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职业教育产业园区建设路径探析

2015-06-24宋爱苹崔立华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产业园农民职业

宋爱苹,崔立华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106)

农民职业教育产业园区建设路径探析

宋爱苹,崔立华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106)

文章就当前建设农民职业教育产业园的进行介绍,重点说明农民职业教育产业园的建设方案、措施和项目,提出用工业化的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以现代学徒制培育职业农民,通过这些措施来推动生态环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农业生产后续乏人问题。

农民职业教育;产业园建设;建设路径

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好农业生产后继乏人问题,文章提出打造职业农民教育产业园区的思路。通过这种方式,深度改造农业,颠覆农业的传统营销模式,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生产中,利用互联网固有的优势畅通农业的市场信息渠道、流通渠道,使农业的产、供、销体系紧密结合,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品质、效益等得到明显改善,是解决当前农业问题的可行之路。

一、建设农民职业教育产业园的必要性

(一)农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连续12年中央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发展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受农村比较效益降低及农业生产劳动力结构劣化的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投入降低,精耕细作力不从心,土地撂荒突出。同时,农业比较效益低,种粮补贴刺激效用递减,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任务艰巨,应该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随着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施,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步伐加快,大量农民工返乡再就业就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各地区响应政府提出的农民再就业政策纷纷开展农民工创业教育,千方百计实现农民的就业与再就业,这需要教育力量的介入,以市场倒逼教育、以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通过教育教学满足农业需要,辐射产业园,形成示范联合体。

(三)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出要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省农业基础薄弱,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其区域优势,我们需要扶持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畜牧业、花卉、旅游等一些特色产业,合理改造产业结构,增加农产品的档次。要紧跟时代步伐,借助“互联网+”推动农业不但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再靠“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使全省更多农产品实现绿色、有机、环保,进一步促进全省农民收入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新型农技协服务方式的需要

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的意见》精神,要切

实推动农技协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技社会化服务。农技协旨在搭平台、搞示范、做给农民看;抓培训、传技术、教会农民干;建协会、舞龙头、带领农民创。创立职业农民教育产业园,可以为农技协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激发农技协参与科学素质建设,增强农技协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技协自身管理水平。

二、农民职业教育产业园的建设愿景

围绕农村村落的传统,主导产业寻找和确定特色。

(一)建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园区

政产学研用是指政府、产业、学校、研究机构、企业之间,以企业为需求方,以学校为人才与技术供给方,由政府主导并提供政策平台,其实质是通过合理配置政产学研各方资源,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教育产业园作为政产学研的结合体,汇聚企业资源、高校智源和政府财源,主动运作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从而成为行业企业急需人才供应的“基地”、政府招商引智的“名片”、科研院所落户的“中转站”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加速器”。

产业园区可以成立由政府、行业、产业园区企业的专家组成的产学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专门负责学校各教学部门与“产业园”产学合作的沟通与协调。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中明确要求各教学部门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必须在产学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参与下方可进行,从而保证了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每年年初,教学部门与园区企业对接产学合作需求,具体包括可接纳多少学生实训实习、可接纳多少教师下企业锻炼、可提供多少企业兼职教师、需要学校培训多少名员工、需要学校合作开发哪些项目、需要学校提供哪些技术服务等,然后召集园区企业和学校教学部门共同商讨确定合作内容、合作计划及进度安排。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各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计划根据园区企业的生产计划进行灵活调整,由企业负责具体实施与考核,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与

综合素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指导学生岗位实践,也进一步丰富了知识,提高了理论水平,不仅做得好,还能说得好,成为了学校兼职教师的优秀来源。学校定期安排教师到园区企业兼职和挂职锻炼,到设计、生产一线实践,丰富专业知识,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和企业一起进行技术攻关,共同参与技术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

(二)成为创业创新的孵化器

在教育产业园内建设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场所,并由政府、行业、学校以及企业共同组建的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对大学生创业的各方面进行全面指导,以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同时,园区还将为中小企业孵化提供条件,实现从学生创业到中小企业孵化的顺利过渡,提高学生就业水平的同时,推动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创业,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成为三化建设的助推器: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

教育产业园建成后,可以实现农业信息畅通,可以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有利于实现市场供需平衡,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有利于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促进农产品的商品流通;可以改变传统的育种、生产、加工、管理、科研方式,提高产品及企业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科技咨询和农业教育的发展,为农民、农业科技人员和政府部门传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提供重要手段,促进农民职业化的转变。

三、建设农民职业教育产业园的路径分析

(一)成立绿色果蔬基地

在学校专家指导下成立绿色果蔬基地,利用互联网为农产品销售搭建新平台。利用互联网,将产销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让产销充分对接、消费者与生产直接见面成为现实中的可能,有利于减少生产的盲目性,扩大销售的视野,有效对抗市场风险。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农产品流通领域互联网程度明显提高,国家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部分实现了电子交易和结算;电商又进一步让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形态得到根本性改变,从最初的干果、茶叶、初加工品网上销售开始,在仓储物流技术和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生鲜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也得到破题,出现生鲜电商八大平台,跨境生鲜电商风生水起。与此同时,微博、微信与电商结合来推销农产品的成功案例层出不穷,微营销中农产品的身影频频出现。

教育产业园项目内容

(二)太阳能建筑应用

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的逐渐深入,农村住宅的节能减排降耗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云南作为太阳能资源的大省,特别是在当前,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开发利用太阳能,是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但我国太阳能建筑的研究与建设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基础,而且太阳能建筑的设计不同于普通建筑的设计,太阳能建筑作为多专业、多学科、多门类技术高度综合运用的建筑产品,已但经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因此,可以由学校专家指导,在农村引入太阳能,帮助农民建设节能减排型新农村。

(三)开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

云南作为旅游资源大省,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产品,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其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悠久的历史以及古朴神秘的山地多民族文化,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从而奠定了其旅游强省的地位。云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天地广阔,农业资源丰富,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业文化多姿多采,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优势。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增长,云南乡村旅游开发前景可观。学院可以由工程学院出面,进行调研,帮助不同地区打造适合他们的生态旅游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总之,借助教育的力量,借助“互联网+”,通过职业教育产业园区建设,解决当前农村存在问题,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促使更多农民走上创业之路。

[1]陈习琼.SWOT分析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

[2]杨诚.基于“产业园”模式的高职产学合作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1).

[3]陈福明.高职产业园人才培养、创业孵化、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3).

[4]徐万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分析,人力资源,2014(6).

(责任编辑 梁晋云)

TU984

:A

:(2015)04-56-03

2015-12-01

崔立华,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发展规划部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职业教育学等。

宋爱苹,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工程学院副院长,企业管理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工程管理等。

猜你喜欢

产业园农民职业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职业写作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