建更高质量的空间结构,发展湾区经济,以新的经济形态,促进经济全面提质增效升级。

(二)环大亚湾区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基础

环大亚湾地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非常好的产业基础、开放优势。环大亚湾跨深惠两市,有着发展为国际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良好前景,现已经逐渐形成以石化为龙头,核电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大亚湾吸引了来自荷兰、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落户大亚湾的世界500强企业共有十多家。该区已经以石化产业为主导,构建以核电、汽车工业、旅游业、港口物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

(三)环大亚湾区域的优势

深圳市坪山新区和惠州市大亚湾区产业发展合作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就是打造环大亚湾国际新能源产业集群。“一带一路”主要内容就是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给环大亚湾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通过改革与创新,环大亚湾地区经济将实现新一轮腾飞。建设以比亚迪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城和LED等新兴产业,依托深惠交接的地缘优势,以坪山与大亚湾的合作开发为契机,加大新区招商引资力度,研究制订具体的鼓励性政策措施,主动出击,争取引进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和企业总部。依托产业优势,积极推动毗邻大亚湾区的融合发展,以产业合作为重点建设环大亚湾新能源产业集群,最能直接整合两区发展资源,实现产业互补与互动、产业投资互利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跨界产业群。坪山与大亚湾新区的一体化合作要以产业发展为先导,实现两市产业的协作与共赢;以城市空间为载体,承担城市功能的互补与衔接;以环境共享为特质,营造宜业宜居生态城区;以政策创新为抓手,突破两市的制度化差异,共同建立高效的产业示范区管理机构;利用深圳特区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高端产业入住,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有效盘整用地;共同编制区域协同发展新规划等。

四、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

(一)准确定位,构建聚集发展机制

明确深圳坪山新区的发展定位。结合现有产业链的情况和坪山新区的情况,依托比亚迪进行产业链的配套建设,针对性引进相关企业,实现产能的规模化扩张。大力引进上游企业(特别是隔膜、正极等关键材料)入驻,带动整个产业链相关企业产值的迅速扩张。太阳能、液晶电视、混合电动汽车等相关行业的成品制造,未来可结合国家规划进行上下游延伸配套,发展关键设备和耗材类企业,实现产业链配套,形成较好的规模效应。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源管理系统、整车控制系统、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制造。

构建产业聚集发展机制。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配套和规模发展,有利于利润最大化,有利于扩大新能源产品市场规模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应重点发展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集群。对于坪山新区来说,要建立新能源汽车金融信贷、保险、租赁、物流、二手车交易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发展新能源技术及关键零部件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平台。研究实行新能源汽车停车费减免、充电费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植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使坪山新区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国家级先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交易中心。

(二)破除壁垒,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行政壁垒阻碍了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抬高区域间的流动成本,降低经济活力。破除行政区域壁垒最好的办法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交流合作。

建立两区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制度。消除地区间行政壁垒必须从弱化行政区划、建立共同市场规则、克服政策和体制落差以及挖掘共同的文化等方面着手。这就需要建立深惠两市、坪山与环大亚湾两区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对双方重大合作事宜进行协商和决策。

建立双方政府工作协调机制。在两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建立双方政府工作协调机制,就相关事宜进行安排和沟通,并向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报告。成立区一级合作共建工作推进组,安排一名管委会领导具体负责两区对口部门沟通、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合作事项的商定等工作。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合作商定事宜的推进、示范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合作事宜的实施。

建立互利双赢的利益分享机制。双方可就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社会公共事务等重要事项分别组成专责小组,具体协商和落实合作事宜。按照“平等协商、一方主导、利益分成”的思路,建立健全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土地出让、项目审批、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

(三)加强合作,选择合理的发展路径

高层次推进深惠两地规划的协调与对接。编制两区协调发展专项《总体规划》,明确两地紧密合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作为推动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编制“十三五”总体规划过程中,两区要对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发展目标等进行充分衔接,避免合作共建过程中的重复建设或政策冲突。有意识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结构,避免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使两地在发展中共赢。

大力加强产业环大亚湾湾区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产业合作,是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的落地为契机,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实现双方互利互赢。推进空间整合,共同打造珠三角东岸的产业新城。按照“搁置争议土地,依托产业联动,谋求共同发展”的原则对两区边界地区进行开发,充分利用深圳特区的金字招牌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吸引高端产业、高端人才入驻;充分利用惠州地区的低廉地价,加快推进孵化器、人才公寓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

快速实现两区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大力推进两区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规划建设,在线路走向、征地拆迁、站场对接、建设标准、管理方式等方面做好协调工作。积极争取深惠两市政府加快城际轨道交通、高快速公路等区域快速通道建设,特别是推进深惠城际线、惠盐高速公路扩建等工程,打造“15分钟通勤圈”。积极推进城市间公共交通互通互联,增加两地公交车班次及站点,互免路桥费;加快推进两地出租车跨区域送客,率先试点新能源汽车。

(四)加大力度,强化金融服务支撑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每年从财政资金中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对实施新能源产业创新工程要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在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加大投入力度,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公共服务领域引用新能源产品示范、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给予补贴,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汽车。

强化金融服务支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扶持、保费补助、风险代偿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能源产业。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新能源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新能源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政策,促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产品生产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

[1]敖丽红.区域间创新联动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查振祥.深莞惠经济一体化前景研究[J].特区经济,2012(6).

[3]张婧.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坪山大亚湾新区
深圳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改造设计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又一里程碑!大亚湾区与欧德油储签订合作协议
坪山阳台——深圳坪山河南布净水站上部建筑设计
大亚湾造礁石珊瑚现状
坪山柚复兴指日可待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福建:华安举办坪山柚优良单株果实鉴评会
宁波三门湾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