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扶贫带动政和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5-02-12方志坚翁伯琦张伟利陈义挺

台湾农业探索 2015年3期
关键词:政和县农业生产

方志坚,翁伯琦,张伟利,陈义挺,郑 熙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科技扶贫带动政和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方志坚,翁伯琦,张伟利,陈义挺,郑 熙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强化实施科技扶贫工作与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环节。该文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实施科技扶贫战略来有效带动政和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力求围绕山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优势,结合政和县农业发展实际,优化提升产业开发的水平,促使形成引领产业的集群,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

科技扶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技术对策

区域扶贫开发重点县持续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协同攻关的难点所在[1]。福建省委与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实施精准扶贫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为省级综合农业科研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面对新时期的扶贫工作,如何依靠科技求突破,如何创新机制解难题,一直是人们思考的问题[2]。近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领导多次带领相关科技人员深入政和县、乡、村和企业开展深入调研与对接帮扶工作。2015年,经院县协商,开展深度融合攻关,签订院县合作协议,结合乡村农业生产和产业布局,省农科院选派科技专家组建赴政和县科技扶贫专家服务队。以实施科技扶贫为主题,强化项目带动;以乡村产业扶贫为重点,强化创新驱动;以特色现代农业为突破,强化农民增收;合作打造一批具有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的特色农业产业群,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技术示范基地,以求提高科技帮扶实效[3]。实践表明,要将省农科院科技下乡“双百”行动项目与科技扶贫工作相结合,围绕山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优势,结合政和县农业发展实际,优化提升产业开发的水平,力求形成引领产业的集群,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4]。为此,我们提出在政和县实施十项示范提升工程的建议并着力做好落实工作,为推动政和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蔬菜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高效生产示范提升工程

政和县高山蔬菜种植面积2333 hm2,但绿色蔬菜综合生产基地的规模偏小、数量较少,品种单一;而且存在种植技术拘于传统,种植观念相对落后,特别是高山蔬菜种植尚未形成规范化与绿色化栽培的格局,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识较为淡薄,在蔬菜生产过程的农药残留的监控不到位等问题,就此,要在政和县因地制宜的实施高山蔬菜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高效化栽培示范提升工程。实施内容包括:一是科学规划,优化布局。要对蔬菜产业种植结构与布局进行调整,合理优化茬口模式。优先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栽培产业,必须以减少蔬菜病虫害发生为准则,与不同农作物进行合理轮作,如烟后菜、稻后菜等;二是供需对接,安排生产。要根据市场需要,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抗病虫害的良种,建立提升工程示范片,科学安排茬口、优化种植密度,提高复种指数,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民增收率;三是培育种业,保障供应。要强化发展蔬菜等种苗产业,利用不同海拔高度发展不同阶段的蔬菜等种苗,保证不同地域的蔬菜种植的种苗需求,以求有效促进高山提升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

2 野生果树资源开发利用与丰产栽培示范提升工程

政和县目前有柑橘、杨梅、葡萄、锥栗、桃、野生猕猴桃等果树品种,除了全县锥栗1万hm2之外,其他果树规模都较小,有些果树种植刚刚起步,而且存在种植水平较低,品种较为单一,栽培管理粗放,水土流失严重,单产有待提高(平均每667 m2产量不到50 kg),尤其是存在野生猕猴桃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不足等突出问题。拟开展野生果树资源开发利用与丰产栽培示范提升工程建设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示范推广高效栽培技术。选择2~3个有发展规模的锥栗生产经营合作社(2~3.33 hm2锥栗园),建立丰产园试验示范基地,同时开展特晚熟品种选育,丰富并优化锥栗的品种结构。二是开展野生果树资源调查。力求做好收集与保存,挖掘政和优良野生果树资源工作,重点建立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在稠岭村通过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提高野生猕猴桃产量与品质,帮助建立高优猕猴桃综合开发的示范基地。三是因地制宜引进新的品种。做到有计划的引进桃、梨、葡萄等果树新品种,在铁山镇建立绿色果蔬长廊,力求在丰富村镇的生态景观内容和保障市场供给的同时,配合采摘等农业休闲观光内容,适当并合理增加乡村旅游娱乐项目,力求提高农业多功能性开发的经济效益。

3 生态莲田生产体系构建与绿色防控示范提升工程

政和县莲子种植有一定规模与特色,同时建立了采后初加工,但存在莲田(包括部分茭白田)福寿螺危害严重,产品深加工体系尚未建立,单一种植效益比较低下等方面问题。拟采取综合治理方式建设生态莲(田)园,主要开展的对接与帮扶工作包括:一是实施绿色防控技术。选择13.33~20 hm2规模种植的莲子田,采用高效无毒生物药肥,既可增加莲田的肥力,又可抑制或杀灭福寿螺。二是多种生物合理配置。主要是调节种植或养殖时间,在不影响莲子幼苗生长条件下,放养多种红萍品种,养殖鲶鱼、鲢鱼等鱼类,利用鲶鱼、鲢鱼取食幼螺与红萍,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又可减轻福寿螺危害。三是推广加工增值技术。加强莲子及副产物深加工技术研发,帮助开发莲子饮料或食品的生产工艺技术;利用荷叶加工出荷叶茶,帮助制订荷叶茶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标准,实现莲子种植的全价利用,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四是建立休闲观光莲园。合理规划,分步建设,配套项目,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一体休闲观光园区,培育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农业生态服务功能与作用,为农民增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4 山区特色花卉产业开发与生产经营示范提升工程

政和县现已建立设施种植非洲菊、百合、玫瑰等鲜切花的生产基地,并初步建立“公司+基地+贫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但存在花卉种植技术和人才缺乏,病虫害防控滞后,种苗和产品两头在外,严重制约产业发展;油用牡丹和观赏牡丹种植近40 hm2,同样存在栽培与加工技术严重缺乏的问题。因此,在政和县实施花卉产业提质提升示范工程较为紧迫,一是培养人才,提升水平。要为企业推荐鲜切花方面的技术员以及优质种苗企业以提高企业的栽培技术水平。二是建立体系,规范生产。为企业建立非洲菊等标准化生产体系,指导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指导,力求提高产量60%以上,鲜切花产品合格率提高35%以上,实现企业盈利的目标。三是引进品种,拓展产业。在技术上积极支持油用牡丹和观赏牡丹产业的发展,并将油用牡丹和观赏牡丹产业纳入省种业创新工程,引进项目,筹措资金予以重点支持。四是优化配套,集成推广。适时开展鲜切花育种及优质种苗繁育技术研发,着力提高当地花卉产业的科技水平。同时以企业为单元,创立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园,尤其要科学规划,分期推动,有序建设具有南方特色的“八闽牡丹庄园”,树立品牌,使油用牡丹生产与休闲观光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双经营”的目标。五是创新机制,带动增收。要指导当地企业开展“公司+基地+贫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科技带动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持续增收的良性联动发展。

5 山地生态茶园体系建设与加工技术示范提升工程

政和县现有茶园面积7333.33 hm2,主产白茶、红茶与绿茶,2014年茶产业收入7.5亿元,占全县农业收入的1/3,其已成为该县的主要支柱产业。现有加工茶业企业300多家,其中龙头企业13家,30家获得QS认证。政和工夫红茶和白茶是负有盛名的品牌产品,2014年政和白茶呈上升态势,主要出口至东南亚,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8个。但目前生产原料的主体茶农与生产加工的主体企业相对独立,原料质量与安全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和县的主栽茶树品种为政和大白茶与本地菜茶群体种,政和大白茶与福鼎大白茶相比开采期偏迟且生产白茶外形有较大差异,茶树品种结构善需进一步调整。拟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引进新的品种,建立示范基地。在政和县茂旺、云根等茶叶企业及政和稠岭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引进茶树新品种1~2个,建立新品种茶园3.33 hm2,示范推广适宜白茶、红茶生产的茶树新品种;二是引进新的工艺,提升加工水平。开展加工技术指导,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同时拟研发花香型白茶、小茶饼等白茶创新产品1~2个;三是积极申报项目,开展合作攻关。院茶叶所、生态所、植保所将与茶业企业和茶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计划地实施山地生态茶园的改造与建设,涉及技术提升的内容包括: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园生草覆盖与套种、茶园地力提升与恢复、生产机械与集成应用、遮阴栽培与品质调控等方面技术,提升产量与品质水平。

6 新特水稻品种引进推广与米业加工示范提升工程

要在政和县目前实施的念山千亩优质水稻和特色红米品种的基础上,继续引进黑米、红米和黑糯米等新品种,旨在通过种植特色稻米和优质稻的系列产品,通过系列加工,生产营养米、配方米等产品,提高水稻产品附加值,激发与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恢复与营造政和念山梯田景观与农耕文化传承载体,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实施农业科普教育。在念山梯田景观园区内,设立梯田生态景观、水稻花样年华、油菜花开富贵、秀丽山水慢道、田园多彩艺术、农耕文化体验、风光摄影平台、农家传统饮食等景点,不仅可以增加水稻种植的自然景观效益,而且可以形成并成就高山地区的特色稻米产业。

7 作物病虫绿色防治技术与生态农业示范提升工程

政和县作物种植,既有平地传统栽培,又有高山反季种植,既有露地栽培,也有大棚种植。据初步调查,政和县要求帮扶的20个村中,有4个村均有存在病虫害发生较严重问题,从莲子、花卉、蔬菜产业病虫害发生情况分析,不难发现有效防控有害生物和不同病害水平的较低。因此,结合莲子、水稻、果树、花卉、蔬菜、茶叶等示范基地建设,采用改进耕作方式、药物防治、以螨治螨等生物防治综合技术,建立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逐步提高农作物生产绿色防控的整体水平。就山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而言,要重点把握4个关键环节:在山地开发方面,要着力实施生态果园与生态茶园改造建设,防控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高产优质;在旱地生产方面,要着力实施立体栽培与循环利用有机结合,防控面源污染,提高利用效率,保障安全生产;在农田耕作方面,要着力实施良种良法与绿色防控紧密对接,防控病虫危害,实现合理轮作,保护土壤地力;在产后经营方面,要着力实施加工增值与品牌培育相互联动,防控产品损失,延伸产业开发,实现持续发展。

8 农业产品采后加工技术与特色品牌示范提升工程

农产品精深加工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传统种养殖业升级、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手段,更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效益、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同时,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将会促进当地种养业的发展。但政和县目前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较为薄弱,加工农产品除茶叶和东平老窖等少数品牌有一定影响力之外,需要加强区域特色品牌的提升。因此,要依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的食品加工技术力量,开展农产品采后加工技术示范工程,拟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莲子产品加工提升。要深入开展莲子及副产物深加工技术研发,帮助开发莲子饮料或食品及荷叶茶等。二是茶叶产品加工提升。因地制宜的开展茶叶加工技术指导,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同时拟研发花香型白茶、小茶饼等白茶创新产品。三是水果产品加工提升。依托企业和当地资源开发猕猴桃、杨梅发酵果酒酿造,丰富企业产品。四是牡丹产品加工提升。开展油用牡丹加工技术研发;除了牡丹油的开发之外,要挖掘其副产品的加工潜力,生产系列配套产品,增加油用牡丹的多功能开发价值。五是制定标准,拓展开发。根据东平老窖公司生产不同年份的原酒,采用GC-MS进行特征风味分析,并构建特征风味脂纹图谱,为企业的标准化勾兑和高质量分装及产品真伪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9 山区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与庭院经济示范提升工程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其不仅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同时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5]。政和县美丽乡村建设已有一定的基础,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完善和提升,并与生产实际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2015年拟开展的工作,一是帮助石圳村和念山村制定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在石圳村重点开展庭院经济开发、循环农业生产、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示范提升工程,引入家庭实用沼气设施,庭院立体种植果菜花草,结合农家生活体验活动,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综合效益,从而提高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帮助政和县念山村完善千亩梯田的生态景观设计修订,优化选择作物品种,着力实施以农造景,合理规划库区漫步栈道和绿色农业景观布局并指导实施,提高念山乡村休闲旅游的品牌。二是完成澄源和松源2个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优化选择观赏植物品种,要突出区域特色,突出农耕文化,突出创意体验,提升村庄的景观质量与鉴赏引力。

10 实施科技创业人才培养与知识传播示范提升工程

根据前期对政和县的调研,结合乡村提出具体的科技帮扶要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将补充与完善项目实施方案。但项目实施与科技创业都必须有人才来支撑。实践证明,要实现乡村脱贫解困,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创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此要做到三个“注重”;即要注重培养回乡创业的青年农民;要注重传授农业生产关键技术;要注重培育区域特色产品品牌。只有实现自身的素质提高,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政和县实施创业人才培养与知识传播示范提升工程,一是强化培训,适应发展。根据政和县农业生产特点和产业发展布局,按农时农事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当地农民的整体种养水平;二是强化科普,提高素质。与政和县政府配合适时开通和完善农业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系统,开办农家书屋与家庭农场专修班等,以实践教学为主,深入开展系统培训,在介绍新技术应用的同时,传播发展新思路、新观念;三是强化进修,学用结合。有计划安排当地农业部门和企业的技术员到省农科院相应专业研究所进修,进行知识更新或专业训练,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在实践中携手前行。要筛选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村干部和种养能人到农场主学院(培训班)学习,使之成为当地发展和致富的领头人。

总之,实施科技扶贫战略不仅有利于发挥科技兴农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以利于有的放矢开展协同创新,因地制宜实施集成推广,准确定位服务乡村产业。力求在科技扶贫中带动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为推动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 陈永堂. 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J]. 理论与当代,2014(3):5-7.

[2] 邵延学. 我国农村贫困特点、成因及反贫困对策探讨[J]. 商业经济,2014(9):29-32.

[3] 李静,高继宏.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J]. 理论与改革,2014(2):62-66.

[4] 翁伯琦,陈义挺. 在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过程中落实科技扶贫工作[N]. 政和资讯,2015-03-21(2).

[5]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Z]. 人民日报,2015-5-6(12).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mplement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Modern Agriculture at Zhenghe County

FANG Zhi-jian, WENG bo-qi, ZHANG Wei-li, CHEN Yi-ting, ZHENG-Xi

(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zhou,Fujian350003,China)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how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 characteristics modern agriculture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and the key link of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bout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ies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ffectively by promoting moder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t Zhenghe county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earing the goal of high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mind, we should take the advantages of good ecolog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dustry in accordance with agricultural reality at Zhenghe county. Only in this way will a leading industry cluster be formed and the pattern of development driven by innovation be construc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technology countermeasures

2015-03-06

方志坚(1968-),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控件扶贫与产业开发管理工作.

翁伯琦(1957-),男,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生态经济与循环农业技术. E-mail: wengboqi@163.com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4B15);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12NZ000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STIT-I-0305)

10.16006/j.cnki.twnt.2015.03.008

F323.3;F327

A

1637-5617(2015)03-0035-05

猜你喜欢

政和县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政和县生态资源林业运营中心揭牌运行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闽北革命老区“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推进会在政和县举办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