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构想

2015-02-12王宇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计算机高职

王宇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构想

王宇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建设合理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本文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做好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及其具体实施措施。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构想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同时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求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有IT专业技术和专业思维的计算机人才需求将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因此,在计算机类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教育工作下一步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CC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中提出:创新与创业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教育理念,人为地将创新与创业教育割裂开来并不科学,在实践中也难以操作,且易出现偏颇。相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创新的提法如果落实到新技术、新方法等创新项目上则很难达到要求,而应该落实到应对社会的新需求上,找到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予以实现。高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应该落实到如何指导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上。美国考夫曼基金会为创业教育作出了如下定义:创业教育是向个人传授一种理念和技能的过程,它帮助被教育者识别那些被别人忽视的机会,使其有足够的洞察力将他人犹豫的事付诸行动。内容应包括识别风险与机会,整合资源以开创新企业,并对企业进行管理等。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以课程教育为中心、以学生赛事和活动为中心、以构建孵化创业基地为中心的三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各项教学活动也逐渐围绕着创新创业来开展,但都未能形成显著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合云南省内大学计算机类专业的情况,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如:“云南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的计算机类等赛事;或者是以公共课的形式开设课程与讲座来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意识培养和能力指导;再者由学校主导成立各种社团和协会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管理能力。这些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整体上并未形成教学体系:比赛的覆盖面不足,无法对全部学生进行培养;公共课和讲座与专业的结合不够紧密,不能解决各专业具体实施的问题;而社团和协会的活动较为松散,缺乏指导的连续性,同时也不能体现实际的社会环境。

国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早期。美国在1919年就开始在大学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是最早开设创业课程的国家之一。德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50年代职业院校的“模拟公司”。日本则首次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放到了必修课的位置。国外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成效显著。美国1600所以上的大学提供了2200门以上的创新创业课程,44种相关的学术刊物,在教学内容上十分注重学生对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让学生能够获得创新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国外大学在选聘教师的问题上特别谨慎,不仅选用学术上有相当造诣的教授,而且还根据创业教育这门课程的特点,特别注重选聘有实践创业经验的教师,借此有效避免了教师理论和社会实践的脱节。

三、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想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部分,大部分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放在公共课中进行,对全校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意见,缺乏各专业的针对性。学生找不到头绪,空有想法却不能够实际进行实施,也不知道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找到重点进行强化。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已经侧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的实验和实训课程,并组织学生到相应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但是,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还是一个合格工作者,并没有融入创新创业的思想到教学中去。

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但现在教学中的项目还是停留在完成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的阶段,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教学中。而创业者的许多成功都是隐形知识驱动的产物,所谓的隐形知识就是只有从实践中才能获得的知识。基于隐形知识的特点,它的获得必须通过日常经验的积累和工作技能的提升来实现。而很难从课堂的理论知识讲解来获取。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模拟整个商业活动的流程,让学生在整个商业活动中去学习。

(一)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创新创业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所以开设的公共课程中应该突出创新创业指导、创业心理与技能、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等内容。将与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相关的课程,融入到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中,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内容,形成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教学教法,在教授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比如,对于网页设计,首先介绍网页的发展及其用途,再介绍网页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浏览主流网站,让学生了解当前网页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开发网站,让学生了解网站开发的流程,明确学习网页开发的目的;通过网络论坛的交流,强化学生与外界的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与行业的同步,了解创新的方向,明确创业所需的专业能力。通过这些举措,使学生熟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扩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的视野。也可将创业案例融入到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中。将创新创业案例完全融入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中,不仅能体现创业成功者的创业方法,而且能充分表现出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其教育效果更直观,更生动,更能启发创新创业思路。

(二)基于真实环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完成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随后围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来完成综合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以此为目标建设一个集教学、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为一体,技术氛围强、职业特征鲜明、开放性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例如:开设一个计算机技术服务公司,公司依据创新创业方向设置部门,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能力,让学生独立运营来实现创新创业的体验式教育。公司部门业务如下:

1.计算机及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销售

2.计算机及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维护

3.基于互联网的行业解决方案实现

4.企业信息化的咨询、培训与实现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获得宝贵的创业经验,让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分析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开展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社团、协会、学生俱乐部、沙龙、论坛等形式。一种社团或沙龙的组织与管理、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新观点的提出等,都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重要内容。

(三)优化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际的运营中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创业热情;让学生在实际的客户交流中找到新的需求,找到学生的创新方向。聘请校外有实际创业经验的校外导师,与校内老师一起组成指导团队,采用“双导师制”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创新创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四)加强创新创业研究和师资团队建设

学校应该着力于打造一支能够支撑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为实现目标提供团队支撑。首先,鼓励并安排骨干教师赴“创新创业教育”的示范学校参观考察,开阔视野,了解先进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业务水平;其次,鼓励教师赴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教师本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其三,从企业聘请一线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参与创新创业人才指导。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大势所趋,但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探索和解决。如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学生考核指标体系的确立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扭转教学理念,完善教育制度,在未来的实践中进行升入的研究和探索。

[1]创业邦.2014年度创业者报告[EB/OL].(2014-11-03).http://www. chnsourcing.com.cn/outsourcing-news/article/90279.html.

[2]张宗国.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67-68

[3]韦国燕.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05)41-42

(责任编辑 梁晋云)

G712

:A

:(2015)04-71-03

2015-12-01

王 宇,男,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讲师,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互联网+、数据库等。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计算机高职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