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东进战略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015-02-12申勇
申勇
充分认识东进战略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申勇
东进战略作为继湾区经济之后深圳推出的又一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新举措,是深圳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落实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重大政治抉择,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确保全国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方略,是实现深圳东西均衡发展并防治“城市病”的重要途径。文章分别从国家大局、城市均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三个维度对深圳东进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深圳东进战略的基本理念、思路和主要对策。
东进战略;两个大局;均衡发展;区域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而且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总体部署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经济特区提出了“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更好辐射带动其他地区”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一要求,反映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东部地区要更积极地服务国家“第二个大局”,更好地辐射和带动其他地区。基于此,本文认为深圳在“十三五”时期要深刻领会贯彻中央精神,认真做好区域协调发展这篇大文章,在发展湾区经济的同时,大力推进东进战略,促进深圳东部和粤东地区快速崛起,为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做新贡献。
一、服从国家大局谋划东进战略
“两个大局”的思想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针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实施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当时就指出:“一个大局,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使之较快地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当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比如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两个大局”的提出,平息了当时部分中西部地区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快速率先发展的不理解,开创了我国非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在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指引下,东部沿海地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重点的城市圈迅速崛起,并涌现出了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一批达到或超过欧洲中等水平的发达城市。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在中国还有大量贫困地区存在,尤其是深圳周边还有大量贫困家庭和人群存在,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沉迷于过往的成绩。如果说前30多年的中国一直在“第一个大局”中徘徊,那么今天,由于深圳等发达城市已经基本实现小康,必然要担负起“更好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并服务“第二个大局”的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指出的:“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比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管只有五年时间,不能否认还有大量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员的存在,要敢于面对现实,破除利益藩篱,消除行政壁垒,实现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协调发展转变,推动我国东部沿海率先发达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早日走上共同富裕的阳光大道。
东进战略就是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关键点提出来的,是深圳服从国家“第二个大局”,全面辐射和带动粤东地区脱贫发展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实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确保全国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发展战略。深圳以东区域仍然存在一些欠发达和贫困地区,尽管这几年这些区域经济成长性比较好,但是相对于全国来说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深圳作为在“第一个大局”中率先发展起来的城市,应该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站在国家“第二个大局”的高度积极推进东进战略。当前重点要做好两件大事,一是积极构筑深莞惠河汕“3+2”经济圈。通过建立深圳、东莞、惠州和河源、汕尾经济圈,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以先富带后富,实现广东粤东乃至东南沿海区域统筹协调共享发展,加快广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二是要培育深汕特别合作区为深圳东进的战略引擎。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广东省区域创新合作示范区,受到了两任省委书记汪洋、胡春华的高度重视。2011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同志深刻把握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从广东全省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并建立了“深汕特别合作区”。胡春华同志接任广东省委书记后,更是要求深圳要从国家大局高度认识深汕合作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圳要加快转变理念,充分发挥深圳的主导作用和合作区的优越区位优势,从国家大局的高度真正把深汕特别合作区当作深圳自己的城区看待,从班子建设、人才引进、产业培育、规划部署、土地整备、新城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快培育粤东地区发展新引擎,将其打造成为深圳东进战略新支点。
二、实现均衡发展推动东进战略
《建议》指出要“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并提出了“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优化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防治‘城市病’”的思路。城市内部均衡发展不仅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自身发展与工业化过程结合的必然结果。按照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一体化理论,城市空间的演进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将主要有四个阶段,分别是:独立的地方中心阶段、单一强中心阶段、唯一强中心阶段和边缘区域空间一体化阶段。[2]随着科技和现代社会的进步,将会形成相互依存的城市体系,在这个大体系中,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边缘地区会逐步消失。事实也是如此,尽管非均衡发展在长时期内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过渡阶段,但由于非均衡发展往往会带来城市发展失衡、“城市病”等问题,世界发达国家都在通过发展新的城市组团,打造“反磁力中心”等手段[3]来推动城市内部的均衡发展,试图从根本上消除以“城市病”为重点的城市发展毒瘤,减轻非均衡的负面影响。伦敦是全球重要的国际化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非均衡发展并产生“城市病”的问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就成立了“巴罗委员会”并提出分流、平衡理念,并借2012年筹备奥运会之机大力推进“东进”计划,将75%的交通与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基础建设投资到相对落后的东伦敦地区。通过形成较为完整的“大伦敦规划”、发展快速交通干线等措施逐步推动了城市均衡协调。
深圳前30多年的城市发展主要是依托广深港发展轴展开的且集中在西部地区,城市中心逐步从罗湖转移到福田再西移并在西部形成多中心增长极,产业集聚、交通布局、城市基础设施也逐步向西走,西部城区与东部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慢慢拉开。如果我们简单地依据深圳东西走向地理结构将深圳的罗湖、龙岗、坪山、盐田、大鹏划为东部城区,而将福田、龙华、宝安、南山、前海划为西部城区,可以发现两者发展差距明显:一是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将东部城区与西部城区地区生产总值之和进行比较发现,西部城区为10833亿元,东部城区为5095亿元。东部地区生产总值仅为西部的一半左右。二是东西部区域人口差异较大。据相关部门统计,2014年西部区域常住人口为715.9万,而东部地区仅为361万,东部也仅为西部的一半。三是基础设施差异较大。以地铁为例,东部城区目前仅龙岗、罗湖有地铁,其他城区基本上没有地铁,龙岗地铁也仅有3号线和5号线,与西部城区相比差距比较大。同时由于目前城市极化主要集中在西部城区,相对而言,西部区域已经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城市病”,如交通拥堵、高房价、环境污染、入学难、就医难、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深圳实施东进战略不仅可以带来城市新的增长极,推动深圳建设全国经济中心城市,而且可以减轻已经出现的“城市病”,防止“城市病”在深圳西部蔓延。因此要以推进东部轨道公共交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大项目落地、产业升级为抓手,通过推进TOD模式加快东部区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依托公共交通规划城市综合体,在东部建立资源要素集聚区域,引导西部人口和产业逐步往东移,并依此形成以龙岗、坪山、罗湖、盐田和大鹏等为重点的“反磁力中心”,龙岗要充分利用经济规模较大、拥有大运中心、国际大学城、华为等优势,加快建设东部创新中心和东进战略核心平台;罗湖要以东进战略为契机,推动区内城市更新和旧村改造,积极利用连接香港的有利条件,加快建设成为东部消费中心;坪山要紧紧抓住高铁枢纽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地理区位独特的枢纽门户潜质、产业基础较好的产业门户潜质、城市资源丰富的城市门户潜质,建设成为深圳东北门户;盐田要充分发挥港口的引领作用,抓住湾区经济和东进战略交汇点的特点,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保税区经济和临港产业,建设成为东南沿海主枢纽港区和深圳东湾的开放前沿;大鹏要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制造、生态健康等产业,实现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双赢,建设成为深圳东向的生态文明示范区。东部各城区通过错位发展、弯道超车发展,形成与西部城区你追我赶的局面,力争在“十三五”时期缩小与西部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
三、对接湾区经济加快东进战略
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并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是深圳落实“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举措。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同志早在2015年初的深圳第六次党代会上就提出:“加快将深圳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充分发挥深圳地缘、商缘、人缘优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以交通互联、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为重点,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努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战略枢纽作用。”《建议》也十分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再次强调要“加大内地对港澳开放力度,加快前海、南沙、横琴等粤港澳合作平台建设。加深内地同港澳在社会、民生、科技、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湾区经济是依托共享湾区形成的开放型区域经济的高级形态,[4]深圳发展湾区经济首先是依托环珠江口湾区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和区域经济新格局,打造以粤港澳为主体的世界一流城市区域合作精品并形成引领亚太地区发展的领头雁。其次是向东连接大鹏湾区和大亚湾区构筑多湾区聚合的发展态势。深圳湾区经济的核心区在西部,主要涵盖前海、南山、宝安、福田等城区,并依次推动形成宝安、前海、南山、福田、罗湖、盐田、大鹏沿海湾区开放发展的区域经济主轴和前海、南山大学城、龙华北站、板田、龙岗大学城、坪山等创新发展的区域经济主轴。湾区经济除在粤港澳环珠江口湾区区域合作核心区外,将依托前海分别依上述两条主轴向东分两路延伸形成东进战略的基本线路。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深圳发展湾区经济和实施东进战略互相促进,共同构成深圳区域经济发展的全部。湾区经济和东进战略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深圳与港澳合作并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深圳进一步拓展发展腹地并发挥深圳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深圳的城市竞争力并推动深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城市。深圳实施东进战略一定要与湾区经首先要实行创新机制对接。《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深圳来说,无论是发展湾区经济还是东进战略都必须高举创新这面大旗,坚持以创新为本,要通过构建创新机制、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与龙岗东部国际大学城、坪山制造业有机地衔接,加快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其次要实行城市功能对接。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等手段适当地将西部湾区城区的城市功能向东部延伸,加大东部城区基础性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提升东部城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并以此吸引部分西部人群向东部转移。再次要实行产业体系对接。随着湾区经济发展,集聚在环珠江口岸湾区大量企业将面临成本上升、招工困难等问题,如果继续留在湾区核心区有可能导致竞争力下降,出现企业发展危机。因此要借深圳实施东进战略的机遇,将部分企业有计划地转移到东部地区,形成东西部分工合理、错位发展的产业体系。最后还要实行发展通道对接。东南沿海是我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平台,深圳可以依托此区域形成自己的辐射范围,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并形成深圳发展的新通道,通过产业转移、资金扶持、基础设施投资、交通联通等手段,加强对粤东地区的辐射力度并带动整个东南沿海区域联动发展。
济对接,通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东进战略的步伐。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7~278、373~374.
[2]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1.
[3]孙久文.区域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
[4]肖金成.探索治理“大城市病”之策[J].城市与环境治理,2015,(2).
[5]申勇.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深圳湾区经济开放战略[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1).
责任编辑:周修琦
F127
A
1673-5706(2015)06-0052-03
2015-11-29
申勇,深圳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