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

2015-02-12祃迪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本心境界美学

祃迪

(天水师范学院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智慧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

祃迪

(天水师范学院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智慧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以启发智慧,提升生命境界为教育目的;以明心见性,恢复人、物本真为教育内容;以明心彻悟,获得自由解放为教育过程;以利用教材,培养基本素养为教育手段。将智慧美学及其精神融入到语文教育之中,能够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探求真理,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

智慧美学;语文教育;发明本心;自由解放;明心彻悟

当代语文教育普遍以实用和应试为目的,忽略了对人的道德和精神的培养,而智慧美学强调发明本心的精神智慧,将使这种教育现状焕然一新。智慧美学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启发智慧,并以此来提升受教育者的人生境界。那么,如何通过教育来启发智慧,提升境界?以无所执着、平等不二、明白四达为基本特征的智慧美学完美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智慧美学作为研究智慧精神的学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语文教学中更能发挥其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语文,不仅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也是各门学科学习的基础。其自身所具有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就已经决定了它不只是一门学科,不只是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更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感知环境的平台以及自我完善的手段。做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够以智慧美学作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实践,一定能够更好地从事语文教育,更好地教导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文教育的目的:启发智慧,提升生命境界

“美的境界归根结底便是生命的境界”,[1]218以智慧美学为指导的语文教学,也要以使人们“由美的感觉上升到美的观念和思维,真正变得美丽而富于智慧,最终实现美乃至生命境界的提升”[1]218为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师生间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传递“美”,使之得到美的感觉并形成美的思维,最终提升其生命境界。应试教育过于强调学生成绩,充分暴露了其功利性的本质,而智慧美学的无功利性恰恰指明了语文教学的目的绝不应该只停留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上,这种过于狭隘和偏失的目的只会丧失语文教育的价值。

中国智慧美学“在强调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更重视智慧”。[2]284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么简单,语文课的价值也绝非在于学生背下了多少课文,写下了多少作文。学习语文,应该是让学生在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获取中得到更多、更广泛的精神启发。这种智慧精神的启发,如春雨般润物无声,以流水般的姿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向往它的人。智慧美学认为一门真正的艺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或技巧,更应该是一种诗意栖息手段和方式”,[3]2语文教育作为众多艺术中的一脉,使学生在无形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道德的升华,于无声处获取生活乃至生命的智慧。它强调一个人真正的自由解放正是将非二非不二的无执着、无取舍,悄无声息地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并以这种智慧作为行动指导,指引生活,从而获得更为惬意的人生。这种指导在语文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彰显: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教给学生不执着于功名官场;一句“海纳百川”,教给学生包容的力量;孔夫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教给学生虚心好学和平等待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智慧教育,让智慧对学生的生活加以引导,使其从焦虑到狂迷最终进入虚静境界,得到生命境界的提升。

二、语文教育的内容:明心见性,恢复人、物本真

从语文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文教育要教给学生语文基本知识、语文学习能力、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以及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来陶冶学生的情感并使之树立合理、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内容是教育目标的进一步展开和细化,也是使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托。智慧美学指导下的语文教育以启发智慧,提升生命境界为终极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智慧美学在语文教育的内容方面给我们当下的语文教师以启发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首先,语文教育作为一门艺术,要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享受惬意生活的方式和手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以及阅读、写作等能力,并将这些知识和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书本正是承载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媒介,语文教育离不开读书,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异彩纷呈的精神世界,为学生开启不同的人生体验。可以说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读书可以使学生明是非、辨方向、判善恶、冶情操。在现代这样一个功利的社会环境中,阅读能够为我们开辟一块净土。例如在教授学生《五柳先生传》一文时,除了以文中自述的方式了解作者陶渊明,语文教师大可以结合课外其他陶渊明的作品,如《归园田居》、《饮酒》等易懂的诗文,使学生体会其安贫乐道的一生,借此来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给学生不执着、顺本心的生活智慧。在教授朱自清的《春》时,除了字词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描绘生机盎然的春天教给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怀,让学生看到万事万物本真状态的美好,体会“以无分别和无取舍之心观照物理世界”[3]133的“见山只是山”的主题世界的美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认识到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不二。

其次,语文教育在智慧美学的引导下,应更注重发明学生的本心。“意识形态作为存在于人们心理世界的意志、情感、思维、表象和观念意识,也可以称之为本心”,[3]50原始本心即未经后天遮蔽与蒙蔽的童心、赤子之心,是上天赋予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智慧。孩子从出生开始便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些说教和压力遮蔽了他们原有的本心。语文教育要做的,就是在多年累积的烟雾中“拨开云雾见明月”,来发明学生的原始本心,通过语文教育挖掘学生的天赋,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应学生的天性,使学生的原始本心得以自行呈现和澄明。为达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给予他们更多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看法和理解。辛弃疾作为豪放词派的代表,我们说他在作品中表达出来的感情是一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他一生坚持抗金,力求恢复中原,却未得重用,含恨而终。有的学生佩服他的爱国情怀,钦佩他的忠诚不屈;有的学生赞赏他的持之以恒,为理想而不懈努力;有的学生认为他过于执着,不懂变通,以致除了留下些“牢骚”,却虚度光阴,枉费此生。学生理解上的差异在语文教学中并不少见,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急于判断是非对错,不是拿出教学参考书或根据自己的理解纠正学生的想法,引导与启发才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通过教师的引导,让拥有不同见解的学生都能看清自己的内心,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正确的人生方向。

最后,语文教育在智慧美学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周遍含容”的情感,传递一种“无所执着”的态度和“万物平等不二”的价值观。启发学生“无所执着、周遍含容、平等不二”[3]62的智慧,前提是实现学生内心真正的无善无恶、无美无丑、无真无假、无是无非,不区别、无取舍。要做到这些,仍需要语文教师帮助并引导学生明心见性以获得对事物表象的彻悟。首先语文教师要破除学生在起初所谓的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自我关于事物的看法,甚至是一些成见,改变学生最初肤浅的感性认识;再者要在破除前者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所谓真理所谓规律都是相对而言的,不可陷入对真理和规律的偏执之中;最终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抛开最初的感性和之后的怀疑批判,进一步认识到万事万物的本真状态,获得更为通达无碍的认知。

三、语文教育的过程:明心彻悟,获得自由解放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学生的心灵,心灵的解放才能获得肉体和灵魂的自由。现阶段各种不恰当的教育使学生与生俱来的婴儿之心蒙上了灰尘,使其赤子之心有所遮蔽,兴趣、乐趣、天性、惬意早已被强制、乏味、呆板、无奈所取代。而智慧美学所强调的真理,正是人们无所遮蔽的原始本心。语文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发明本心,然后对事物产生自己的看法,以引起内心的觉悟。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否定了答案的唯一性甚至是教师乃至教材的权威性。尼采宣称“我赞美一切怀疑”,[4]38海德格尔也认为真理的本质“由一种否定而得到彻底的贯彻”,[5]275这正是对绝对真理的否定。教师自身应该认识到书本上呈现出来的知识,并不是所谓的绝对真理,尤其是对于语文教材来说,一篇文章、一个段落、一句话、甚至是一个标点,不同的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身为语文教师,不可以执着于书本和自己内心认定的所谓正确答案,并强迫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情景性、复杂性、相对性、个别性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拒绝教条和刻板,努力创设知识的应用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的分析理解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走向“思维的具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明本心,自主学习,前提条件就是充分地尊重学生。总的来说,由于每个学生的身心成熟程度、社会阅历、家庭环境等各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其各自独特的人生经验,那么相应的,就会形成对同一知识的不同理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充分地尊重并包容差异,而不是把自己对语文知识或文学作品的理解当作一种权威强加给学生。学生需要的自由,不只是理解上的自由,还应该包括学习形式、学习手段等各方面的自由。语文教师应以智慧美学平等不二、周遍含容的精神作为指导,不执着于学生之间差异上的孰是孰非,而是平等对待,加以引导。笔者曾经看过赵谦翔老师的课堂实录,讲的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在总结环节,赵老师要学生写出对于这节课的心得体会,并给出两个提示:陶渊明与我何干、陶渊明与我同行,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论点并加以简要论述。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好,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可惜的是,赵老师心里已经认定了“陶渊明与我同行”才是正解,在听到学生选择“陶渊明与我何干”的表达时,予以了批评。当时学生给出的解释是:陶渊明归隐田园,隐居乡村去过躬耕生活是因为仕途不顺,这是一种消极避世,不敢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的行为。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生活,勇敢地接受生活中的挑战并努力去战胜它。学生为什么不能选择“陶渊明与我何干”呢?这种观点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只有在教师给予的“充分自由”下,才可以发明自己的原始本心,从书中获得解悟,从实践中对这些解悟加以验证,并最终达到彻悟的境界。学生只有在明心、彻悟之后,才会摆脱外部的限制与束缚,回归原始本心并使之得以澄明,达到“心外无一物”的本我境界,从而实现真正且彻底的自由解放。

四、语文教育的手段:利用教材,培养基本素养

教材作为教学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料,是学生在教师的教授下所要掌握的知识的物质载体。就其本质而言,是呈现知识的媒介。那么,它的形式就可以是不拘一格的。现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个误区,即教语文就是讲语文书。我们知道,语文书是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编写而成的,它是否完全适合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学生?笔者认为,语文的教学手段是利用教材,正是顺应了当下基础教育课堂改革下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受到特定教材特定选篇的限制,把活的文化、文学教成死的知识。活的文化、文学通过文字印刷在纸张上,具体到某篇课文、某个段落、某个句子的讲解分析之中,就已经失去了其大部分的生气。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应试目的的影响,不断地背常识、背文章,毫无兴趣可言,语文教学显得枯燥乏味,无聊至极。语文教育应该尊重本心,尊重天性。智慧美学将无所分别的原始本心看成“智慧的源泉”,[2]4主张人生的生命智慧就在事物的本真状态和人的原始本心之中。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各有各的兴趣、天性、爱好、天赋,语文教师如果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对待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那么培养出来的注定不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而是流水线上加工生产出来的符合“标准”、统一规格的商品。

从教学的三维目标来看,没有哪一科能够比语文教育更全面更透彻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授与培养。拿柳永的《望海潮》来说,识字解词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一环节,如天堑的“堑”、珠玑的“玑”、沙堤的“堤”;再如图将的“将”、拥高牙的“高牙”。接下来便是通过赏析文章来教给学生品味词作的方法。因为该首词是这个单元的第一首,所以教师的赏析过程和鉴赏方法就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除了词的赏析,还要让学生掌握铺叙和点染的写作手法。如果说,学习作品是为了获得知识与技能,那么,欣赏作品则是为了培养情感,陶冶情操。作者将如此清秀美丽的大好河山通过语言展现在学生眼前,不止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美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心里对祖国河山乃至对祖国的衷心热爱。

语文教学以教材为媒介,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授不同的知识,培养不同程度的能力,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进行情感及价值观的熏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教材中“死”的知识再一次复活,结合各个地区、各个年级、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天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成为一门“人学”,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只掌握到生存必备的知识,还要知道什么是“人”以及如何做“人”。

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方面过于重视专家教育而忽略了和谐人格的培养以及彻悟本心的圣人教育,导致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功利主义者和极端个人主义者,社会道德日益下滑,这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所不愿看到的结果。想要改变教育结果,必然要先改变教育目的。当下的学校教育不应简单地以提高成绩和升学率为目的,其目的应该在于“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一个成人的力量”。[6]135智慧美学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活动中,以教材为物质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探求真理、明心彻悟,以此使学生获得生命的自由解放和惬意自足的人生,并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由此可见,智慧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正是成功实现这种转变的有力动力。

[1]郭昭第.智慧美学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2]郭昭第.中国智慧美学论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郭昭第.艺术哲学提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4]尼采.快乐的知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艾小刚〕

Chinese Education under Wisdom Aesthetics

Ma Di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Gansu741001,China)

The purpos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education are universally practical and for tests,ignoring the cultivation for human’s morality and spirit as well.However,the wisdom aesthetics emphasizes the spirit of wisdom for inspiring the innate mind,and therefore it will mak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completely new. Chinese education in wisdom aesthetics perspective,its education purpose is to inspire wisdom and promote realm of life,and its education content is to find one’s true self and recover one’s true nature,and its education process is to seek the enlightenment and also obtain the liberty and emancipation,and its means of education is to us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basic literacy.If wisdom aesthetics as well as its spirit are integrated into Chinese education,then obviously it will indicate a way to development for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education.

wisdom aesthetics;Chinese education;inspire the innate mind;liberty and emancipation;seek the enlightenment

G633.3

A

1671-1351(2015)05-0114-04

2015-06-15

祃迪(1992-),女,辽宁朝阳人,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本心境界美学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盘中的意式美学
“岁月更迭·设计本心”——WAD广州设计分享会圆满举办!
做动保,最重要是“守得住本心”!众乐坚持打造贴近一线需求的产品
外婆的美学
品“境界”
纯白美学
VIKI_LEE:保持本心,随心创作
“妆”饰美学
慎独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