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中华传统文化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5-02-12张焕敏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262700
张焕敏(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 262700)
融中华传统文化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张焕敏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262700)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靠教育,怎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大学英语作为在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应发挥其育人优势。实践中,在《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及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中很好地实现大学英语教书育人的目的,为此,教师应全面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功底。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育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我国不同学段的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全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对推进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具体措施、有效途径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意见要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广大学生,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其民族精神,并增强大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学校是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育人功能,循序渐进地推进教育实践工作,成为立德树人的熔炉。在发挥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的育人功能渠上,学校的课堂教育是主渠道,被称为“第一课堂”。各学科应优化课程结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与行,以完善学生的知识、思想及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洗礼,以优秀传统文化正能量养成学生人格。
一、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既是语言教学,同时也是文化教学,应成为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仅是在传授语言知识,应对考试。若谈及文化素养的提升,那基本是在依据教材进行西方英美文化习俗的传授与学习。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大学生只是在背英语单词、分析英语与长难句、更多了解的是西方文化。相比之下,对中国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授甚少,致使很多学生对承载着中国深厚文化底蕴、深受西方人敬仰的“孔子”都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这足以说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缺失。大学英语是中西方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理应成为传播世界文明,弘扬华夏道统的阵地。大学生从个人品德的养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引。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挖掘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基本中国文化元素,引导大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增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二、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
1.深层次挖掘教材
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应力求把文化信息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提高语言技能同时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本身并没承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只有教师精心思考、深层挖掘,才能带领学生吸收教材所隐含的人文信息,在吸收英美文化习俗的同时,感受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第一单元《Love Without Limitations》讲述的是:“我”的哥哥Jimmy因出生时母亲难产导致缺氧而造成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父母离世后,“我”对哥哥予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哥哥五十岁生日时,“我”精心安排他的生日“party”,让Jimmy感受到“我”以及朋友对他的关爱,而最后使我感动的是Jimmy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我们朴实的爱和深深的感恩之情。
我们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着至深至善的爱的教育,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成长为有爱心、心存感恩的人,因为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人生的一种精神境界,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为此,学习课文之后,我们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组织了一次“class report”,主题是“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class report”的目的:感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爱的教育”以及“感恩教育”。
通过作“class report”,学生们对“感恩”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感恩父母,因为他们给与了我们生命;感恩老师,因为他们教会了我们成长;感恩同学、朋友,因为他们帮助过我;感恩曾经伤害过我的人,因为他们让我学会坚强……
通过作“class report”,同学们对“爱”有了更广泛的理解:我们要热爱自己的民族,因为没有国就没有家:我们应热爱大自然,因为地球是全人类的家园;我们应热爱身边的每一位人,因为他们让我们的生命更丰富多彩……
“class report”结束后,我们集体观看了英文电影《忠犬八公》,在课间播放歌曲《跪羊图》《感恩一切》及《让爱传出去》。我们在互动与愉悦中结束了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积极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较好地完成了本单元的话题教学。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第四单元题目是“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美国五大文化象征)。众所周知,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为让更多学生领略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学习本篇课文之前,笔者给学生们先是设计了一个问题:What have you known about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 ?让学生课后准备,之后组织了一次小型口语演练。有的学生分组进行访谈,有的单人进行描述,兴致勃勃地谈到很多中国文化象征:长城,京剧,书法,中国结,茶,春节等等。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男生竟然谈到了老子的《道德经》。笔者在他做完口语陈述之后,针对他的话题内容作了更进一步的交流(有些地方是使用汉语进行的)。这无形中又增进了师生感情,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大有裨益。
以上两例说明:只要教师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总会捕捉到教材中隐形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其润物细无声地践行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2.利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辅导契机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2013年12月进行变革,翻译由原来的带有提示的简单句子翻译变为段落翻译,内容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改革后的新版四六级考试于2013年12月14日首次举行,考试的翻译题涉及中国的火药、造纸术、丝绸之路、中秋节等,这样的传统文化知识成为考生的偏难题,让不少学生当场放弃翻译。这说明我们过去的英语教育存在“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严重脱节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广泛收集四六级真题或是模拟题,精心挑选与传统文化知识相关的段落,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这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又让英语成为我们的应用工具,用英语表达我们的传统文化。毋庸置疑,这是一条很务实的学习大学英语的途径。例如,2013年12月大学四级考试翻译部分有如下两段内容:
中国结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经过数百年不断的改进,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在古代,人们用它来记录事件,但现在主要是用于装饰的目的。“结”在中文里意味这爱情、婚姻和团聚,中国结常常作为礼物交换或作用饰品祈求好运和辟邪。这种形式的手工艺代代相传,现在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
“你要茶还是咖啡?”是用餐人常被问到的问题。许多西方人会选咖啡,而中国人则会选茶。相传,中国的一位帝王于五千年前发现了茶,并用来治病,在明清(The Qing Dynasties)期间,茶馆遍布全国,饮茶在六世纪传到日本,但直到18世纪才传到欧美。如今,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beverage)之一,茶是中国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中,教师可将这些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考试翻译内容展现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己练习,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翻译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语言知识方面的讲解及相关传统文化英语表达的再补充,这就收到了讲授语言知识和渗透人文信息的双效果。
3.全面提升教师自身文化素养
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其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价值对学生个体文化价值观的建构有着重要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着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更善于运用自身的智慧与学生建立一个融洽、和谐的师生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有着极大的凝聚力,置身其中,教师不仅是指导学生应对考试的老师,更重要的成为学生的人生老师,教师用心口如一的语言、积极的心态及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感染、影响学生。俗语道:亲其师才会信其教,这也就是所谓的“行不言之教”,这样的教育之道必将产生更有效、更久远的育人效果。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在思想上应重视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从而尽力发挥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及西方文化的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加强学生文化鉴别力,正确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持一种崇敬感、自豪感,并主动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应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传统文化里包括了教育思想的精华,教师应牢记传统教育的精髓,在工作中不断践行。例如:《论语》“有教无类”体现了平等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告诉我们要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学;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启示我们树立和谐的教育价值观,即顺应学生的天性而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适合的教育”。大学英语老师作为社会群体中一种特殊的职业,还应不断通过读书、听讲座、参加公益论坛等途径加强对中国文化的学习,通透并很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从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教师自身软实力得以增强,才可能将其渗透在自己的课堂中,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
第三,大学英语教师应提升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著名英语教育家许国璋先生曾说过: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要教会怎样做人。是英语教育,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
学校课程教育应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面来凝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中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既要以客观的、学习的态度来看待西方文化,教会学生感受他国文化,也要引导学生领略我们的民族文化,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融优秀传统文化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在优化大学英语课程结构的同时,完善了学生的知识、思想及价值谱系,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育人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何立艳.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廊坊高校英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3(25):47-48.
[2]蒲云玲.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素养迷失问题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6(07):78-79.
[3]任继梅.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途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11):62-65.
[4]张亚.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12(04):92-93.
[5]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编辑朱荣华
作者简介:张焕敏(1968-),女,山东寿光市人,潍坊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
收稿日期:2015-03-03
文章编号:2095-8528(2015)04-028-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