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定位

2015-02-12胡晓青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华价值观核心

胡晓青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定位

胡晓青

根据新时期的新特点,中国共产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结合起来,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丰富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成为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抓手。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来源,第一次上升到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结合时代精神不断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当代社会相协调,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使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原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源泉;新内涵;新定位

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并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中共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其重要源泉和根本,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来源,历史定位更加突显,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着强大动力。

一、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固有根本和精神命脉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原有的社会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都不能割断历史延续的血脉。中共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2月,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成为团结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对世界文明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社会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文化样式,是一个丰富的整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追求,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社会科学精神。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并自我更新的过程,传统文化在具有民族特质的前提下不断吸收先进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从纵向的时间发展深度来说,从古代的刚健有为、厚德载物、仁民爱物、修己安人、天人合一到近代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科学精神、民主精神等等,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巩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断形成“兼容并包”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一种兼通儒释道的文化体系,从秦汉到明清,虽然中国传统文化曾与众多异土文化进行过长期的冲突和交流,但中国本土文化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基本风范和稳定的精神结构,这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文化样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质。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社会科学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仁义道德”,其中蕴含了对民族、社会、自身的多重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别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基因,将今天中国发展实际与优秀文化结合,在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树立起价值观标尺。

其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培养高尚情操的个人提供启迪,可以为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提供启发,也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效借鉴经验。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注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本身具有的团结协作、刚毅奋进、厚德载物、爱国爱家、忧国忧民、不屈不挠的基本精神,包含在传统伦理观中的仁、智、良、义、信、礼、俭等基本要素,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巩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到今天依然是治世经国的经典之语。这种实用理性,使得传统文化并不是夸夸其谈,而是为今天现实社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是不断充盈自身的文化体系,这种凝聚力随着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当代价值的内容,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当代价值的重要方面。

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示出极强的社会功用。传统文化为经世致用之学,文化发展的目的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从而形成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勤劳勇敢的个人秉性,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经过历史的积淀,其中优秀的成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主流价值,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这些思想日益成为人们道德价值评判体系的标尺。这种社会功用成为今天统一认识、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

正是基于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认真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发掘当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使之成为引领多元价值的内核。

二、新内涵: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当代社会相协调,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结合时代精神不断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当代社会相协调,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体现了价值“最大公约数”,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整合这三个层面的不同诉求,仅仅依靠对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是远远不够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既要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要包含对其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一方面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炼的爱国、友善、诚信、公正、和谐等思想,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价值理念与我国实际和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发展而来的,实现了传统价值观的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面向世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等理念就是在“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当今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统一的价值观念必须根据本国国情的需要,认真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精华,形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由于受到历史发展阶段局限性的影响,也有一部分是消极的、落后的,甚至是腐朽的、反动的,更是与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格格不入。一些腐朽文化观念在我国有根深蒂固的影响,至今在许多地方、许多领域还有它的阴影,极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对待其中的消极因素,习近平提出“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将其有机融合到时代的文化中,融合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中。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3]我们要将其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结合时代条件赋予其新的涵义,然后继承和发扬。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为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三、历史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国家治理层面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主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4]从战略高度阐明了核心价值观对于培育价值体系,建设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第一次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作为加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家治理层面,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体现了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认识,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指明了方向。

中共十八大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党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新思考,包含了对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新定位,为文化治理提供了重要工作思路。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5]他强调提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来源于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优秀传统文化今天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国家治理的重要资源,为国家治理提供有益借鉴。作为国家治理重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相结合,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时至今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把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明成果进行融合,成为党治国理政新的着眼点。

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自信来自于足够的底蕴,要通过“讲清楚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6]将中华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展示给世人,增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7]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升执政能力来提高文化影响力,通过执政行为将中华文化上升到国家层面,贯穿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体现到政策法规制定、制度设计和社会治理中,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各种形式发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化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向导航,深化改革的价值共识才能够形成,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才能够凝聚。

四、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原动力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强大动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真正继承者。”[8]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自觉用中华优秀文化激励自身,将传承文明为己任发扬优秀文化。同时,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追求,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互动融合,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竭源泉。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我们党对怎样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2013年底,《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颁布实施,为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文明指明了方向。

一是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习近平强调“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要加强对其中具有当代思想价值内容的挖掘,并结合实际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要结合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赋予其新的内涵,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同时要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使之成为传播文明的鲜活历史,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之真正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原动力。

二是要广泛传播当代价值观念。当代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它包含了对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延伸,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曾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9]“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10]提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赋予新内涵,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开拓创新,以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11]弘扬起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增强全球华人的价值认同。

三是要重视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作用,全方位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民族传统节日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要丰富文化内涵,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扩大民族传统节日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同和接受度。同时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阅读各类传统经典开始,逐步推广,形成全社会熟读经典、学习经典的氛围。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全社会得到广泛遵循,大力弘扬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从而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1][5][6]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N].人民日报,2014-2-26(1).

[2][7][1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25(2).

[3][4]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7;88.

[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20.

[9][1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1-1(1).

责任编辑:李 彦

D64

A

1673-5706(2015)06-0074-04

2015-10-27

胡晓青,中央文献研究室第四编研部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中华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