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研究综述
2015-02-12马文婷
马文婷
(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研究综述
马文婷
(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北宋宣和年间徐兢所撰的有关出访高丽的见闻录。学术界对《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者、版本、史料价值、宋丽关系四个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较大的分歧。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徐兢;版本;史料价值;宋丽关系
宣和五年(1123年),徐兢以国信所提辖人船礼物官身份出使高丽。归国次年,徐兢以亲身经历见闻为依据,稽考有关资料写成《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其概括性整理、选编有:李仲均主编的《中国古代地学书录》、[1]朱寰主编的《世界上古中古史参考资料(中)》、[2]郭守田主编的《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3]苏振申和王德毅主编的《中国历史图说》。[4]此外,臧维熙主编的《中国游记鉴赏辞典》、[5]陈庆延主编的《古今俗语集成》[6]和徐波选主编的《中国古代海洋散文选》[7]也对《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辑录。梳理学术界对《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该书的进一步探讨,同时对于深入了解宋代的科技史、外交史也有深远的意义。
一、《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作者与版本
(一)《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作者
关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作者是否只有徐兢一人,学术界存在争议。
多数学者认为,《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作者只有徐兢一人,因为历代目录典籍均著录《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作者是徐兢。
另有学者指出,《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徐兢和其他人共同完成的。施宿《会稽志》卷一五记载:“傅墨卿字国华,山阴人。……墨卿比凡三至高丽,初为书状官,中为副,最后为使。”[8]王皓以此为据,在《关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创作的几个问题》中认为《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并不是徐兢独立创作完成的,而是在奉使同僚路允迪、傅墨卿的参与和帮助下完成的。[9]
元人所修《宋史》中对徐兢没有立传,所以关于徐兢生平经历等内容记载的不够详细。对此,顾吉辰在《徐兢和他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依据《徐公形状》,认为徐兢自入仕以来,为官清正、刚直不阿、且乐善好施、博学多识、善于研讨。[10]孙旭在《〈宣和奉高使丽图经〉的作者、版本及史料价值》中指出,徐兢虽出身于仕宦家庭,但却无心发展仕途,反而热衷于文学艺术、历史考古、音律书画,且颇有造诣。[11]因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十四·海道序》中分析了潮汐的成因,据此,杨渭生在《宋丽关系史研究》中认为,徐兢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所建树。[12]371谭其骧在《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徐兢传》中认为徐兢官至刑部员外郎与其出使高丽、撰写《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有一定的关系。[13]99徐兢自称是书法家徐铉的后人,对此,孙希国通过考证王铚的《墨记》、《宋史·徐铉传》、张孝伯的《徐公形状》,并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作者徐兢生平考》中指出:徐铉无子,徐兢不是徐铉的后人。[14]
(二)《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版本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问世已有870多年,在这期间流传过多种版本。刻于南宋时的乾道本是《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祖本,曾经一度失传。由于版本上的讹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所以各种著述在引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时出现了许多抵牾和谬误。版本的优劣是决定史料价值的前提,不少学者对《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版本高度重视,做了许多研究和探讨。
孙旭在《〈宣和奉高使丽图经〉的作者、版本及史料价值》中指出,《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祖本为乾道本,该版本由徐蒇在乾道三年(1167年)刊刻于江阴郡斋,此后直至明中叶也未见其他完整刻本问世。[11]明末海盐郑弘曾根据钞本整理校勘,但比较少见。《四库全书》著录了两淮马裕家钞本,但孙旭认为该版本存在较多讹误。之后,鲍廷博依据家藏钞本及明郑弘校勘本,收入《知不足斋丛书》,流通较为广泛。1931年,故宫博物院辑印《天禄琳琅丛书》第一集,基本保存了乾道本原貌。除了孙旭提及的版本外,祁庆富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版本源流考》中还补充了民国年间的两个版本:即上海进步书局石印的《笔记小说大观》本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丛书集成初编》本。[15]
在梳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版本源流的过程中,学术界对《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乾道本是否刊刻于“仁和赵氏小山堂”存在争议。朴庆辉的《徐兢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根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知不足斋本中所载“从子蒇始刻于江阴郡斋仁和赵氏小山堂”,认为乾道本刊刻于“仁和赵氏小山堂”。[16]祁庆富《〈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版本源流考》通过分析《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知不足斋本中的鲍廷博题跋,认为“仁和赵氏小山堂”不是乾道本的刊刻地,而是清代藏书家赵昱位于杭州的藏书室。[15]
二、《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史料价值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和制瓷业三方面。
(一)《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航海技术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为研究宋代航海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史实材料。其中,对指南针的相关记载,成为研究宋代航海技术的切入点。李约瑟著,柯林·罗南改编的《中华科学文明史》,根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的记载,探寻了指南针的起源、物理性质以及发展使用状况。[17]依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所记载的航行情况,路甬祥在《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中)》中认为:“以指南针识方向,非罗盘莫属。”[18]21持同样观点的论著还有:陈高华和陈尚胜主编的《中国海外交通史》、[19]87路甬祥主编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技术卷》、[20]黄纯燕的《宋代海外贸易》、[21]杨渭生的《宋丽关系史研究》、[12]281关履权的《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22]106吴泰的《宋朝史话》、[23]300雪珥的《荒唐的三宝太监金元外贸》[24]和马大猷的《中华大家读中华文化的基本文献·科技卷》。[25]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真实地还原了宋丽海上交通航线。通过分析《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提及的宋丽海上交通航线,李玉昆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宋代的海外交通》中认为,徐兢出使路线是宋丽海上交通航线中的南方航线。该航线从明州出发,途经招宝山、沈家门、梅岑、蓬莱山、半洋礁、夹界山、白水洋、黑水洋、月屿、竹岛、苦苫、群山岛、富用水、洪州山、马岛、紫燕岛、急水门、礼成港、碧澜亭,最后到达高丽王城。[26]杨渭生在《宋丽关系史研究》中也持同样的观点。[12]281李海英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高丽茶文化及海路传播》根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对宋丽海道和宋丽贸易的记载,进一步指出南方航线是宋代茶文化传入高丽的主要航线。[27]
(二)《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造船技术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对宋代造船技术与工艺有详细记载,为研究宋代造船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路甬祥主编的《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下)》根据海船在出使高丽时“海行不畏深,惟惧潜搁”的表现,认为宋代远洋海船吃水较深,具有良好的航海性能。[28]300-301根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对出使客舟的记载,结合出土的宋代海船结构,陈叙在《宋代浙江的造船业》中认为宋代已经能造出载重360吨的海船。[29]李玉昆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宋代的海外交通》根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的客舟结构,概括出宋代远洋海船具有底尖,船身扁阔,长宽比小,平面近椭圆形的特点。[26]王曾瑜的《谈宋代的造船业》根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先期委福建,两浙监司顾募客舟”的记载,认为福建、两浙地区造船业居全国之首,且该地发明的水密隔舱技术,有利于船只远洋航行。[30]
(三)《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制瓷业
宋代制瓷业发达,《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就有专门书写瓷器的章节。不少学者力求通过解读《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相关记载来研究宋与高丽的制瓷业。
瓷器是宋朝社会生活的重要物品,《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为研究宋代汝窑的窑址和性质提供了一定的史料依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将“汝州新窑器”与“越州古秘色”相提并论,据此,叶喆民在《汝窑址发现经过与再考察记略》中,结合考古手段,证实汝窑的窑址在宝丰清凉寺,而不是河南临汝,从而解决了学术界关于汝窑窑址的争议。[31]《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曾提及“汝州新窑器”,李喜宽在《汝窑及其性质问题:以宋代文献记载为中心》中指出“汝州新窑器”是判断汝窑性质的重要依据,认为汝窑性质位于普通制样须索窑和官窑之间。[32]
高丽青瓷是高丽王朝的一种名瓷。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用“精绝”一词盛赞高丽青瓷,认为其制作工艺精湛。叶佩兰的《高丽青釉云鹤纹瓷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高丽青釉云鹤纹瓷瓶的制作工艺和绘画风格,认为高丽青瓷为宋丽交往做出了重大贡献。[33]
三、《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宋丽关系
宋与高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对研究宋丽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杨渭生的《宋丽关系史》、[12]吴泰的《宋朝史话》、[23]341王文楚的《古代交通地理丛考》、[34]《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论》、[35]刘迎胜的《中韩历史文化交流论文集》、[36]《〈中国通史陈列〉中外友好关系史参考资料》、[37]高福顺等合著的《〈高丽记〉研究》[38]根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关于宋丽关系的论述,均认为宋与高丽具有在经济上朝贡、政治上共同抗辽、文化上相互促进的关系。
茶叶是宋丽贸易的主要商品,许多学者通过《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来研究茶文化对宋丽关系的影响。郑银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的高丽茶文化》通过解读《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器皿三·茶俎》中记载的高丽茶具、茶礼和喝茶风俗,认为高丽茶文化深受中原茶文化的影响。[39]臧嵘、周瑞祥的《中外文明的交融之路》通过解读《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的高丽人的饮茶习惯,从而认为茶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宋丽交往和东亚茶文化圈的形成。[40]56李海英《〈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高丽茶文化及海路传播》根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的高丽茶文化和宋丽贸易航线,认为宁波地区是茶文化的传播中心,官方赏赐与宋商贸易是促进茶文化快速传播的重要原因。[27]
还有学者借助《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的相关史料,对高丽的服饰、民俗和儒文化进行了研究。杨渭生的《宋丽关系史研究》以《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的高丽冠服制度为切入点,研究宋朝文化对高丽服饰的影响。他认为高丽的冠服制度和僧侣服饰受宋朝文化影响最深,前者是制度文化的交流,后者则是宋丽精神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12]379-409根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提及的高丽人“其服皆以白獰为袍”的现象,牟元珪在《韩国“尚白”习俗的由来》中指出高丽人崇尚白色的两个原因:一是爱好清洁,二是太阳神崇拜。[41]《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对高丽传统宗教、仪仗等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车今顺和郑姬以此为据,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史料价值》中论述了高丽文物制度的演变,认为高丽在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吸收优秀的宋朝文化,形成了有其特色的文物制度。[42]徐兢曾认为高丽的儒文化“盖所以待使人……礼至于此,可谓至矣”,霍丹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朝鲜半岛的儒文化》以此为据,认为宋朝的儒文化促进了高丽礼制的发展与成熟。[43]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学术界围绕《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作者、版本、史料价值等,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已有的研究著述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没有一部成熟、完整的点校本。《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作为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该书的点校本对于相关学术的研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虽作为一部包含大量高丽社会民俗资料的史学著作被广泛引用,但与全书丰富的记载相比,这些利用则略显单薄;此外,现阶段学术界对《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研究角度较为传统,主要是从历史学和地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快对《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点校进程,出版一部完整的点校本;进一步挖掘《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的资料,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史料价值;利用多学科交叉的功能,以崭新的视角拓展《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研究领域。如果研究者能够正视这些问题,不断改进研究方法,那么《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研究将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1]李仲均,主编.中国古代地学书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2]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参考资料: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3]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苏振,王德毅,主编.中国历史图说[M].台北:世新出版社, 2006.
[5]臧维熙,主编.中国游记鉴赏辞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1.
[6]陈庆延,主编.古今俗语集成[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89.
[7]徐波选,主编.中国古代海洋散文选[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6.
[8]施宿,等.《会稽志》卷一五,文渊阁《四库全书》[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王皓.关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创作的几个问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2,(1).
[10]顾吉辰.徐兢和他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J].东疆学刊,1987, (3).
[11]孙旭.《宣和奉高使丽图经》的作者、版本及史料价值[J].兰台世界,2013,(17).
[12]杨渭生.宋丽关系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371,281,267,379-409.
[13]谭其骧,主编.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2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99.
[14]孙希国.《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作者徐兢生平考[J].辽东学院学报,2012,(3).
[15]祁庆富.《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版本源流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6,(3).
[16]朴庆辉.徐兢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J].延边大学学报, 1988,(2).
[17]李约瑟,著,柯林·罗南,改编.中华科学文明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8]路甬祥,主编.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中[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04.
[19]陈高华,陈尚胜,主编.中国海外交通史[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87.
[20]路甬祥,主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技术卷[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1996:21.
[21]黄纯燕.宋代海外贸易[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2]关履权.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4:106.
[23]吴泰.宋朝史话[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300,341.
[24]雪珥.中华大家读中华文化的基本文献:科技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26]李玉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宋代的海外交通[J].中国航海,1997,(1).
[27]李海英.《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高丽茶文化及海路传播[J].赤峰学院学报,2014,(12).
[28]路甬祥,主编.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300-301.
[29]陈叙.宋代浙江的造船业[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4).
[30]王曾瑜.谈宋代的造船业[J].文物,1975,(10).
[31]叶喆民.汝窑址发现经过与再考察记略[J].南方文物,2000, (4).
[32]李喜宽.汝窑及其性质问题:以宋代文献记载为中心[J].东方博物,2013,(2).
[33]叶佩兰.高丽青釉云鹤纹瓷瓶[J].收藏家,2005,(1).
[34]王文楚.古代交通地理丛[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5]李晋有,等,主编,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编.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论[M].成都:巴蜀书社,1998.
[36]刘迎胜.中韩历史文化交流论文集[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7.
[37]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外关系资料组编.《中国通史陈列》中外友好关系史参考资料[M].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外关系资料组,1979.
[38]高福顺,姜维公,戚畅.《高丽记》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39]郑银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的高丽茶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2,(23).
[40]臧嵘,周瑞祥.中外文明的交融之路[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3:56.
[41]牟元珪.韩国“尚白”习俗的由来[J].当代韩国,1998,(4).
[42]车今顺,郑姬.《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史料价值[J].延边大学学报,1997,(4).
[43]霍丹.《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朝鲜半岛的儒文化[J].陕西科学论丛,2010,(2).
〔责任编辑 安建军〕
Research Review of Illustrated Book of Xuanhe Regin Envory to Korea
Ma Wenting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Cultur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Gansu730070,China)
“Illustrated Book of Xuanhe Regin Envory to Koera”is a chronicles of Xu Jing’s visiting to Korea in the period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Academic study of the“Illustrated Book of Xuanhe Regin Envory to Koera”is focused on four aspects of the author,version,historical value,Song-Koeran relations,it has made yielded more fruitful results,but also has big differences.
Illustrated Book of Xuanhe Regin Envory to Koera;Xu Jing;version;historical value;Song-Korean relations
K207
A
1671-1351(2015)05-0053-04
2015-06-30
马文婷(1990-),女,山东泰安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