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钢铁”促进两化融合 助力行业发展
2015-02-12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战略已上升至国家层面,未来,“互联网+”模式将不断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渗透。
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行业纷纷拥抱互联网,借助互联网带动行业发展。作为传统行业的钢铁产业也受到了这种趋势的影响。同时,由于钢铁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钢铁电商也是B2B电商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从2000年开始,国内一些钢铁行业网站开始尝试新的运营模式,出现了钢铁电子商务平台。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已有580多家,其中涉及钢铁贸易的至少有178家,占比30%。钢铁电商平台的兴起改变了钢铁流通单纯依靠“倒差价”盈利的生存方式,线上交易融资与线下仓储加工、物流的对接为钢贸创造了多个盈利点。
钢铁电商的快速发展仅仅是 “互联网+钢铁”的一个缩影,“互联网+钢铁”的概念其实涵盖了整个钢铁产业链。钢铁行业可以借助“互联网+钢铁”的模式,把钢铁企业、供应商、用户、金融机构、技术服务机构、设计机构、贸易机构、物流配送机构等,全部集成到同一个平台上,各方共同经营,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共创共享产业链价值。这种“互联网+钢铁”的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减少中间贸易环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依托大数据,相关企业可以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直接服务。
除了可以提升整个钢铁行业效率、降低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钢铁”模式促进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将对整个钢铁行业的经营模式产生更深刻的影响——未来,钢铁企业可能不再单纯地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销售,而是在实现生产、仓储、加工和物流环节的智能化以及与电商平台的数据交换、降本增收的同时,通过下游的消费驱动来组织生产,使钢铁企业从钢铁制造企业向材料服务企业转变;而部分积累了大量“互联网+”运营经验和技术经验的钢铁企业甚至可以通过向其他企业提供整体的“互联网+”解决方案获得新的非钢利润增长点;此外,钢铁行业的竞争态势也将从单一的企业经济体竞争转变为平台经济体竞争。
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目前我国钢铁工业表现出“三低一高” 的新常态,即“低增长、低价格、低效益、高压力”。数据显示,2014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882.07亿元,同比下降2.98%;实现利润304.44亿元,同比增长40.36%。在产能依旧严重过剩、新环保法更加严格、企业持续低盈利的重压之下,钢铁行业借助“互联网+”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可能会更快地突破困境。
因此,钢铁企业应注重加强企业基础的升级,有条件的企业应加大在智能化生产和两化融合方面的投入力度,在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上对管理、物流、商业模式进行不断创新。
从目前情况来看,“互联网+钢铁”的模式已经被很多钢铁企业付诸实践:杭钢股份在公告中表示,为顺应钢铁及有色金属行业销售渠道的升级转型,要从传统的贸易商向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电商平台转变;目前,太钢不锈已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钢材加工、物流配送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南钢股份是复星系旗下的钢铁企业,复星国际在年报中明确提出,将打造“南钢+金融+互联网钢材交易平台+物流”模式;华菱钢铁依托旗下华菱电子商务公司开发了娄衡高速、娄邵铁路、长沙地铁等多个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客户;2014年,五矿发展启动鑫益联电商平台,开市半年多累计交易量即超过270万吨;宝钢股份根据战略转型规划,为了实施从制造向服务转型的战略,实践“一体两翼”(钢铁为主体,发展电商及信息产业),拟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全新技术手段和强有力的加工配送服务网络,与宝钢集团一起,合资设立综合性服务平台公司,以东方钢铁电商100%股权合计认缴出资10.2亿元,持股比例51%,打造钢铁服务平台。
“互联网+钢铁”模式的本质是利用大数据平台来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信息技术和工业产业深度融合的体现,是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未来必将成为钢铁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于钢铁行业来说,虽然“互联网+钢铁”有助于钢铁企业两化融合,促进行业发展,但其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钢铁企业在积极把握“互联网+”发展契机的同时,更要在发展理念、商业模式、管理、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把经济下行和市场变化的压力,转化为积极进行结构优化、重塑竞争力的动力,才能尽快走出“低谷”,创造钢铁工业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