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园林

2015-02-11

园林 2015年2期
关键词:广场园林文明

TWITTER>微园林

微园林

土地是财富之母,我们所有的建设最后都要落实到土地上。我们国家在土地利用上现在有两种现象,一种是很密,过度密集的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中心地区,我们在北京明显感觉到北京在长高,北京在加密。另外一种就是浪费,蔓延式的、粗放式的扩张。我认为应该建设紧凑型城市,在合理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上要有几种思考。

第一,要关注土地的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土地是承载社会发展的载体,它主要是跟着人、产业的发展而来。

第二点,要关注农村,城乡要融为一体。我觉得城乡要一体考虑,从城镇化的角度来讲,城镇化一定是节约土地的。

第三点,在建设用地利用上要考虑一系列制度设计。比如我们干部考核,为什么大家那么热衷于推进新区建设?因为新区建设是形象工程,新区建设带来财政收入3.6万亿,我觉得这个跟设计有关系。

第四点,我们城市发展的模式确实要改变一下。现在我们在学美国人大量使用小汽车,我们确实应该想到,包括美国人也在反思,欧洲用紧凑城市、生态绿色的低碳理念来发展城市,混合兼容。我想我们将来从规划上要做好顶层设计,过去我们更多关注增量,从现在开始要更多关注存量这块。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李迅

大学扩张、建设新校区,是无奈或许也是必然之举。但怎么扩张?老校区如何利用?学问很深。新校区选址要有独立的思考,最好不要被地方政府所绑架。老校区利用应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并规划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区,以节省运营成本,最好不要被表面的市场所迷惑。

——中国花文化研究会会长 周武忠

建筑学大致可分为三块:建筑、规划和景观园林。表面上,三大支柱支撑着这个学科,但背后却包含了与人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在校六年的学习,让我至今还记得梁思成先生说过的话,“建筑,就是盖房子”。建造房子并非高科技,或是现代新兴学科,从古至今建筑都与繁衍生息的人类生产生活有关。

我认为国内的广场设计,现在有以下几点问题:一大,二空,三费钱,四是聚不起人气。2000年跨越世纪时,这种风气增长很快。这四点中,对于“没有人气”这一点,是广场设计的重要问题。造成这点的原因很多。广场过大,导致该有的空间场所精气神过于分散,围合不起来。很多广场选址偏离城市,虽然广场的空间都设计得很大,但却脱离了城市中心,也就脱离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广场有没有人气,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除了空间环境的经营,还与社会环境、安全方面等相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孙凤岐

我国现阶段的景观设计,还处于一种摸索的阶段。一旦某一种风格被市场所接受,就会逐渐流行起来,被追捧,但往往因缺乏文化底蕴,很难成为“有分量的作品”。

时下国内很多景观设计,受西方设计形式的影响较为严重,这也是一种商业行为。我接触最多的是在这两年里比较流行的地产类景观。这类项目一般是根据大众口味发展的,功利性较强。地产景观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西欧、简欧”风格等名词,但实际上,大家多数时只是在模仿西方园林的某些形式,拼贴一些风格符号,本质的景观架构和设计逻辑还是中国式的,并不纯粹。我认为,景观的形式和风格是时下人们的文化诉求和功能需求的外在体现。

——优地联合首席设计师 李健宏

我们已经处在生态文明的时代,新型城镇化要遵循生态文明的发展规律去探索、去实践,比方说我们总是喜欢基础设施越大、越集中越好,这种大而集中就被风险击中了,因为其中包含着大规模生产的工业文明。然而生态文明是小型的、分散的、分布式的、充满弹性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人类如果领会到城市需要这样的文明的时候,你的城市的设施就像海绵一样,能源就是分布式能源,很多系统变得富有弹性,所有物质就像大自然那样可以循环。生态文明的城市、生态的城市,生态的文明是基于生态的城市,但是我们还有漫长的思路要调整。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原副部长 仇保兴

未来,我的看法是,五年之内可能跟过去的十年城市化要有一些不同,要有一个转变。用“转型”是很大的一个词,其实我想说,我们城市发展要从过去十几年的高歌猛进,转到节奏稍微慢一点、稍微把集聚程度提高一点,也就是说要加强城市的质量。打一个比喻,生下一个小孩子要长大,有一个时期长得很吓人,一下就抽条,抽条以后长一点肉,多长一点肉,发育健全的人体需要的肌体。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周其仁

现在园林规划和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我们现在提倡所谓的第三园林景观,它不是城市的,也不是乡村的。它是人与自然的一个结合体,我们注重生态方面的设计,在城市当中体现生态的特点,这样的设计也要体现它的经济性。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教授 SaraProtasoni

过去的建筑在很多方面反而很节能环保。未来建筑的高度应该降低,这样建筑成本降低,更加宜居,更适宜太阳能利用和屋顶雨水收集系统。我认为对于真正的低碳城市,“High-rise”是一种错误的发展模式。尽管中国人口多,城市密度大,但是在过去,比如中世纪城市,人口也相当拥挤。伦敦也是一个非常高密度的城市,但是很少有高楼大厦。我们需要探索全新的城市规划模式。

——国际绿色建筑大师、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Robert Vale

猜你喜欢

广场园林文明
春天的广场
请文明演绎
在广场上玩
清代园林初探
漫说文明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