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护理和指导

2015-02-12吕丹丹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5期
关键词:低血糖制剂部位

吕丹丹

大安市中医院,吉林大安 131300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糖尿病病人数量逐年增多且有逐渐年轻化趋势,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数量不断增加。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充分发挥药物的降糖效果,是值得我们护理人员去深入研究的内容,以达到减轻病人病痛,提高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和血糖监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技术和疗效更加有效和安全,许多患者在居家即可进行胰岛素自行注射。因此,护士应对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教会病人注射的基本技能和药物应用护理知识,使之掌握自己病情变化和治疗规律以及胰岛素注射知识和注意事项,不断提高患者自我防治和自我护理的能力,教会患者自己或家属注射胰岛素,掌握胰岛素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充分发挥胰岛素的治疗作用。为此,该研究者结合相关文献和自己的护理实践,阐述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护理和指导如下。

1 药物护理的健康教育指导

1.1 胰岛素的储存和使用的护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如胰岛素未启封,应冷藏保存在2~8℃的环境下,不得冷冻。不得从冰箱取出即用,这样做不仅降低机体吸收率,而且可使注射部位出现皮肤发红、局部疼痛,久之甚或局部出现硬结、脂肪萎缩等不良反应。注射前30min将胰岛素从冰箱取出待用,或手握至体温后再用。启封后,瓶装胰岛素或笔芯如果正在使用,可在室温环境下(25~30℃)保存4周,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无需冷藏,但要避光和避热。普通胰岛素注射液为澄清无色水溶液,如有异常变化,不得使用。为避免胰岛素制剂中混入消毒液造成胰岛素变性而出现沉淀,应在瓶塞常规消毒后挥干或拭干消毒液后再行穿刺。

1.2 不同胰岛素制剂起效、作用和持续时间的健康教育

不同胰岛素制剂其含量也不尽相同,其起效、作用和持续时间也不同,护士应告知患者使用前应仔细看清,防止用错药物剂量而出现相应的毒副作用。

超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迅速吸收,起效时间在10min左右,作用时间在30~45min之间,持续时间在2~4 h之间。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起效时间在20~30min之间,作用高峰时间在2~4 h之间,持续时间在5~8 h之间。长效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在1.5~4 h之间,作用高峰时间在6~10 h之间,持续时间在12~24 h之间。超长效胰岛素起效时间在30 min左右,作用高峰不明显,持续时间在24 h左右。

预混胰岛素为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按照不同比例预先混合得到的胰岛素制剂,其起效、作用和持续时间介于两者之间。混合胰岛素为在使用前将不同作用时间的胰岛素混合使用的胰岛素制剂,常用的配方有短效+长效、短效+中效,是根据患者血糖监测水平的不同而选用的混合制剂。根据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特点,适合中国患者的治疗方案一般选择预混胰岛素制剂[1]。

1.3 病情观察和应急处理护理健康教育

1.3.1 病情观察的健康教育指导 如出现药物漏用、过多摄食、不平衡不合理饮食等个体因素而致血糖过高,糖尿病病人可出现口渴、恶心、腹痛、腹泻、呼气有烂苹果味、皮肤干燥潮红弹性差、多尿、低血压、脉快而弱甚或嗜睡和昏迷等酮中毒的临床表现,护士要告知患者发现上述表现应及时就医。实验室检查见:血糖和尿糖以及血酮和尿酮的检测值均升高,血pH和HCO3-浓度下降,酮中毒诊断成立。严重者应立即应用适量胰岛素,及时给予补充液体和碱性药物等对症治疗措施,纠正酮中毒。

胰岛素应特别注意时间和剂量的准确性。在注射胰岛素前应对病人的饮食情况、运动状况以及病情变化情况等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不可机械地执行医嘱,因检查延长进食时要推迟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当出现饮食不当、少食或不食时,应减少或停用胰岛素,防止病人出现低血糖反应。使用大剂量胰岛素的患者,要教会患者密切观察睡前和夜间血糖水平,预防夜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发生低血糖反应时,为避免造成不可逆的脑组织损伤,可让病人食用10~20 g葡萄糖,或饮用100~200mL蔗糖水溶液,或遵医嘱立即静脉注射50mL 50%葡萄糖注射液。为避免低血糖反应突然发作而束手无策,出现低血糖昏迷甚或死亡的发生,应嘱病人外出时携带一定数量的速溶糖块或饼干等零食,一旦出现心慌、饥饿时立即食用。

1.3.2 变态反应的观察和处理 胰岛素是一种生物制剂,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注射后是安全的。但极少数患者注射后,可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这种反应与胰岛素制剂中的蛋白性杂质、患者个体差异及免疫功能强弱有较大关系。

局部过敏反应一般在注射后2~12 h发生,如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红肿、瘙痒、水泡、硬结等异常改变,一般持续2 h后逐渐消退。为预防局部过敏反应,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胰岛素时进针稍深一点,达到皮下组织,如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可局部按摩。

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为面部和口腔黏膜水肿、呼吸困难、哮喘、重者可发生休克。护士应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如出现过敏性休克,可及早用肾上腺素注射液抢救。如局部或全身反应严重,可应用抗组胺药进行抗过敏治疗,或换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必须使用时应采用脱敏注射法。

1.4 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的健康教育指导

首次应用胰岛素要强调个体化,因人而异,因病而定,从小剂量开始用起。要注意仔细观察病人对本品的敏感程度,并依据患者的饮食、运动量和强度、血糖检测值、是否存在并发症及其病情等情况来合理确定治疗剂量。然后根据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尿酮体情况来合理调整应用剂量,直至控制血糖和尿糖在合理范围。注射胰岛素前,要检查药物的标签、有效期、药液有无残渣或絮状物等。注射前要正确确定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剂量,并让患者清楚所用的注射液每毫升中含多少胰岛素,以免因为抽吸剂量错误导致误打,造成患者高血糖或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在胰岛素治疗期间,患者进食时间、饮食量和运动量应固定不变,不得随意停止使用胰岛素治疗。给药期间,患者应遵医嘱定期不定期检查与糖尿病病情和并发症有关的检测项项目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及时合理地为患者调整胰岛素应用剂量,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的护理工作。

2 胰岛素注射操作技术和日常护理的健康教育

2.1 胰岛素注射操作技术的健康教育

皮下注射时,宜用1 mL注射器抽取胰岛素,注射时应将吸进的0.1mL的小水泡推出,保证针头和空针管腔内的药液充分注出,保证注射剂量准确无误。

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应经常轮换,最好是左右对称并轮换注射。要使患者知晓,注射部位不同吸收快慢也不同,由快到慢的排列顺序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据此可根据饮食时间的不同合理选择注射部位。如饮食提前或错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腹部或臀部或其他部位来进行皮下注射。

注射时用一只手轻捏起注射部位2~3 cm宽的皮肤,另一只手将针头的一半垂直注射,较斜刺皮下注射显著减轻疼痛。为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不得刺入血管内。诺和笔垂直注射后停留6 s左右,预混制剂至芯上下摇动20次以上。注射结束,针眼不可按摩,应用棉球压迫2~3 s。每次注射应更换针头,否则可能漏出胰岛素。

2.2 日常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及其指导

由于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难以彻底痊愈,为避免难以控制病情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护士要告知患者不可因一阶段血糖平衡而放松治疗。

护士要告知病人必须按食谱进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饮食量应保证相对固定,除三餐外,上午、下午和睡前可少量加餐,这样做可发挥减少血糖波动和防止低血糖发生之作用,维持患者病情稳定。要教会患者或其家属应用尿糖试纸自行测试尿糖的方法和技能,每餐后均应检测,保持尿糖呈阴性,维持体重在正常范围,糖尿病典型症状消失或逐渐减轻。

3 影响胰岛素治疗效果因素的健康教育

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有很多因素可影响治疗效果。患者及其家属必须明确其影响因素,避免对疗效的影响,不断提高治疗效果。

3.1 消毒剂的影响

注射胰岛素前不必消毒注射部位周围皮肤,只有在针头和针管受到污染的情况才能引起注射部位感染的发生。在一项随机分组的51例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受教育时间均在16 d以上)20周13720针次注射的单盲前瞻性研究表明,传统注射法与隔着衣服注射胰岛素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检测值相同(P>0.05),且注射部位未出现红斑、硬结和脓肿,其缺陷表现在残留血点于衣服上并是皮下出现轻微瘀血,但患者认为此法是方便安全的[2]。可见,隔着衣服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是安全的。

由于胰岛素为蛋白质性物质,用碘酊或碘伏等化学消毒剂可影响胰岛素的活性,往往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在消毒胰岛素药瓶时,一般选择75%乙醇即可[3]。

3.2 进食与胰岛素注射

饮食治疗和护理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性措施。应重视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规律饮食习惯的养成。为避免注射后因未及时进餐而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注射前应合理确定进餐时间,同时根据血糖检测结果适当调整注射时间;如出现糖尿病性胃病之表现,应根据患者血糖检测值和病情合理调整胰岛素剂量。避免和降低低血糖反应的出现机会。所以,在胰岛素注射前和注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是否出现异常变化,评估其进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给予包括饮食调整等处理措施[4]。

3.3 注射部位运动状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运动能增加局部血流速率,加快局部胰岛素吸收速度。在手臂或大腿等同一部位注射相同剂量的胰岛素,肢体运动时药物吸收速度要快于休息状态[4]。血浆胰岛素在短时间内出现异常变化将使血糖浓度。所以,病人在准备活动前或刚运动后,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应避免选择运动状态肢体。

3.4 注射针头长度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

普通1 mL注射器的针头比专用胰岛素注射器要长。使用前者注射胰岛素制剂,体内吸收胰岛素的速度会加快,使血糖出现异常改变。所以应采用专用注射器注射胰岛素[5],发挥胰岛素的良好的降糖效果。

3.5 是否正确使用胰岛素笔与疗效的关系

静置混悬状中效胰岛素易出现沉淀,为保证胰岛素的准确剂量,注射前要倾倒混摇10次以上,充分均匀混合后进行皮下注射。国内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混摇技术不合格者的比例高达38%[6],所以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重点是使糖尿病患者掌握正确的胰岛素笔注射技术和技能水平,要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规范的操作,不断提高注射技能、自我管理水平和治疗依从性,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避免病情恶化。

对使用两种以上胰岛素制剂的患者,绝对不准使用同一注射器,应分别使用不同的胰岛素注射器进行注射,避免不同胰岛素制剂混合对药物性质的影响[7]。综上所述,护士要不断提高糖尿病教育和护理水平,在患者住院和居家治疗期间,要对影响胰岛素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严格按照医嘱和使用说明使用胰岛素,按照正确的注射方法和技术去操作,不断提高患者自我防治和自我护理的能力,教会患者自己或家属注射胰岛素,使患者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共识[J].药品评价,2013,10(11):33-37.

[2]郑亚光,范丽凤.胰岛素使用中的若干热点护理问题(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75-76.

[3]任云霞,吴新花,吴三妮,等.应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A):676-677.

[4]吴放.影响胰岛素注射效果的因素[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0,3(4):214-215.

[5]曾宪英,尚淑君,刘玲玲,等.胰岛素注射器针头长度对药物功效的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1):523-524.

[6]张丽芳,范丽凤.教育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知识与行为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5,11(11):831-833.

[7]邢菁,王曼.如何挑选和使用胰岛素注射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3):112-113.

猜你喜欢

低血糖制剂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拯救了无数人的抗菌制剂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