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理论在社区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
2015-04-17王雪芸
王雪芸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96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严重前列腺增生等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数也逐年增加[1-2]。这些患者往往会伴有其他疾病或影响患者健康的心理因素或社会因素,因此医生和护理人员不能够将留置导尿当作单纯的护理操作,而是需要全面护理患者的健康[3]。在社区留置导尿中,如果仅仅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并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而给予患者健康行为理论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提高护理依从性[4-5]。在该研究中选择该社区110例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运用健康行为理论进行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10例社区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35~84岁,平均年龄为(63.2±4.1)岁;留置导尿直接原因:脑卒中瘫痪17例、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急性尿潴留29例、膀胱癌4例、其他5例。观察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33~83 岁,平均年龄为(62.8±4.2)岁;留置导尿直接原因:脑卒中瘫痪18例、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急性尿潴留27例、膀胱癌6例、其他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和留置导尿直接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健康行为理论进行干预,其主要由四个理论组成,“主观觉察易感性、主观察觉严重性、主观察觉效益”以及“主观觉察障碍”,其具体方法如下。
1.2.1 健康行为理论的实施 ①主观觉察易感性。护理人员在初次为患者进行留置导尿时需要主动讲解导尿的相关知识,让患者知晓留置导尿与尿路感染的关系,进而让患者产生“主观觉察易感性”。②主观察觉严重性。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述在尿路感染后的疼痛感受,让患者知道如果出现尿路感染,留置尿管会增加这种痛苦感,并且还会出现因为尿潴留而不能够拔管的两难境地,才能让患者知道尿路感染的危险性和严重性。进而让患者产生“主观察觉严重性”。③主观察觉效益。只有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易感性”和“严重性”,进而才能够产生“主观察觉效益”,这样不仅能够加强患者自觉预防感染的意识,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在这一阶段过程中的重点是患者及其家属自觉积极主动的进行尿路感染的预防。④主观觉察障碍。大部分患者平时由家属进行照顾,进而会产生不愿麻烦亲人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摆脱留置导尿管,尽早的恢复正常的生活才是对于亲人最大的关爱的道理,从而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积极接受家庭治疗。
1.2.2 合理行为与计划行为对于并发其他疾病的行为干预 患者大多具有肿瘤或脑卒中等疾病而瘫痪。虽然其与留置导尿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但是必须体现出“全面照顾的原则”,这也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因此需要采取合理行为与计划行为理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患者知晓不能够因为尿潴留而放弃其他疾病所需要的功能锻炼,让患者明确康复的最终目的,进而让患者知道积极行为能够产生积极的结果,让患者产生积极的态度。因为接受留置导尿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其与社会脱节,所以压力主要来自于家庭,因此必须让患者承担来自家庭的压力。
1.2.3 解除留置导尿后的行为干预 患者在解除留置导尿后的日常生活都是医护人员需要关注的内容。这段时间医护人员主要需要防止患者再次出现急性尿潴留。医护人员不仅要告知患者生活和饮食的注意事项,还需要让患者知道坚持遵照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在患者取得初步成功后需要通过回访等方法给予患者所取得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详见表 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对于社区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职业素质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并且需要具备敬业精神、责任心和爱心[6-7]。健康行为理论主要通过“主观觉察易感性、主观察觉严重性、主观察觉效益”以及“主观觉察障碍”四个主要部分来给予社区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患者有效护理干预措施[8]。在给予患者健康行为理论干预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无论任意一种健康行为理论,都是经过长期实践中所产生并且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对于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全面健康干预需要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将各种理论运用到最合理处[9]。②不同健康行为理论的实施时间的选择存在着交叉。不论是哪种健康问题,都需要尽早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10]。若一次健康教育内容过多而影响到患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可将一部分健康教育内容转到下次进行。③需要重视患者家属的作用。医护人员不能够实时控制患者,所以行为干预工作的主要部分还是由患者家属来完成,因此需要给予其医生的角色,进而让患者服从他们的安排,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11]。
在该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行为理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采用健康行为理论对于社区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患者具有显著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健康行为理论应用于社区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1]苏红侠,南存金,周彬瑜,等.洁悠神预防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2):299-301.
[2]袁爱林.膀胱冲洗不同频率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及细菌定植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4,21(4):266-268.
[3]郭瑞青,葛晓芳,史文清,等.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男性患者留置尿管时机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9):1263-1265.
[4]杨彦,胡建鹏,肖爱梅.膀胱内不同尿量在拔除尿管时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47-148.
[5]凌静,谢丽叶,郑广娣,等.体位干预对婴幼儿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临床效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7):1477-1478.
[6]陆惠妮,赵维冬.综合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疗效研究[J].吉林医学,2015,36(7):1458-1459.
[7]张淑会,陈亚利,谷列侠,等.留置尿管患者间断膀胱冲洗与非冲洗尿路感染发生率研究[J].吉林医学,2015,36(5):1018.
[8]Yi Si Liu,Shuang Wei,Malcolm Elliott.The effects of a catheter clamping protocol on bladder function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s:a controlled tri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15,21(1):29-36.
[9]冯佩笑,邓惠醒,钟翠明,等.143例产妇低钳产术后排尿情况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4):546-549.
[10]宋树坤,孙悦芬,董景珍.不同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对剖宫产留置导尿患者拔管后排尿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4,9(2):279-280.
[11]马佩芬,王东敏,杨开静,等.银合金导尿管与标准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的荟萃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4,35(1):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