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允明诗歌美学风格综论

2015-02-12黄彦伟

阅江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成因

黄彦伟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



祝允明诗歌美学风格综论

黄彦伟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

摘要:在明代中叶吴中文人群体的诗歌创作中,祝允明的诗歌特色鲜明,美学风格多样,具有强烈的尊体、辨体意识,秉持“诗各有至处”的原则。在两汉至隋唐的时间跨度内,祝允明坚持选择“第一义”的作品作为诗法对象,从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美学追求,而这种风格取向又是与其“执中持正”的论诗标准,创作主体的才性、气质有着内在的关联。

关键词:祝允明;诗各有至处;诗歌美学;成因

在明中叶的吴中文人群体中,祝允明个性突出,诗风鲜明,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美学追求。《四库全书提要》称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下撷晚唐,上薄六代,往往得其一体”。*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71,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496页。而他自称,“诗各有所至。四言、五言、乐府,由陈、隋沂洄而止乎汉。歌行、近体,由汉沂游而止乎唐”,*祝允明:《祝子罪知录》卷9,《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子部,第83册,第733页。这是祝氏对自己诗法观念的集中概括。无论是四库馆臣的“上薄六代”、“下撷晚唐”,还是作者自认为的“汉唐之间”,都是指诗法范围。在这一历史阶段内,他既认为“诗各有至处”,那么,就可以在两汉至隋唐的时间跨度内,坚持选择“第一义”的作品作为诗法对象,而这些作品势必会在诗风上呈现出多样性、差异性,这也是形成祝氏多元化的诗歌审美倾向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本文在论述祝诗的审美倾向时,拟引入两个维度:时间维度和诗法维度。时间维度包括先秦、汉魏、六朝、唐朝等历史阶段,诗体取法维度指五言、歌行、近体等诗体类型,在论述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立足其诗歌创作本身,着力阐释祝允明的诗歌美学风格。

一、寄言楚声托心迹 刻意老庄格亦奇

从诗体上看,祝允明的诗歌多属于骚赋体;从诗法对象看,他将屈原、宋玉、庄周等人纳入师法统绪,在美学风格上呈现出哀怨感伤、恢宏奇肆的旨向。如其在阐述骚赋诗法时曾言:“楚声亦自风雅,别作格态,小变而大进,与诸诗角立乎三百之后,为之者,固当祖述灵均,尾汉而止。”*祝允明:《祝子罪知录》卷9,第736页。认为骚赋源头亦是从风雅比兴中来,仅在体貌上有所变化,学习骚赋者应将屈原作为不祧之宗。《怀星堂集》骚赋一卷,基本上是沿着其理论预设进行创作的,如《知秋赋》*祝允明:《怀星堂集》卷2,《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集部,第199册,第388页。一诗:

庚午六月丁未立秋,其夕顿凉,不俟一叶,感淮南之论,稍为赋之。

逖阴阳之愆伏,适儆予于兹岁。伊蓐后之坚方,独秉贞而不戾。受帝命以握矩,布金行于区内。日耿耿以谢炎,风萧萧而助气。侍隶逸而郄扇,闺媛戒于纫缀。聊闭关以偃息,观烧炬之可憇。憙青蝇之暂远,悦玄蝉之余嘒。虽序令其靡爽,乃兴悲而起嘳。信秋敛兮致刑,将违仁兮肃义。刘百生以一膢,易荣华而雕瘁。匪皇穹兮好残,繄舒惨其相倚。始为露以作霜,睇坚冰之必至。感兹秋之既知,岂曰童心之伤逝。

此赋为情而造文,以感伤为基调,此时诗人已到知天命之年,人生之秋渐已逼仄,而志向抱负的实现尚遥遥无期,在初秋感淮南一叶,念及理想与现实之巨大落差,不禁陡然儆醒,悲慨满怀。但作者似乎又没有完全放弃,他时刻告诫自己“履霜,坚冰必至”,要“治琢当及时”,不能以此潦倒终生。这类感伤基调,又如《罪赋》云:“齐草木以覆载兮,惟霜霰之余惨”,“众缤纶以干进兮,竞周容以务入”;《咎往赋》云:“谓芳兰之已抽兮,横四海之荒涂”,“守穷庐之故修兮,繄自淬以自嘳”等等,这种借鉴,从诗句到结构,从诗意到美学风格,均带有较强的模仿性,体现出祝氏对骚赋体貌的体认和秉持,也反映出他的骚赋尚未突越屈、宋藩篱而达到自如的状态。

至于“刻意老庄”而呈现出“恢宏奇肆”的美学风格,则主要是受其古文师法的影响与渗透,对于这种现象,祝氏同时诸贤多有指证,如:

于时君(祝允明)年甫二十有四,同时有都君元敬者与君并以古文名吴中,其年相若,声名亦略相下上,而祝君尤古邃奇奥为时所重。*文征明:《甫田集》卷23,《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集部212册,第168页。

(祝允明)于古载籍,靡所不该浃。自其为博士弟子,则己力攻古文辞。深沉棘奥,吴中文体为之一变。*文震孟:《姑苏名贤小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史部,第115册,第755页。

两文均谈到祝氏早年曾力攻古文辞,文风“古邃奇奥”的特点。然祝氏古文取法所自,据其自称,“老庄为大道之本,所存与外身齐物,长庚以秕穅万有,香山以夷旷,赞皇不应举,千载真杰一人,斯皆志之师也。”在此,祝氏将庄文列为其古文师法对象之一。祝氏的部分骚赋创作,跌宕起伏,开合有致,类似古文创作,加之祝氏常以“涤心”、“玄览”的方式观物取象,其诗赋也自然有肖貌庄文之一格,具有“恢宏奇肆”的美学取向。其中“恢宏”指境界阔大、气势雄伟,“奇肆”则指语言奇谲瑰丽、汪洋恣肆,如其《大游赋》,全诗为万五千字鸿篇巨制,其中叙写宇宙之浩淼,究天人之际,欲垂语千载,其叙物赋事,纵横铺排,肆意挥洒,无不如意。又如《一江赋》*祝允明:《怀星堂集》卷2,第395页。:

伊斯江之为物也,浑澒泱漭,渱溃滉瀁,瀷漻以瀇,淢瀺灂以汋淙,湢漰渤,溟漫而澎滂,浩浩汤汤,汪汪洋洋,潫兮青苍,涾兮迷茫,廓兮而,吐日吞月,渐玄渍黄。盖自堪舆之开辟,化机之翕张,儵帝涤源,凿混沌以利渉,昊天设险,畀圣明而为防。是以荡五岭,漂三湘,带吴楚,襟荆扬,拍莲掌,滋扶桑,会地脉兮连天潢,浃两仪兮洽八荒。兼三才而共济,束一统之华邦,信矣,天堑雄哉谷王,所谓祖百川而父五湖,弟四海而兄三江者欤……

此赋先叙述长江之雄浑阔大,连用近三十余与水相关字眼,诘屈聱牙,古奥雄肆,好奇逞才;紧接着作者想象鸿蒙初辟,大化运行之情状,描写长江天堑的奇伟壮观,语言长短句参差错杂,气势横生,仿佛江河悬之于目前,汩汩滔滔,浩浩荡荡,有一泻千里而又绵延不绝之势,其文气沛然,文风汪洋恣肆,恢诡奇丽。

二、悲慨古直建安骨 藻赡寄深六朝风

《祝子罪知录》卷九称,“五言独为汉魏最高,爰及六代,亦可择优而从”,“乐府只应法汉”,审视祝氏五言、乐府创作,可大致将祝氏五言、乐府诗法范围限定在汉魏、六朝之间,在诗歌审美追求上表现为悲慨古直、宛缛密藻、语淡情深三种基调,其中又彼此交融生发出新的风格,大致可涵盖祝氏五言、乐府体裁的美学取向。其中的“悲慨古直”,多类于“建安风骨”,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如《秋怀》*祝允明:《怀星堂集》卷3,第409页。:

时运无长荣,清商多悲音。悲音一何苦,壮士有远心。萧萧风篁乱,琴瑟蛜蝛吟。寄言眷万古,托之千霜林。浔阳有余波,涯岸倘能寻。

诗风悲慨而激昂,情绪悲凉而志向高扬,隶事使典融化无迹,意境高远,不可句摘,当是属于祝氏五言中“合作”。整体看来,这类“悲慨古直”以骨力见长的佳作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取法“汉魏古诗《络纬吟》《庭中有奇树》数十篇而已”*陈麦青:《祝允明年谱》,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45页。之类的诗歌,如《与谢子别》*祝允明:《祝枝山诗》卷上,上海:大道书局,1935年,第37页。:

握手别君子,戚戚抱遐心;远别岂不悲?车马已骎骎。长风吹翔鸟,飘摇辞故林;行行不自己,日夕各万里。赠我富琼玖,留子独山水;伤往亦何有,立节方兹始。

此诗虽骨力稍逊,但取径“古诗十九首”,设境“苏李送别”而又能无所依傍,全以己意出之,情景交融中见彼此友谊之深厚,温婉悲凉,言短意长,意境空阔,兴寄深远。他的《别唐寅》《送征明计偕御试》《答黄鲁曾》等诗,情感从胸臆中流出,应情设境而又情文化融,均具同一倾向。

至于“宛缛密藻”的美学风格,大致是以六朝为根柢,诗法繁缛一路的作品,顾璘《国宝新编》称:“允明学务师古,吐词命意,迥绝俗界。效齐梁月露之体,高者凌徐庾,下者亦不失皮陆。”*顾璘:《国宝新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影印本,史部,第89册,第537页。指涉的正是这一风格,如《述行言情诗五十首》*祝允明:《怀星堂集》卷3,第403页。之十:

高闳众祥集,泰日百美具。丰屋陵飞霄,崇楼临大路。高斋敞华器,芳皋罗嘉树。良畴经迩郭,丽舫泛妍溆。绅杖旦日临,星曜时夕聚。群公鬯威仪,百彦尽能赋。图书恣雠核,琴瑟铿在御。崇议每征今,幽求竞稽古。卮言蔼兰馥,雄辩激水怒。觞咏富章什,弦吹畅情素。西园继清夜,何愁白日暮。

王夫之评此诗,“结语一句总一篇,又止半句,其宛褥密藻,则自颜延年出,其命意养局,又非延年所逮,直从十九首来。弘、正间希哲、子畏、九逵,领袖大雅,起唐、宋之衰,一扫韩、苏淫坡之响,千秋绝学,一缕系之。北地、信阳尚欲赤颊而争,诚何为邪”。*王夫之:《明诗评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第130页。王夫之推崇唐代之前诗歌而力排宋诗,将吴中诗坛视为明代诗歌发展的正脉,过高地评价了祝允明、唐寅、蔡羽等人诗歌价值,自有其偏颇之处,但他也指出此诗词藻、风格均出自颜延年,在布局、立意上却能借古人之形骸,书写我之真精神,在学古层面上远比李梦阳、何景明等复古派尺寸古法,模拟蹈袭显得通脱高明。

当其“宛缛密藻”的审美风格稍加整饬,洗净铅华,染以清新,便生成“清隽明丽”之一格。如《泛舟登郡西诸山作》*祝允明:《怀星堂集》卷4,第418页。:

西岩蔚春气,丹翠绚长霭。结驷出阊门,日华浮羽盖。晓市凑万响,方言九州会。青翰迅妍洲,遥遥背城迈。中流箫鼓鸣,连甍夹堤起。莺吟方树底,鸥舞澄沙际。柳阪少依依,花溆始綷。逶迤度重岭,宛转入蒙荟。欣遭胜域奏,虑遣俗累解。薄暮风咏归,华月漾玄濑。鸣笳震水关,登陆且回憇。遨翔吁可乐,来往日月代。

祝氏曾在《悲文章》中称“余霞成绮,春塘草生,山川出云,采采荣木,煌煌乎吾目兮”,可见其曾将谢灵运、谢朓列为诗法对象,此诗模范“大谢”的作品,其遣词清新,绘景细腻,诗风明丽秀雅,风神清隽,结句由景悟理,曲终奏雅,其炼字构思与谢灵运之诗如出一辙。

至于“语淡情深”的美学风格,多表现在祝氏和陶诗及部分五古中。其五言古诗兼师渊明,曾两年之间三次书写《和陶渊明诗二十首》予以赠人,并题款云:“颇能道愚中意所存”,*陈麦青:《祝允明年谱》,第145页。可知这组诗当是其得意之作,亦可想见他对陶诗之追慕,故能化清丽为质朴自然,语淡而情深。如《述行言情诗》*祝允明:《怀星堂集》卷3,第406页。之四十:

清晨风候淑,引策出郊郭。青黄交远畴,循浒桑沃若。白云被华岑,飞涧濯幽壑。泛眺思累新,冥会神逾廓。命俦赏已豪,孤寻寂倍乐。

此诗规模陶诗,虽未深入堂奥而时露雕琢痕迹,但语言质朴清新,风格冲澹自然,意蕴绵长悠远,作者对乡居生活之体验和对隐逸生活之追求,都融入这一片生机勃发的自然之中。又如《偶述情事》*祝允明:《怀星堂集》卷4,第419页。一诗:

投弁归柴荆,时晦企遵养。颇谐筑构庸,亦遂灌植赏。素履暮已定,空法独结想。自甘娄生戒,无论(缺三字)。衷和亦气谧,焉足问直枉。违俗奈束扰,钩校既非尚。物理不爽铢,答应难绝响。一旦(缺七字),鞅。

诗歌虽未标注写作时间,但据“投弁归柴荆”、“颇谐筑构庸”二语考察,祝氏62岁辞官归里,67岁构筑怀星堂,此诗当成于祝氏晚年。作者尽情地享受隐逸生活的乐趣,在淳朴生活中不问世事,安时顺命,全天之性,收敛自己性情,思考生活真谛,诗境情理交融,不落筌蹄,直追陶诗古淡境界。

三、遍师唐贤契心人 宛然唐风肺叶新

《罪知录》称“惟其(唐)五七律绝,厥惟跨昔越来,尽善尽美”,《怀星堂集》又称,“君问情怀看此纸,新诗字字学唐家”,“唐贤文满案,半是乱离词”。因此,认为祝氏近体诗法唐代诸贤,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其习效范围,祝氏九岁曾习杨士弘的《唐音》,在《三望一首赠杜子》中又将《唐音》提到与萧统《文选》、姚铉《文粹》相等的地位。其屡次提及《唐音》,则可肯定其诗是对初盛中晚唐兼而师之的,并非如七子派那样专主盛唐。这在其诗题中亦可见一斑,如《继卢仝体作星孛诗》一诗,题目即注明效仿卢仝体;《追和皮陆夏景冲澹偶然作》,则将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纳入诗法谱系,在风格上亦肖似原作;《己卯春日偶作韩致光体》一诗,己卯年祝氏已60岁,仍将韩偓作为师法对象。由此可知,祝氏以性情是否相投缘契合作为诗法唐贤的基点。

关于祝氏近体的审美取向,其在《熊先生小传》中评价道,“如春熙水流,陶镕性情,寓发诗雅,宛然唐风”,其实,亦不妨借取“宛然唐风”四字概括祝氏近体、歌行体的审美倾向。但值得注意的是,祝氏虽然诗法范围广泛,但临文时必体现“神构匪袭,肺叶必新”的追求,这表现为:

首先,“宛然唐风”体现为“深婉”一格,“深”则以情为主宰,不作伪,具有深挚的艺术魅力,“婉”则在表达上委婉含蓄,味之不尽,如《江行二首》*祝允明:《怀星堂集》卷6,第441页。之一:

渡口人争发,出江舟已微。钟声离岸小,帆影逐星稀。朔雁连云度,寒潮伴月归。苍然山一带,隐隐伏长围。

诗人用钟声、帆影、寒星、朔雁,明月等意象,勾勒了一幅清瑟的晨兴归舟图卷,意境幽微清约,作者虽未直抒胸臆,读者自能从景语中品味到诗人淡淡的感伤和羁旅行役的凄清与孤独。又如《悲秋》之三*祝允明:《怀星堂集》卷6,第440页。:

野老今年齐骑省,不从今日见毛斑。行过日月知多暇,坐爱星河不可攀。俯仰随时看物易,寻常谈事到身难。登登两屐江南阁,蒿目西风望子山。

诗人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既无立功,亦无立言,少时的激昂慷慨如今只能化作登高眺远的沉默无语,颇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的无奈,其中“俯仰随时看物易,寻常谈事到身难”一联虽也谈人生感悟,但举重若轻,言若轻易而情感沉郁,故不落宋人以诗说理之窠臼。整体看来,此诗格调深婉,情致疏宕,意境悲凉。又如《武帝传》*祝允明:《怀星堂集》卷7,第462页。一诗:

柞宫冯几画成王,泪落铜仙月似霜。王母不来方朔死,茂陵松柏自斜阳。

祝氏认为,用典当古与今会,不得以而用之。此诗咏史,连用三个典故,而殊不觉其累赘,前半部分语意平常,而结句陡然产生诗意的断裂,警策自然呈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沉思考,此诗虽不言情,但字字皆情。

其次,“宛然唐风”亦表现在歌行体中。祝氏认为“歌行长调,宜衡览前后,益用精遴”。*祝允明:《祝子罪知录》卷9,第735页。他在《答孙山人一元寄吟卷歌》中称:“李白上天鲍照没,此声何处君留得”,可见其歌行体大抵是以李白、鲍照为师,其诗风纵肆豪荡,逸兴横飞、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之气息。如《北崖行》*祝允明:《怀星堂集》卷5,第434页。一诗:

君不见吴江汝君子,性如山善如水。胸蟠万卷帝未知,坦腹高眠故园里。明珠无渊不可含,白玉须蕴巉间。翦琼截璧为小山,植朵芙蓉浸潺湲。花木被皋隰,鸟鸣相关关。汝君子居盘桓,澄怀共高闲。揽苍苍兮瞻岩岩。况然卧游穹岩邃谷,一日数十独往还。蓬莱近东隔弱波,衡庐南见空嵯峨。人间大山西北多,太行恒华不得并列将如何?我山不在大,俗驾不得过。题名曰北崖,高揖祝公为我歌。我歌北崖兮,气势上与浮云齐,光景凌乱干虹蜺。撑星挂月拂紫微,崆峒倚天剑,昆仑升仙梯。女娲遗子,今日补天阙。或作笔柱,写帝黼黻扬鸿辉,斧钺奸宄乱贼。定君臣是非,礼乐制作,风雅发挥。汝君子,北崖为子悦性情,成功名。请歌北崖行,金石千年标颂声。

此诗气势磅礴,全靠感情的流动为脉络,跌宕起伏,痛快淋漓,有江河一泻千里之势,其意象光怪陆离,纷至沓来,奇思怪想,涌上笔端;句式参差错落,韵从意生,肖似太白《蜀道难》。当然,不足也是很明显的,如此诗气势有余而凝练不足,缺乏剪裁之功。祝氏的《济阳登太白酒楼郄寄施湖州聘之》《吕梁行》《歌风台》等诗大致可划归此类范畴。

四、意浅语俗或伤率 信手挥洒写天真

祝允明在近体诗尤其是五言、七言绝句中,又明显体现出“意浅语俗”的美学风格,其中“意浅”表现为诗歌平白如话,不事雕琢,“语俗”则以即兴创作的方式,引大量吴中方言、口语入诗。对于“意浅语俗”的风格取向,研究者已多有论述。*王世贞《艺苑卮言》,翁方纲《石洲诗话》对此均有论述,见下文。至于时人,邸晓平认为祝允明“有些诗歌意浅语俗,几乎可称是随手所为之作”,见邸晓平:《明中叶吴中文人集团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第75页。因之,笔者将论述的重点放在成因的分析上。

首先,这种审美倾向多受吴中固有诗法固有传统的影响。吴中向来有诗法晚唐的传统,如祝允明同时交游诸贤:

(沈周)其体裁初规白傅,忽变眉山,或兼放翁,而先生所得,要自有不凡近者。*王鏊:《震泽集》卷29,《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集部,第195册,第440页。(《石田先生墓志铭》)

(徐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为诗,喜白居易、刘禹锡。*《明史》卷286《文苑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标点本,第7351页。(《明史·文苑传》)

(文征明)诗得中晩唐格外趣,独于文取达而巳。*王世贞:《弇州四部续稿》卷148,《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集部,第223册,第154页。(《弇州四部稿续稿》)

(唐寅)诗少喜秾丽,学初唐,长好刘、白,多凄怨之词。晚益自放,不计工拙,兴寄烂熳,时复斐然。*祝允明:《怀星堂集》卷17,第605页。(《唐子畏墓志并铭》)

此数人虽诗风各异,但在诗法范围上均曾取径晚唐,又多习效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人浅白率意之一路。祝氏与上述诸贤或为良师,或为挚友,在频繁的交游唱和、诗艺切磋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其诗风影响,姑举两诗以资相较: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兴来只写江山卖,免受人间作业钱。*唐寅:《唐伯虎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第89页。(唐寅《题画小景》)

不裳不袂不梳头,百遍回廊独步游,步到中庭仰天卧,便如鱼子转瀛洲。*祝允明:《怀星堂集》卷6,第447页。(祝允明《口号三首》其二)

前诗唐寅以反讽的语调表达了自信自重,后诗则展现了祝氏挂冠后的自适与惬意,但句式相近,风格浅白平易则是两诗的共同之处,据此亦可见二人性情的任性自放、颓唐率意,及以手写心、挥洒自如的创作境界。

其次,这种审美倾向多受吴地方言民歌的影响。生活在吴中,自然会受吴侬软语、吴地清新明丽民歌的熏陶。因此,当他率性为诗时,这些日用的词汇便自然脱口而出,体现为明显的口语化、地方化特色,如“诗神急归也,休负一春过”*祝允明:《祝枝山诗》卷上,第26页。(《懒作诗》),“我依贪花已特甚,你依贪花又过之”*祝允明:《祝枝山诗》卷下,第11页。(《嘲雨》),“归来梦想富贵,囷蠢嗟哉书生”*祝允明:《祝枝山诗》卷上,第25页。(《书生戏歌》),“侯君西泛九江槎,祝老相烦事一些”*祝允明:《祝枝山诗》卷上,第29页。(《附意琵琶亭送侯君》),以上数诗从语言上看,作者运用了“急归也”、“己特甚”、“侬”、“事一些”等方言词汇,从作诗态度来看,多属于随心所欲的,如常用“嘲”、“戏”、“懒”字眼为诗题,体现作者“以诗为戏”的创作态度。相对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祝氏在此显示出了通脱的创作观念和生新拓展的审美意识。

再次,这类美学风格源于祝氏放诞诙谐的性格。王世贞称“希哲寄声酒,诙谐放情素”,*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14,《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集部,第218册,第178页。袁袠亦言“诙谐识岁星,辩议骇谈天”,*袁袠:《胥台先生集》卷4,《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集部,第86册,第464页。幽默和诙谐在祝氏诗文集中随处可见,如《癸丑腊月二十一日立春口号十五首》*祝允明:《祝枝山诗》卷上,第9页。其一:

今年文气似荒凉,想是韩家五子殃。只愿文随春气长,更穷些子也无妨。

诗人反思自己今年之所以文思窘迫,竟然推出可能是“韩家五子殃”,又在立春时节突发奇想,但愿自己文气如阳春气息一样盎然勃发,那么,即使自己再穷困潦倒些也心甘情愿。这种荒唐的想法,不禁令人但觉可笑。

最后,“意浅语俗”的美学取向又与“兴到所至”的创作方式相关。祝氏在评价唐寅文章时称其“不肯为锻炼功”,此语亦是祝氏的自况。从题目看,他多用“戏题”、“口占”、“口号”等,其中“口号”是古体诗的题名,表示诗作是不经起草而随口成文的,此类诗颇多,如《戏作口号》《庚辰二月廿七日晓官窑舟中口号》《口号三首》等,灵感到来时振笔疾书,去时亦无心剪裁,故其诗易流于直白平易。

正因“言浅意俗”诗歌美学风格,祝诗招致后人的讥评,如王世贞称“祝希哲诗如盲贾人张肆,颇有珍玩,位置总杂不堪”,*王世贞:《艺苑卮言》卷5,周维德辑校:《全明诗话》,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第1988页。翁方纲称“至如祝枝山、唐伯虎之放肆……。”*翁方纲:《石洲诗话》卷4,《丛书集成》第2596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69、70页。王世贞、翁方纲站在传统诗学的立场,指责祝诗“位置总杂不堪”、“放肆”,也主要是针对率意颓唐这一层面。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意浅语俗,更显出了祝氏性情之坦诚,个性之鲜明,亦表现出祝氏在坚守传统诗学审美观念的同时,着力拓展诗风的勇气和魄力。

祝允明诗歌美学风格已如上所述,在此,有两个问题需略加说明:

首先,祝氏诗歌多元化的美学风格与其“主情尚真”的创作观、平览通达的诗法观,尤其与“执中持正”的品评标准有着密切的关系, “执中持正”正是儒家“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思想在祝氏诗论中的显影,体现出渊雅典丽的风格追求。但由于祝氏一方面以情感触动为创作契机,注重真性情的表达,一方面又注重学古,力求在范古与出新之间折中平衡,在不期然中形成了多元化的美学倾向,在此,我们不妨视多元审美追求为“执中持正”论诗标准理论的错位与溢出。

其次,祝氏多元化的审美追求与“本色风格”的关系。“本色风格”,即是创作主体才性、气质的本相呈现,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至”,作家气质、禀赋对文学风格具有较强的内在规定性。《文心雕龙·体性》中的“体”指的是作者风格,“性”就是指个性,“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刘勰在此同样是在探讨作家气质、禀赋对作品风格的制约作用。祝氏资质颖俊,才情轻艳,故其风格在刚柔之间偏于柔,在繁约之间偏于繁,在妍质之间偏于妍。因此,“含茹六朝”当视为祝氏的“本色风格”。与“本色风格”相比,创作主体的诗学审美追求则受才性、学识、诗法统绪、时代思潮等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体现了创作主体的理性选择和自我规范。对于祝允明而言,他在开放的诗学视野的观照下,基于自信自遂的艺术个性,坚持“取法乎上”的原则,贯彻诗歌尊体意识,形成了多元化的美学风格。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本色风格”与“审美追求”彼此间的互渗性,一方面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在外延上往往能够涵盖其“本色呈现”;另一方面,创作主体的“本色风格”也会在其理性的审美追求中留下鲜明的印迹,如祝氏“悲慨古直”的风格不免骨力稍逊,“语淡情深”的风格时露雕琢痕迹。

〔责任编辑:渠红岩〕

·文艺理论研究·

On Aesthetic Style of ZHU Yun-ming’s Poetry

HUANG Yan-wei

(ChinaNationalAcademyofArts,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In the middle of the Ming Dynasty poetry group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varied aesthetic style and strong concept of respect and subjectivity are showed in Zhu Yun-ming’s poetry. He upholds the principle of “every poem has its place” and adhere to the choice of the “first meaning” works as a method of object in Han dynasty to Sui and Tang dynasty to present a pluralistic aesthetic pursuit. This style orienta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criterion in poetry criticism, the talent and temperament of the poet.

Key words:Zhu Yun-ming; poems have their own creation; aesthetics of poetry; causes

作者简介:黄彦伟,男,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所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4-09-10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5)02-0137-07

猜你喜欢

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工程款超付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解读折射规律 透视现象成因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小学生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幼儿自信心的缺失成因及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