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疗法联合常规方法在儿科骨折中的疗效

2015-02-11张丽丽通讯作者

医疗装备 2015年14期
关键词:儿科疗法常规

田 磊,张丽丽(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康复医学科,江苏南京210008)

康复疗法联合常规方法在儿科骨折中的疗效

田 磊,张丽丽(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康复医学科,江苏南京210008)

目的:临床分析康复疗法联合常规方法在儿科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儿科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疗法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儿科骨折患儿,采取康复疗法和常规方法联合治疗,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功能恢复,降低病残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儿科骨折;康复疗法;常规方法

近年来,在儿科临床上,骨折患儿数量逐年增加,若耽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对患儿肢体功能、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儿科骨折治疗中,康复疗法得到广泛运用[1]。笔者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儿科骨折患儿,其中45例给予康复疗法和常规方法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儿科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5.5岁,11例股骨干骨折、10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8例内外踝骨骨折、7例肱骨骨折。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1岁,12例股骨干骨折、9例胫骨平台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9例内外踝骨骨折、8例肱骨骨折。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给予康复疗法和常规方法联合治疗。按照三个阶段,开展功能锻炼、健康指导和饮食调理。

第一阶段:在骨折早期时,处于血肿炎症机化期,大约为伤后1~2周,主要有患肢举报疼痛,骨折端不稳定易移位,肌肉痉挛,肢体软组织在修复阶段。开展功能锻炼,是为促进肢体血液循环,达到消肿作用,防止出现关节粘连。功能锻炼:将患肢抬高制动,便于消肿。患肢做肌肉舒缩运动,对于前臂骨折患儿,可做手指屈伸、握拳运动。对于股骨骨折患儿,采取股四头肌舒缩运动,指导患儿锻炼,一次15min。同时,身体其他部位开展正常功能锻炼。同时,在该阶段,由于骨折创伤刺激,产生应激反应,极易发生胃肠道症状,增加有机质摄入,饮食注意清淡、易消化,选择营养全面软食。针对下肢骨折,无法下床患儿,指导患儿家属,让患儿在床上排便,防止出现便秘问题[2]。第二阶段:在骨折中期时,处于原始骨痂形成时期,大约为伤后3~10周,主要有软组织创伤基本愈合,患肢局部疼痛基本消失。在骨折端,因纤维连接形成骨痂。同时,骨折部位逐渐稳定。必须加强继续功能锻炼,除患肢肌肉舒张、伸缩之外,提高锻炼强度,有效恢复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注意如下几点:从简单动作开始,注意动作柔和、缓慢,活动范围从小到大。同时,随着骨折逐渐愈合,可增加活动强度、活动次数。不管是主动锻炼,或是被动锻炼,必须慎重锻炼,防止出现二次骨折。如有条件,可选择温泉泡浴,以便于血液循环,促进骨痂生长。在该时期,患儿饮食可摄入高蛋白、营养性饮食,满足骨痂生长需求。同时,还需补充钙量较高食物。

第三阶段:在骨折后期,因骨痂改造之后,逐渐塑造成型,患儿软组织基本恢复正常,肌肉变得张弛有力,形成了永久性骨痂,且局部压痛感消失。在功能锻炼时,可恢复关节活动、肌力活动强度,主要采取抗阻力运动,但需限制阻碍骨折愈合的关节活动。同时,在饮食方面,注意滋补,以便于骨折康复。

1.3 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资料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进行表示,组间数据比较给予χ2进行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经过治疗后,对照组15例痊愈、12例有效、18例无效,总有效例数为27例,总有效率为60.0%。研究组26例痊愈、18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例数为44例,总有效率为97.8%。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虽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方法治疗,但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直、肌肉痉挛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3 讨论

在本组实验中,对研究组45例患儿实施功能锻炼、健康指导和饮食调理,确保陪护可协助患儿,开展正确、科学的功能锻炼,是骨折患儿康复治疗的重要保障。采取功能锻炼,是不影响骨肢固定基础上,尽快促进肌腱、关节、软组织和韧带的舒张、伸缩运动,避免出现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和肌腱挛缩问题。通过饮食护理,可增加患儿营养,满足患儿骨折愈合、骨头生长生理需求。因此,针对骨折医护人员而言,必须根据骨折类型、部位等实际情况,为患儿制定针对性康复治疗计划,方可促进患儿骨折愈合[3]。

在本组实验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总效率仅为60.0%,而研究组采用康复疗法和常规方法联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8%,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针对儿科骨折患儿,采取康复疗法和常规方法联合治疗,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功能恢复,降低病残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戴闽,帅浪,范红先,等.骨折术后运动康复安全评定的几点体会[J].医学与哲学,2010,31(10):34-36.

[2]邓丽芳,李穗鸥,董杏薇,等.个性化康复计划对骨折患者康复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4,27(25):3137-3138.

[3]曾海辉,区正红,燕铁斌,等.早期康复介入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9):664-665.

R726.8

B

1002-2376(2015)10-0071-02

2015-08-21

猜你喜欢

儿科疗法常规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常规之外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圆梦儿科大联合
别受限于常规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