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律失常长期服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5-02-11刘晓峰罗新庆河北省灵寿县医院心内科050500
刘晓峰 罗新庆 河北省灵寿县医院心内科 050500
老年心律失常长期服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分析
刘晓峰罗新庆河北省灵寿县医院心内科0505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律失常长期服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83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长期小剂量使用胺碘酮治疗,对其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83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78/83),其中用药后心率减慢同时出现Q-T间期延长患者3例,在用药6个月后,发生T3、T4下降以及TSH升高患者5例,但在停药后均全部恢复正常。同时发生2例恶心、1例纳差、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83)。结论:在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小剂量安全性
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便是心律失常,患病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有着直接关系,针对于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几率会进一步增加,同时加上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以及代谢机能较差,往往伴有其他的原发性疾病,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提升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急需一种有效的药物对老年心律失常进行很好的控制。胺碘酮属于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早已有相关文献报道称小剂量的使用胺碘酮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同时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好。本文将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探究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83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58例,女25例,年龄68~85岁,平均年龄(75.6±5.1)岁。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动态心电图以及心电图确诊,同时排除电解质紊乱、药物过敏、电解质失衡、酸碱失衡患者、碘过敏患者以及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患者。其中包括31例频发室上性早搏,25例快室率房颤,27例频发室性早搏。通过心功能NYHA分级,包括:Ⅰ级36例、Ⅱ级28例、Ⅲ级17例、Ⅳ级2例。
1.2方法在接受胺碘酮治疗前,83例患者均经过肝肾功能、心电图、甲状腺功能以及胸片检查。胺碘酮使用方案:首次治疗剂量为200mg/次,3次/d。在治疗3d后,将用量减少至200mg/次,2次/d;在持续治疗3d后将用量改为200mg/次,1次/d;用药2周后改为100mg/次,1次/d。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视患者病情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调整用药剂量,保证血钾水平≥4mmol/L。
1.3观察指标在用药期间,每天对患者心电图Q-T间期进行监测,对心功能进行评估。治疗1个月后对胸片、甲状腺功能以及肝肾功能进行复查,对心功能情况进行评估。
1.4疗效判定视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和自觉症状分为显效:心律失常降低在90%以上,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恢复正常。有效:心律失常降低50%~90%,自觉症状得到明显减轻。无效:心律失常降低低于50%,自觉症状并未发生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1.5统计学分析本文所有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3例患者治疗时间为5~25个月,平均治疗时间(15.3±3.5)个月,均在用药1周后起效,在治疗同时发生2例恶心、1例纳差、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83)。停药以及减少剂量后患者不良反应均得到好转,并未发生肝功能异常、血钾水平异常以及神经毒性反应等情况。其中用药后心率减慢同时出现Q-T间期延长患者3例,在用药6个月后,发生T3、T4下降以及TSH升高患者5例,但停药后均全部恢复正常。83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78/83)。
3讨论
老年群体是心律失常的高发人群,这与患者自身的基础心脏病以及病情程度有着直接关系。相关文献曾报道,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上升,其发病率也会逐渐上升[1]。作为可能伴有其他原发性疾病的群体,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退化,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提升了药物的副作用,因此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提前进行预防和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2]。
在临床治疗中胺碘酮属于一种较为常用的药物,能够起到较好的抗心绞痛以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它能够使各部心肌组织动作电位延长,减慢传导作用,抑制心肌折返激动作用。当胺碘酮进入患者体内后[3],能够使窦房结自律性减低,扩张动脉血管减轻动脉压力,同时也降低了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4]。
长期服用胺碘酮同样会有弊端,由于胺碘酮半衰期较长,会导致患者血液灌注较大的脂肪蓄积出现不良反应,再加上患者年纪较大同时抵抗力差,增大了肝肾器官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低下、亢进以及肺间质纤维化的毒性反应[5]。本文中,83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78/83),其中用药后心率减慢同时出现Q-T间期延长患者3例,在用药6个月后,发生T3、T4下降以及TSH升高患者5例,但停药后均全部恢复正常。同时发生2例恶心、1例纳差、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83)。说明在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吉红.长期小剂量服用胺碘酮在老年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0(2):80-81.
[2]叶国芬,季爱琴.长期小剂量口服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3(4):51-52.
[3]亓丕水.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65例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2):15-16.
[4]原海燕,罗佳,王峰,等.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4(3):304-306.
[5]赵费敏.长期小剂量胺碘酮口服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C〕//浙江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5-03-03
中图分类号:R5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1-2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