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供应系统的“跑、冒、滴、漏”
2015-02-12□陈姗
□ 陈 姗
如何管理供应系统的“跑、冒、滴、漏”
□ 陈 姗
对于供应系统中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如果不及时分析、处理,后果会非常严重,直接给企业造成损失。要认识供应系统的”跑、冒、滴、漏”,树立风险意识,制定风险预案,管理好”跑、冒、滴、漏”,实现供应系统增值。
供应系统;”跑、冒、滴、漏”;风险;供户管理
众所周知,企业生产现场会发生”跑、冒、滴、漏”现象,其实供应系统中也存在类似现象,如果不及时分析、处理,后果会非常严重,将直接给企业造成损失。
一、认识供应系统的“跑、冒、滴、漏”
企业供应系统包括需求计划、采购、库存、消耗等环节,其要满足企业在成本、质量、时间、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指标。企业供应系统中经常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1. “跑”
”跑”是指不受管理制度的约束或控制。主要表现为:有制度不执行或绕开制度走;供户直接与使用单位商量,使用高价的质量过剩产品;招标制度形同虚设;招标及定标原则随意变动;合同签订随意、重要条款缺失;询比价资料缺失;供户引进及管理随意性强,未动态更新相关资质资料;等等。
2. “冒”
”冒”就是指管理制度没有及时更新,不能适应企业发展。主要表现为:制度过严无法执行或者制度太松;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改进,”冒”出的新变化;多次招标、比价参与供户不变,易造成串标;制度分工较细,技术与商务分离,易造成厂家垄断、价格判断困难。
3. “滴”
”滴”是指在工作配合、衔接、控制环节出现了问题,部门间或岗位间互相推诿、扯皮、责任不清。主要表现为:部门之间或岗位之间没有做好信息传递、沟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推诿、责任不清等问题;部门之间形成专业壁垒,互不让步,技术部门就是坚持用先进、价高的,采购部门坚持选择低价的,没有考虑企业综合成本。
4. “漏”
”漏”是指工作执行缺少监督、检查,没有落实到位。主要表现为:存在管理盲点,有些制度、工作计划没人去实施、督导、检查,落实不到位;车间提报采购计划准确率低、合同履约率低、物资积压严重,造成物料浪费。
二、如何管理好“跑、冒、滴、漏”
物资供应系统,就是从资源市场获取合理资源的一种经济活动,经历了供料、价格、总成本、需求管理、全面增值5个阶段,正逐步从传统的成本中心转变成利润中心。有调查结果显示,采购成本减少1元所带来的效应相当于销售额提高5元所带来的效应。
1. 增强风险管控意识,提高企业危机管理能力
首先要认识到供应风险无处不在,如处理不当,损失可能是巨大的。如何灵活有效地管理危机、控制风险成为当务之急。树立风险预控意识是实现危机管理的前提,提高风险预控能力是实现危机管理的保障。因此,要提高风险意识,制定风险管控预案。
员工只有认识到供应管理中”跑、冒、滴、漏”现象的危害,树立风险意识,才能积极地实施和执行各种与自己工作行为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以最小的管理成本实施规范性的管理,并取得较好效果。认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员工要提高市场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法律意识、沟通及合作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2. 实施阳光采购,杜绝“跑”现象
规范的制度是阳光采购的基础。要完善企业采购的相关管理制度,在采购计划制订、供户的准入、采购程序、供应商评价等方面均要制订具体的制度及办法,确保可操作性强、便于监督。
(1)采购计划制订原则是科学、节约、满足生产需求。注意事项:使用单位提报需求计划,前期是否使用过、效果如何;物资质量是否过剩;计划提报参数是否完整、准确;提报工期要求是否明确,能否按期完成;等等。
(2)设立供户准入门槛,动态管理供应商。一个好的客户可以减少很多麻烦,如:有效保证资源,信誉可靠,对异常问题能积极协商(包括资金或价格的优惠等),风险级别较低,能解决客户私有化问题,等等。严格新供户准入程序,准入前要进行现场实地考察,并在对现有供方做好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稳定为主,坚持性价比优于现有供方的原则。建立进退有序的供应商进出机制,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合理控制,努力避免供户资源私有化问题,规范经营行为。
(3)明确采购方式及具体审批程序,规范采购流程。目前,使用较多的有招标、比价和审批3种采购方式。采购方式的选择,根据物资类别性质、供应紧张程度及采购额度要求确定。对于符合招标条件的物资必须实行3家比价的招标方式,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于不符合招标条件或招标过程操作不规范的供户坚决取缔。
(4)主要制度清单。计划管理办法、采购管理程序、招标管理办法、供户信誉评价办法、新材料试验管理办法、物资管理规定等。
3. 持续优化制度及程序,适应“冒”出的新变化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市场行情也在不断变化。原来确定的招标制度是必须3家进行比价,但如果比来比去始终是这3家,就会出现串标或不报价的现象。那么对于稳定供应的厂家及物资,只需要每年评估一下其供应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是否到位,有无调整可能,就可以直接履行程序延续采购,而不用花费精力组织招标、比价等。
以矿石采购为例,前几年期货价格远低于现货价格,各大钢铁企业都想办法签订长协合同以锁定资源及价格,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现在长协价格已没有优势,企业的采购模式就要适应市场、及时调整;再如,煤炭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价格谈判及经营环境发生变化,采购质量及服务要求就要相应提高。
4. 加强信息沟通,避免环节“滴”现象
采购过程中,生产技术、采购及财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交流,避免形成部门壁垒。使用单位提报需求计划后,要及时与采购部门取得联系,沟通采购的数量及合适的到货时间,如遇生产调整,应及时通知采购部门调整采购计划,避免造成积压浪费;采购部门收到计划后,准确落实库存及采购事宜,对于库存较高、采购标准化程度低、采购物品质量过剩等问题及时反馈给使用单位调整计划;采购物资质量验证,除正常质检外业务员及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抽检,包括使用前、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的检查评价;定期清理、利用积压库存物资或废旧余料,及时回收沉淀资金。
5. 强化监督机制,堵塞管理“漏”洞
采购工作缺少监督制衡机制,再好的措施也不能落地,也不会取得实效。在公司内部要设立物价监督部门,采购部门内部岗位之间建立互检互查机制,要定期组织人员开展监督抽查活动,从采购计划的编制、询价记录的形成、合同的签订及履行、结算直至物资消耗完的整个供应链各环节都要做到有人管、有人查,管理不留死角。并及时跟踪整改完成情况,确保有检查、有落实、有整改、有提高。还可以根据检查情况整理成相应案例,组织岗位人员共同学习、改进、提高。
以减少和杜绝企业管理制度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为目标,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发布、实施、检评制度实施效果等过程中,实施规范管理;尤其是在管理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可把重点放在制度的实施、检查落实到位情况方面,并将自检和互检相结合,把每个管理人员具有或承担的互检工作也作为其自检的任务之一。这样,人人都自觉查看自己所管的责任范围和关联部门、岗位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一旦发现,马上解决或调整。减少和杜绝企业管理中”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每个部位环节都在没有增加管理成本的情况下规范地运转,就能保证和促进规范性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其作用。
6. 坚持性价比管理,实现企业效益增值
要以性价比管理为核心,分类全面建设物资性价比管控体系,寻找质量与成本的最佳切合点,采购部门及使用单位加强信息沟通、密切配合,经过性价比测算,及时调整、优化采购方案,确保企业综合成本最低,努力实现企业效益增值。
三、结束语
目前,市场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状态,企业面对利润率极低、资金持续紧张的困境,必须高度重视并管理好供应系统的”跑、冒、滴、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堵塞管理漏洞,也可以实现企业效益的持续增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王传海.港航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河海大学,2006.
[2]蒋永连. 现代企业制胜之道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3).
[3]卞金宏. 浅谈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4(33).
[4]程波.株冶集团新材料事业部生产精细化管理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5]陈姗.钢铁企业新型战略采购体系的构建[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2(4).
[6] 陈姗.石横特钢原材料库存结构优化方案[D].济南:山东大学,2011.
(作者单位:山东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肥城271612)
F274
A
1002-1779 (2015) 03-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