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综述

2015-02-12罗雪明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图书馆广东广州510070

探求 2015年2期
关键词:市委党校依法治国广州

□罗雪明(中共广州市委党校 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70)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综述

□罗雪明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图书馆,广东广州51007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2015年1月20日,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联合主办,广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承办了“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暨广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2014年年会。来自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社科联、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以及部分省市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参会。与会者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如何正确认识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依法治国的文化基础和广州依法治市实践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现将参会论文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正确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专题的中央全会。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四中全会《决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了全面部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观点和新举措,对许多相关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解释,呈现出异常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一)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四中全会《决定》内涵丰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对此,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史浩林结合自己的理解归纳出四中全会《决定》的十个亮点:实现中国终结人治迈向法治的第三次历史跨越;以中央全会的形式将依法治国提到新高度;确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依法治国的新目标;将依法治国扩展到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领域;提出了依法治国新框架,包括一个中心、二组重点、三者统一、四项方针、五项原则、五大体系;布置了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五大新任务;做出了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等新论断;提出了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等新要求;制定了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等新制度;提出了由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新举措。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海珠分校宋向瑛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起点;部署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任务,即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确立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趋向,即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中国的法治建设,实现了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

(二)依法治国与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和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这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成为与会者的关注点。中共广州市委党校陈伟提醒大家注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中强调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他认为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依法治国和深化改革的逻辑关系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精神本源是高度契合的,体现在:“人民至上”的精神取向是两者在文化上契合的精神本源;不竭坚持的“人的解放”的文化精神是两者在文化上契合的“解放精神”;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两者在文化上契合的“发展精神”;能否保障和增进人民福祉是衡量和检验两者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

(三)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相统一,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行依法治国战略规划遵循的基本原则。对此,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尹德慈提出了“依法治党”的重要观点。他解释“依法治党”是由依法治国而来的一种引申、借用,是要把依法治国的基本精神贯彻到党的领导活动和自身建设上来,并认为从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的关系看,治党史治国之要,要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依法治党,而且关键是依法治党。实现依法治党,无论在简化共产党执政的风险成本,还是在增强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上,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一招。因此,依法治党是一条着重依靠制度和法规来建设党,保证党长期执政和获得合法性的道路。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刘杰认为依法治国的提出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执政合法性资源的新拓展,通过增强党执政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和政绩认同,对实现和维护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法治支撑。要实现依法治国和坚持党的领导的统一,必须从严治党,对党在执政过程中有悖依法治国要求的现象要保持警惕。对此,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王超提出要建设法治政党,解决执政“随意性”问题。通过明确法治视野中党的领导的深刻内涵,加强党对法治建设领导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克服党的执政行为不规范,党执政法律不健全,政策执行稳定性差的问题。

二、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与会学者对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互促互进的关系形成了共识。同时,与会学者更多关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存在的与依法治国不相适应的方面,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黄丽华关注到政府纵向治理模式的偏差,即地方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在执行中央政府的公共政策时偏向于扭曲公共政策的目标,对政策进行选择性执行这一现象。他认为其原因在于在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政府部门呈现不同行为特征:中央政府在缺乏经济激励的背景下倾向于通过政治施压,形成以人事控制为依托,以会议动员、考核评比为主要手段的政治激励模式;地方政府在自主性、碎片化权威和能力约束等因素影响下,形成选择性政策执行模式;职能部门在部门利益和政绩压力驱动下,形成借上级压力实现权力扩张的行为模式,最终导致公共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王可达则重点关注政府治理过程中的诚信问题,提出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第一信用”。在分析政府信用缺失破坏诚信经济甚至导致失去政权等严重危害的基础上,从培育政府契约精神、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和健全信用法律制度等方面探索建设诚信政府的主要对策。

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基于对各地政府多年来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的考察,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敖带芽认为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执行的“一票否决”考核制度引发三大弊端:没有预算、不受监督的“维稳经费”推高了维稳成本;维稳工作方式缺乏制度化建设和顶层设计,不利于法治社会建设;维稳过程政治挂帅,罔顾程序,对法治的冲击在所难免,因此当前迫切需要破除维稳考核,建立有助于法律实施运用的相关维稳制度,强化依法治理,从根本上扭转政府在维稳中的被动局面,实现社会长治久安。针对当前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难以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的现状,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海珠分校黄炳颂认为必须通过加强法治文化、法治理念教育,健全考察机制,使基层领导干部养成法治思维,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姚迈新则通过透视“社会管理法治化”政策思路所提出的背景,探讨和反思提高中国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实现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四条路径:治理盛行的潜规则,保障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加强各类社会监督,促进社会管理依法运行;让政府职能正确归位,还社会管理权力与法治;加强社会管理领域立法,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三、依法治国的文化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优秀法治文化是当代中国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文化基础。

(一)依法治国与传统文化

针对当前学术界在论及依法治国的历史源流时,偏重西方法治文化传统而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重视不够的现象,以及否定中国古代法治思想对现代法治文明的促进作用的现象,中共广州市委党校黎明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法治源流有三。一是以“治国以礼”的礼治、“为政以德”的德治、“为政在人”的人治为主要特征的“无讼以求”的儒家法治观念;二是“缘法而治”、“以法为本”的工具价值、“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壹刑思想、“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的重刑为特征的“治民为法”的法家法治思想;三是以“因顺自然”、“不可恣意妄为”的法治原则、“与民休息”“轻刑薄赋”的法治实践和“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法治短板为主要特征的“无为而治”的道家法治思想。这些传统法治源流赋予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鲜明的文化特色和民族品格。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不应否定传统法治思想的贡献,斩断现代法治与传统法治之间的内在关联,而应采取积极、客观、审辨、发展的态度,去伪存真,实现传统法治思想的现代转换。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荔湾分校谢小娜在论文中同样赞成传统法治文化中存在可资当代法治建设利用的合理因子,认为中国传统法家思想中应时而变的治国理念、明法审令的立法制度、刑无等级的执法制度,对于我们今天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二)法治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许多参会学者都认识到只有使得“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社会主义法治才能真正实现。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李萍认为当前中国社会法治心理表现为对法治的表层认同和深层怀疑心理并存,其原因在于社会公众信仰法律的文化传统缺失,必须通过追求社会对法治的心理认同,制定“良法”,构建法治政府,推进法治宣传与法治教育,最终形成积极良好的社会法治心理。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海珠分校杨玲分析了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法治的内在生命,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社会民众法治信仰,才能社会主义法治内化为社会民众的自觉行为。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海珠分校段丽杰从中国法治的历史进程、法治建设中的思想变迁和当前法治建设的路障的分析中发现问题的实质是法治文化的缺失,因此,实行法治必须营造相应的法律文化,而现代法治文化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实行法治中国首要推进以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制度文明。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荔湾分校蔡文芬分析了当前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的困境,认为法治文化建设对提高法治素养、增进法治认同和促进法治认知有重要作用。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萝岗分校尹莅平从独特的视角阐述了文艺创作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在关联和培育作用。首先从题材、立意、情节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文艺作品缺乏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的具体表现,其次据此提出从创作人员、作品审查、文艺批评和普通民众四个方面修正这种缺失,最后认为培育民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任重道远,文艺应发挥其传播和教育的优势,寓“法”于乐,把法理与情理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培育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文化法律建设

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比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此,参会学者从不同事业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谢兴梅认为图书馆事业是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存和传播先进文化并促进社会教育事业发展。要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和教育功能,需要国家提供配套的法律制度作为牢固的保障。她以广州市图书馆体系立法为例,对当前我国图书馆体系立法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图书馆立法体系中缺乏专门的图书馆法,现有的图书馆法规存在更新不及时,内容过于简单笼统,实际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提出要借鉴国外图书馆立法经验,建立健全与图书馆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规范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法规、推进图书馆行业组织发展,完善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等对策建议。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吴秋萍阐述了我们所处的“微时代”是一个信息高度开放、资源高度共享、信息传播零门栏的网络时代。在“微时代”,网络法制化只有与大众的日常工作生活对接,融入大众,才能真正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为此,提出以进一步健全“微传播”管理的法律体系,加强“微监管”,强化行业自律,营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微环境”为核心内容的“微法制”建设,实现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的目标。中共广州市委党校陈丽冰认为,目前我国与网络信息相关的立法呈现出立法层次低、法律法规相冲突等诸多问题,完善网络信息立法势在必行。她认为网络信息立法是个全新的课题,应借鉴网络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综合各方面力量,提出具有“顶层设计”性质的相对前瞻的总体法律解决方案,以制度创新为网络与新媒体治理奠定法律基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网”。

四、广州依法治市的实践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在国家层面上赋予了广州以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广州为此提出了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的“双轮驱动”战略,突出“功能论输赢”和“文化论输赢”。如何在依法治国的框架下更好地推进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成为与会学者关注的热点。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李三虎从国家战略层面分析了广州未来发展可能呈现的“颓势”:由于经济增速的放缓,未来可能被天津和深圳赶上并超过。他认为面对这种“颓势”,必须要基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和国家战略层面,着眼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突出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和对外开放门户城市地位,以使广州在塑造中国在亚洲自贸区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方面担当相应的国家功能。要把握广东自贸区设立,给予广州发展以“京津沪渝”同等的国家政策支持,以便在国家层面上确保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的实现。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温朝霞认为从世界大城市的发展趋势看,城市之间的竞争正朝着资源竞争向资本竞争和技术竞争,最终向文化竞争的方向发展。她总结了广州在打造岭南文化中心、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所取得的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但她提醒广州文化建设在总体上离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还应从推动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专题博物馆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岭南文化精品、办好重大文化节庆活动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努力实现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杨晓杰认为广州作为当代中国的超大城市,在平安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平安广州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矛盾冲突解决机制,保证财富公平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它是建设法治社会和平安广州的基础,也是建设法治社会和平安广州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证。

□责任编辑:周权雄

2015—2—2

罗雪明(1975—),男,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市委党校依法治国广州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编排规范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来稿须知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组稿方向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