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强主任医师治疗肺胀经验
2015-02-11和丽菊曾国强
和丽菊,钟 伟,曾国强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曾国强主任医师治疗肺胀经验
和丽菊,钟 伟,曾国强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本文介绍了云南省第三批名老中医曾国强主任医师治疗肺胀的经验。导师认为肺脾气虚是肺胀发病的基础,痰浊是主要病理因素,肝郁脾虚是病机关键,引发肺胀的诸多因素均可导致血瘀。因此,导师认为肺胀属本虚标实之病,外邪犯肺、痰瘀阻肺、肝郁气滞为标,肺脾肾虚损为本,本虚以肺脾气虚为主。其病位主要在肺,与其他四脏均有关,与肝脾的关系尤为密切。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基本治则。具体治法宜健脾益气以治其本,解表散邪、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以治其标,辅以止咳平喘。导师多年来运用自拟咳喘方加减化裁治疗肺胀,取得肯定疗效。
肺胀;名医经验;曾国强
曾国强主任医师是云南省第三批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善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肺系疾病,尤其对肺胀的中医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本人有幸成为曾国强主任医师的学术继承人,得到了导师的悉心教导,颇有收获。现将老师治疗肺胀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导师认为,肺胀的发生,初由外邪侵袭,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发咳、痰、喘、哮诸病证。咳喘日久,肺气必虚,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主治节功能失常,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饮内生,瘀血阻络,致气道壅塞,肺失敛降,肺气胀满。
1.1 肺脾气虚是发病基础 咳嗽、哮喘等肺系慢性疾患,迁延失治,日久导致肺虚,肺病及脾,致肺脾两虚。肺虚卫外不固,外邪侵袭,肺失宣肃;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水液代谢失常,聚而为痰,壅阻肺气。外感与内伤均导致气之出纳失常,还于肺间,致肺叶胀满,发为肺胀。因此导师指出,肺脾气虚是肺胀的发病基础,是痰浊内生,反复感邪的根本原因。病程日久,肺病及肾,最后损及心阳,导致心肾阳虚,并发心悸、水肿等危重病侯。导师认为,肺胀发展至肺脾气虚阶段的防治最为关健,此时若重视健脾益气补肺固本,可延缓病情进展。“脾为后天之本”,导师强调固本以补脾为要;土为金之母,培土即可生金,健脾即可补肺。因此,导师在治疗肺胀时,尤其重视顾护脾胃。
1.2 痰浊是主要病理因素 痰是多种肺系疾病的病理产物,导师认为,痰也是肺胀的主要病理因素。《丹溪心法》认为“肺胀而咳……此痰挟瘀血碍气而为病”,指出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是痰,兼气滞血瘀。痰的产生,与肺、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脾主运化水湿,素体脾虚,或久病脾虚,或肺病及脾,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停聚于肺而成痰,故有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痰浊潴留于肺,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导致咳、痰、喘、满。导师同时指出,痰浊最易阻碍气机,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基于对痰浊产生机理的认识,导师强调,治痰当以健脾理气为要,脾气健旺,气机调畅,则无生痰之源,切忌见痰治痰。
1.3 肝郁脾虚是病机关键 常言肺病及脾,肺病到底是如何影响到脾的,其机理晦涩不明。导师认为,肺病及脾的中间环节是肝气郁滞。外邪袭肺,或内邪干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是肺系疾病的共同病机。肝与肺的关系密切,其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气从左升发,肺气由右肃降。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肝升肺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古人称为“龙虎回环”。肺胀病人由于肺气上逆,不得肃降,阻断“龙虎回环”,致肝气不得升发。另一方面,病程绵长,久治不愈,也严重影响病人情绪,忧郁寡欢,致肝气郁结。肝郁气滞,横犯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调,日久导致脾胃气虚,最终形成肝郁脾虚之证。由此可见,肝郁是导致脾虚的关节环节,而脾虚是病机演变的转折点,一旦出现脾虚,人体正气虚损就将日益严重,直接影响预后。因此导师指出,肝郁脾虚是肺胀的病机关健,疏肝健脾法在肺胀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4 诸多因素致瘀血内生 导师认为,与肺胀有关的诸多因素,如肝郁气滞、肺气亏虚、痰浊阻肺、痰浊化热等,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常见气滞致瘀,因虚致瘀,络伤致瘀,血热致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痰浊阻肺,肺气不降,肝气不升,全身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而生瘀血。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气亏虚,不能助心行血,心血运行不畅,致血脉瘀滞,内生瘀血。长期剧烈咳、喘,损伤肺络,肺络伤则血行不畅而瘀血成。痰浊内阻,郁久化热,热与血结,煎灼血中津液,使血液黏稠而运行不畅,停滞而为瘀血。由此可见,瘀血是肺胀的病理产物。导师同时指出,瘀血也是肺胀的重要病理因素。瘀血易于阻滞气机,与痰浊相互胶着,使病情缠绵难愈。治疗肺胀时,不忘活血化瘀通络,血脉运行通畅,则有利于气机条达,气机调畅则脾胃健运,痰浊易除。
2 治则治法
基于以上认识,导师认为肺胀属本虚标实之病证,外邪犯肺、痰瘀阻肺、肝郁气滞为标,肺脾肾虚损为本,本虚以肺脾气虚为主。其病位主要在肺,与其他四脏均有关,与肝脾的关系尤为密切。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基本治则。具体治法宜健脾益气以治其本,解表散邪、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以治其标,辅以止咳平喘。其中健脾益气、疏肝理气、化痰祛瘀应当贯穿肺胀病治疗的全程。
3 方药
导师曾国强主任医师基于对肺胀病因病机深刻而独到的认识,确立了肺胀的治则治法,多年来运用自拟咳喘方治疗肺胀,取得肯定疗效。其药物组成为:柴胡10 g,法半夏12 g,炒黄芩15 g,明党参25 g,炒白术20 g,茯苓20 g,川芎15 g,丹参15 g,防风15 g,枳壳25 g,桔梗15 g,炙麻黄6 g,杏仁10 g,炙瓜蒌壳15 g,砂仁10 g,甘草6 g。方中明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砂仁益气健脾和胃;柴胡、防风解表散邪;柴胡、枳壳、川芎疏肝理气,柴胡善升发肝气,枳壳主肃降肺气,二者升降相因,共复肝升肺降之气机,使“龙虎回环”畅通无阻;麻黄、杏仁、蒌壳、桔梗、法夏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平喘;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通络,川芎为血中之气药,除活血外,尚可行气疏肝、发散表邪,与肺胀病机尤为合拍;炒黄芩清泄肺中郁热,又善清利肝胆,与柴胡配伍,既解表清里,又可调畅少阳枢机,从而调节全身气机。全方共奏健脾益气、解表清里、疏肝理气、化痰祛瘀、止咳平喘之功。
4 典型病例
陈某,男,80岁,反复咳嗽、咳痰20余年,伴喘促、浮肿8余年,再发加重1月。住院治疗半月天后浮肿消退,咳喘稍减而出院,但痰量仍多,动则咳喘,于2014年10月9日来诊。刻下症见:咳嗽,咯黄黏痰,量多,胸部憋闷,动则喘促,口干,情绪不高,纳差,神疲乏力,小便黄,大便微溏,舌暗红,苔黄腻,脉滑。中医属肺胀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以痰热郁肺、肝郁气滞、瘀血阻络为标,肺脾气虚为本,治以清热化痰,疏肝理气,健脾益气为主,辅以活血化瘀、止咳平喘。投以导师自拟咳喘方加减(前方加浙贝母15 g,天花粉15 g,款冬花15 g以加强清热化痰止咳)5剂。服药5剂后复诊,诉咳嗽明显减轻,痰色转白,痰量减少,胸部憋闷、喘促减轻,纳增,精神转佳,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略滑。痰热大减,脾气稍健,咳喘减轻,上方去浙贝母、麻黄、天花粉、款冬花,加生山药20 g以加强健脾补肺益肾以培本。再服5剂后复诊,诉咳嗽偶作,咯少许白粘痰,胸部憋闷、喘促症状进一步缓解,舌红,苔薄微黄,脉略滑。病情明显好转,仍以导师自拟咳喘方化裁,续服3剂善后。随访2月,病情稳定。
5 体会
导师对肺胀的病因病机认识深刻、见解独到,诊疗特色鲜明。因“脾为后天之本”,“脾为生痰之源”,导师非常重视脾胃在肺系疾病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作用。肺胀病人多为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顾护脾胃显得尤为重要。导师还反复强调,痰、瘀既是病理产物,更是肺胀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治疗时注重祛痰化瘀法的合理应用。导师独具慧眼,认识到肝郁气滞对脾胃功能、全身气机、血液运行的重要影响,并阐明其发生机理,明确其治则方药。导师的自拟咳喘方实为小柴胡汤、四君子汤、麻杏蒌贝散合方化裁而来,体现了导师运用经方与时方合方治疗复杂疾病的灵活与巧妙。导师善于运用小柴胡汤加减化裁,或与其他经方、时方合方治疗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并且对小柴胡汤的功效及作用机理有独到看法。导师认为,小柴胡汤不仅仅是和解少阳之剂,其尚有疏肝解郁、解表清里、健脾化痰、调畅三焦气机、扶正解表之功,可广泛用于各科疾病。导师认为肺胀的病机关健为脾虚外感、肝郁气滞、痰浊阻肺、郁久化热,病久则瘀血内生。小柴胡汤具有益气解表、疏肝理气、清肺化痰之功,精确切中肺胀病机,故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肺胀,理论依据充分,疗效肯定。具体应用时,导师示人以活法,合四君子汤加强健脾益气,合麻杏蒌贝散加强化痰止咳平喘,酌加活血化瘀之品以紧扣肺胀病机,进一步提高疗效。
和丽菊(1977.01-),女,主治医师,云南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R256.14
A
1007-2349(2015)08-0006-03
201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