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冶金矿山“新常态”及应对举措的思考
2015-02-12王宏剑
□ 王宏剑
对冶金矿山“新常态”及应对举措的思考
□ 王宏剑
分析了新常态下国内冶金矿山在经济、安全环保、税费等3个方面的变化,从企业、行业、政府3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制定冶金矿山企业税费专项扶持政策,增强国内冶金矿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冶金矿山;新常态;减免税费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冶金矿山行业也面临着自身的新常态。
一、冶金矿山行业面临的新常态
矿山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的长周期。可以从经济、安全环保、税费等3个方面深刻认识矿山”新常态”变化。
1. 冶金矿山行业“经济新常态”的主要表现
(1)价格持续低迷,企业生产经营艰难
2014年底,62%品位铁矿石普氏价格指数降到70美元/t以下,进口矿价格指数下降43.63%。按照行业统计,受铁矿石价格持续大幅下跌的影响,目前国内75%的产能处于亏损状态;按企业数量统计,目前大型矿山开工率不足80%,中型矿山不足50%,小型矿山基本关停。2014年1—10月,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7 792.6亿元,同比下降1.4%,收入呈逐月下降趋势; 全行业亏损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截至2014年10月末,亏损企业达到750家,亏损面22%,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累计增长62.6%。
2012年,市场价格也曾出现短期的下滑,但那时是短暂下滑并迅速反弹。这次价格大跌的各种迹象表明,铁矿石市场开始建立一种新秩序,这是一种新的供需关系平衡,或者说是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只有洗牌完成以后,市场价格才能回归到相对理性,这种市场的价格战背后是对市场占有的战略考虑,这主要是由外矿产能释放和低成本优势引发的国内市场份额重新分配。因此,短期内不要对市场价格抱有太高的预期。由于新的市场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没有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即使50美元/t的价格也尚未见底。
(2)供应放量,对外依存度提高
据行业统计,2014年,我国国产量原矿产量15.3亿吨,较2013年增长9 000t,增幅6.2%。2014年,我国进口铁矿石9.11亿吨,2013年进口8.19亿吨,增长9 200万吨,涨幅11%。2014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75%,而且这些矿石的71%要从四大公司手中获得。这意味一种新的市场份额分配模式,即通过价格战获得市场份额,但稳定市场达到新的平衡以后,国外矿山依然会追求利润最大化。从全球铁矿石供应总量来看,增幅较大,特别是国外矿山对国内整个市场份额的再分配幅度也非常大。全球铁矿石进入产能释放高峰期,铁矿石需求增幅明显回落,供大于求的趋势更加突出。
(3)市场预期悲观、需求疲软
生产商、买家和分析师一致认为铁矿石价格走势艰难。从需求情况来看,以2014年10月30日节点数据看,铁矿企业铁精矿库存同比增加2 000万吨,增长57.3%,港口库存1.07亿吨,同比增长33.37%。铁矿石需求增幅显著下降,供需出现严重不平衡。
目前,国内铁矿行业进入了”矿价低位运行、新旧矛盾叠加、经营风险突出”的特殊时期。上述矿山新常态,是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铁矿行业的风险与危机,矿山企业有预判,但此次危机比预计来的要早,降幅大且快,持续时间长。
2. 冶金矿山行业“安全环保新常态”的主要表现
由于行业生产性质,包括采、运、碎、选、爆破、排土场、尾矿库、产品运输等相关生产运输环节在内,冶金矿山行业在安全、环保方面存在天然的软肋。新的安全法、环保法分别于2014年12月1日、2015年1月1日实施,这两部法律是我国安全和环保领域的综合性基本大法,新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向科学化、法制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也意味着国家从上到下对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安全环保工作的舆论环境和监管环境也将发生深刻变化。新《安全生产法》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定位更加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更加突出,安全生产领域部分行政审批更加简化,针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更加严厉。特别是近期国家对安全、环保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以环保为例,2015年3月19日河北省环保厅通报了35起环保大案,其中,10家企业因环境违法将被按日计罚。2014年4月18日,河北省首次开出环境违法”按日计罚”罚单,涉及6家企业,总额2 047万元。
3. 冶金矿山行业“税费新常态”的主要表现
目前,国内冶金矿山企业在取得采矿权时,需要按规定缴纳采矿权价款;在生产经营期间,除承担常规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等税费外,还需要承担资源税、资源补偿费、水土保持费、环境治理保证金等行业特点税费,还有地方政府出台的采矿权溢金、矿区群众照顾性补助、生态修复金、出境费、公正计量费等。税费负担平均在20%以上,个别高的时段达到30%。
(1)采矿权价款缴纳过高。据统计分析,仅采矿权价款一项折合精粉成本为13元/t。
(2)增值税上调。矿产品销售增值税税率以前按13%缴纳,因矿企形势好转,2009年1月1日国家又上调税率至17%,这大大加重了企业负担,因矿山可抵扣项目较少,增值税税负已经达到了13.5%,由此产生的城建、教育费附加也大大提高,每年增加近千万元。
(3)资源税上调。资源税自1994年1月1日开始征收,2006年以后征收标准由按规定税额标准的40%提高到60%,2012年调增到80%,2015年5月1日起开始按规定税额的40%征收。
(4)燃油税开征。燃油税主要是取代养路费而开征的,是费改税的产物。但是,露天矿山的特种车辆、装载设备和地下矿使用的燃油设备均不上路,在费改税前矿山用车也是不交养路税的,开征燃油税变相增加了矿山企业的税负。
(5)受高价格、高盈利期影响,地方政府的收费也水涨船高。在个别地方获得采矿权,除按规定应缴纳的采矿权价款之外,还出台了地方特色的采矿权溢金、矿区群众照顾性补助等政策。个别地方出境费等不合理收费甚至不比正常的税费低。在高盈利期出台的有关地方政策,在目前低价格时期要终止又很难。
上述经济、安全环保、税费的新常态,给冶金矿山企业带来巨大压力:一是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成本压力来自市场、安全、环保、税费等方面,成本的升高有可能危及生存;二是利润水平低,价格降低直接带来利润水平的降低,企业效益水平受市场因素制约较大,成本竞争力还较脆弱;三是资金紧张,未来几年是国内冶金建设投资的高峰期,在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过去依靠自我滚动发展积累及银行贷款支撑项目建设难以为继,行业资金紧张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二、冶金矿山行业应对新常态的举措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一方面,国内矿山企业要坚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努力挖潜降本、增产增效,重点解决自动化水平低、人工成本偏高、财务负担重、股权投入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宏观环境的支持,2015年5月1日起铁矿山行业资源税按规定税额的40%征收,这对于提振企业信心、降低铁矿石行业成本有一定作用,但不足以扭转国内铁矿山企业行业性亏损的现状。
在目前的市场价格下,考虑到行业生产性质及成本构成情况,单纯依赖企业挖潜增效不足以弥补价格下滑带来的损失,建议国家层面能够兼顾国内冶金矿山企业的具体特点,制定冶金矿山企业税费专项扶持政策,增强国内冶金矿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结合我国铁矿石资源禀赋条件,将冶金矿山还原为第一产业的本质属性。今后对国内冶金矿山的定位,就应该是保证钢铁工业产业链安全,供应稳定。换句话说,在铁矿石低价格期能够活下来,在高价格期能够起到拉低市场价格的作用。因此,建议将冶金矿山行业纳入第一产业,设定合理的增值税率或者加大抵扣范围,使冶金矿山企业增值税税负率维持在2%~5%的全国平均水平或更低。
第二,进一步简政放权,开辟资源向先进生产力配置的绿色通道,减少审批环节,同时,鼓励铁矿山加大勘查投入,并实行勘查投入抵税制度。特别是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国有大型矿山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人才、管理方面的优势,实行规范化、集约化绿色开采和开发。目前的铁矿石市场低迷正是整合推进的最好时机。
第三,针对目前行业的特殊困难,建议对高价格期评估形成的采矿权价款,实行缓缴或适当降低缴纳标准的政策,以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第四,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清理不合理收费。过高的税费负担一方面推高了国内矿的生产成本,削弱了国内矿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当外矿依存度突破安全警戒线时,国内矿成本又会成为国外矿定价的标尺,支撑了矿石的高价格。一是将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合并,降低税费总体水平,逐步实行国际通用的权利金制度,建议从维持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彻底改变目前的从量计征的方式,改为从价计征,取消矿产资源补偿费。二是免征矿山专用设备燃油税或给予相应的补贴。三是实施差别化、等级化税费政策,对边远地区和老冶金矿山企业制定专项优惠政策,并对企业承担的社会公共支出予以财政支持,使企业成本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四是逐步向”清费立税”转变,对于地方政府出台的不合理收费坚决取缔,政府收费实行清单管理或取消,企业依法纳税。
第五,从技术和资金上扶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建设绿色矿山。为支持国内矿山发展,解决矿山投资大、资金压力大的问题,建议增加国有资本的支持力度,给予软贷款或财政贴息政策等支持,助力国内矿山发展壮大,提高竞争能力。
第六,在行业指导下建立统一、规范、有序的铁矿石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政府对交易市场提供金融服务与政策支持,鼓励铁矿石企业上市融资。
第七,针对冶金矿山企业的特点,对矿山采场排土场、尾矿库等土地征占指标方面给予特殊的支持政策。
三、展望
在冶金矿山新常态下,在企业层面,以本轮深度调整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积极承担经济、安全、环保等社会责任;在行业层面,建立多层面交流学习平台,做到行业一盘棋,对外一个声音;在政府层面,积极为行业减免税费营造良好氛围,使其降低成本,具备与外矿竞争的成本、政策环境,共同构建国家实体经济安全的屏障。○
[1]黄笃学.基于提升市场竞争力视角的现代冶金矿山企业战略管理 [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4(3).
[2]潘红艳.ZT矿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4.
[3]王宏剑.基于需求拐点视角的我国铁矿石行业存在问题再认识[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1(6).
(作者单位: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000)
F407.3
A
1002-1779 (2015) 03-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