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奚族与回纥的关系管窥

2015-02-12

阴山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汗国

王 丽 娟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2)



奚族与回纥的关系管窥

王 丽 娟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2)

8-9世纪是奚族发展的重要时期。公元744年,回纥建立了强大的汗国。奚族曾羁属于回纥,成为回纥的附属,也曾与唐朝建立联系,在回纥与唐之间依附不定。至公元840年回纥汗国灭亡,奚族与回纥的关系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探讨奚族与回纥的关系对了解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有所裨益。

奚族;回纥;关系

奚族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最初以“库莫奚”之名出现于《魏书》。《隋书》正式以“奚”为名,后世文献多沿用。奚族自北朝出现,历经隋、唐、五代、辽、金、元,拥有近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和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8世纪是奚族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奚族有五个部落,分别为阿会部、处和部、奥失部、度稽部和元俟折部,各部落之间形成部落联盟。随着奚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北方地区一支重要的势力。公元744年,回纥汗国建立,奚族与回纥不可避免地建立了关系。直到840年,回纥汗国灭亡,奚族与回纥的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

近年来,学术界对奚族历史给予了较多关注,研究成果相继问世。由于文献记载的匮乏,研究者们对奚族与回纥的关系的探讨和研究还较为薄弱,专门文章尚未经见。*仅孟广耀的《回纥羁属下的奚族——兼释唐朝与奚族的关系》一文(《北方文物》,1983年第3期)对奚族与回纥的关系问题有所涉及。所以,通过对零星史料的爬梳,尽可能勾画出奚族与回纥关系的演变历程,是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

自公元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自立为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建立回纥汗国。回纥汗国建立之后,国力日趋强盛。据《新唐书·回鹘传上》记载,其疆域“东极室韦,西金山,南控大漠,尽得古匈奴地”[1](卷217上P6115)。由此可见,强盛起来的回纥取突厥而代之,大漠南北进入回纥汗国时代。该记述对于奚族是否于此时被回纥征服的表述并不是很明确。我们知道,匈奴疆域最广之时为西汉初年的冒顿单于时期,是时,匈奴“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遂侵燕、代”[2](卷110P2890)。燕,即今河北、辽宁一带,属于奚族的居住地域。但侵燕,即侵扰,而不是征服。由这两条史料可知,虽然回纥的势力到达了有奚族活动的燕地区,但也只是侵扰,而不是占领和控制。所以,在回纥汗国建立之初,并没有控制奚族,或者没有完全控制,只是接近奚境或者对奚族有所侵扰。*日本学者松井等认为,在回纥建国之初的公元745年,就“代突厥而挟制奚和契丹”。见刘风翥译《契丹勃兴史》,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编《民族史译文集》(第十辑),1981年。孟广耀认为:奚族羁属于回纥的时间,不可能早于安史之乱,并对松井的观点进行了辩驳。见《回纥羁属下的奚族——兼释唐朝与奚族的关系》,《北方文物》,1983年第3期。

安史之乱以前,未见奚族与回纥关系的明确记载,仅《新唐书·朱滔传》称:“初,回纥以女妻奚王,大历末,奚乱,杀王,女逃归”[1](卷212P5972)。大历末年当779年左右,距安史之乱起已经有二十余年。此联姻发生的时间在安史之乱之前或之后亦未可知。

奚族与回纥的关系是在安史之乱期间。据文献记载,安史之乱期间,奚人被安史集团利诱或胁迫,起到帮凶的作用,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孟广耀统计,参与安史之乱的奚兵总数约有十万人。[3]而此时,与唐保持友好关系的回纥站在唐的立场讨伐安史叛军。在此期间,奚族与回纥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回纥曾给安史集团重创,也给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新唐书·安禄山传》称,奚人“素畏回纥”[1](卷225上P6421)。

安史之乱以叛军的失败而告终,奚人死伤惨重,社会、经济等诸方面均受到严重影响,势力锐减。唐朝经过几年的战争,也衰弱了许多,在边疆的势力范围收缩,对奚族的控制力度大大下降。而回纥成了安史之乱中最大的赢家,因助唐平息叛乱,从唐获得了大量的财物和牲畜,实力进一步壮大。

所以,安史之乱后,在唐朝趋向衰落,回纥走向强大情况下,处于唐羁縻府州管辖之下的奚族*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正式设立饶乐都督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这一机构的设立使奚境成为唐朝边疆地区府州建置的一部分,唐对奚族进行间接的管辖。但因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对边境的经略不善,奚族近突厥而远唐,饶乐都督府逐渐失去对奚的管理能力。中宗、睿宗时期,饶乐都督府基本形同虚设。开元四年(716年),唐玄宗复置饶乐都督府,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参见王丽娟、张久和《论唐玄宗对奚的民族政策》,《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转而为回纥所役属。据《旧唐书·张仲武传》称:“先是,奚、契丹皆有回鹘监护使,督以岁贡,且为汉谍”[4](卷180P4678)。《资治通鉴·唐纪六二》也称:“初,奚与契丹羁属回鹘,各有监使,岁督其贡赋,且讠同唐事”[5](卷246P7967)。可见,回纥在奚境设有监护使,专门负责管理奚族的事务,这些监护使均由回纥酋长充任。回纥监护使的职责:一是督促奚人按规定向回纥交纳贡税;二是迫使奚人听从回纥的指挥,为回纥搜集唐朝的情报。

这说明,在奚族役属于回纥期间,奚族对回纥有经济义务,也有政治义务。同时,奚族与回纥站在同一个立场与唐朝为敌。在回纥的支持和鼓动下,奚族曾多次骚扰唐朝边境,如贞元四年(788年)秋七月己未,“奚、室韦寇振武军”[4](卷13P365)。又元和五年(810年)元月,奚、回纥、室韦再次“寇振武”[4](卷14P431)。

文宗开成四年(839年),“会岁疫,大雪”[5](卷246P7942),回纥因此羊马死伤惨重,畜牧业生产受到影响,开始衰落。开成五年(840年),黠戛斯趁机进攻回纥,回纥溃亡。回纥的败亡必然使奚族与回纥的关系受到影响,但是,二者的关系并未因此而中断。在回纥诸部溃散之际,以乌介可汗为首的一支部落南徙阴山中段,经常骚扰唐朝边境。同时,奚族在东北边疆也活跃起来,两族形成互动,给唐朝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对此,唐武宗采取了拉拢奚和契丹的措施,由幽州卢龙节度使副大使的张仲武遣裨将石公绪等厚结奚和契丹,“尽杀回纥监使八百余人”[1](卷212P5980)。

在唐廷的强力进攻下,于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大败回纥。乌介可汗死,遏捻可汗率残部五千余人寄于奚族,控制了奚王硕舍朗,并从奚人处取得给养。据《旧唐书》记载,回纥被唐朝大败后,遏捻可汗及其所率之众,“食用粮羊皆取给于奚王硕舍朗”[4](卷195P5215)。在遏捻可汗的支持和唆使下,北部诸山奚叛唐。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张仲武率大军发动对奚族的讨伐,“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献京师”[1](卷219P6175)。该战对奚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新唐书》卷212《张仲武传》称:“大中初,又破奚北部及山奚,俘获杂畜不赀”,第5981页。同见于《为荥阳公贺幽州破奚寇表》、《为荥阳公贺幽州破奚寇上中书状》,第1346页、第1359页(唐·李商隐著,刘学锴、余恕诚校注《李商隐文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也彻底中断了奚族对回纥的供应和奚族与回纥的关系。

自安史之乱后,奚族被羁属至公元847年,奚族受回纥的控制长达八十余年之久。在此期间,回纥在奚境设有监护使,奚人向回纥交纳赋税,向回纥提供唐的情报,对回纥提供物资支援,也曾与回纥一起对唐造成威胁。但在奚族羁属于回纥期间,奚唐关系并未中断,奚族依然保持对唐的朝贡关系,唐也照例给予封赐。奚族前来朝贡和唐的封赐、授爵与奖赏并未中断,据文献记载,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二月,奚族大首领梅落隘都等受果毅都尉;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二月,授入朝奚王梅落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饶乐郡王;元和三年(808年)正月,授奚族首领索位威卫将军,充檀蓟游弈使,赐姓李氏;元和三年(808年)十月,以投来奚王没辱孤为右领军卫将军员外同正,充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平林游弈兵马使,赐姓李氏;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一月,穆宗赏奚族使节银器、锦彩;太和八年(834年)正月,唐文宗封赏奚族使节;开成三年(838年)二月,封赏入朝奚族使节。[6](卷976P11295~11298)同时,奚唐贸易也较为频繁,奚族来唐的使团曾多达几百人,浩浩荡荡,规模浩大。据《旧唐书·奚传》称:“自至德(756-758年)之后,籓臣多擅封壤,朝廷优容之,彼务自完,不生边事,故二蕃亦少为寇。其每岁朝贺,常各遣数百人至幽州,则选其酋渠三五十人赴阙,引见于麟德殿,锡以金帛遣还,余皆驻而馆之,率为常也”[3](卷199下P5356)。在奚族使节返回时,朝廷常常派官员护送陪伴,太和七年(833年)三月,尹士恭就担任过陪送奚族使节的任务*《新唐书》卷8《文宗纪》称:太和七年(833年)三月辛卯,“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杨志诚执春衣使边奉鸾、送奚契丹使尹士恭”,第234页。。可见,奚族为了自己的利益(主要是从唐朝获得的赏赐和与唐朝的贸易所得),在其羁属于回纥的情况下,与唐朝的往来并未中断。

纵观奚族与回纥的关系,在回纥强大之时,奚族羁属于回纥,曾与回纥一道与唐朝为敌;但奚族也不会切断与唐朝的联系,在回纥衰落直到最后的灭亡,奚族被唐朝打败,逐渐向唐靠拢。诚然,决定奚族与这些民族之间关系的是各自的实力。在奚族与回纥的关系中,处于第三方的唐朝是影响二者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当唐朝国力强盛,采取有利于奚族的民族政策之时,奚族为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会不失时宜地向唐朝靠拢,反之则与回纥一道与唐为敌。总之,诸民族的关系,没有恒久不变的和平或战争。奚族与回纥的关系,是在各民族以自身实力作为基础,加之唐朝影响的复杂局势下形成的,各自统治者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做出的符合本民族利益的抉择。

[1](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孟广耀.安史之乱中的奚族[J].社会科学战线,1985,(3).

[4](西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6](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M].周勋初等校订.北京:中华书局,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王 宇]

An Exposi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Xi and Uighur

WANG Li-juan

(College of History,Ren 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

Xi,a minority nationality which had lived in Northern China,had got important development in eighth-ninth century.Uighur established a powerful Khanate in 744.After that,Xi lingered between Uighur and Tang Dynasty for a long period.It once belonged to Uighur,and was a tributary state of Tang Dynasty sometimes.Xi-Uighur relations had undergone a complex evolution till the Xi collapsed in 840.It makes sens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Xi and Uighur for ancient Chinese ethnic relations.

Xi;Uighur;National relations

2014-10-08

王丽娟(1985-),女,内蒙古赤峰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方民族考古所博士后,主要从事民族史研究。

K289

A

1004-1869(2015)01-0065-03

猜你喜欢

汗国
《忽必烈汗》与忽必烈:蒙古汗国在西方的想象
试论颉跌利施可汗对后突厥汗国的贡献
威慑力满满的元朝
从康泰真碑看蒙古汗国地方治理模式特色
察合台及其后裔在中亚的统治研究
蒙古帝国何以土崩瓦解
蒙古征服的遗产
从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看元代与伊利汗国的联系
术赤部分后裔——哈萨克人
论乾隆初年准噶尔汗国延聘喇嘛之谈判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