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髋关节滑膜炎36例治疗体会
2015-02-11杨勇英
杨 永,杨勇英
(1.云南省绥江县人民医院,云南 绥江 657700;2.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宜良 652100)
儿童髋关节滑膜炎36例治疗体会
杨 永1,杨勇英2
(1.云南省绥江县人民医院,云南 绥江 657700;2.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宜良 652100)
目的 探讨手法治疗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法治疗结合中药外敷治疗。结果 共36例,治愈36例(100%)。结论 手法治疗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安全无创,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中药外敷;儿童髋关节滑膜炎
笔者在2010年6月~2014年9月采用手法治疗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36例,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报道病例共36例,全部为本院门诊病人,男30例,女6例,年龄4~10岁,单侧发病,病变在左侧22例,右侧14例;发病前有外伤史或过度跑跳、运动史24例,无明显诱因12例,主诉髋痛18例,主诉膝痛10例,主诉不清疼痛部位8例,所有患者均有跛行,患肢较健侧变长,长度小于2厘米,腹股沟部肿胀8例,无肿胀28例,病程1~20 d,发病后未治疗20例,已在外院治疗16例,已治疗16例中被误诊11例。
1.2 诊断标准 本文中36例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多数有下肢过度劳累或扭伤史;(2)好发于3~10岁儿童;(3)患肢跛行,不愿站立行走,主诉髋或膝关节疼痛;(4)骨盆向患侧倾斜,患肢假性变长在2厘米内,腹股沟压痛,轻度肿胀,髋关节屈曲、内收、旋转等有抵抗,4字试验阳性。重者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阳性,患肢置于外展外旋位。(5)X线检查:骨盆轻度倾斜,如关节积液多时,关节间隙增宽,但股骨头无骨质破坏。(6)血白细胞总数及血沉正常,偶见增高,细菌培养阴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法治疗 患者仰卧位,术者站于患侧,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手握住膝部,在外展外旋位拨伸牵引,然后做患肢内收,外展,旋转活动,然后屈髋屈膝,继之内收内旋,最后将患肢伸直,此手法可重复操作三次,解除滑膜嵌顿。
1.3.2 外敷中药 黄柏、苍术、白芷、延胡、当归、赤芍、乳香、没药、三七、红花、骨碎补、续断、羌活、栀子、青皮、伸筋草、刘寄奴等各等分制成细末。用法:取药末适量加入开水调拌均匀,摊在纱布上外敷于患处,贴敷24 h后换药1次。
1.3.3 治疗期间内应卧床休息,治愈后两周内避免负重及跑跳运动。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的疗效标准拟定:(1)治愈:无跛行,步行无痛,下蹲正常,“4”字实验和旋转屈髋实验阴性,双下肢等长、无复发。(2)好转:症状体征改善,仍有轻度跛行或预后复发者。(3)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 治疗结果
随访3个月后统计分析:患儿36例全部治愈,1周内治愈28例(77.8%),2周内治愈8例(22.2%),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儿童髋关节滑膜炎又称一过性滑膜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短暂的髋关节急性疼痛、肿胀和积液,行走时患肢跛行,多见于儿童,病程短暂,预后良好,少数患者日后可出现股骨头骨软骨炎的病理改变[2]。中医认为,本病是外伤引起股骨头与髋臼窝之间发生微小移动而称之为小儿髋关节错缝、小儿髋掉环、幼儿髋关节半脱位。由于损伤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津液停聚,故关节积液,疼痛;由于小儿股骨头、髋臼及肌肉发育不成熟,关节囊松弛,当下肢过度外展、内收时,股骨头与髋臼的间隙增宽,关节腔内的负压将关节滑膜嵌顿,滑膜出现充血水肿而形成本病。通过手法治疗,可以纠正股骨头与髋臼的移位,解除滑膜嵌顿,恢复下肢等长,由于解除了关节滑膜嵌顿,疼痛可以明显减轻;外敷中药可起到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作用,两者结合有利于疾病恢复。在观察的病例中,在外院已治疗的16例中就有11例被误诊,其原因分析有2点:(1)由于本病发病机制尚无统一认识,X线、CT检查时,股骨头无骨质破坏,血白细胞总数及血沉常正常,只有当关节积液多时,X线才能有关节间隙增宽表现,CT、MRI提示关节积液,这也在早期诊断该病带来难度,容易造成漏诊、误诊。(2)对于较小患儿,由于表达能力不足,不能说清病痛部位,因此在诊断该病也带来难度。总之,临床医生不能因X线、CT、MRI检查时,股骨头无骨质破坏,而忽视该病,造成漏诊、误诊;而且对于多数基层医院,常缺乏CT、MRI这些大型检查设备,因此也不能提供这些影像诊断依据,临床医生要做到认真查体,根据患儿症状,体征,排除了髋关节滑膜结核、化脓性髋关节炎、儿童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及股骨头骨软骨病后,可以初步诊断为该病。有学者认为急性儿童髋关节滑膜炎可导致髋关节腔压力升高,造成血管受压而影响股骨头血供,因而产生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3],因此该病的早期正确诊断,早期积极治疗尤为重要。
[1]ZY/T001.1-001.0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2]张世明,马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615.
[3]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094-1096.
杨永(1979-),男,昭通,研究方向:中医骨伤科。
R273
B
1007-2349(2015)08-0039-02
201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