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与增量: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宏观思考*
2015-02-12叶继元谢欢
叶继元,谢欢
存量与增量: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宏观思考*
叶继元,谢欢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但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保障重视不够。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必要从信息资源角度构建一个保障体系。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基础是对现有的存量信息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的关键是实现学科类目向主题类目的转换。在了解存量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对增量信息资源进行规划,构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出增量信息资源具体布局设想:高校、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三大系统合作共建,但各系统分工有所不同;建立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和实体企业层面的三级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存量信息资源 增量信息资源
0 引言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2010年9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1],提出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作为我国现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持。2011年9月,商务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局等十部委联合发文,就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要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支撑保障体系[2]。2012年7月9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关键核心技术严重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要采取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3]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已成为学界热点。从现有成果看,大多数都是从某一个具体产业出发,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策略等,如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丛书包括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12个分册,对每一个具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策略等进行研究。也有学者注意到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条件进行研究,但这些研究的重点是从财政、金融、管理、教育等层面谈如何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4]。值得注意的是,在诸多保障体系中,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对于这个问题,研究成果不多,相关研究集中于对产业或行业[5-7]而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研究,而有关产业信息资源的研究更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所讨论的多为产业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产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抽象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等[8]。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研究,这既有利于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良性发展,也有利于拓展与丰富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理论。
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第一步是摸清家底,即我国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信息资源到底有多少(存量资源)?如何开展调查?存量资源分布情况(相关图书、期刊、专利、标准、产品目录、说明书等所占比例)怎么样?在厘清存量资源的基础上再进行增量的规划,即今后应购置哪些资源?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这些都是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关键性基础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空谈服务有如“空中楼阁”。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1 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相关概念及其关系分析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信息资源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目前尚未完全统一,对个别内容还存有争议,当下大多采用《决定》中的说法,即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从上述定义可看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核心特征是“知识技术密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基础则是要求及时全面地掌握国内外最新研发动向,这就必须建立在充分占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之上。充分占有信息资源不仅是知识创新的基础,也是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如产业体系规划、产业布局、区域布局)的基础。周鹏等对江苏省昆山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发现自《决定》下发后,昆山市政府非常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对该市发展新能源产业进行了重点部署,然而在制定具体规划时,当地众多新能源企业和政府部门发现很多新能源利用的基础数据不足,规划的诸多细节因此无从下手。以新能源之一的太阳能光热利用为例,该市对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的调查数据几乎是一片空白,涉及的所有数据都需要重新抽样、估算[9],严重影响昆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程。以上虽然只是个案,但反映了信息资源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发展和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过程不仅是企业的创新过程,也是政府、公共研究机构的创新过程,企业的技术创新、公共研究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的知识创新、政府机构的制度创新,还是企业的原始创新抑或集成创新等,创新过程的本质都是信息知识的生产、转移与扩散,都离不开大量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与信息服务的支撑。此外,政府的规划决策、企业的资源整合等,一切主体的活动对知识信息的依赖都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角度探究信息资源或许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资源。
1.2 信息资源存量与信息资源增量
信息资源是指人类存储于载体(包括人脑)上的已知或未知的可供直接或间接开发和利用的信息集合。信息资源的主体是信息,依据不同的标准,信息资源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从开发程度来划分信息资源类型,依照开发程度不同,将信息资源划分为潜在信息资源和现实信息资源。现实信息资源又可具体划分为口语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其中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是本研究的主要关注对象。文献信息资源是以语言、文字、数据、图像等方式记录在特定载体上的信息资源,包括印刷型(图书、期刊、档案、报纸、专利说明书等)、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10]。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储于网上的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运动产生了大量OA资源,其中不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期刊、报告等,这些资源是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的方面。然而,鉴于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只是纸质文献的数字化存在方式,都有对应的印刷型文献,因此本文探讨的角度主要集中于文献信息资源(下文论述过程中的信息资源主要基于文献信息资源,不再另行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不重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要做好文献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配合与协调问题。
信息资源存量是我国现有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信息资源的“家底”,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存量资源总量。我国目前的信息资源总量有多少?其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信息资源总量有多少?(2)存量资源内容分布情况。从语种看,中文信息资源有多少?外文信息资源占多大比例?从资源载体看,图书、期刊、专利、科技报告、产品说明书、网络信息资源等各有多少?(3)存量资源区域分布情况。整体而言,我国信息资源分布从东部向西部、从城市到乡村呈现梯度递减,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等少数省区和城市圈,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区域分布情况大致与此相符,然而并不清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等地区的信息资源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信息资源的数量有多少?内容涵盖哪些领域?这也是存量调查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信息资源增量,简而言之就是今后每年需要增加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关的信息资源数量。信息资源存量是基础,通过摸底调查,搞清楚我国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关的信息资源总量、内容分布、区域分布等基本情况,了解其中的缺漏,在此基础上考虑增量的问题,即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区分布、行业布局等情况进行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增量配置的关键是强调效率优先,避免重复建设。
1.3 保障体系的界定
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中的“保障体系”,大致可从三个角度理解:第一,保障的前提也是最基本的是“拥有”,凡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关的信息资源应尽量配全,相关机构需要时在我国就能找到;第二,保障是一种能力,参与保障体系的主体须拥有能够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需求的能力。目前而言,参与保障体系的主体既可以是各类型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也可以是科技信息所、信息中心、科技企业等,凡是具有保障能力的单位都应积极参与共建这个体系;第三,所谓的“体系”,是一种在“拥有”及明确参与主体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有效配置后的有序系统,从保障范围看,既可以面向全国,也可以面向某一省市;从保障内容看,既可以是涵盖全部七大产业的完整的保障体系,也可以只保障七大产业中某几个或一个的有针对性的体系,核心理念是“节约高效”,即花最少的经费满足最多企业的信息需求。
2 信息资源存量调查思路
2.1 存量资源的组织方式
信息资源的组织是根据信息资源自身的属性特征,依据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将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成有序的信息集合的过程[11],目的是满足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检索及获取需求。存量信息资源中,传统的如图书、期刊等信息资源的组织大都采取分类(主要是学科分类)方式,即依据一定的分类体系(中文主要是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和知识逻辑结构,从总到分、一般到具体,将信息资源层层分类,对每一类信息资源都赋予一个特定的标记符号(分类号),以供检索。
与分类相对应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是主题方式,即根据信息资源论述的主要对象,选择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能描述这些对象的“主题词”,以揭示标引该信息资源的方法。所有的主题词都根据特定的排列方式排列,用户可以根据这些主题词来检索与某一主题有关的信息资源,现今不少信息资源尤其是网络信息资源均按照主题的方式进行组织,如Google、百度等通过关键词检索信息资源的搜索引擎就是根据主题方式来组织信息资源的代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与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情报研究所合作开发的“汽车科技”也是典型的根据主题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的专题数据库。
除分类和主题这两种信息资源组织方式之外,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在信息资源标引与检索中的应用,不少机构如CNKI等数据库在组织信息资源时,尝试将分类与主题两种方式结合,用户既可以根据学科,使用分类号对信息资源进行检索,也可以使用某一关键词或主题词对信息资源检索。从长远看,分类主题相结合的方法是今后信息资源组织的主流趋势。
2.2 学科类目与主题类目的转换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根据主题来分类,然而涉及的信息资源大多按照学科进行分类组织。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涉及的信息资源部分分布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F经济”(如产业政策、经济政策)中,部分分布在“T工业技术”(机械与仪表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等),还有一部分分布在“O数理科学与化学”(电磁学、电动力学、应用物理学等)及其他学科中。由此可见,这种根据学科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的方式对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全面便捷地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需求,同时这种以学科分类为主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对存量信息资源调查统计也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调查中,必须实现从学科分类到主题分类的转换,根据主题来调查统计。以学术期刊而言,我国学术期刊同样是按照学科来划分(虽然综合性的期刊占一定比例,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大多还是自然科学类期刊,这类期刊综合性的相对少一些),要想知道我国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学术期刊的数量,必须从主题这个角度调查,即把每一种期刊所涉及的主题加以概括,最后将这些主题加以统计,找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主题的期刊有多少种,再对这些期刊加以分层,划出重点期刊,这些重点期刊应是保障的重点;或者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某一主题分解到对应的学科(为详细计最好是二级学科甚至是三级学科)中,看这个学科对应的期刊有多少种,这种方法相较于对每一种期刊主题进行划分而言虽然统计略为粗糙,但鉴于信息资源“爆炸”的现状,不失为一个可操作的办法。
2.3 存量资源调查实例分析
《通知》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等作了解释,笔者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作为个案进行调研。《通知》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重点发展方向是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自然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般选择在期刊发表,因此选取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有关的期刊资源,考虑实际研究水平,主要调查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有关的西文期刊资源。
调查主要依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出版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 Reports,JCR)。JCR对近8000种期刊之间的引证和被引证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对期刊进行学术影响力评价,JCR已成为了解国外学术期刊发展及其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参考工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JCR近年在原有的按照学科对期刊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开始采用主题的方式对期刊进行分类,设定若干学科主题(subject categories),根据对期刊长时期刊文内容的统计,将一个或若干个主题分配到每一种期刊。以最新的JCR自然科学版期刊(JCR Science Edition)为例,ISI共设置176个主题词,每一个主题词ISI都对其涉及范围作了注释(Scope Note),通过这些注释,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关的主题词为32个,通过这些主题词再去查找对应的期刊,发现相关西文期刊共1886种。结合这些期刊涵盖的主题及JCR提供的一些数据如影响因子、半衰期等进行排序,可以对这些期刊的重要性、相关性进行排序,选择一些重要期刊,结合我国西文期刊联合目录,发现我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的外文期刊存量资源并不理想(该调查参见本专题《基于JCR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外刊信息资源存量调查分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例》一文)。
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增量的布局设想
上文提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增量的具体布局必须建立在掌握存量资源情况的基础上,下面是笔者从宏观视角上对增量布局情况所做的思考与设想。
3.1 三大系统的合作共建
鉴于我国绝大多数信息资源存于各类图书馆,因此增量布局重点应从图书馆的视角考虑。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期刊数量增多、外文期刊价格快速增长,而图书馆经费并未同步增加,我国图书馆界为节省经费又不降低外文期刊保障能力,建立了“全国期刊协调网”。后来在“全国期刊协调网”的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准,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CALIS)。CALIS成立10余年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此外,我国还有为专门保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信息资源需求而建立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hina Academi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brary,CASHL),以及保障理工科信息需求建立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NSTL)等。图书馆系统拥有的大量信息资源以及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丰富的经验,为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奠定了资源基础以及实践基础,因此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应由图书馆系统主导,但较之CALIS、CASHL、NSTL(科技部主导,非高校)主要由高校和科研图书馆参与,笔者更主张三大系统图书馆共同参与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三大系统是指高校图书馆系统、科研院所图书馆系统和公共图书馆系统。
3.2 各大系统各有侧重
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三大系统共同参与组建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三大系统之间必须根据存量及各自实际进行分工,各有侧重,以避免重复建设。高校图书馆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基础,所谓的基础就是高校图书馆系统是我国学术信息资源最为集聚的地方,因此高校图书馆系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继续保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学术信息资源,而这符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科研院所图书馆系统在国内外科技报告、专利、标准的收藏上有优势,因此这一部分的信息资源可由科研院所图书馆系统负责保障。此外,一些利用率相对较低,或涉及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少、比较分散的信息资源可由公共图书馆系统负责保障。
3.3 建立三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考虑到我国信息资源分布情况,根据存量优势和增量能力,可建立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和实体企业层面的三级资源保障体系。第一级是由国家图书馆、CALIS、CASHL、NSTL等组成的国家中心,能提供60%-70%的资源保障。第二级由各省市组成7个产业专题资源中心,能提供50%的资源保障(允许与国家中心的部分核心资源有少量的必要重复)。第三级由战略性产业各大型企业组成,成立资源协调中心,主要提供常用的核心资源,能提供10%-20%的资源保障。
国家图书馆、NSTL作为“国家队”,具有雄厚的资源建设人才优势和经费优势。以国家图书馆为例,仅2011年购买各项资源经费就达到1.65亿元[12],这是许多信息机构所不能比的。既然发展战略性新新产业是国家战略,这些机构义不容辞应承担重要责任。国家图书馆、NSTL等第一级保障体系主要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些核心的信息资源,同时一些相关的但使用率较低、价格昂贵的资源也可由国家层面来保障。
从各省市情况看,成立地区性的七大产业专题资源中心既有必要亦有可能。自2010年9月国务院下发《决定》以来,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各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集聚在江苏、山东、广东和浙江这4个沿海省份,辽宁、河南、上海、四川、河北和湖北等地则集聚了部分产业,安徽、广西、海南、青海等地至今尚无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据这一现状,再结合各地环境、教育、资源等情况,有学者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构想:以江苏、浙江和山东为依托建立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以广东、江苏为依托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以山东、江苏和广东为依托建立生物产业集聚区和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以陕西、辽宁和四川为依托建立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集聚区;以山东、江苏为依托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业(不含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集聚区;以内蒙古、山东为依托建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以湖北、吉林为依托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13]。借鉴高校图书馆外刊协调网和CALIS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时也可成立七大产业专题信息资源中心,结合上文产业布局,这七大专题信息资源中心也可以建在相应的地区,如在浙江成立节能环保产业信息资源中心,在江苏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中心,在山东成立生物产业信息资源中心等;产业信息资源中心是设在高校如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还是设在科研系统图书馆亦或是公共图书馆,则视当地情况而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题信息资源中心的成立,既能增加信息资源保障的力度与针对性,也能有效协调区域内外机构的协作,提高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效率。
从大型企业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主战场和第一线,需要什么资源,如何利用,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以企业为主体构建第三级保障体系符合实际发展需要。企业层面的保障体系,主要保障的是企业研发过程中最常需要的信息资源,或者说是满足自身最迫切信息需求的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可能更具有针对性,产生的潜在价值也更高。
3.4 具体操作方案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拟定具体操作方案,包括:(1)成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中心,挂靠于NSTL或CALIS,下设办公室,专人负责;(2)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各参与单位的权利与义务,制定奖惩制度;(3)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联合目录,并及时上传资源中心,方便各单位检索,各单位订购新的资源要及时编目,上传中心或直接补充至联合目录,及时更新;(4)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的单位每年应召开一次全国性的资源订购会议,总结上年工作,规划来年工作,增强各单位之间的交流、协调;(5)建立单位与相关企业定点联系制度,及时了解企业信息需求,并以此作为资源保障及服务的依据;(6)建立专门的网站,及时发布最新信息。
4 结语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球经济、技术、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的有效途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政策、金融、财政、教育等层面的支持,但也不能忽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对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信息资源的强大需求,要重视从信息资源层面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EB/OL].[2011-11-11].http://www.gov.cn/ zwgk/2010-10/18/content_1724848.htm.
[2]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1-11-11].http://www.gov.cn/zwgk/2011-10/20/content_ 1974257.htm.
[3]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4-03-26].http://www. gov.cn/zwgk/2012-07/20/content_2187770.htm.
[4]陈秀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5]余以胜,周朴雄.面向企业创新的行业信息服务资源分布配置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6):25-27.
[6]赵杨,胡潜,张耀坤.创新型国家的信息服务体制与信息保障体系构建——国家创新发展中的行业信息资源配置体系重构[J].图书情报工作,2010(6):18-22.
[7]刘德智,李毅斌,马飞.云计算环境下行业信息资源配置模式研究——以道路运输行业为例[J].情报杂志,2012(8):142-145,128.
[8]霍国庆,李天琪,张晓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J].重庆社会科学,2012(6):80.
[9]周鹏,周德群,张钦.江苏新能源利用及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9:138.
[10]孟广均.信息资源管理导论[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2-33.
[11]叶继元.信息组织[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
[12]统计资料[EB/OL].[2014-08-05].http://www.nlc. gov.cn/dsb_footer/gygt/ndbg/nj2012/.
[13]吕岩威,孙慧.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演变与空间布局构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4):19-20.
Macro-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System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YE Ji-yuan,XIE Hua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SEI)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 in China.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EI,Chinese government has formulated a series of policies,but it neglects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ng information resource system of SEI,which also impacts the development of SEI.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SEI information stock,and the key to the investigation lies in how to transform discipline category to subject category.According to such investigation,planning can be made on the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system.There are some assumptions:university libraries,academic libraries and public libraries cooperate to construct information resource system of SEI with different responsibilities;and a three-level(national/regional/ enterprise)information resource system is establishe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information resource system;stock information resources;incremen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格式 叶继元,谢欢.存量与增量: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宏观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5(1):1-7.
叶继元(1955-),男,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谢欢(1988-),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4-09-15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与服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AZD082)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