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思考
2015-02-12毛爱林
毛爱林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如何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思考
毛爱林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创业型大学是当代高教改革的重要走向,高职院校具有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现实需要和独特优势。高职院校应当选择合适的转型目标,大胆进行理念创新,推动组织转型,建设创业园区,才能建设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创业能力的新型大学。
创业型大学;实践路径;建设思考
创业型大学这一概念自本世纪初引入我国后,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高职院校是否具备转型成为创业型大学的可能性,如果有,应该选择怎样的目标和实现路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作为应用型本科的一种典型形态,创业型大学兴起于20世纪中叶。以英国沃里克大学为代表的创业型大学。通过有效地将自身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引起高教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大学类型,并且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沃里克大学20世纪60年代建校,到80年代时生存环境还十分艰难,但此后15年,成功地发展为创业型大学,英国两任首相撒切尔夫人与布莱尔及美国克林顿总统均给予极高赞誉。英国沃里克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瑞典查尔默斯大学、芬兰思苏大学这5所世界著名的创业型大学,共同具有两点非常可贵的品质:一是自力更生,自我发展。虽然所处位置不同,条件各异,但都是凭着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创业精神成就的。二是甘冒风险,追求卓越。5所大学在20世纪80--90年代都作出勇敢的尝试,敢于标新立异,到市场中去冒险。此外,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基础薄弱、建校历史不长、办学资金短缺。或许正因为如此,才逼其走上“创业”发展之路。
教育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正在贯彻国家协同创新战略,推进大学与大学,大学与企业,大学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这为建设创业型大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现实中,不少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已经起步:比如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职业培训,中外合作办学、甚至组建上市公司等,有效增强办学实力、拓展办学经费来源;与当地企业及科研院所联合,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可以预见,建设创业型大学必将成为一种新趋势。
一、创业型大学的内涵界定与特征分析
创业型大学指的是在回应外部各种现实变革境遇里产生,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的,通过与产业界、政府等其他机构发生更为密切的相互作用,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使教学和研究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融创业文化和学术文化于一体的一种新型大学。(美国的伯顿·克拉克教授对创业型大学的研究具有世界影响力。)
创业型大学的特征在于自觉地追求自身知识资源向知识资本转化。大学作为知识堡垒,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不但能为自己获得跨越式发展所需的资源,同时也能反哺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也可以这样说,创业型大学的转型就是大学为实现自身知识资源向知识资本的转化,从而在组织结构与文化等方面所作的自我调整。
二、创业型大学的高校教师基本要求
教师是创业型大学的核心要素,无论向创业型大学转型,还是促进创业型大学发展,都对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五种意识,并形成相应的能力。
(一)竞争意识
教师要求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树立危机感和使命感。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那么作为一个整体的高校就缺乏竞争力,就有可能被淘汰;另一方面,教师个人要发展进步,要参与同事之间的竞争,应对各方面压力,只有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充分履职。创业型大学都是富于竞争意识的大学。
(二)创新意识
大学教师只有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学校才会充满生机活力,才有可能成为创业型大学。一是教学上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二是科研上要密切跟踪科学研究的前沿,创新研究思路和方法,取得创新性成果;三是在社会服务上不迷信经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市场意识
创业型大学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对其成员的整合。处于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要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一是在教学上,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视学生为“顾客”,为学生服好务;二是在科研上,积极主动与企业界联系,挖掘需求,争取更多项目,在服务中不仅培养实践能力,还可增加经济收入。
(四)合作意识
创业型大学的科研课题常以项目的形式出现,项目研究需要不同学科部门,不同学术领域的教师以学科为纽带,相互协作完成。要坦诚交流,精诚合作,取长补短,取得有价值的创新性成果。同时要主动积极地与企业打交道,建立良好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五)品牌意识
建设创业型大学,作为大学核心的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品牌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夯实自己的基本功,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更加卓越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自身和学校赢得荣誉,树立口碑,打造品牌,在学校里获得良好发展,在社会上争取更多资源,提升个人价值时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三、创业型大学的实践路径和具体做法
我国致力于建立创新型国家,以创建创业型大学来带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无疑是一条值得尝试的实践路径,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在办学目标上,以创业型大学为目标导向,寻找大学发展新的突破。确立创业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与大学之前的发展方向通常并不矛盾,只不过是沿着原有发展目标继续向前进一步而已。
(2)在组织机构上,整合成立各类联络组织和资源网络,充分开发大学师生和校友资源,挖掘创业潜力。制定鼓励性措施,调动各种资源,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大家在校内设立组织机构,举办活动,开展合作,推动创业活动开展。
(3)在运行机制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将服务创业作为大学日常运行的重要内容。当前迫切的任务是构建有利于创新,产品开发,公司运作与创业活动的大学运行规章制度,逐步将知识转移,产品开发与学术创新等活动纳入大学的常规事务范畴,从而切实将学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在教学活动中,将创业教育与产学研充分融为一体,通过教师的示范带动与有效组织,使学生广泛参与、积极行动,从而孵化一大批青年创业骨干。
(5)在资源配置上,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开发创业活动在资源获取和价值创造方面的潜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搭建较好的创业平台,吸引一些机构、人员和资源聚集在大学周围,如建协同创新产业园、产业孵化基地等,由于创业活动本身是种创造价值的活动,因此,通过成果转化和创业活动,可获取可观的经费收入,用以支撑学术活动和日常运营,提高教师待遇。
(6)在组织文化上,有意营造富有生机活力的创业文化,以创业带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使大学能时时处在一种奋发向上积极有为的状态之中。
四、创业型大学的转型发展与能力提升
当前中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十八大提出“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必将催生一批高新科技领域和产业,必将使一批大学进入世界一流水平,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国家民族复兴提供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科技支撑,将成为高校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上海复旦大学副校长杨玉良认为:“大学的未来是重要的,复旦要向MIT学习建立创业型大学。”福建省提出将福州大学建设成服务海峡经济发展的创业性大学。南京大学龚放教授2010年即建议江苏办好10所创业型大学。公办的南京工程学院、合肥学院、黄淮学院,以及民办的吉林动画学院都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五、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一是经管院民办的特质。学院有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与自力更生的精神传统,联办改制以来,学院在发展中经受了长期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的考验,并取得较大成绩;二是经过多年的超常发展,学院已积累了较多的教育资源,硬件设施齐备,可为转型发展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三是学院领导班子具备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谋划发展能力,凝聚人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四是学院确立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理念,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责任担当,部分专业学科实行校企合作,已催生产学研结合的萌芽;五是有少数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具备一定的市场开拓能力;六是学院确立的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建成综合性大学的目标与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定位并行不悖,具有内涵一致性。
不利因素:一是领导层和教师群体对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共识需假以时日且有不少难度;二是教师队伍整体融入市场能力弱,缺乏高水平的“双能”型学科带头人;三是学院与社会、政府、企业、市场契合度不够紧密,缺乏强有力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实力;四是缺乏创业型建设的组织架构和支撑转型创业的文化。
综上分析,经管院已具诸多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潜质和元素,只要形成共识、科学设计、因势利导、坚持不懈,拿出二次创业的胆识和气魄,必将有所成就。
[1]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梅,创业型大学的实现模式及我国的途径选择[J].科技信息, 2010(18)
[3]付淑琼,大学进取与变革的路径—论伯顿·克拉克的创业型大学观[J].教育研究,2010(2)
[4]顾坤华,赵惠莉.高职院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19)
(责任编辑 梁晋云)
G649.2
:A
:(2015)04-42-03
2015-12-01
毛爱林,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