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和中国经济的走势
2015-02-12厉以宁
厉以宁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年总目录
新常态和中国经济的走势
厉以宁
中国经济转型要处理好十大问题: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并应适应新常态;2015年第三季度末,第三产业产值突破GDP比重51%,这是中国经济转身后工业化时代的开始;当前的重要任务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继续推进工业化并重;中国应该注意到,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改革和转型;一二三产业一定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点;经济要走市场化的道路,但是宏观经济调控又是必须存在的;中国要创造新人口红利;要关注当前农村的两个突出问题,包括打工者长期分居问题和送红包的陋习;要发挥第三种调节——道德调节的重要调节作用。
新常态;经济走势;第三产业;工业化;改革;创新
第一个问题:新常态和适应新常态
究竟什么是新常态?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不做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经济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不能违背这个规律。前几年我们热衷的高速增长,实际上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因为实践已经证明,单纯追求高速增长会带来五个弊端: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产能过剩;低效率;错过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科技创新的大好时机。
2008年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发达西方国家,比如美国、德国、日本都在抓紧技术创新,而我们错过了这个机会,这个时候仍然在大力追求GDP的增长,这样,我们在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技术创新方面错过了时机。
适应新常态是怎么适应呢?首先要适应中高速增长,而不要再走过去的追求GDP的增长、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因为“高速”、“超高速”增长不符合经济规律。经济越发展、基数越大,每增长1%所代表的内容远远超过了过去GDP低的时候。这种情况怎么能持续下去呢?我们应该认识到,适应新常态就是要适应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步转变,走向市场经济,一定要由市场规律来决定。还应该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同世界水平是有距离的,国际上只承认最优,不承认次优,次优可以考虑第二套方案,但是在竞争的过程中,产品重在最优。我们离此有很长的路。忘记了这一点,我们很难说经济进入到新常态。
第二个问题:第三产业产值突破GDP比重51%的意义
2015年第三季度结束的时候,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的经济现状,出乎我们意料并有重大意义的是,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了51%。从世界经济的增长来说,分成三个阶段:人类的历史最早是捕猎和采集阶段,这个阶段后,就进入农业社会,主要产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那时候,在产值中农业占第一位,即第一产业占第一位。接着逐步发展工业,此后工业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于是进入工业化阶段。这时,第二产业的产值在GDP中占主要地位。工业化阶段以后,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即后工业化阶段。在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占了重要地位。今天,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产值一般要占到GDP的60%到70%。2015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的第三产业产值占到了51%。这是中国经济转向后工业化时代的开始。
转向后工业化阶段实际上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更应该注意到经济的变化。在第二产业为主的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是可以上去的,虽然不一定很快上升到那么高,但各国情况不一样,高增长是不少国家也经历过的。到了第三产业占优势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能维持3%~4%,他们就认为很了不起了,不少国家都停留在3%以下,所以中国在第三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应该注意到,关键在于结构调整,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不要停留在单纯追求数量型的扩张。
结构调整比GDP总量重要。例如在1840年,中国和英国发生了鸦片战争,当时中国的GDP是全世界第一,比英国多多了,可是经济结构同英国不一样,英国1770年就开始了工业化。到鸦片战争的时候,工业化进行了70年。英国的GDP中,首先是钢铁、机械制造、蒸汽机、铁路建设,英国棉纺织品是用机器纺织的,销到全世界。而中国的GDP虽然数量大,但以农产品为主,还加上少数的手工产业,比如棉布是手工制造的。中国向英国出口的是茶叶、丝绸、瓷器、桐油、猪鬃,而英国向外出口地主要是西欧大陆,出口产品是蒸汽机、钢铁,这表明经济结构比总量更能说明问题,英国的产品结构是站在技术进步的前列。另一个重要的经济结构,就是人力资源的结构。那个时候中国已号称有4万万人,而英国才一两千万人左右,论人力资源的数量,中国远远超过英国。但那时英国,已经普及小学教育,还创办了很多中学,也新建了一些大学,每年培养出大量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师、经济管理人员及金融方面的专业人员。而中国在鸦片战争的时候,农民和妇女绝大多数是文盲,少数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是为了考科举。那时,中国有几个人懂近代的科学技术、现代的经济管理和现代的金融?所以人力资源结构非常重要,不调整经济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我们是赶不上西方国家的。
目前,我们的GDP总量超过了日本,居于世界经济总量的第二位,但在结构上和日本有差距。日本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工业中占多大比重?日本的人口当中大学毕业生、有熟练技术的工人又占多大的比重?这就表明,我们当前在新常态下,在中高速增长过程中,一定要把结构调整放在重要的位置。2015年,第三产业的产值在GDP中已占了主要地位,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只是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开始,我们要发展第三产业,要继续向后工业化推进,这只是初步,是开始。在中国,工业化任务并没有完。
第三个问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继续推进工业化并重
这是我们当前重要的任务。为什么并重?因为中国并没有实现工业化。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主要看高端的、成套装备的制造能力,高端的成套装备生产在经济中应该占据突出地位,中国离这个距离还远。强调继续实现工业化,正是要把中国经济推上新台阶,不能因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就认为工业化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还没有实现,因为高端成套设备制造还不如西方发达国家。
在工业化过程中,第三产业也要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靠消费者。消费者购买有两个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足够的收入,这样才能扩大消费,这叫作消费能力。西方国家的人均收入高,所以他们的消费能力比我们大,我们现在的人均收入在世界上处在后面,至少是中后,所以要扩大消费的话,人们的消费能力是最重要的。二是要有消费意愿。只有消费能力而没有消费意愿也不行。这就不仅要靠怎么让消费者有收入,还要靠他们愿意购买,而且愿意在国内购买,跑到国外购买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
最近我在河北进行调研讲了以下四句话:
一是让产品更加个性化。就是要根据消费者的习惯、爱好,使产品个性化。消费者喜欢买的、愿意买的产品要多生产。我们在北京市几个大商场调研的时候发现,商场里的商品很多,但是顾客并不多。后来我们和负责的经理谈,他说,人们都从网上购买,不到我这儿来买了。这是一个理由,但不是主要的理由。前年我在英国考察,英国有网购现象,但不影响最有名的几家大百货公司。为什么呢?因为有新产品陈列。进那些地方的人,很多是家庭妇女或者未婚女子,他们不习惯在网上购买,除非家里必要的生活用品。她们一般愿意逛大商店,认为这是一种享受,她们可以选择,也可以多看几家以后再选择所以要让产品个性化。前些年中国的顾客到日本旅游,带回来的是电饭锅、马桶盖,今年抢购的是书包。书包有什么可抢购的?因为书包有日本的特色:书包里面有定位装置,家长在家里随时可以知道孩子在什么地方;有防摔倒的设置,路滑、下雨,小孩向后倒,书包马上张开,包住头和背以免受伤;下雨天可以当雨伞用,掉到水里当救生圈用。这些功能中国企业家不是不能做到。中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导致不购买,因为没有吸引他们的新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让产品有个性化,这样才有市场。
二是让服务业更加人性化。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占重要地位,在未来将越来越重要。无论是传统服务业还是现代服务业;无论是餐饮业还是旅游业,都是一种服务,一定要人性化。让产品更个性化,让服务业更人性化,是我们创造市场、创造新产品销路的重要方面。
三是把品牌打到国外。中国的制造业很多只是国内有名,在国际上没有名。最近中国品牌协会对中国制造品牌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外商最熟悉的名牌是茅台酒。茅台酒是因为历史悠久、传播得广,广告做到国外,他们就知道。将来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的竞争,实际上是名牌的竞争。名牌是靠技术创新支撑的,也是靠不断创新而维持住的。
四是把顾客留在国内。这不仅是企业本身的问题,而且和国家的产品进口关税有关系。到国外旅游人不断增多,在国外消费量也大。粗略计算,每年大概有一万亿人民币是国内居民在国外消费掉的。
让产品更个性化、让服务业更人性化、把品牌打到国外、把顾客留在国内,这四句话对深圳的企业家也会有所启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看到一点,要有壮士断臂的决心和行动,我们一定要背水一战把中国的制造业搞上去,把中国的产品质量搞上去。但是光有决心不行,一定要有行动。制造业企业中,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该重组的重组,要下这样的决心。这里面既包括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希望,也有对民营企业转型的希望。
第四个问题:中国应该注意到,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改革和转型
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有资本的管理,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里需要跟大家讲清楚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在经济学里,要让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就是投入与产出之比。简单地说,投入不变,产值增多了,这就是生产效率提高了;或者,产出不变,投入减少了、节省了成本,这也是效率的提高。农业也一样。生产效率是重要的,但不全面。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了第二种效率,叫作资源配置效率。前提是,假定投入不变,主要是看资源是怎么组合的。资源组合合理,资源配置效率高。比如说,用A方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效率。换种方式,用B方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1”效率。这表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是微观经济领域的事情,而资源配置效率则着重于宏观经济方面的效率。如前所说,如果不是用A方式配置资源,不是仅仅产生N效率,而是用B方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1效率,就说明资源配置比过去合理了。
第二个层次的改革是企业。第一个层次的改革涉及整个指导思想的变化。国有资本管理机构管的是资本而不是具体企业,企业改革是第二层次的问题。
国有企业怎么改?要让国有企业自主经营,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对中国来说,国家管资本,让资本变活,产生资源配置效率,这是第一层次的改革。第二层次的改革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有的国有企业国家控股多一点,有的国企国家控股少一点,根据情况来定。主要是企业自主经营,要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下,股东会和董事会要起作用,还要有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制度在全世界企业发展过程中都是一个必经的阶段。职业经理人有供给方和需求方,这样双方才能取得协调,管理效率才能提高。
在西方发达国家,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趋势,就是成立了职业经理人市场。而中国至今还没有职业经理人市场。德国有一家著名的企业咨询公司,它是这样开展工作的。如果某家制造业企业有困难了,新的接班人是企业的第三代,能力不行,请企业咨询公司帮忙。后者就派出一个调研组或是工作组,到那里仔细调研,根据调研资料先派人代管这个制造业企业,订合同,一年到三年之内把这家企业扭亏为盈,给企业咨询公司的报酬是在代管的报酬。如果有盈利,就按照盈利分成。咨询公司和被代管的制造业企业双方按合同办,都有积极性。合同到期了,讨论再下一步;由企业咨询公司正式派出职业经理人,主持工作。职业经理人制度是西方发达国家推广的经验,我们的民营企业可以借鉴。今后的民营企业要走聘用职业经理人之路,在中国退休的、辞职的国企高管,可以加入职业经理人队伍。职业经理人实行的是责任制、任期制。
还有一个问题,民营企业也需要转型。我在广东调查民营企业时发现有些企业的产权不清晰。过去,产权对家族是清楚的,对家庭成员则是含糊的,矛盾就出在家属、家庭成员之间争夺产权。这样的企业还能搞好吗?每天处于内乱之中。所以民营企业先应从创业之时起,根据家族成员的情况,在产权分配上要清清楚楚。此外要早日选定接班人。在中国,无非是两个办法选接班人:一个办法就是从贤,谁最贤,我挑谁;二是从亲,谁跟我最亲,就选谁。但这都是有毛病的。最后的办法也是采取职业经理人制度。家族按一定比例,分得产权,但不一定成为高管。职业经理人可以经过考察、推荐、试用。最后,职业经理人转化为合股人之一,企业就延续下去了。国外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参考。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广东有广东的省情,深圳有深圳的市情。究竟在什么样的程度上采用?先使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形成,这样才能适应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适应民营经济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个问题:中国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国的经济保持中高速的增长,一二三产业一定要协调发展。一是农业。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不发展,全世界谁供应得起这么多人消耗这么多粮食?如果中国粮食歉收,中国粮食价格猛涨,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供应得起这么多人的用粮。中国的农产品价格高,外国的农产品不断进来,中国能不能让自己的农业进一步发展?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二是工业。工业化主要是制造业,特别是高端的制造业,高端成套设备的制造业,应该快速发展,不然我们始终是世界的制造中心,但不是高端的,而且发展创造是西方的专利。制造业要认识到市场的压力,压力在哪儿?中低端的产品,成本不如东南亚;高端的产品,技术不如西方发达国家。这就是压力,所以说第二产业一定要搞好,要协调发展。三是第三产业要继续发展,刚才讲过商业、零售、消费、服务业都需要进一步发展,这里有两个问题我们需要讨论的。怎么让农民脱贫?从经济理论分析,资本分三类,第一类是物质资本,第二类是人力资本,第三类是社会资本。通常所说的货币投入转化为生产资料,这叫物质资本,比如说厂房、设备、原材料等等,都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技术、经验和智慧;社会资本,指的是经济学概念中的社会资本,不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民间资本。把社会资本说成是民间资本,也是一种理解。这里所说的经济学上的社会资本,就是指人际关系,或者叫人缘。广东人、福建人下南洋,有些人刚去,他们什么资本都没有,但是有社会资本:有同乡在那里,有同学在那里,这就去了。
闯西欧也如此,浙江人去西欧,首先靠的是社会资本,因为社会资本包括人际关系、人缘。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有信用。不讲信用,去了,人家迟早会发现你这个人不怎么样,不讲信用,就会和你断绝来往,社会资本就没有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这三种资本的结合,财富的创造由此开始。
首先是物质资本。解放前城市比农村富,可以理解。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别扩大、城乡收入缩小是近年来的事情,原因是三种资本的城乡占有情况不一样。城里人有房产,要投资经营企业,办个小微企业,房地产证一抵押就可以得到抵押贷款,“第一桶金”就解决了。农民没有财产权,土地集体所有,宅基地集体所有,宅基地上盖的房子没有产权,所以他拿什么抵押?物质资本占有情况的差异就很显著。
其次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怎么来的?首先,靠上学、学习,但是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均衡。城里小孩受义务教育,学校好、设备好、师质好,孩子上学很顺利,考上高中又考上大学。农村孩子不行。教育经费中,农村的人均比例是少的,校舍不好,桌椅板凳都不行,老师缺乏。我们几年前到贵州的小学考察,一个学校里就一个校长、一个老师,两个人承担了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所有课程。其他的班自习,而且没什么校舍,这还能学好?我们回北大后,动员光华管理学院的教师、EMBA和MBA同学一共捐了六所希望小学,但仍然不足以改善当地状况。
再次是社会资本。城里人要想进入市场,总能找到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孩子互相帮忙,社会资本不缺少,只要你有信用、只要你勤劳肯干,总会做起来的。农村,特别是住在山区的人,谁都不认得,除了几个同乡的打工者。他们没有社会资本可以利用。再怎么信用好,没有资源也不行。
城乡收入差别缩小,一定要先改变这种情况。这种现状正在改变。我带政协的调研组在浙江嘉兴做调研,嘉兴下面一个县级市平湖,我们到了平湖市的几个农村。进村的那一天,路都走不通,地上堆满了放过的炮仗,为什么呢?因为土地确权正式验收了,验收以后老百姓都兴高采烈。当地老人说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土改。土改后也放炮仗,少量的放一些。现在全村自发放炮仗,因为土地确权农民都安心了,因为土地可以流转,土地可以出租,宅基地上面可以盖房子。当地人外面打工,心也就定了,因为土地确权了,权证到手后,谁也不能无缘无故地把自己的房子拆掉,把田圈走了。
嘉兴市向我们汇报说,土地确权以前,城市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之比是3.1:1。土地确权验收完,城乡人均收入之比变为1.9:1,主要是农民收入提高了。原来农民没有财产权,现在解决了,而且可以抵押。农民的宅基地有使用权,在宅基地上盖房子,多数盖三四层,自己住两层,一层租给外乡人开店,二层给他们住。这样,每月收入就多了。随着每月收入增多,他们也多半不种田了,到外地做生意、开小店、搞企业,创业去了。稻田总有人种,安徽来的人种。除物质资本发生变化外,人力资本的变化也在发生。办职业技术教育。与其高中毕业后,考不上大学,不如初中毕业后分走两条路走,一条是考高中、考大学,第二条是职业技术高中,将来可以读技术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本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之下就能够增加。社会资本要靠自律。有两条底线:一是法律底线,另一是道德底线。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督促,不要成为失去信用的人。总之,城乡收入差别的缩小是有路的。深圳进行得比较快,在浙江开始确权的时候,这里土地已经确权完了。这条经验现正在全国推广。这几年要大力把贫困县消灭,主要靠这个改革。
第六个问题: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点
要设法让更多的人能够参加创业、创新的潮流,情况正在变化,今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很难讲,比如现在已经出现一些新的创业者根本就不用上班,也没有企业,就在自己家里同人家订合同,按合同完成任务,收入也增加了,而且可以选择留下一些知识供将来创业用。这是一种新的情况。
要强调三个清单,它是现在正在推行的,是简政放权的一部分内容,非常重要:第一个清单是负面清单。规定了什么行业不能进去,什么行业限制进入,不在被禁止的行业,不在被限制的行业,都可以做,否则就触及底线了。第二个清单是权力清单。权力清单就是法律没有授权,政府不能做,法律授权你才能做,不然政府就违法的。这就可以制止乱作为。第三个清单是责任清单。责任清单包括政府、政府下属的部门,在执法、执政的时候必须按程序办,必须按规定的日期批,这就可以制止乱作为和不作为,这三个清单对我们下一步创业是重要的,结构调整通过新企业的不断出现,第三产业需要大量的个人从事服务工作,开办服务性的企业。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弄清楚,大家以前经常说,民营企业要合法经营。这个话不错,但不准确,要改。改成什么呢?“民营企业不违法经营”区别在:说民营企业要“合法经营”的时候,是自己举证,“我合这个法第几条,那个法第几条”,举不胜举。说“民营企业不违法经营”时,有负面清单在,只要没有触犯负面清单就行。说民营企业违法经营由对方举证,如果真的说你违法了,你可以答辩,由法院来判。如果我们从观念上有了转变,即民营企业要不违法经营,就能够促使民营企业安心经营。
第七个问题: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
经济要走市场化的道路,但是宏观经济调控又是必须存在的。其实两者并不矛盾,主要是调控方式要转变。除非在紧急情况下,宏观调控要重在微调、预调和定向调。微调就是轻度的调整,预调是发现问题即将来临时预先采取一些防止措施,定向调控就是结构性调控,有的放矢,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说,当前需要给民营企业贷款,应采取定向调控,而不是大水漫灌。在今后的宏观调控中,切忌大升大降、大起大落、大摇大摆。这都是对经济不利的。千万不要养成“宏观调控依赖症”,这样会造成一个问题:市场的作用在哪儿?经济应该是把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作为一个原则问题来看。所以在调控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采取,非到紧急状态,一般不要采取过大的措施。要知道,政府不是万能的,也不是能够完全预料到一切的,政府掌握的信息是局部的。公众的信息虽然是零碎的,但零碎的信息合在一起,信息量比政府大。今后宏观调控的方式要把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结合起来。政府的第一个作用是执法,法律授权后,政府依法治国,政府的任务是使经济保持基本稳定。另外,政府的宏观调控在某种程度上起到集中引领的作用、规划的作用。
第八个问题:新人口红利
不少人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用完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枯竭了。其实不准确。在现阶段,旧的人口红利的确是在用完的过程中,比如劳动力的确不好找。很多企业家也反映不仅熟练工人找不到,连普通工人也很难找。甚至有人预言,十年之后,中国境内找不到保姆了,没有人愿意当保姆了,工资上升物价上升,劳动力短缺。有两个到越南和马来西亚投资的企业家。尽管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工资成本比国内便宜,但因为东南亚国家的工人不守纪律,不听话,有些工人懒惰,他们往往不跟你打招呼,说不来说就不来了,或者到别的企业去了,导致这两个企业家有些后悔把迁厂到东南亚。
现在,中国要创造新人口红利。新人口红利有三个来源:一是今天正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热潮,创业者、创新者将为中国带来新的人口红利。上百万、上千万人在创新创业,至少有10%的人多少能有所成就,也许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人今后能成为大企业家,这就能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创造新人口红利的第一个方面。二是大量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工作后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将来也有可能有不少人升为熟练工人、技师。三是现在很多农民开始学习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在浙江、江苏,农民在学技术,学管理,这是农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我在丹麦考察时,曾在一个农业技术学校里住宿。他们培养未来家庭农场接班人,所以学生要学习各种技术,学习农产品市场,还要学管理、学营销。这都是中国农民要走的路。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蓝领工人、白领工人的界限正在逐步消失。报纸上曾刊登过一篇报道,说北京的环卫工人改为坐在计算机旁边操作,指挥人们运用机械设备在做清洁,危险的工作也由机器人去做,这就产生了一种新现象。所以蓝领和白领的界限将来会逐步消失。当人们都在计算机边上操作的时候,你能说谁是白领、谁是蓝领吗?可能十年、二十年以后就没有这个界限了。大家都在用计算机工作,都使用机器人,新的人口红利就会产生。新人口红利来自哪里?来自创业者、创新者,来自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来自成长起来新的专业人员,也来自农民,尤其是努力学习成为新型农场主的人。可以说,中国不仅将会有新的红利,而且由于中国人口多,所以新人口红利的数量也是惊人的。
第九个问题:当前农村的两个突出问题
我带政协的调研组到陕西南部汉中市调研。汉中市遇到一个新情况:汉中市是汉江流域,汉江流入丹江口水库,向北京、天津调水就从这儿出发。正因为是汉江水源在汉中市,所以上级政府规定原有的造成污染的工厂全都迁走,要么就关掉。这是不再建工厂,保证汉江水的清洁。汉江两岸的农田不准打农药、不准施化肥。汉中市的有些县是贫困县,那么怎么扶贫?怎么让老百姓生活能过好?这就要因地制宜了。
比如汉中市的西乡县,沿江、沿河两边的丘陵和农田都改种茶树,因为这里生产出很好的茶叶:富硒茶。西乡县把茶树作为主要的产品,情况就变了。外出打工的人回到老家,要么种茶树,要么做茶工,茶叶要晒、要选,需要劳动力。而且茶树是不用施化肥也不打农药的。这样一来西乡县就变了。汉中市的洋县有一种鸟叫朱鹮,已经快绝种了。当地建立了朱鹮保护区,现在已经繁衍到2000多只朱鹮,他们以朱鹮做文章,发展致富。朱鹮这种鸟有一个特性,它一辈子就一个配偶,如果中途这个配偶死了,另一个终身不再找配偶。因为朱鹮的这种特性,洋县就成为新婚夫妇举办结婚庆典的地方,把旅游业发展起来了。汉中市的留坝县有张良庙,这个地方是纪念张良的,因为张良被封为留侯,整个宣传都讲楚汉战争。韩信带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由此打进西安,楚汉之战由此开始。张良庙成为旅游热点。汉中市的勉县有一座山叫作定军山,黄忠刀劈夏侯渊就在此处,诸葛亮死了就埋在那儿。那里有武侯墓、武侯祠。这里也因地制宜脱贫了。
在调研期间,当地的县长汇报说,现在农村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外出农民两地分居就是全国农村有两亿多出来的农民,其中有几千万人是夫妇两地分居的,夫妇两人一起外出打工,但不在同一个地方。正因为夫妇长期分居造成社会问题增多。此外,夫妇长期分居还造成孩子无人照看、老人无人抚养等问题。因此,要关注打工者长期分居的情况。
二是现在农村送份子钱,送红包的陋习影响越来越大,同村的人婚丧嫁娶都得送。以前三块、五块就行了,后来提到五十、一百,现在都一百以上了。同一个村子里的人,哪家没有这些事?都要送红包,所以负担不了。有人甚至告诉我,外出深圳打工的陕西汉中的民工春节不回家,春节过了悄悄回家。为什么?怕送红包。一年就赚这么点钱,送红包都送完了。因此要移风易俗,逐渐改变这种状态。
第十个问题:发挥第三种调节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市场调节是第一种调节,政府调节是第二种调节。那么,有没有第三种调节?肯定有。因为市场的出现不过是几千年的事情,几千年前才有商品交换(部落之间有交换)。政府调节的出现更晚,有国家以后才有政府。即使在市场形成以后,政府建立,但在一些大动乱年代里,市场是失灵的,政府是瘫痪的,人类社会却继续延续。这是靠什么力量在调节?市场没有了,市场秩序乱了,政府也没有了,政府也乱了,靠的是道德力量的调节。可以这么说,没有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时,道德力量调节是唯一的调节。有市场、有政府以后,道德力量调节仍然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道德调节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调节。没有文化调节是不行的。道德调节首先是自律,自律是自己对自己的文化约束、道德约束。互相帮助也是一种民间的传统,也体现着道德力量的调节。
在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效率有两个基础。一个基础是物质技术基础,是指要有一定的物质和技术,没有物质和技术是不可能有效率的。这是对的。效率的另一个基础就是道德基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果仅仅有效率的物质技术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超常规效率从哪里来?超常规效率是在效率的道德基础上产生的。比如,抗日战争的时候,深圳是东江游击队活跃的地区,在那种环境中,为什么能有那么高的战斗精神和工作效率?这是在道德基础在起作用;当特大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深圳人民对各个灾区的帮助都很大,像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这些都体现了道德力量的作用。
责任编辑:钟晓媚
F124
A
1673-5706(2015)06-0005-07
2015-11-20
厉以宁,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