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绘画中线条的特点、魅力和运用

2015-02-12

陶瓷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古彩新彩线描

吴 策

(吴策陶瓷工作室 景德镇市 333000)

陶瓷绘画中线条的特点、魅力和运用

吴 策

(吴策陶瓷工作室 景德镇市 333000)

异同,线条美,装饰方法

众所周知,点线面是绘画艺术的基本构成元素。作为美术创作中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线条在陶瓷绘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誉为陶瓷彩绘的灵魂。

1、传统瓷画的线性

从仰韶文化中半坡类型彩陶上用十分朴素简单的黑色线条勾勒出蛙、人、鱼、植物等具象的纹样,到景德镇传统陶瓷表现形式中的老茶花、缠枝莲等经典图案装饰,线条不仅构成了陶瓷彩绘的骨架,更体现了陶瓷彩绘的精神。本文从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古彩、粉彩、新彩等三种陶瓷釉上装饰,展现线条的个性魅力。

1、1传统陶瓷古彩装饰

古彩又名“五彩”、“康熙五彩”、“硬彩”,它是我国古老、传统而装饰特点又十分浓郁的釉上装饰方法,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彩瓷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是我国较早时代出现的一种较为完善的陶瓷釉上装饰方法,是景德镇的独创品牌。“康熙五彩”是指具有特定时代特征的五彩瓷,康熙时期是我国五彩瓷发展的顶峰,釉上蓝彩的发明使五彩瓷真正进入到釉上五彩的领域。康熙五彩的色彩对比也更和谐、沉稳,并以笔力遒劲有力,线条挺拔硬朗而著称,构成了康熙五彩的独特风格,故又被称为“硬彩”。线是古彩的骨骼,是组成古彩整个作品重要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人们用形态各异的线条来描绘古彩的轮廓,使古彩作品生动形象。古彩的线从总体风格来说,趋于遒劲有力,雄健刚硬并刚中带柔。传统的古彩装饰,对线的运用十分讲究,古彩画线都采用中锋用笔,所画线条要求均匀,粗细一致,线条要有力度,讲究顿挫转折的节奏感,行笔的流畅感。虽然古彩线条没有明显的深浅、浓淡变化,但却能利用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疏密、转折等手段,来表现不同物象的特征,虚实和质感。古彩瓷受木刻版画和民间年画的影响较大,因而线的表现以挺拔遒劲有力的特征为主,古彩中极讲究用线,靠线的顿挫转折、轻重缓急、粗细长短、排列疏密来写形达意和寄情。古彩线的几种主要表现方法简单归纳如下:

①铁线描:该线条刚直、有力、转折清晰,较适合表现老人的衣纹及遒劲挺拔的树杆、树枝、松针等。线条粗细均匀,刚如铁线,流畅自如。

②行云流水描:最常用于表现流动的水纹和云纹。该线流畅多变、生动自然,表现效果尤为逼真。

③钉头鼠尾描:最常见于表现自由活泼的叶茎、曲线优美的花瓣等。该线条表现较自由、活泼,表现效果自然有力。讲究用线的抑扬顿挫,起笔和落笔十分有力,是古彩中最常见的线描形式。

④虚入虚出的线描:即落笔和收笔时较虚,而行笔时较实,这种线条在表现人物的脸、眉,表现鸟的细小而较盈的羽毛时,能十分恰到好处地体现其质感。线条的运用是应随描绘的结构和质感而变化的。

1、2传统陶瓷粉彩装饰

所谓粉彩,顾名思义,即具有粉润之感的色彩。粉彩一词最早出现于清光绪《陶雅》一书中:“康窑御制饭碗,有谈红作粉者。非客货所能有也,厂夥皆知康熙无粉彩,焉知康熙之粉彩,绝无暴烈退落之虞……”。《饮流斋说瓷》对粉彩有进一步的描述:“清代彩瓷变化繁颐,几乎不可方物…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这道出了粉彩的基本特征即粉润清透,俊雅透美。粉彩作为我国传统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陶瓷装饰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粉彩装饰按装饰题材和装饰形式划分,主要有花鸟、人物山水、图案等。如人物的绘制方法,粉彩装饰中对人物题材的表现也较为普遍,尤其是浅绛彩出现以后,人物瓷绘一直是新粉彩的主要装饰题材之一。现今的粉彩人物瓷绘在装饰形式上与中国画较为相似,但由于材料的不同,粉彩人物在绘制方法上与中国画也有所差异,粉彩人物一般采用于工笔或工兼写手法,主要以线条来表现对象绘制人物题材时,一般先画人物后画配景:先画头部、手及露出肌肤的部份,后勾描衣纹。人物瓷绘中常用的线描有:铁线描、钉头鼠尾描、蚯蚓描、行云流水描等描法。与国画中的线描要求一样,勾线时要注意虚实关系,这不仅是表达对象的结构和转折,同时也是填色时处理明暗变化的依据。

1、3传统陶瓷新彩装饰

新彩自19世界末从国外引进到改良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重要的釉上陶瓷装饰艺术门类以来,走过的历程也只有短短的一个世纪。新彩色彩种类丰富,除极少数颜料外,大部分可以相互调配,烧成后色相变化不大,烧成后甚至色彩更亮,纯度更高些,因此非常的直观,运用方便。其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既可表现国画效果,又可表现油画、水彩、装饰效果。或抽象,或具象,表现度自由,是釉上彩绘装饰门类中局限性最小和最富有生命力的陶瓷绘画种。新彩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独特的艺术语言,得到人们的推崇。

新彩的装饰形式有:手工彩绘、墨彩描金、广彩、潮彩、腐蚀金装饰、刷花、喷彩装饰、刻瓷装饰、贴花纸等。

新彩手工彩绘的表现技法是极其丰富的。主要的常用技法有:勾、填、点、彩、跺、拍、刷、重色、喷色、刷色、扒刮等。新彩表现手法灵活,表现力强,因此,从事新彩创作的陶瓷艺术家们经过长期摸索实践,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创新技法。新彩的线条勾勒可运用中国画的多种勾勒法。如采用工笔的笔法,则中锋用笔,线条挺拔均衡;如表现写意的笔法、韵味,线条则灵活多变。

2、瓷本纸本的线条差异

首先中国画对线条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平、圆、留、重、变五个字。平:即指勾线时在线条的每一点上用力都一样。“圆”:即指勾线要圆浑有力。要用中锋。用中锋线条勾出的线圆浑饱满而有弹性即所谓如“折钗股”、如“弯弧挺刃”。凡行笔时,笔尖在线条中央者即为中锋,笔尖在线条一侧的侧峰。“留”:指用笔积点成线,古人曰如“屋漏痕”就是此意。勾线时要求做到处处可以控制,随时可以收笔,并可以随作者意图变化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重”指用笔峻劲,线条有力。“变”:即指用笔的各种变化。平、圆、留、重是对线条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线条还要有多种变化。

陶瓷绘画的线条表现手法大致和国画的线条表现手法差不多,因为陶瓷绘画它受中国画的影响而发展,又局限于陶瓷工艺和陶瓷颜料的发展。从绘画风格进行比较二者具有一致性,只是使用的载体不同;如果从作画的材料来看,二者又是有区别的。最后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受传统中国画艺术的影响,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变化而出现了相应的新品种,这其中除了工艺技术的发展外,还有人们审美思想的变化。

3、瓷绘中线条的运用

线条是陶瓷绘画的基本,是能否学好的前提条件,也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对线条的练习要下苦功,要花时间,红店学艺的时代要跟着师傅学徒,至少三年才能出师。当代陶瓷绘画中,不仅要讲创意设计、画面构成,跟需要好线条奠基。

不论花鸟走兽、山水人物,也不论是用青花、粉彩、新彩哪种装饰语言,线条的美感是能够独立成篇的。这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入门就要每天重复拉线条,有粗细曲直、节奏起伏、虚实疏密等讲究。

花鸟瓷画中线条的粗、细变化大,节奏起伏强,会给人自由自在、挥洒自如的感觉,以“钉头鼠尾描”、“铁线描”作为主要和基本造型,线条的起、顿、转、收,也能用来烘托对象。为了更好地刻画装饰形象间虚实、远近的相互关系,可以利用线条自身的疏密对比,有条理地表现出对象间的明暗层次关系。

4、结 语

综合来看,线条的使用要有整体意识,符合一定的系统观,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用线的互补关系。在创作中,不要一味的追求局部线条美,使得了整体间的有机结合被忽视。陶瓷绘画中线条之美最好是:整体中要蕴含局部变化,局部变化中力求整体和谐统一,最终达到线条整体与局部效果的完美契合。

Features, charm and application of lines in ceramic painting

线条是陶瓷绘画的基本构成,也是美学载体。本文梳理陶瓷装饰手法中线条的特点,从中引申出当代瓷画中线条的运用和魅力。

猜你喜欢

古彩新彩线描
焕发新彩
基于线描艺术在儿童创意画中的设计运用
当代古彩瓷的传承与前景分析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当代古彩作品选
粉古彩婴戏创作感悟
增设美术课堂线描小练习的实践与思考
陶瓷釉上新彩的审美探析
新彩瓷艺术与综合装饰
论古彩的继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