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习近平的道德建设思想

2015-02-12吴灿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50

探求 2015年6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总书记道德

□吴灿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广东 广州510050)

略论习近平的道德建设思想

□吴灿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50)

习近平出任总书记以来,在许多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他强调指出了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关键,道德建设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当代道德建设必须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中汲取营养,文化建设的灵魂是道德等等。

习近平;中国梦;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思想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道德代价。这种沉重的道德代价,已经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严重障碍。正是在这一局势下,习近平同志出任总书记以来,在许多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

一、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所付出的沉重的道德代价的根源,有许多方面,但就主观方面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对道德建设的重大的价值和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在客观上长期轻视道德建设。针对这一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了道德建设具有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必需遵循的规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法律,二是道德。前者是他律的规矩,后者是自律的规矩;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虽有他律性的一面,更有自律性的一面,并且自律性是人的主要方面。它彰显着人性,彰显着文明。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就已经丧失了人之为人的基本人性,他就不可能在人类社会中立足。一个没有道德的国家,不仅国内生存艰难,而且国外孤立无援,根本无法发展,迟早灭亡,更谈不上国家兴旺发达,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说:“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1]并强调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2]与此同时,习总书记不仅看到了“以德治国”中道德的治国功能,而且进一步指出了道德还有兴国的价值,即:“国家兴亡,道德有责。”

(二)道德为“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一个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进步,不仅需要法律的保障,也需要道德的支撑。没有道德支撑,法律难以实施,社会必将混乱,国家就会走上邪路。道德能够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指明正确方向,提供正义性的价值支持,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价值力量和可靠的道德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须要通过加强道德建设,为其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因此,习近平明确说道:“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3]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道德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4]

(三)“人而无德,行之不远”。道德之于个人,不仅是“立人之本”,而且也是“发展之根”。一个人要在社会上更好地得以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德”与“才”,因此,正如习近平所说:“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5]据此,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谆谆告诫说:“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6]

二、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关键

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则是其中关键的环节。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员干部是我国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领导者、组织者,其道德形象如何,直接影响着其领导与组织的权威性、有效性。孔子就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7]不仅如此,党员干部的道德形象甚至于直接影响着其执政的合法性。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教训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习近平为此深刻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无不与其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丧失人心有关。”[8]可见,自古以来,官员的道德状况,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道德风气的好坏。孔子就曾说:“为政一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9]官德如风,民德如草,官德有先导作用、表率作用。而因为党员干部是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其道德操守和官德修养的好坏是整个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因此,习近平特别重视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一)“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已经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阶段。而这个历史阶段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0]要顺利完成这一总目标,我们就必须培育千千万万个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而德与才相对来说,德更重要。所以习近平说:“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11]特别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道德上失足有时比某些工作失误杀伤力还要大。”[12]而这些党员干部的培育,除了党的教育培养外,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主体性因素就是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的道德修养,因此,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10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说:“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13]

(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在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阶段,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不仅仅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更有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形势下,党面临着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14]为了战胜这些考验,解除这些危险,我们党最重要的办法之一就是“打铁还须自身硬”,必须加强我们党的建设,不断保持和增强我们党的纯洁性、先进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15]为此,习近平特别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慎权、慎独、慎微、慎友”等修养方法。强调党员干部应当反躬自省、自我批评;防微杜渐、不弃微末。以积沙成塔、滴水穿石的修养功夫,使自己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三)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做到“五个坚持”。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呢?对此,习近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是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习总书记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第一个必须坚持的政治道德要求。他因此特别强调指出:“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必须把牢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要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帜鲜明,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决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歪了,更不能走错了。”[16]

二是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在习总书记看来,大局意识是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第二个必须坚持的政治道德要求,只有具有大局意识的党员干部,才是合格的党员干部。所以他说:“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17]

三是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习总书记将工作作风作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第三个必须坚持的政治道德要求,只有过硬的工作作风,才能经得起考验,才能克服危险。他认为:“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说真话、报真情、做实事、求实效,不能搭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甚至说假话、报假情、瞒上瞒下。要敢于直面问题,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经得住考验。”[18]

四是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先进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理所应当具有奉献精神,因此,习总书记把奉献精神作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第四个必须坚持的政治道德要求。他强调要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苦和乐、得和失的关系,牢固树立奉献精神,养成‘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守护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要‘不待扬鞭自奋蹄’,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图名、不图利,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做好工作。我们共产党人入党不是要谋取个人利益,而是要为党的崇高理想和事业去献身。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党就有希望、有前途。党员、干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全心全意、奋不顾身、公而忘私、先公后私,把党交付的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追求,而不是当作一个职业、一个饭碗。”[19]

五是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自古以来,当权者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因而,廉洁是古今中外对从政者共同的基本政治道德要求。因此,在习总书记看来,廉洁自律必然是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第五个必须坚持的政治道德要求。他特别指出:“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希望同志们‘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古人讲:‘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论语》中就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

三、道德建设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作为执政党,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保证权力的合法合理运用,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防止腐败导致权力滥用。为此,古今中外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习近平出任总书记以来,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许久以来,人们就认识到,治理社会、反腐倡廉都必须“两手抓”:既要有“硬”的一手,又要有“软”的一手;既要有“制度”,又要有“教育”;既要有“法治”,又要有“德治”。孔子曾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21]从根本上来说,安邦治国也好,反腐倡廉也好,都既需要法治,也需要德治,是由于法律与道德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两者之间取长补短,相互支持,才能真正保证社会长治久安,才能真正保证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性。所以习近平说:“儒法并用,是我国历史上常用的社会治理方式,只有思想教育手段和法制手段并用才能相得益彰。这是因为,法是他律,德是自律,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正所谓‘德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反腐倡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但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22]

(二)“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在我国,进行反腐倡廉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因此,在反腐倡廉建设建设中,不仅要加强法制建设、法治建设和制度建设,还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而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政治道德建设和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内容。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都高度重视道德建设特别是为政者的道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推崇“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建设模式,并形成和留传下了许多有益的思想遗产,其中很多观点至今仍然富有启发意义。比如,“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直而温,简而廉”,“公生明,廉生威”,“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等等。对此,“我们更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23]

(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反腐倡廉建设,通常有两道防线:一是法纪防线,二是道德防线。道德防线是法纪防线的根基,一个没有道德的人,突破法纪防线是迟早的事;违法犯罪者通常都是首先从突破道德防线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高发难止,其中与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薄弱相关。只有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保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有效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24]

四、当代道德建设必须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中汲取营养

道德建设既然直接关乎个人发展、社会和谐、国家兴盛,那么就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建设,但是,如何进行建设呢?从战略上来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现实实践为基础,以中国优秀传统为资源,以国外道德文明为借鉴。

(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国人放眼看世界。由于西方先发文明的优势,使人们很容易产生对西方道德文化盲目崇拜的倾向,从而导致一些人把道德现代化视为西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此相反的还有另一种反弹性的错误倾向,全盘否定西方道德文明,主张全盘儒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盲目崇拜。针对这些错误倾向,习近平总书记都作了批评。他首先批评了全盘西化的错误主张。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25]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盲目地照搬照套西方道德文化,不仅无法真正形成我国社会共同认可的公民道德和核心价值观,甚至会出现丧失我们自己精神独立性的危险,在道德和精神上成为别国附庸,如果这样的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二)“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核心价值观建设,本质上就是道德建设。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很明白:“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26]既然核心价值观建设和道德建设要做到“三个必须同”,从根本上来说,就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坚守在华夏土地上滋生和发展起来的悠久道德价值,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此,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明确地指出:“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7]习近平总书记无疑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却决不是墨守陈规的盲目崇拜者。他在批评全盘西化错误主张的同时,也批评了全盘儒化的错误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人类文明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也是如此。他主张,对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文化和道德价值,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五、文化建设的灵魂是道德

文化的建设自然包含着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无疑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一个组成部分。然而,道德建设又不仅仅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如果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的话,那么,道德则是文化的灵魂,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历史表明,在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中,集中反映其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道德必然是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一)“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不仅要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也要成为一个文化强国。文化强国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文化建设一般来说,可以分成两大部类的建设:一是科学文化建设,二是思想道德建设。由于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和价值导向,它决定着一个国家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更是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因此,文化建设的核心与重点,必然是道德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建设。所以,习近平就说:“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28]

(二)“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进程,几乎彻底地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而造成这些翻天覆地变化的,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无疑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市场经济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福音,也有灾难。引发这种灾难的,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引发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浪潮,它使许多人在其面前迷失了本性,迷失了方向。这一污浊的浪潮对文艺的冲击也是巨大的。“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历来是中华的优良传统,文艺历来是教化人的重要载体,它使人们在真善美的享受中得以实现教化。然而,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猛烈冲击下,文艺渐渐失去其本性,失去其正确的发展方向,沦落为市场的奴隶、金钱的奴隶。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29]

(三)“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既然文艺不能变成市场的奴隶、金钱的奴隶,那么文艺就应当恢复自己的本性。文艺的本性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文艺的本性就是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因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30]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育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从而“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31]

[注释]

[1][6][11][26]引自2014年5月习近平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

[2]引自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考察山东时的讲话.

[3]引自2013年9月习近平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

[4]引自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十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5]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7]论语·子路.

[8]徐伟新.从习近平从政生涯看党员干部修[N].学习时报,2015—3—23.

[9]论语·为政.

[1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羊城晚报,2013—11—16.

[12]引自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北京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的讲话.

[13][15]引自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

[14]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2012.

[16][17][18][19][20]引自2014年5月8日习近平在同中央办公厅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21]孔子家语.

[22][23][24][28]引自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5][27]引自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9][30][31]引自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

□责任编辑:李三虎

D033.4

A

1003—8744(2015)06—0022—07

2015—9—17

吴灿新(1953—),男,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二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伦理学。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总书记道德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党员干部新书架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