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十三五”规划思路

2015-02-12王小广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年6期
关键词:十三五调整规划

王小广

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十三五”规划思路

王小广

我国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既在分化中发展,也在分化中调整,经济调整还没有到底,主要有三个调整不到位:一是投资增长调整没到位,二是房地产调整不到位,三是制造业调整不到位。影响中国经济调整深层的原因包括周期因素、环境影响和发展阶段的变化。“十三五”规划发展概念可以用五个理念来概括,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规划中的亮点也集中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勾勒出明确的方向。

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十三五”规划

对“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发展趋势的把握十分重要,它是制定“十三五”规划思路和纲要的重要依据。2016年又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看待2016年宏观经济走势,要有前瞻性,特别是要有忧患意识,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很多,但发展潜力大、前途光明,因此,要充满信心,把“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五大理念和重点政策贯彻好、落实好,开一个好头。

一、“十三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一)当前的经济形势

我国的GDP增长在2015年第三季度跌到7%以下,为6.9%;一到三季度的GDP也是6.9%,我先前预测过,跌破7%是必然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并不是什么心理底线不能跌破。我国是经济大国,回旋余地很大,完全能够承受。跌破7%,只表明一点,经济调整的压力很大,经济下行还没有到底。

看经济形势不能光看增长速度下滑、下行压力增大,同时也要看到一些积极变化,2015年经济运行与风险释放是并列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分化。我们处在一个新旧转换交替的时期,结构在加快调整,要淘汰那些竞争力弱的、效率低的,支持过去经济强劲增长的动力如房地产、重化工业都处于深度调整中。因此,2015年大家对分化走势的看法是一致的,这种分化主要是行业的分化,然后才是地区的分化。我们的经济既在分化中发展,也分化中调整。

分化走势可以概括为二元发展,二元指的是经济运行的二元,不是发展经济学中的城乡二元结构,即有的行业发展形势转化、向好,而另一些行业则加速下行,处于严重的困难状态。这个分化本身是结构调整的一个结果,即二元变化,也是调整的中间状态,中继形态。

(二)2016年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分析

很多人议论2016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变化到底是继续下行还是止跌回升。我的观点是,中国经济调整远没有见底,还需要几年的调整才会出现周期性的回升,回升的真正“拐点”还没有到来。

为什么中国经济从2007年的14.2%调到2015年的6.9%,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冲击,后来我们又采取了强有力的稳增长措施,即大规模的一揽子刺激方案,在2010年又把经济拉回到增长10.4%的高位,之后的走势也是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当时绝大多数专家的看法非常乐观,即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高增长周期。但整个“十二五”的发展趋势表明,这种判断是完全错误的,所以后来大家都在调整,企业也在调整。对“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走势,前期面临的下行压力非常大,继续延续“十二五”后期的调整走势,许多重要的增长因素没有调整到位,估计到“十三五”中期,也就是在2018年前后,可能出现周期性回升。

2016至2017年,经济增长还将下行,而且下行压力还会增大,主要是由于三个调整不到位:一是投资增长调整没到位。2015年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跌到7%以下,投资已经降到10%的水平,1~10月份投资增长10.2%,跟2014年全年比,回落了5.5个百分比。跌幅是一年比一年增大,现在连收窄都没出现,以后还会继续下跌。2014年比2013年跌3.6个百分点,2015年则接近6个百分点。2012年第一次跌破20%,之前的十年间年均增长26%。最高的一年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响最深的时候,我国的固定投资增长达30%。但是现在投资出现一种趋势性的下滑,2013年跌破20%,2014年跌到15%,2015年接近10%。目前的10.2%绝对不是投资增长的底部,未来两三年投资增长还要往下降,可能要降到8%以下,甚至可能降到5%左右,投资下行是一种内在趋势。在中央和各级政府都这么重视投资的情况下投资怎么还往下走?这是一种内生性的下行,根本的决定因素是投资回报率,主要是投资回报率没有见底,还在继续下行,有些领域还在严重恶化。

二是房地产调整还不到位。中国房市是政策市,从政策的刺激效益来讲,房地产越来越是惊弓之鸟。2009年是房地产泡沫最严重的时候,后来在2012年采取了刺激政策,导致2013年特别是“国五条”出台以后,又出现了一次反弹,房地产的每次调整都被政策托起,调整被中断,调整一直不到位。现在的房地产政策是史上最宽松的房地产政策,2015年房地产销售量反弹不错,前十个月达到7.2%,差不多把2014年跌去的全补回了,但其他的房地产指标却不佳:投资下降加快,到位资金增长很慢,价格上涨有限。2015年1~9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6%,而1~10月则又滑至仅2%,9、10月房地产投资实际是负增长,房地产投资下滑的程度明显比总体投资强,是投资下滑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它自身占比高,带动作用大。房地产到位资金的增长同样不理想,2014年是小的负增长,2015年是小的正增长,前10月累计到位资金仅增长1.9%,也就是说新增资金非常少流入房地产行业。在投资中,新开工项目投资前10个月下降14.7%,说明房地产商并不看好未来几年的房地产市场,不愿增加投资。房地产真正的大调整估计在明后年会来临,现在只是政策刺激下的适度反弹,缺乏持续性,真正的房地产调整不仅是销售量的调整,投资的调整,而且关键是价格的调整,房价过高,房地产的严重过剩,必须使房地产出现较大较深的市场调整。看不到房价的调整,说明房地产真正的调整还没来临。我们认为,2016~2017年是中国经济最难的时期,道理就在这里。房地产的库存量与工业品、农产品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它的存量库存太大太多,靠一两年是消化不了的,房地产已到了绝对过剩的阶段,调整的转折点就在眼前。

3.论文须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刊物发表;文字简练、避免长篇公式推导(必要的推导可列入附录),字数以6000~8000字(包括图表)为宜。

三是制造业调整还没有到位。近一两年,工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是明显下降的,投资回报率的下降必然导致制造业继续调整,特别是在很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价格将会继续下跌的情况下。

这三个调整不到位,决定了我国经济在2016年、2017年的时候还是要往下走,2018年前中国经济还是非常的困难。总的来说,关于未来经济趋势的一个基本判断:经济增长的底可能要两三年才能出现,这个底是周期性的,而且会有反复,从更长时间的趋势分析,我觉得中国经济必须经过七八年的调整转型升级,到了2023年,才能完全走出此轮调整,就是说整个“十三五”期间都是一个阵痛调整期。

(三)经济调整的主要原因分析

影响中国经济调整深层的原因有以下三个:第一个是周期。这个周期不是短期周期,而是中长期周期。我曾在2008年提出“三八定律”,即中国经济逢三必上,逢八必调,每一个尾数是3的年,都是开始上升的,每一个尾数是8的年都是下跌的,我也用这样一个周期规律来预测经济的中期波动,我成功地预测到2008年中国经济的调整,也成功地预测到2013年以来的下行走势,这个3是新的“3”,有点类似于“8”,原因就是因为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即新常态,还有就是前提发生了改变。

第二个是外部环境影响。2008年之后的经济发展,实际上还有两个变量在起作用,就是新的发展阶段和外部的环境影响。这个因素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包括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比预期的差,开始大家的预期是比上年好的,实际上不是。2015年出口增长前10个月是-1.9%,全年估计为负增长,这是很少见的。出口负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只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1997年,第二次2009年,2015年将是第三次负增长。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仍然没有消除。

第三个是发展阶段的变化,这是影响中国经济趋势最重要的因素。按照国际规律,人均收入在3000~7000美元这个范围内,叫中等水平,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以后,增长率和结构都要发生重要变化,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新常态。新常态的第一个特征是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这个中高速到底是多少,大家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认为增长速度肯定没办法保持在8%以上,“十三五”规划是6.5%左右,但我认为给一个区间最好,6%至7%之间,有一定弹性。一般性的规律是,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后,增长速度会随着规模的增大,出现一个递减,这个递减率大概是30%至40%,即由过去的10%,递减到6%至7%,就是我们现在的情况,目前看还没到最低点,没有调整到位。经过转型成功,速度会再一步递减,达到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发达国家的均衡增长率是3%左右。尽管整个现代化过程中增长是台阶式递减,但增长效率却是递增的,或者叫报酬递增,而决定效益递增的原因就是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动力转换,这即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新常态的第二、第三个特征。

(四)判断中国经济见底的标准

第一个标准就是大多数行业出现效益回升,即资产收益率的回升,这是复苏,也是走出低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企业开始赚钱了,赚钱的企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行业收益率在回升,而现在经济效益在继续下滑,那肯定是没有见底。第二个标准是从质量效益方面来衡量。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应该是GDP1个百分点的增长,效益则增长1个多百分点,如1.2或1.5个百分点,甚至更高,达到2个百分点,即增长与效益由1:1转为1:1.2或1:1.5,这个转换就是十八大和“十三五”规划里强调的,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增长,这是结束调整的一个重要标志。进一步讲,在经济完成的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二元到一元的转化,现在有一部分企业出现了这种变化,但是到了两三年、三五年以后,很多企业都会开始出现效益普遍性的回升。第三个衡量标准是经济刺激政策,如果不再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经济也能稳定在6%至7%,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假如“十三五”规划我们追求的目标是6.5%,只要不出台很多新的刺激政策它也能够保持在6.5%,那说明经济基本上走出了谷底。

二、“十三五”规划的总体思路

(一)“十三五”规划在写法上有重大创新

“十三五”规划的特点是用一套理念,一套系统化的理念把规划报告串起来,每个理念针对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并且都有相关的战略布局,即形成理念——战略——政策(举措)的模式。

我在2014年初的时候参与国务院“十三五”规划的一些前期研究,参与了一些讨论,也提了一些意见。大家普遍的共识是,“十三五”是“不一样的”,不论在时间节点上,面临的难题上,还是重大战略任务上,都不同于以前的五年规划,它的最核心任务是促进经济全面的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而关键就是创新,所以创新发展作为第一个发展、第一个理念提出来。创新发展是最关键的理念,核心词。

过去我们的规划文本都是板块状,包括政府工作报告都是板块状比较多,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这些板块来分析问题,来构筑框架,而“十三五”规划是以一个重要的概念、理念串起来的。这个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创新点,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革命,也就是我们追求这个理念,实现这个理念就需要重大的变革,这是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通过五个理念来代替主题主线,这是“十三五”规划在写作上的一个重要创新点,五个理念是对发展内涵的一种系统性的总结。现在的发展不是分散的发展,十七大提出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等九个发展,“十三五”规划也特别强调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它的内涵更丰富了,所以“十三五”规划把“发展”这个概念系统地精准总结为“五个发展”。“五个发展”应该说是整个“十三五”规划思路最核心部分,整个规划是由这五个发展、五个理念以及五个战略串起来的。科学发展第一要务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个概念是一个总概念,“十三五”规划分解为“五个发展”:必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式发展、共享发展。

(二)“十三五”规划的其他重要亮点

一是开放发展的概念,用开放发展的概念来代替和平发展的概念。我国的开放将迈向一个更高水平,包容性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世界语言”,我们现在给它分解了,即协调发展加上共享性发展,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之中我们特别强调共赢分享。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开放时代,所以“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开放发展的新概念。开放发展就是奉行互利互赢的开放战略,就是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内涵丰富,把我们这些年形成的一套开放的思路都概括了,如要求丰富对外开放的内涵,推动双向开放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过去是引进来,现在主要放在走出去;加强产能合作,第三方产能合作,东西双向开放,东面更多的是向美国和日本开放,西面对亚欧的腹地开放,同时跟欧洲建立某种经济上的联盟,来抵消东面的压力,所以这个双向开放,是新开放战略的重要部分。开放发展,强调要建立开放的新体制,即营造法制化、服务化、便利化的开放发展环境。开放发展还特别强调服务业的开放,重点开放服务业。我们要用全球的眼光,用一种开放的思维,搞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所以2015年政府工作的一个亮点就是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加强国际产能合作,这是一条新路。

二是提出向贫困全面宣战。这个目标很宏大,这是中国经济由非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发展,由少数人、少数地区的富裕转为全面富裕的重大战略选择。按照世界银行新的标准,我们还有将近一亿人贫困,“十三五”规划提出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困、脱贫,贫困县全面摘帽。任何一个五年规划都没有发出这样的强烈信号,就是贫困线全部脱帽,解决区域性的整体贫困问题。这有点像美国约翰逊总统在20世纪60年代在建立伟大社会计划中,向贫困宣战,美国人对约翰逊总统当时做的这个事是很肯定的。这个目标的制订,真的是在实施一个非常伟大的计划,我把它概括为向贫困全面宣战。当人均收入达到7000多美金,在“十三五”末期,我们将达到一万美金的时候,我们的贫困问题,特别是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贫困县这样的群体量很大的成片地区的贫困问题,要基本消灭,但相对贫困是不可避免的。

三是民生方面提出一些新的更高目标,包括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突破,还有教育、养老、保险、健康等。计划生育政策放松肯定是一个重大利好,对解决老龄化问题,减缓劳动力成本上升,会有积极作用。关于教育,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十三五”规划要求普及高中教育,但不是把义务教育扩展到高中,还没到这一步,但这已经是一大步,国家会在这方面增加更多的投入,包括学杂费的减免。努力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转变。中国真正的优势是市场大和人力资本优势,现在我们每年有700万大学毕业生,而就业压力主要是有些行业因结构调整而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同时,大学生就业存在较大的压力。新一届政府特别重视双创,一方面是为了应对这个压力,大学生就业率不高,找不到工作,结构性失业;另一方面就是要利用这巨大的资源,人力资本总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是我们的优势。所以在教育发展上把普及教育提高到高中水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规划还提出健康中国的概念,就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产业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特别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是非常重要的。健康产业是个大产业,广义的健康产业,按照美国的大口径统计,包括养老、医疗、保健、体育等诸多方面。加快健康中国建设,是“十三五”规划里很重要的一个亮点,是拓展我国产业发展空间很重要的方面。

四是指导思想方面。第一是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设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一个总原则,也是指导思想。第二是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十三五”规划特别强调国际化,提出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尤其是在出口低迷、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必须走向国际化,比如说人民币国际化。要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十三五”规划里特别强调的,要参与全球治理,一定要用全球的眼光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来拓展我们的空间。第三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总基调,是一个总的取向,这在整个“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坚持。在指导思想上,对“发展是第一要务”做了一个全新的、不同于十七大十八大之前的解释,发展是第一要务,有两个前提,即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细化和深化。

五是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把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国要跟世界竞争,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要走出或者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创新发展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拓展发展空间。规划对创新的内容或领域的提法有明显变化,范围比十八大时更大一些,其一是理论创新,其二是体制制度创新,其三是科技创新,其四是文化创新,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都是新提法。具体来说,创新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新的增长点,培育发展新动力,我们旧的增长发动机作用已经减弱,完成新旧动力转换。创新发展的重点是拓展发展新空间,这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特别强调的地方。不管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还是全球的思维,都是通过开放来拓展发展空间,借国际的力量来发展壮大自己。当然这个拓展空间重点还是在国内,包括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逐带,包括发展新产业。规划还提出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是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六是关于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战略,就是要追求均衡发展的目标,包括向贫困全面宣战实际也是均衡发展的一个环节,所以协调发展在“五大发展”里面排在第二位,它的内涵非常多。协调发展就是调结构。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是结构矛盾,产能过剩,竞争力不高,新产业发展还不足以抵消传统产业的深度调整,把结构调整到位,就是最好的稳增长,就是长期稳增长之策。所以调结构和稳增长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矛盾,但协调发展就是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协调发展包括四个层面:第一是城乡和区域结构要协调发展。城市和乡村要一体化,特别是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一体化,政府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产品,然后通过城市化,通过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使户籍城镇化率明显加快。“十三五”规划目标中最强调的是结构指标,即提高服务业占比、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户籍城镇化率。第二是四化同步。这是新一届政府特别强调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四化,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因为四化没有结束,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个要结合协调起来,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元化,一元化就是均衡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四化中两个“短板”,要加快“补短缺”,使四化协调发展。第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这两个文明协调,就是加快文化建设,加大文化创新的力度,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也是“十三五”规划的一大亮点。我们的物质达到了比较丰富的程度,第一步解决温饱,第二步解决小康,小康之后呢?精神文明达不到物质同样的程度,落后很多,因此需要协调两个文明。第四是军民融合发展。强调军民融合的发展,就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结合,我们现在确实面临压力,甚至威胁,安全存在一些问题,“十三五”规划建设提出协调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这是一个很大的战略重点。这几年我国军队建设和改革加快,国防工业发展迅速,对创新发展和经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经验,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形成更大的发展动力,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

责任编辑:钟晓媚

F123.3

A

1673-5706(2015)06-0043-05

2015-11-05

王小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士。

猜你喜欢

十三五调整规划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工位大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