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定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介入栓塞手术期交感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5-02-11李智奇刘东辉王锡丽徐志富刘福增

医疗装备 2015年14期
关键词:趋化儿茶酚胺内皮素

李智奇,刘东辉,王锡丽,徐志富,刘福增

(1.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河北张家口075100;2.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河北三河065200;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河北张家口075100)

右美托咪定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介入栓塞手术期交感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李智奇1,刘东辉2,王锡丽1,徐志富1,刘福增3

(1.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河北张家口075100;2.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河北三河065200;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河北张家口07510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介入栓塞手术期血清儿茶酚胺水平、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月行介入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同期选择门诊健康查体发现无症状动脉瘤患者15例作为正常组。2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对照组给予丙泊酚0.4~1.0mg/(kg·h)维持麻醉。右美托咪定组在全麻诱导期15min内给予右美托咪定0.5~0.8 μg/kg,全麻维持期给予右美托咪定0.2~0.5 μg/(kg·h)。拔管前10min给予调整右美托咪定0.1~0.2 μg/(kg·h)。分别与治疗前,治疗后2h内给予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儿茶酚胺水平(CA,μg/L)、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内皮素-1(ET-1,pg/ml)、双抗体夹心ELLSA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ng/L),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差异。结果:正常组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54.71±9.06)μg/L vs(123.83±13.74)μg/L,t=3.059]、内皮素-1[(36.87±4.17)μg/L vs(89.03±11.85)pg/ml,t=3.32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108.04±15.38)ng/L vs(204.76±18.62)μg/L,t=3.93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正常组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激发患者机体交感兴奋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有助于下调血清儿茶酚胺、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

蛛网膜下腔出血;右美托咪定;交感兴奋;血管内皮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患者在介入栓塞围手术期,严重的应激反应可加重机体脏器功能负担,导致脑心综合征发生[1,2]。如何有效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患者氧化应激以及炎性反应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3]。右美托咪定是临床常用的镇静药物。其应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围手术期麻醉镇静作用效果尚缺乏进一步研究。课题研究目的试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介入栓塞手术期血清儿茶酚胺水平、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月行介入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0例,男62例,女48例,平均年龄(62.18±10.54)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符合2012年AHA/ASA:《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疗指南》:(1)临床头痛、恶性、呕吐或者头晕症状;查体部分患者有脑膜刺激征;(2)患者均经过颅脑CT检查证实;(3)腰椎穿刺可见血性脑脊液;(4)入组患者均具有介入行脑动脉瘤栓塞术指征。排除标准:①高血压患者;②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③脑动静脉畸形等。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治疗获得患者或者家属的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同期选择门诊健康查体发现无症状动脉瘤患者15例为正常组。无症状脑动脉瘤诊断标准:入组患者均经过颅脑MRI检查发现,且经过颅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临床尚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及体征。2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方法为维库溴铵0.1~0.15mg/kg,丙泊酚1mg/kg,芬太尼3μg/kg。诱导麻醉成功后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给予丙泊酚0.4~1.0mg/(kg·h)维持麻醉。右美托咪定组在全麻诱导期15min内给予右美托咪定0.5~0.8 μg/kg,全麻维持期给予右美托咪定0.2~0.5 μg/(kg·h)。拔管前10min给予调整右美托咪定0.1~0.2 μg/(kg·h)。

1.3 检验指标:分别与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内给予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儿茶酚胺水平(CA,μg/L)、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内皮素-1(ET-1,pg/ml)、双抗体夹心ELLSA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ng/L),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差异。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无症状颅内动脉瘤组与动脉瘤性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比较:正常组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54.71±9.06)μg/L vs(123.83±13.74)μg/L,t=3.059]、内皮素-1[(36.87±4.17)μg/L vs(89.03± 11.85)pg/ml,t=3.32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108.04±15.38)ng/L vs(204.76±18.62)μg/L,t=3.93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血清儿茶酚胺水平、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比较:治疗前,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儿茶酚胺水平、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正常组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89.43±7.37)μg/L vs(103.58±11.53)μg/L,t=3.031]、内皮素-1[(54.81±4.58)μg/L vs(68.90± 5.06)pg/ml,t=3.27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165.84±13.46)ng/L vs(198.73±15.71)μg/L,t=3.893]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患者发病急,起病重,临床除常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颅内压增高症状外,严重的脑损伤可导致心脏、大血管继发垂体-神经-内分泌轴反射增强,严重者出现脑心综合征,患者死亡率增加。既往有研究报道[4,5]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发机体严重的氧化应激及交感神经兴奋反应。这有可能是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儿茶酚胺是目前反应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主要标志物。有研究表明[6]高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可引起全身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介导动脉瘤破裂及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内皮素-1是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多肽,具有明显的收缩血管作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是对单核细胞起趋化作用的主要炎性反应因子,研究表明[7,8]其水平高低与脑缺血发作关系密切。课题选择我院健康查体的无症状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正常组,与临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无症状动脉瘤组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证实了当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时,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机体炎性反应加重,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收缩血管的内皮素明显升高,可能是导致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原因之一。当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后,给予动脉瘤内介入栓塞术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栓塞后继发脑血管痉挛导致脑缺血坏死是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何有效抑制患者急性期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反应与血管内炎性反应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向之一[9]。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ɑ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中枢性抗交感神经兴奋与抗焦虑作用。课题试与常用的丙泊酚麻醉镇静药物对比分析发现。治疗前,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儿茶酚胺水平、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正常组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动脉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激发患者机体交感兴奋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有助于下调血清儿茶酚胺、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

[1]杨建平.3D重建技术在脑动脉瘤诊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4565-4566.

[2]范存刚,孙澎,张庆俊.2012年AHA/ASA《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疗指南》解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6):541-543.

[3]张品元,侯凯,王树军,等.IV~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超早期综合治疗[J].山东医药,2011,51(19):13-14.

[4]李以平.大剂量丙泊酚用于脑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65-66.

[5]高登科,姚一,张小斌,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指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2,20(9):641-660.

[6]邓景成,赵璐,赵士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13,42(31):3834-3835.

[7]鲍勃.杨,熙赞.康,斯研娜,等.右美托咪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0):1034-1036.

[8]张加强,张伟,张贝贝,等.右美托咪定对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二尖瓣置换术时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损伤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5):537-540.

[9]李志鹏,柳垂亮.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9):3254-3256.

R651.1

B

1002-2376(2015)10-0117-02

2015-08-01

猜你喜欢

趋化儿茶酚胺内皮素
三维趋化流体耦合系统整体解的最优衰减估计
一类描述肿瘤入侵与具有信号依赖机制的趋化模型有界性与稳定性分析
根际微生物组中细菌趋化系统的生态功能
带非线性扩散项和信号产生项的趋化-趋触模型解的整体有界性
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儿茶酚胺的影响研究
Detecting liars wisely
内皮素-1对牙周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液相色谱串联电化学检测器测定人体血浆和尿液儿茶酚胺浓度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内皮素-1及血栓素B2影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