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表达差异的切入点分析*
2015-02-12李燕莉
李 燕 莉
(包头市北重三中,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英汉语言表达差异的切入点分析*
李 燕 莉
(包头市北重三中,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句运用、语句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学生由于思维习惯会犯各类中式英语表达错误,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结合英语特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语言习惯。
英语;汉语;词句运用;语句结构
以汉语作为母语的学习者,其语言习惯对他们学习英语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特别是在书面英语中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高中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语法和词汇,但由于汉语与英语无论是在字词、句式还是语法上都不是纯粹的对应关系,因此仍不能熟练运用这门语言,这正是令他们困惑不已之处。单纯地通过翻译汉语组合成英语的文章必定不是一篇好的英语文章。英语教师可以从英汉语言的运用、句子结构两大方面入手解决该问题。
一、英汉两种语言在词句运用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在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经历数千年的演变,发展成今天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它们在语法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语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
汉语属于象形文字,我们不能从形态上看出一个词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副词。并且名词、动词、形容词进入句子无形态变化[1](P28)。以“发展”一词为例:在“他们重视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很重要”,“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三个句子中不论作何成分,“发展”一词无任何形式上的变化。译成英语后,就出现了“They pay much attention to develop economy.”“Develop economy is important.”“ Economy is develop rapidly.”等错误。在英语中,这三个句子中的“发展”分别以“the development,to develop,is developing”的形式来表示。同时,以-ment为后缀的词多为名词,“to develop”的形式体现出develop在这里是一个动词。因此,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词在句子中的形态变化是学习者频繁忽略的问题。
同样,汉语表达所属关系时,多以“的”字表示,有时不添加任何虚词也能体现所属关系,如:李华的同学、石油(的)价格、莎士比亚的作品、我们(的)老师、汤姆的来信等。在英语中,上述例子中的“的”字却需要用不同的虚词表达,分别是:Li Hua’s classmates,the price of oil,works by Shakespeare,our teacher,a letter from Tom。学习者如果不能更深刻地领会“的”字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而一概以“’s”或“of”等所谓固定形式来表示,则不符合英语的语法要求。在英语语法中,还存在很多汉语中没有的语法项目,像冠词用法、非谓语动词、主谓一致等,这些都涉及单个的词在句中的具体形式,也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反复强调的问题。
在语境中学习英语语法是很多专家及教师所提倡的,特别是一些常见词法和语法细节。如果教师能督促学生从简单记忆习惯搭配开始,逐渐演变为理解性记忆,词语的形态变化不但不会成为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绊脚石,还会形成稳定的语感,为他们攻克写作难关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改变这方面的认识需坚持不懈。不论是在单词讲解还是在课文分析过程中都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词语的形态表现,多做相关词语的单句翻译练习,促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一工作应放在日常基础教学过程中完成。
2.汉语的省略
在汉语中,只要语境许可,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均可以省略[1](P28)。而英语的主、谓、宾通常都是不可省略的。如:“发展经济(是)很重要(的)”一句中,省略括号中的字,句子仍然准确。初学英语的学生受汉语影响,会将其译成:“To develop economy very important”。这是典型的中式英语的句子。又如:“这箱子太大,我搬不动”被译成 “The box is too big, I can’t carry.”因为在汉语中,“我搬不动它”与省略宾语“它”后的意思无任何变化,甚至省略用法更常见。所以译成英语后,学生不能充分考虑到carry一词的及物与不及物问题,从而出现误译。标准译法应是:“The box is too big for me to carry.”或“The box is too big and I can’t carry it.” “无主句”在汉语日常用语当中比比皆是,如:“今天下午开会”,主语在语境中由于很明确而被省略。英语则不然,如果不添加主语,这个句子只能用被动句形式表现出来:A meeting will be held this afternoon。
教学生在翻译写作提示语时将其完整化是在语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时避免上述错误的重要手段之一。补全原文所给的信息可避免出现遗漏主要成分的错误。而这样的错误学生在检查时不易察觉,因为前面已提到——汉语中某些句子成分被省略后,句子仍然成立。当然,改变学生这种汉式语言思维习惯更重要,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教师需要明确错误的根源所在,在教学中不断纠正此类错误,才能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有所改变,逐步摆脱困扰。
二、英汉语句结构上的差异
1.汉语中的形容词或名词谓语句
在现代汉语中,词与词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成为各类结构,如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偏正结构、连动结构、兼语结构等。在主谓结构中,可充当谓语的词不仅限于动词,还有形容词、数量词和名词等[2](P41)。汉语中,以形容词、数量词或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式很多,如:“昨天晴天”,“我四十岁了”,“她长头发,大眼睛,个子很高”。受汉语影响,学生将其分别译成:“Yesterday a fine day.”“I forty age.” “She long hair, big eyes, very tall.” 这些表达被列为缺谓语的典型错句,却不知其源于汉语。类似的错误表达还有:Some students against the idea. “against”一词在英语中只能作介词用,不可承担谓语成分。在汉语中,“反对”可做主语(如:反对无效)、谓语(如本句)、宾语(他的意见是反对)。
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针对上述问题做专门的阐述并设计相关练习。改错训练中有为数不少的错误与此有关,因而多做改错题与练习书面表达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2.汉语中的连动句和兼语句
李扶乾在《现代汉语语法》一书中是这样定义连动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性成分连用,其间没有停顿,前后次序固定,连用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发自同一对象。这种结构就是连动结构[2](P58)。例如:“老师让我坐着别动”,“我们去礼堂听报告”。连动结构的几个动词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但都起到谓语的作用。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将这些在一个句子中起到谓语作用的动词统称为谓语形式。兼语结构是由一个述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部分重叠在一起组成的,述宾结构的宾语兼任主谓结构的主语[3](P36)。例如,“这件事让我们受到教育”,“有20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演讲”,“感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等句子。
与1中所述缺谓语情况正相反的是,汉语中的连动句和兼语句被译成英文后往往出现一个句子多个谓语的情况,忽略句子结构特点的同学会做如下翻译:We have confidence finish the task; There are 20 students attend the speech; Thank you tell me the news. 具有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者在书面表达中更易犯此类错误。他们力图改变原来擅长的短句模式,代之以长句,结果却弄巧成拙。准确地说,对非谓语动词和从句的掌握程度决定了他们对此类错误的认识。
3.祈使句
尽管英汉两种语言都将祈使句定义为表示请求、命令、叮嘱、商量、劝阻、禁止、号召、意志等语气的句子[2](P75),但中国学生还是常把汉语中的省略主语的句子、感叹句也归到祈使句的行列。似乎在学生眼中,凡是以动词开头的句子都应该称为祈使句。我们经常看到学生这样翻译下面句子:希望你们参观愉快!→Hope you can visit happily! 欢迎各位来我们学校参观!→Welcome you to come to our school! 盼望收到你的答复!→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 这些错误一般会出现在学生作文的开头或结尾,给阅卷人造成的不良印象远比文章中的中式英语要深刻,错误本身也显眼得多。教师应多搜集此类被误译为祈使句的句子,给学生做强化训练。
4.复句
汉语对于复句的定义是:句中有两个以上的句子形式,而且他们的连接比较松弛,可以在每一个句子形式的终点作语音的停顿[3](P56)。汉语中的复句既可以由单句直接构成,也可借助虚词构成,例如:卡尔·马克思生于德国,德语是他的母语。这个复句没有任何连接词,译成英语后,却要添加连接词“and”,即:Karl Marx was born in Germany, and German was his native language. 学生秉承汉语语言习惯,在一个长句中加很多逗号,却不用一个连接词,这在英语中都是不允许的。同样,汉语中的关联词“尽管……可是”、“因为……所以”等频繁使用在一个整句中,而英语视此为错误使用连词的典型。
三、教学建议
1.理清英语语句基本结构
英语学习进行到高中阶段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简单的语法基础,教师在此时安排关于句子结构的系统讲解和训练完全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解与训练旨在指导学生把握英文语句结构,正确使用句子间的连词或其它过渡词,按要求使用标点符号。对于诸如主谓宾宾补、主系表等结构的句子着重强调谓语动词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汉语定式思维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2.强化学生对汉语中缺少的冠词、时态、非谓语动词等语法项目的认识
常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在非专项语法教学中反复强调冠词、时态等的运用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教师所设计的任何训练其实都离不开这些语法项目的应用,高频反复必将促使学生最终掌握它们的用法。当然,专项练习也必不可少。
3.总结常见错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系统地归纳学生平时写作的常见语句问题,学生的错题本也可记录作文错句。集中改正错句从另一角度教会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英语语言习惯。整理过程中务必考虑到前文所述的各种差异的具体表现,否则会给学生以凌乱的感觉,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4.建立写作常用句型记录本
语言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模仿,模仿经典语句尤其简单有效。这项工作不妨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这样会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经典语句不必局限于作文范文,也可以来源于阅读材料,教师也可以提醒学生将平时教学中的优秀单句记录下来并背诵。
以上分析目的仅限于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避免中式表达提供切入点。诚然,使学生完全摆脱汉语的影子不仅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的运用上,还可能体现在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文章整体篇章结构及文章首尾惯用语的设计上,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1]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扶乾.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3]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责任编辑 常芳芳〕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entences
LI Yan-li
(North Heavy Industry No.3 Middle School; Baotou 014030)
There exists much Chi-English in written English from Chinese learners, especiall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sociated with Chines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several respects can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serving as an effective breakthrough, whose purpose is to help students form a good language habit in writing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ers’ work.
English; Chinese; Use of words and sentences; Sentence structure
2014-11-13
李燕莉(1972-),女,河北任丘人,包头市北重三中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研究。
H04
A
1004-1869(2015)02-00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