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效率、技术到人文、权利——一段记录图书馆认知发展的学术史

2015-02-12谭芬梅湖南医药学院图书馆湖南怀化418000

图书馆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权利人文

谭芬梅(湖南医药学院图书馆 湖南怀化 418000)

从效率、技术到人文、权利——一段记录图书馆认知发展的学术史

谭芬梅
(湖南医药学院图书馆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文章认为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是我国图书馆发展和思想解放的两个重要时期,其区别是80年代图书馆在理论与实践上提倡以效率为核心的价值观,21世纪初则提倡以人文、制度为核心的价值观,从而显现出“走向权利时代”的时代特征。文章从认知和价值观视角探讨了从效率、技术到人文、制度发展的必然性。

〔关键词〕当代图书馆学术史 认知发展 价值观 效率 技术 人文 制度 权利

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是当代图书馆事业及学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将两个发展阶段加以比较,后一阶段的发展成果更显著,80年代的发展虽然开始时势头强劲,但未能达到预期,如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讨论,由于后来图书馆发展低谷的到来,原来设计的一些发展规划未能实现,1986年开始的轰轰烈烈的全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布局活动,到1988年之后也渐显颓势;而21世纪初图书馆的发展繁荣,自2004年纪念图书馆事业创建百年开始,以公共图书馆精神为核心的诸多新理念在图书馆迅速传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图书馆率先建立图书馆之城、图书馆集群等区域图书馆联盟形式,使平等服务、免费服务、延伸服务成为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内容,且这些服务理念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活动的开展逐渐向中西部发展。深入探讨两次图书馆思想解放运动,从价值观和认知视角可以发现,两次图书馆事业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从80年代以效率为核心的价值观,发展到21世纪初以人文、制度、权利为核心的价值观,是历史的必然。

1 以效率为核心的思想解放时期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始,改革开放从经济开始,追求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效率成为重要的价值指向,“深圳速度”成为全国各个行业竟相效法的榜样,图书馆工作中同样显现出以效率为核心的价值观。

1.1 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图书馆效率

80年代是图书馆发展较快的时期,图书馆数量、经费、藏书大量增加,图书馆服务得到改善。但是图书馆藏书利用率和阅读率并不高,这说明图书馆效率较低,特别是与当时欧美国家图书馆的高阅读率相比有很大差距,由此一些学者提出图书馆要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图书馆效率。于是许多图书馆着手改革,扩大图书馆书刊开架水平,改革原有藏书体系和布局,实行三线藏书理论,这些措施使藏书利用率提高,拒借率下降,图书馆效率明显提高。可以说,80年代图书馆服务中的许多工作都是从提高效率出发来考虑的[1]。

1.2 加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提高图书馆整体效率

80年代我国图书馆藏书入藏量较大,藏书建设研究亦得到重视,逐渐由微观的馆藏建设发展到宏观的文献资源建设。人们认识到,搞好宏观文献资源协作协调,可以节约经费,提高藏书利用率,从而提高图书馆整体效率。1986年此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年末在南宁召开“全国文献资源布局学术讨论会”,提出“学科布局”、“系统布局”、“区域布局”等文献资源布局方式,1987年部际图书情报协调委员会成立,领导全国图书情报单位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1.3 文献检索的机械化、电子化发展有力促进了图书馆效率的提高

对于图书情报工作来说,文献检索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原有手工检索基础上,机器检索、电子检索很快研制成功,并在图书馆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2 以人文为核心的思想解放时期

21世纪初图书馆的发展是以人文、制度为核心的价值取向,由于人权观念的解放和勃兴,图书馆人文精神迅速发展,平等服务和无偿服务、延伸服务、权利理念在图书馆服务中得以彰显。

2.1 人文精神勃兴和读者权利保障

1997年我国政府签署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98年又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现行宪法第4次修改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从而使我国人文精神得到极大释放,而图书馆是人文精神集中体现的场所,也是人文精神倡导、研究和传播的一种机制。2004年是我国近代图书馆创建百年之时,中国图书馆学会于7月在苏州召开年会,在回顾百年历程时大力宣扬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图书馆人文精神在实践中得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图书馆的有力响应,深圳早在2002年就提出“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大力弘扬图书馆人文精神,强调图书馆通过各种方式和服务满足读者的阅读、信息需求,以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之后,东莞、佛山、广州、苏州、嘉兴等地图书馆以总馆、分馆管理形式组织本地区图书馆联盟,深入开展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极大促进了图书馆发展。

2.2 图书馆在信息社会面临公益服务的抉择

21世纪初图书馆发展的人文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权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在信息社会,国际上其它国家的信息政策选择亦为我国图书馆服务提供了有益借鉴。20世纪90年代末黄纯元即开始研究日本和欧美国家的信息政策,其研究注意到随着信息和网络社会到来,社会中出现了日渐严重的“数字鸿沟”,即一部分社会成员由于一些原因成为信息弱者,他们利用网络和信息的机会减少,由于信息的弱势而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影响,收入减少。2002年8月23日国际图联理事会议在格拉斯哥全体通过《IFLA因特网宣言》,即是为消除“数字鸿沟”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公共图书馆创建一百多年来,始终坚持免费公益性质,逐渐形成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在信息社会到来时,中国公共图书馆再次选择了公益免费制度,为消除“数字鸿沟”尽到自己最大努力。

2.3 读者权利和图书馆自由

图书馆在发展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阅读权利。公共图书馆创建之初担负的主要是社会教育职能,后来图书馆在对读者的调查中发现,读者的阅读是多样化的,这些调查使图书馆改变了原有的单一教育观念,认为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才是图书馆应当致力追求的目标,这样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权利,又可使图书馆藏获得较高的利用率。由此引出了图书馆采选各种图书满足读者需求的问题,图书馆采购图书往往要经过审查,而要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自由阅读,实现知识自由,首先要争取图书馆采选图书的自由,图书馆自由理念在一些国家发展起来,并在实践中得以实行。世纪之交,随着日本的图书馆和美国的图书馆自由理念和实践大量引来,这些理念与我国学者对于知识自由的研究相融合,形成了读者权利理念的理论基础。

2.4 读者权利的制度保障——公共图书馆立法

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在实践上推动了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传播,使平等服务、免费服务理念逐渐成为图书馆界共识,这时需要制度的力量来保障读者享有的阅读权利。人们认识到法规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一些地区率先制定了图书馆的有关法规条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同时,文化部启动了公共图书馆立法程序,中国图书馆学会也组织专家对公共图书馆立法作了大量调查和研究,为立法搭建了理论支撑基础,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图书馆立法提供了保障。

3 认知和价值观视角的效率、技术、人文、制度

3.1 社会发展及文化层面的认知

人的认知过程一般是较先感知物质层面,而对思想、观念、制度的感知相对滞后,即先认知文化的表层,而后认知文化的内层,文化内层的思想、意识、观念、制度是文化沉淀积累的产物。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着眼的是四个现代化等物质层面,追求管理的效益和速度,直到90年代末才意识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价值,重视人权,保护人的权利[2]。从文化结构上看,物质、技术等属于文化表层,是人易于感知的部分,而观念、思想、制度,则是处于文化结构的内层,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是这样,对某一领域的认知亦大致如此,当然也包括图书馆人的认知过程。

3.2 从图书馆员的“技术情结”到“道”与“器”的融合

由于技术的器物特性,其在被认知中往往先于观念和制度,在图书馆中有一种被称为“馆员情结”的现象尤其值得关注。之所以形成这种对技术的钟爱,是由于技术能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甚至可以解决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上文提到80年代我国图书馆曾开展轰轰烈烈的文献资源布局活动,其目标是提高我国为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整体文献保障。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文献远距离传递将耗费巨大的物流费用,而这时网络文献存取已初露曙光,文献信息传递将告别印刷型文献时代,开辟一个网络文献新时代。

80 年代与21 世纪初是图书馆管理的两个不同时期,前一个时期可称为印本书图书馆繁荣期,后一个时期可称为复合图书馆时期。有学者研究图书馆服务中的技术与人文的关系,认为是“器”与“道”的关系。“道”是指明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馆学是一门人学,图书馆事业是一项人文事业;作为“器”的技术是为人文的图书馆事业服务的,亦是为更多地实现人的阅读权利、信息权利服务的。可以说,在复合图书馆时期,技术更多地显示出其人文特征,如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文献资源协作协调活动,其明确目标是为科学研究服务。这是由于在印本书图书馆时期,馆际协调还不可能实现为大众的任务,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实践,使文献信息为大众服务的目标得以实现[3]。

在21世纪初图书馆繁荣发展中,值得重视的一个现象是技术、人文和权利的融和,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图书馆集群在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区域图书馆的发展,东莞图书馆尝试开发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实现集群内各成员馆之间业务管理自动化、区域联合编目和文献资源的通借通还服务。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管理运作机制以加强总分馆管理和业务统筹力度。图书馆集群不但巩固和发展了原来的图书馆合作,而且使组织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独立、分散的图书馆以网络为依托组成了区域图书馆整体,最大限度实现了资源共享,区域内图书馆不但能共享各馆的文献资源,而且可以共享业务水平要求较高的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集群真正使区域内各种人群享受到同样的均等的图书馆权利。

技术是由人来掌握的,人的观念起决定作用,“道”决定“器”的价值取向。在信息社会,图书馆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公益的公共服务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升级,将会出现给人们的阅读带来更多方便的网络平台和组织形式,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阅读和信息需求。

(来稿时间:2015年6月)

参考文献:

1.范并思.确立以效益为核心的理论价值观. 图书馆,1989(1):6-8

2.韩继章.中国图书馆百年史中的三次思想启蒙. 图书馆, 2006(1):3-9

3.范兴坤. 图书馆学“人文”与“技术”性的“道”“器”辩证. 图书馆, 2010(2):1-5

〔分类号〕G25

〔作者简介〕谭芬梅,湖南医药学院图书馆馆员。

From Efficiency and Technology to Humanities and Rights——Academic Historyof LibraryCognitive Development

Tan Fenmei
( Hunan University of Medicine Library )

〔Abstract 〕The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early eighties of last century and the 21st century are two important periods of library development and emancipation that in the eighties library advocates efficiency as the core values and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library promotes the humanities and the system as the core values, thus showing “to the right age” of the times.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nevitability from efficiency, technology to the humanities and system development in cognitive perspective and values.

〔Keyw ords 〕Academic history of modern libraries Cognitive development Values Efficiency Technology Humanities System Rights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权利人文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我们的权利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权利套装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