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体现的现代精神
2015-02-12张恒卫解乒乒
张恒卫,解乒乒
(1.天津体育学院武术系,天津300381;2.天津体育学院究生部,天津300381)
龙文化是中国人用智慧和血汗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一直同中国的命运和未来发展相联系。龙文化象征着吉祥、和谐、智慧,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力,每个炎黄子孙都为其自强不息的精神而感到骄傲自豪。作为龙的传人,我们首先应该更加深刻的认识龙文化、了解龙文化,进而才能将龙文化的吉祥、和谐传递到世界每个角落,使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有一正确认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1 龙文化的起源
起源是某一物体生命萌发阶段,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龙文化的研究首先应从其起源入手,进而认识龙文化的本质。关于龙的起源众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
1.1 动物学说
费尔巴哈说:在新时器时代,动物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生活环境恶劣,也没有种植任何农作物,更谈不上什么生产力。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只有通过狩猎、渔猎来获取食物。由于当时各类动物种类繁多,人们根据它们对人本身造成的威胁程度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依赖型。它们可以作为先民的食物来源,起初先是狩猎渔猎的对象,而后又成为饲养的对象。如:牛、羊、鹿等等。畏惧型。它们多是食肉动物,对先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如鳄、虎、蛇、鹰等等。还有就是奇异型。它们多具有奇特的生态和技能,使人们感到惊奇和崇敬。如鸟、蝉、鲵。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也可分为三种:一是在陆地穿行,二是可以在天空中飞行,三是可以下海底游行。对于这些动物的奇特技能人类即表现出畏惧感又从内心深处崇敬它们。考古发现龙的形体至少有数十种动物参与了龙体的组合。关于龙的形体描述明代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引用后汉学者王符主言论称:“其形有九,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可见龙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生物,而是人们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在大脑中不断地遐想创造出来的。
1.2 图腾学说
图腾学说是闻一多先生首先提出的,如今在学术界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说服力。自古至今学术界大多都以图腾学说来定义龙的起源。图腾为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有“亲属”和“标记”的含义。早在远古氏族社会人们都以图腾崇拜来表现对未知世界的崇敬。而每一个氏族祖先都有自己崇拜的物类,这些物类大多都和本氏族起源有关,而且还多以动物为主。像蛇、马、牛,它们都曾被人们做为崇拜的对象。人们把这些动物描绘出来形成图腾,一个较大的社会集团包含着很多氏族,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这样的话一个较大的社会集团的图腾就不会是一个。人们把各个氏族的图腾容合起来就形成的龙。闻一多先生就龙的形成有过描述。所谓龙:“就是多种图腾合兼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式的虚构的生物。”
2 龙文化的萌芽、形成、发展
“文化”一词据史料记载,最早出自汉刘向的《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后有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在西方各民族系统中有许多与文化对应的词。如拉丁文culture被译为“耕种”后慢慢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与精神。文化作为一个抽象的名词,即看不到也摸不到但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记录并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与文化相互协调发展。有人把文化理解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历代子孙传承的一种思想观念,更有人把文化看作是一切,不仅仅单指文学、文字、思想、学术和教育。
2.1 龙文化的萌芽阶段
龙纹是探索龙文化形成的最坚实的立足点,也是最原始的材料,对研究龙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渭河流域的鱼纹和漳河流域的鳄纹被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分析得出其实龙纹就是指某些动物的化身,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对动物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形并把这种动物纹像统称为原龙纹。时代和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原龙纹所象征的意义也不相同。而原龙纹大多被先民当做崇拜和信仰的对象,并充当沟通天地的使者传递人神之间的信息,这些共性促成了龙文化的萌芽阶段。
2.2 龙文化形成阶段
新事物的产生除了拥有物质基础还应具备意识基础。龙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就是各个朝代文化的大融合与大发展。公元前1765年,商王朝建立,并显示出了空前的繁荣和强盛。和秦汉时代一样,各个民族地区文化、政治、宗教,都出现了大范围的融合。龙文化在这种融合精神下自然而然的发生了质的变化,龙的形态逐渐趋于成熟。
西周与东周时代龙的形象与商朝相比除了趋于成熟还倾向于表现人文色彩,也就是说向艺术方向的发展。龙头、龙身、龙足、龙尾身体各个部位都增添了许多和谐的色彩。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艺术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龙的含义在那时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以宗教为载体其身份象征通天神兽。另一种是出现在器皿建筑物件之上,象征着吉祥瑞兽。所有以龙纹为饰的物件上面,包括金银、青铜、玉石、陶瓷、丝绸它们在制作上力求精美、灵活自如、在画法上飘逸潇洒、风格独特、气质脱俗。此时的龙已跨入纯艺术领域并飞腾于烟云之中,遨游于波涛之间给人以无穷的美感。正因为如此龙才获得人民的喜爱保持了不朽的活力。
2.3 龙文化的发展
2.3.1 龙与宗教 通过对龙文化的研究我们发现,龙是原始宗教的产物。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龙的含义与应用和原始宗教的关系从来没有脱离过。如商代巫术中的祭祀八方就是把龙当作众多动物的主角参加祭祀。还有祈雨的龙,在古人的观念中,龙被人们称为祈雨的神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生长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人类的命运。当遭遇严重旱灾的时候,人们就会举行规模宏大的祈雨巫术。而龙就会参加祭祀,对于祈雨巫术的描写每个朝代都不一样,有的还加入了新的哲学思想。无论它们怎么变化,但其目的都是一样,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物繁盛。但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祈雨巫术日趋走向没落和消亡。也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2.3.2 龙与民俗节日 与龙有关的民俗节日可谓是丰富多彩,而且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农历正月十五,是汉族的“元宵佳节”,人们在过节的时候要进行舞龙灯,主要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寻求欢乐也希望舞龙灯能带来好运,农历二月初二为汉族的“龙抬头节”,北方的一些人家在这一天还用彩纸、草节等串悬于房于梁之上,称“穿龙尾”也是留龙在家之意。“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阳节最重要的活动。当然中国的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与龙有关的节日,不同民族节日的时间活动内容也不尽相同。所有与龙有关的节日中,无不表现出人们对龙的喜爱也更希望通过龙的参与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欢乐。
3 龙文化对现代精神的阐释
3.1 包容
融合是指广泛的吸纳、消化再创造出新的物体。在中国龙文化中融和精神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龙的外形来讲可以说奇形怪异、多种多样,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由几十种动物融合而成。宋人罗愿在《尔雅翼》卷二十八称“其形有九,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说文》卷十一下:龙,粼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其实在现实中谁也没有见到过真正的龙,所有的一切都是人们美好的遐想。这不仅仅体现了先民的智慧,更能说明人们高贵的包容精神。从龙的技能来讲,它即能上天下海又能在陆地上川行无阻。也正是这种融合的思维才促成了自然龙的复合。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圣且富有魅力。中国人被视为龙的传人理所当然地从龙的身上得到许多智慧。中国古代有龙生九子的传说,龙有九个儿子,每个儿子都有各自的爱好和个性。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在生活当中我们必须识人所长,才能用人所长。抓住人个性的优点根据其专长做到人尽其才,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3.2 自强与奋进
自强不息是指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一种奋发精神,自古以来都会被人类信奉与提倡。并不断激励着整个民族去追求美好的生活未来。龙在人们心中一直都是神圣的,从外形上龙有九种不同动物组合而成,在技能方面它又集百家所长,上天下海无所不能。正因为如此,在原古时代常被人们崇拜。一度被视为沟通天地的重要使者,主载风雨,所以龙也是强者的象征。在任何困难挫折面前都表现出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个人和国家都需要这种宝贵的精神,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强奋进的精神,无论他往日多么优秀都只能代表过去而已。这种精神即影响着代代中华儿女,也影响着中华民族。中国之所以是世界古文明唯一能传承至今的国度就是因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坚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尽管中华民族曾经多么磨难重重,但它现在依然立足于世界各国之首。
3.3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的思想。天通常是指自然界万物万象。合是指人与自然万物一种和谐相通的现象。龙是由各种动物和天象组合而成,传说能通天入地代替人们与天地沟通交流。《洪苑。五行纬》言:“龙虫之生于渊,行无形,游于天者也”在新时器时代被人们视为沟通天地的媒介和传递人神之间的信使,这是各种龙所特有的共性。古籍记载传说一些天神为了能达到升天的愿望,索性以龙为坐骑,乘龙行走于天地之间,显然这种叙述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切实际。但也充分体现了当时龙在人们心中确实具有通天入地的本领。
3.4 吉祥
中华民族把龙视为最大的神物,认为它是吉祥福气的象征。受到人们由衷的喜爱和真诚的欢迎。早在先民造龙敬龙的时候就希望它能行雨除暴,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关照和庇佑。现代的民间与龙有联系的事情非常普遍,而大多都是表达吉祥幸福之意。如穿龙衣、贴龙画、吃龙面、写龙字。在生活中还有把龙喻作智慧杰出的化身,喜欢把才智出众的人喻作“人中龙”,赞美女婿就用“乘龙快婿”,贺人高中就用“鱼跃龙门”,婚姻美满就用“龙凤吉祥”,对于子女的希望就用“望子成龙”表达。当然还有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等。这些都是用龙来歌颂赞美的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像春节人们喜欢舞龙灯欢度佳日,汉族人过端午喜欢赛龙舟,云南河口下瑶地区瑶族人,在农历正月初五和七月二十要祭龙王送龙母上天。中华龙文化经历了千年的嬗变,不断的的吸收与整和,最终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谐的精神内涵。
4 结语
中华龙文化,上下数千年,源远而流长。从新时器时代龙的起源到夏、商、周朝代龙的形成与升华,中途不断吸纳、融合各区域的文化特长,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龙文化。华夏子孙被称作是龙的传人,所以当我们自称是龙的传人从心里感到骄傲的同时,还要发扬和继承龙文化精神,做到自强不息和怀有大志。
中华龙文化精神也就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倡导和谐、宽容、自强、奋进的龙文化精神对实现“中国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1] 刘志雄,杨静荣.龙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 朱乃诚.中华龙[M].上海:三联书店,2009.
[3] 朱必知.龙图腾中国精神[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4] 刘毓庆,赵瑞锁.龙的文化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罗愿撰,尔雅翼[M].安徽:黄山书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