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舆情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5-02-12胡朝
胡朝
高校舆情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胡朝
当前高校舆情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舆情研究、舆情监测、舆情分析和舆情处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领导重视、缺乏研究重点、缺乏沟通协同、缺乏制度保障以及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能力等。高校舆情管理与引导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把高校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落到实处,实现高校党建与舆情管理工作互动互补。
舆情;现状;引导;对策
近年来,社会热点问题和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严重干扰了高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和秩序,阻碍了高校师生的正常发展,因此加强高校舆论管理和引导工作迫在眉睫。当前虽然我国高校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却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前我国高校舆情管理与引导的现状
(一)当前高校舆情管理现状与不足
加强高校舆情管理和引导、维护学校的稳定已成为各方共识,社会各界在高校舆情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研究机构不健全,多数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舆情研究和管理机构,[1]大多数高校的舆情研究和管理往往与其他党政机关混为一体,并且专门从事高校舆情研究与管理方面的人员数量较少,专业背景复杂,研究领域不一,实践经验也不够丰富,一旦舆情管理和引导出现失误,后果不堪设想。其次,研究机制不完善,多数高校往往依赖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或师生的自律来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舆情危机发生后又往往仅凭主观推断和经验进行处理,或者进行人为隐瞒和压制,没有形成科学的研究和管理机制,舆情管理和控制效果不明显且时常出现负面情况。再次,信息分析不全面,由于专门从事高校舆情研究和管理的人员较少且不够专业,学校在相关舆情信息方面的收集与分析不够深入、不够全面,相关人员对相关信息和问题也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很多原本十分简单的问题最后演变成十分复杂和棘手的问题甚至导致舆情危机。各高校在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舆情收集缺乏重点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高校在舆情收集方面要么存在信息量不足问题,要么存在信息杂乱、无效或信息量过大的问题,也就是信息收集缺乏重点问题。其次是舆情分析滞后问题,舆情的收集和管理应该秉着"早发现、早分析、早处理"的原则,而一些高校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方面存在滞后的问题。三是重视程度不够,一些高校领导对于一些细微的舆情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不够重视,往往抱有侥幸心理甚至采取不作为的方法,放任自流,认为不会对学校造成太大影响,这种马虎大意的心理和态度十分令人忧心。舆情反馈首先是一个技术问题,一些高校或是缺乏相关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分析、反馈设备和体系,或是有了诸多现代化的设备但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导致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反馈不及时,出现舆情危机。另外,一些高校及领导认为突发事件会及其舆论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自己的前途,因此对相关信息进行人为压制,采取"内部解决"、"花钱了事"、瞒报、谎报等方式竟成为众多学校及领导的首选,这是不科学的,更是不负责任的,这样的处理方式会带来诸多不良效果和后遗症。
(二)高校舆情管理工作存在不足的原因
缺乏重视。应该说,高校突发事件的频发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这种重视仅仅聚焦于“结果”本身,而大多数高校对于突发事件爆发的原因、前兆、演进等过程有所忽视。多数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舆情研究机构,没有或只有极少的从事舆情研究和管理的专业人员,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的舆情监测、收集、反馈、分析和处理机制。多数学校及领导在舆情危机发生后关心的仅仅是学校的声誉或自己的政治前途,推脱责任,极少人会主动去了解、收集、分析和处理相关舆情信息,舆情危机发生后处置不及时、不科学,多数学校和领导往往采取“内部解决”、层层压制、瞒报、谎报等手段,以期通过“冷处理”、放任自流的方式使舆情危机得以解决……凡此种种反映出多数高校对舆情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缺乏重点。高校舆情危机管理分为舆情监测、信息收集、信息反馈、信息分析、舆情处理、消除影响等环节。每个环节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且不同的环节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作用也就不同。可现实是多数高校在舆情研究和管理过程中,要么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无重点的混乱状态,要么对某个或某些环节的研究和处理有所忽视,多数高校关注的仅仅是舆情处理和消除影响环节,而对于舆情危机的发生、危机前兆、危情收集、反馈和分析不甚重视,没有做到把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
缺乏协同。从纵向来看,多数高校及相关部门忽视了舆情危机发生发展的诸多环节及其侧重点,舆情管理“各自为政”,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从横向来看,由于舆情发生发展各环节的作用和侧重点不同,导致高校舆情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不同。由于各部门之间缺少信息沟通、资源无法共享,没有形成协同工作机制,相关工作难以取得联动效应,舆情管理和处理效果不明显。
缺乏制度。近年来,高校舆情危机管理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制度保证。多数高校在舆情管理工作中缺乏专业人员、专门机构、危情管理机制、明确的危情管理目标、危情监督体系、危情管理标准和危情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等等。因此,高校危情管理工作常常出现沟通不畅、协同不足、工作不细致、权责不明确等问题,没有完善的危情管理制度保障,高校舆情管理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缺乏能力。高校舆情管理工作是专业性十分强的工作,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从业人员。然而,多数高校舆情管理方面的从业人员往往是由学校党政部门的人员组成或兼任的,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缺乏专门训练,工作理念和思维也有失偏颇和僵化,并且缺乏危情管理的相关实践和经验。突发事件和舆情危机爆发后他们往往变得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不知变通,因此而错过舆情引导和处理的最佳时期。
二、加强高校舆情管理与引导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坚定方向,强化党性
社会舆论既是一种信息,更是一种意识形态,社会舆论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和精神会产生较大影响。高校是高级知识分子的集聚地,是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战略高地,也是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前沿阵地。[2]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一些境内外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往往歪曲事实、煽风点火,对高校师生进行思想渗透,扰乱高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和秩序,以期实现其分化、西化高校师生的图谋,因而高校党建与舆论引导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在舆论引导过程中要时刻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高校师生的党性训练,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引导,坚持党性,把握舆论导向,“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提高政治敏锐度和政治鉴别能力”。[3]
(二)扬长避短,正面为主
高校是高级知识分子的集聚地,高校师生视野开阔、精力充沛、信息敏感、求知欲望与质疑精神强烈,但是,高校学生也存在年轻气盛、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思辨能力,容易受不良思想舆论的诱导和控制,过多的负面信息和宣传容易引发师生情绪波动,导致高校师生产生怀疑、悲观失望的情绪甚至采取不理智的行为,因此,高校舆论宣传和引导要坚持扬长避短、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具体说来就是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高校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党性训练,新闻工作要正确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在高校中积极构建生动的主流舆论阵地。
(三)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高校舆论管理和引导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办事原则。在高校舆论引导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和诠释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深入师生生活,倾听广大师生的心声,了解师生的实际需求,虚心接受师生的批评和建议,舆论引导要讲究实效,要完善相关机构和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分析、早处理”,舆论引导还要注意技巧,对于突发事件及其舆论要沉着冷静应对,要主动引导积极造势。总之,高校舆论引导要坚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
(四)加强协同,系统引导
从舆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来看,要深入研究舆情发生发展的规律,促进“舆情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并实现双向流动”,[4]要系统研究和处理,不能偏废其一。从舆情管理和引导的角度来看,突发事件及其舆论的处理和引导涉及全校领导、师生及部门,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非某一个人或某个部门所能解决,需要各方的密切沟通和配合,只有树立全局观念,明确各人或部门的任务和责任,疏通舆情反馈和处理的上传下达的渠道,双向互动,高校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三、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加强高校舆情管理与引导
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对于高校舆论引导意义重大,高校舆论引导要从高校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入手,要充分研究高校舆情发生及演进规律,深入探索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切实提高高校舆论引导水平和效果。
(一)加强高校思想建设,为高校舆情管理与引导提供思想保证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高校的开放性办学模式日益成为主流,高校师生的自由度日益提升,高校师生视野日益开阔、思想愈加开放,各种思想也随之进入高校并对高校师生产生一定影响。
高校思想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时刻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指导思想,加强对高校师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宣扬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时刻对师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高校师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党员干部要经常学习党的理论,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高校思想建设能够提高师生思想素质,更是高校舆论引导的思想保证。
(二)加强高校组织建设,为高校舆情管理与引导提供新鲜血液
高校党组织建设对于高校舆论引导工作十分重要,高校组织建设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先进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团员的目标而进行。党员团员的发展工作要严格慎重,党团组织要大力吸纳那些品德高尚、成绩优异、能力突出及广受师生好评的学生,明确党员团员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时刻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5]学校党政部门、学生组织和群众组织要经常组织党团活动,如读书会、辩论会、党的知识竞赛、实地考察等、宣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要用党的思想武装和教育广大师生,要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性。
在高校舆论管理活动中,要努力培养一批学生信息员,及时收集、监测和反馈舆情信息,着力培养意见领袖,努力挖掘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党员、树立典型,使其在突发事件及高校舆论爆发后能够成为正能量和榜样的作用,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在舆论引导中起到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三)加强高校作风建设,为高校舆情管理与引导提供群众基础
高校党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学习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等,高校党风建设能够为高校舆论的管理和引导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高校师生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党的思想和理论学习,切实提高自身道德和修养水平,端正自己的生活作风;要深入师生生活,及时了解师生的诉求,倾听师生的心声,虚心向师生学习,虚心接受广大师生的批评和建议;要有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学校出台的政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要把工作做细做好;在高校治理活动中,要始终关心并保护广大师生的合理利益和诉求,始终与广大师生保持紧密联系,唯有如此,高校党团员和领导干部才能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拥护,而广大师生的支持和拥护则又为高校舆论的引导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加强高校制度建设,为高校舆情管理与引导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制度建设要把高校舆情管理和引导纳入师生评价体系和党团员考核体系之中,制度建设是高校舆情管理和引导的保障和生命。
加强高校党建和舆情管理制度的建设,就是要建立舆情监测机制,紧密联系高校党团组织、学生组织和群众组织,开展舆情调查并在敏感时期对重点部位进行舆情监测,时刻保持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要建立全面、科学、准确、快捷和高效的舆情收集与分析机制[6];要建立常态化、全面科学、准确高效的舆情报送机制;要建立快速报送、快速分析、快速引导和快速处理的舆情应急反应机制等。制度建设是高校治理的生命,它为高校舆论管理和引导提供保障。
(五)充分利用新旧媒体,为高校舆情管理与引导提供技术支持
当今时代,信息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加强高校舆情管理和引导要充分发挥各种新旧媒体的作用,切实提高高校党建工作和舆情管理信息化水平。
高校党建与舆情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校园网搭建师生沟通平台;充分利用微博、QQ群等方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专门的学习网站,把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搭建信息收集和监测网站,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关注高校舆情的发展;利用贴吧、微信等匿名沟通方式与师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及时就相关问题向师生通报,征询师生的意见和态度;建立健全信息化考核与评价体系,创新师生工作方式,提高党建工作和舆情管理水平。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对于高校舆情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而加强高校舆情管理能够促进高校党建水平,两者互动互补,我们要积极探索两者的契合点,争取把高校舆情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伍明.高校舆情危机管理研究[C].中南民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16.
[2]高永.国内近年关于高校党的建设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
[3]林曦.对加强和改进高校舆论引导工作的思考[J].商业文化,2012(5).
[4]周国明.高校舆情管理体系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2013(6).
[5]陈海飞.维护党组织的纯洁性[J].求实,2006(10).
[6]纪红,马小洁.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6).
责任编辑:李彦
B17
A
1673-5706(2015)01-0080-04
2014广东省党建研究项目“高校党建与舆论引导互动研究”(2014GZZZB11)前期成果;2014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开放式教学研究”(J201408)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4-11-26
胡朝,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