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目标与战略手段的辩证统一
2015-02-13马中柱
马中柱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这三个战略手段的辩证统一,是全面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法制、党的建设协调发展,使之互相耦合,聚焦聚力,促进我国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海外学者把“四个全面”称之为“1+3”模式,是带领13亿中国人民在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起跑的组合。
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整个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覆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系列,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推进这个总体布局中,还有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要解决:
首先是还有7000万贫困人口。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说:“到2020年宣布全面建成小康之日,希望广大贫困地区的群众同样笑逐颜开。”这样就需要加大扶贫力度,防止在经济新常态下出现马太效应,强的更强,弱的越弱。只有精准扶贫,不搞“手榴弹炸跳蚤”那种形式主义,扶贫才能做在实处。其次是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使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场硬仗,只有产业转型升级,使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水平,我国才不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停滞不前。第三,就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中高速增长。也只有保持中高速增长,才能在2020年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达到1.1万美元,增加就业,做好民生工作,保持社会稳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节点,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个重要关口,我们要在全心全意地补长短板、克服薄弱环节中,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二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下,其他三个“全面”都是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战略举措或战略手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只有通过这三个“全面”的战略手段,才能进入现实,使之得以实现。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有利于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新常态下,唯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使这种动力释放出来,就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营造新的政策制度环境,在更广阔范围内激发和调动亿万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这既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保证,同时也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后,通过创业创新来满足人们更高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使社会每个成员都保持不断追求卓越的积极心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这就需要在改革中打破一切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创新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都有上升的通道。像简政放权,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答记者问时讲到:过去两年,政府砍掉行政审批三分之一,方便了大家投资,所以,现在每天就有上万家企业登记,比上年增了近50%。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一枚公章取代过去109枚公章的权限,这给与大众创业多大的方便!这样才能让每个草根容易拥有创业入场券。万众创新,同样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的研发开支已占GDP的2%,高于欧盟的平均水平,是创新的良好条件。从2010年起,我国科技论文,被SCI数据库收录数量排名世界第一;2011年起,我国超越美国、日本成为世界上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家,但并没有改变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无奈。其原因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而发达国家却高达40%~80%。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原来产学研的创新平台,做出来的发明专利,企业不敢承担风险把它推广应用,风险投资者热心于很快见效,也没有兴趣把它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有的代表在人代会发言提议把产学研平台扩大为政产学研资平台,政府提供创新和成果服务,银行提供资金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只有依靠改革这个发动机才能广泛展开,并取得效果。
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巩固改革成果、管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法治与改革密不可分,改革的成果要靠法治来巩固;特别是管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真正“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打造廉洁高效的阳光政府;司法公正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正常秩序。所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中的稳压器。李光耀是个富国有术、治国有方最精明的政治家,他把新加坡这块弹丸之地打造成世界发达经济体,今天新加坡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基础设施发达,人民生活富足,就是他“尊重法治”,把保持政治稳定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
只有全面从严治党,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使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这两个轮子有效地转动起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所谓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都要从严推进,按照严格的标准管党治党,使党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要管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扎紧制度的笼子;从严固本,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守纪律、讲规矩、不折不扣落实“八项规定”,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如果说,改革是发动机,法治是稳定器,党的领导就是火车头,火车头装点好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列车才会快速前进。
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与三个“全面”的战略手段的辩证统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和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以后,邓小平同志1979年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还只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他是把“小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来讲的。八年之后,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一文中,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规划:本世纪走两步,达到小康水平;下个世纪用30到50年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把我国发展的小康水平提高到战略高度。随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丰富和发展了小康社会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目标,形成“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习近平同志通过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概括为四个“全面”,不仅具有全面性,而且具有因果必然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个观念形式的原因,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这三个战略手段,就能变成现实形式的结果。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不是一种主观设想或愿景,而是经过科学谋划的战略布局,成为动员鼓舞亿万人民焕发热情干劲的理想信念。
三个“全面”的战略手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在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中,自身也将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它们将融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之中,成为已经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但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调整和改善了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更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全面依法治国形成良法善治,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都体现出高标准、严要求,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习惯。这样,三个“全面”的战略手段在实践中成为高于战略目标的东西。三个“全面”的战略手段,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保存下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强大、更持久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