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2015-02-12潘伟伦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潘伟伦(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潘伟伦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区别于机械学习、灌输式教育的学习方式,目前大学生基本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因此对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青睐。文章主要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几方面对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综述
一、概念的界定
对于自主学习的内涵,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阐述,视角不同,阐述的内容也就出现了较大的差别。例如,霍利在1981年对自主学习进行的界定:自主学习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负责自身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有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李特尔则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学习如何独立认知事物,如何做决策和采取独立行动的一种能力,也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内容的一种心理反应。纽南认为学习者应该能够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去创造学习的机会,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状态。兹姆莫曼指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
自主学习的理念引入国内后,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于是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各自的界定。例如:陈冬纯指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凭借自身的学习风格、依靠积极的学习态度、依赖较好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指引下或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设定学习目标,并通过个人独立实施或与他人进行合作,最终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汪志君、封军认为,自主学习是区别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管理学习行为,自主建构规划、管理、调节、检测、反馈和评价的学习全过程。包括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评估和管理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等。鉴于此,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由自主学习意志、兴趣动力激发、自我管理机制等构成的要素系统。
基于学术界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对自主学习的内涵进行如下界定:第一,自主学习是主导学习者学习的内在机制,主要由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构成,即学习者对自身学习的掌控能力。第二,学习者对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材料的知晓度、掌控力与选择的自由度,这些均是自主学习的体现。第三,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也就是学习者在标的目标的指引下,凭借个人的努力或借助他人的指导,制定出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并最终实现目标的过程。
二、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的意义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机械学习、灌输式教育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其包涵的具体内容以及对自主学习概念的认知,不同的学派所持的观点大相径庭;而对于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更为广泛,均是从某个角度片面地得到部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对策性研究,难以构建合理的自主学习体系,其他各类相关的研究更纷繁杂乱、包罗万象,也给后继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本研究综述旨在采用系统地分类方法梳理自主学习领域内的各项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为后继研究做铺垫。
(二)对学生主体的意义
在国内,与中学相比,高校的学习活动层次高、负担重,具有专业定向性;学习内容复杂多样,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高校的管理相对较宽松,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因此需要学生进行更多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控,才能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可以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就使自主学习成为了高校学生学业成就乃至个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群体又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所以研究高职生群体的自主学习现状和影响因素,对帮助和促进其学会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对高校教育的意义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要求“卓越”教育并存的背景下,提高人才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主要任务。提高人才质量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自主学习作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能力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高校要尽一切力量帮助学生具备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自我验证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同时,研究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对高校创建优良学风、构建自主学习服务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不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重建不匹配的课程体系以及破除教师固有的教学思想等方面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研究的现状
(一)基础研究现状
1.自主学习理论
不同的理论流派,如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信息加工理论、社会认知学派等都为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英国管理学大师雷吉·雷文斯(Reg Revans)?提出了行为学习法,专门以学习为目标,以面临的问题为载体,学习者通过已有的知识对实际问题、任务、项目等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创新知识、完成学习、提升能力的目的。人本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这种教育是以培养“完人”为目标,并认为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只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学生是可以自己教育好自己的,教育者要做的是创造条件和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这种思想也被称为“自由学习观”。与人本主义不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建立在认知学派的基础上的一种学习模式,皮亚杰(Piaget)最早提出了这种理论。他认为知识的获取实际上是“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前者是指学习者将外界信息内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而后者则是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结构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行重组和改造的过程。
2.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在当前国内的教育背景下,许多研究者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庞维国、连榕、雷雳等对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主要影响因素是自我概念、目标定向、学习归因以及学习环境等,王静琼、张卫等在此研究基础上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考察这些因素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并发现了学习归因、学习环境适应、自我概念等因素对自主学习的影响路径,其中学习归因和自我概念对自主学习均有直接回归效应,而学习环境适应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却只存在中介效应。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对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是建立在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因此探索的中介效应模型值得商榷。周炎根、桑青松等以多省的大学生为例,调查分析了自主学习、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结果发现掌握目标、成就接近目标对大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预测作用,自主学习在成就目标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另外,张俐、刘波通过对临床医学系的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涵盖主动性、思考力和内驱力3个因素,共22个成分,其中主动性是核心因素,思考力是基本因素,内驱力是动力因素。还有学者从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自身、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入手对自主学习进行了质性研究分析。
(二)应用研究现状
1.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模式
对自主学习的培养模式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是自主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二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而国内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后者,前者的研究以中小学生为主,并结合固定课程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汪志君、封军提出,基于学习型社团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钟海燕从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的视角探讨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但诸如此类研究均未能构建一种自主学习的对策体系和培养模式,往往停留在某个方面进行对策探索,不全面也不够深入,导致对策的可操作性降低,同时也应注意到自主学习的主体特点对探索对策的影响,不应一概而论。
2.教学模式研究
利用自主学习的基础研究成果探索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研究的又一重要领域,如李亚琴尝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以设计课堂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如韩维加提出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选择,教师应在语文阅读中起到引导作用等等,纵观相关文献资料,不难发现此类研究重点集中在英语课程教学或中学阶段的各科教学中,且对自主学习理论的应用探索较为初步。
3.学校自主学习服务体系的构建
关于高校如何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和基础研究成果,创设教育教学环境、构建服务保障体系,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图书馆如何服务学生自主学习上,如刘淑琴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立场出发,分析了大学生自主学习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要求,指出当前图书馆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韩红蕾调查了高职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对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发现图书馆虽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但由于学生本身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存在局限,导致传统学习模式观念难以转变,使得图书馆的利用率和图书的借阅率降低。而对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体系的其他方面,如学生评价体系、学校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环境与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探讨仍很有限。
四、对研究内容的建议
(一)文献资料
收集与自主学习相关的各类研究资料,界定自主学习概念、理清内涵,学习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及其发展,了解有关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并从众多研究资料中寻找研究的切入点,即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
(二)高职生自主学习的现状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比较多,但专门针对高职生进行的调查显得很单薄,可以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并在性别、年级、专业、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差异比较,尽可能全面地探究高职生自主学习现状的成因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探究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
(三)自主学习影响因素
对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分别进行了影响因素探索,并对获得的影响因素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并区分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控制主要因素的单因素解释率在15%以上,积累解释率在60%以上,这也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
(四)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对自主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探究,考察它们的影响途径,分析各个主要因素是否对自主学习均有直接回归效应,并探索可能起到中介效应的变量,提出影响途径假设,通过结构方程建模,理清各个因素对自主学习的影响路径,从而建立影响因素的途径模型。
(五)对策研究
根据主要因素的影响路径,针对性地提出改变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可行性建议。从直接回归效应因素和中介效应因素的不同特点出发,结合自主学习理论研究,对学校的自主学习服务体系构建、教师教学风格和模式的革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与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提供教育建议。
参考文献:
[1]Holee.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Oxford: Pergamon,1981.
[2]Little. D.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London, 1990.
[3]Nunan. D. Strategy Trai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RELC Journal, 1997.
[4]Zimmerman. B. J. A social cogrl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81,329-339.
[5]郑丹丹.自主学习及其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3(03):4l-43.
[6]周炎根,桑青松.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1):140-142.
[7]张俐,刘波.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7):96-98.
[8]庞维国.90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J].心理学,2001(02):59-63.
[9]姜兆波.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12-15.
[10]王静琼等.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01):87-90..
[11]张文生,唐庆菊.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 (10):29-30.
编辑郑晶
作者简介:潘伟伦,男,湖北襄阳人,学士,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收稿日期:2015-01-22
文章编号:2095-8528(2015)04-072-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