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几点思考

2015-02-12邓纯东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年6期
关键词:儒学马克思主义特色

邓纯东

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几点思考

邓纯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实现了三个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回顾一百多年的历史,有两个结论:一是没有马克思主义救不了中国;二是马克思主义应该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儒家思想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坛的主旨是要促进学术界、思想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正确认识、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一点贡献。我们不是引导大家全面回归儒学,不是像有些论者所说的要从中国儒学的经典里面来寻找、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答案,而是要促进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把它揭示出来。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他还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这些论述,实际上给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思路:我们现在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道路,它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土地上的伟大实践,蕴含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结合的因素。这条道路肯定不是民主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等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在制度体制的某些内容上,也存在许多不同于当代世界上越南、古巴、老挝、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地方,也不同于现在拉丁美洲及世界上其他地方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土地上实践的科学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蕴含丰富的内容,包括理论、制度、道路的一些具体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党的建设一些具体理念与制度的内容,包括一些具体的制度、体制、路线、方针、政策、策略和一些具体的工作举措等等,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相当一些内容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中可以找到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文化基因和文化血脉。认识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各方面具体化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它究竟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内容,这需要理论工作者认真研究,进而揭示出中国正在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科学社会主义,在哪些方面带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二、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国家意识形态

近代以后,儒家思想不能破解当时中国社会落后挨打局面的难题,资本主义思想体系也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国家的指导思想。

从秦始皇之后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基本上是以儒道佛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但儒道佛之中,儒家是灵魂,以儒来化道、化佛,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这个特点也非常形象地表明了儒家文化在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中的地位。用现在的语言表述,它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国家意识形态、统治阶级的主要思想。

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那么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有两个基本观点必须明确:第一,要充分看到儒学作为两千年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在1840年之前,它对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社会的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对国家疆域的形成和巩固,对于中国爱国主义思想观念的形成,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儒学毕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意识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逐渐失去存在的现实依据,体现为落后和反动。现在我们不能把它作为国家意识形态,不能“儒化中国”。以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今天的国家意识形态这种观点既是有害的也是违背历史规律的。我认为,不仅现在不可以,1840年以后儒学就已不能作为国家意识形态,依靠儒学就已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否则我们就不会有一百多年的民族耻辱和人民深深的灾难。如果它可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中华民族在鸦片战争后就不会有一百年的灾难与屈辱。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的“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2]这才最终找到一个新的主义——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实现了三个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实现了三个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这个科学理论和中国社会的实际、中国革命的实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三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地上,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解决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大麻烦和新问题,解决了中国国家独立、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富裕幸福的问题。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我们如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过去将近一百年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共产党人成功实现了第一次结合。三个结合中的第一次结合,产生了第一个伟大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在这个伟大的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得以结束。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六十多年的奋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建设的实际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第二大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不断走向强大、富裕和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有一个历史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要实现这个伟大任务,有必要总结前两次结合的一些规律和特点。为什么能实现前两次结合,有哪些教训和成功经验,把这些问题理清楚,对于我们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和发展,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一定会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四、1840年以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存在两种错误态度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里,中国社会在对待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上存在两个极端、两种片面性的错误态度,导致了思想文化建设、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问题。一种极端态度是,完全闭眼不看时代的变化,陷在“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思维里,把《论语》当成亘古不变的真理,当成解决所有时代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用这种思想和态度来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肯定不行的,近代史上封建顽固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还有一个极端态度,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一点好东西,最极端的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所有的东西都是封建主义的黑货。这两种极端的态度,都给近代以来我们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造成了不好的效果。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就是毛泽东同志早就明确提出的一定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分析,吸取其精华,剔除其槽粕。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坚持这样的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要看到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既有很优秀的东西——作为民族基因、民族血脉的东西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糟粕的、封建的、影响积极进步的东西。今天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有一个理性科学的态度,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吸取其精华、去除其糟粕。这里就有一个鉴别和界定的任务,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资源浩如烟海,对于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糟粕的东西需要进行清理、界定。

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总结历史可以得出两个结论:没有马克思主义救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应该而且必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

近代中国的命运,一直与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联系一起。回顾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上有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就是,没有马克思主义救不了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再优秀,马克思主义没传进来的时候,我们只能被动挨打,中华民族陷入深深的灾难,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第二个结论就是,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应该、必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如果不能很好地结合,也会影响中国问题的解决,甚至会对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在这方面,王明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王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信仰是没有问题的,但他是典型的教条主义、是生吞活剥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不利于中国革命的实践,所以导致了中国革命的严重挫折。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同志意识到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一定不能简单照搬马列原著中的一些具体的结论,而且不能简单照搬苏联的全部具体做法,不能简单移植。他提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伟大思路。后来实行改革开放,中国道路取得成功,很重要、很正确的一条经验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功地实现了结合。这使中国社会主义能够焕发生机、活力和生命力。所以,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命运,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有两条:没有马克思主义救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也有可能遭受很大的挫折,最终也不能成功。

我们现在要继续在中国道路上前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道路是人类文明的一条新路,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不仅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而且为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新路,这是完全不同于西方所宣传的普世价值的路子。我们要在中国的土地上,走出一条通向现代化的新路。必须继续做好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这个文章。

六、总结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宣传儒学的经验,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

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演变、中国社会的进步,给了我们一个很明确的结论,那就是:中国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个指导地位不坚持、不巩固,我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幸福就不可能,而且已有的成果都要丧失。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人民更美好的生活,必须巩固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成果,巩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地位。

关于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得到技术性、方法性启示。如前所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国家意识形态,儒学的指导地位在汉代就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已明确,后来历代的统治者,实际上是遵从了儒学在国家生活中的至尊地位。越到后来(比如到明清时期)儒学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高,指导作用越强,对人民影响越大。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奥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有一套成功的办法推动儒学“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中国古代推崇儒学、把它作为国家指导思想这方面做得很好、很出色。在国家治理中,不仅封建官吏在他们的行为中把儒学作为指导思想,作为价值准则,老百姓的行为习惯和日常生活,也可以说真正是以儒学为指导思想和价值准则。那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要供个牌,把儒学的祖宗跟自己的祖宗一起顶礼膜拜。应该看到,中国封建社会在巩固全社会指导思想的地位这一点上,做得很成功。对于它具体有哪些技术性办法,又是怎么做到的?我觉得我们今天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必要研究这些技术性、方法性的办法。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变革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成果的指导地位,中华民族才有美好的未来。但是要实现这个指导地位,需要做很多大量具体的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句话已经讲了多年。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地位,是不是就落实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了呢?是不是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了呢?借鉴中国古代社会宣传儒学的经验,我们可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在以上几个方面做一些深入研究,形成一些系统的、深刻的、科学的认识和成果,对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这样做,我们的学术研讨就能够达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的。

[1]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EB/OL].中国广播网,2013-3-17.

[2]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M]//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本文系作者在第六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论坛上的主题报告)

责任编辑:钟晓媚

B27

A

1673-5706(2015)06-0012-04

2015-11-09

邓纯东,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猜你喜欢

儒学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试论扬雄《法言》对儒学的发展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儒学交流在路上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