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园的建设与应用
2015-02-11吴兰芳景永帅韩晓伟宋军娜郑玉光严玉平
吴兰芳,景永帅,韩晓伟,宋军娜,郑玉光,严玉平*
(1.河北中医学院 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2.河北科技大学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河北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园的建设与应用
吴兰芳1,景永帅2,韩晓伟1,宋军娜1,郑玉光1,严玉平1*
(1.河北中医学院 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2.河北科技大学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药用植物园是中医药院校在中医药教学中重要的实训基地,在教学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北中医学院以药用植物园为基地,在服务中医药相关学科专业教学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了其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医药文化熏陶、美化校园、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作用。阐述河北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园建设的现状,药用植物园发挥的作用及药用植物园的未来规划,以期为我国其它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用植物园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药用植物园;河北中医学院;教学改革
我国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积淀。同时,我国还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药用植物园以作为教学、科研、科普基地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医药学的博大精深[1]。河北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园不仅服务于我校中药、中医、针灸等专业学科教学,还成为我校辅助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的第二课堂,同时,为周边多所院校如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同仁医学院等中医药专业学生提供教学实习基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4年,因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扩充校区,原橘泉校区药用植物园跟随学生迁至杏苑校区内,扩大了种植面积,增加了栽培品种,开辟了药用植物栽培科研区和休闲区等,极大地丰富了该教学实习基地的功能。
1 国内及本校药用植物园建设现状
药用植物园是以教学、科学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为目的,以药用植物为主体对象,具有完整档案的药用植物活体保育机构,其始终贯穿于中药学与药学等相关专业的教改和发展之中[2]。据文献统计,目前国内十多所医药院校都建设了自己的药用植物园,如:中国药科大学、解放军第二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桂林医学院和滨州医学院等[3]。大多数高校的药用植物园是一个集教学、科研、科普及休闲于一体的小型专类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保存及教学科研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河北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1995年与河北医学院等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以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为基础,河北中医学院得以恢复建立。其融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为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中医药本科院校,也是河北省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河北中医学院坐落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拥有杏苑和橘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7.06万m2,建筑面积16.8万m2。杏苑校区药用植物园占地8000余m2,其土层深厚,底肥充实,布局规则,品种精良,种植种类达170余种。药用植物园内布局行畦分明,横纵有序;各种植物郁郁葱葱,花色富丽;四季有景致如画,晨昏有学子身影,是一个物种丰富却又规划合理的药用植物王国。
2 药用植物园建设的作用
杏苑校区为河北中医学院新校区,全校本、专科的教学于2013年2月全部搬至该校区。药植物的建设既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和科研的基地,为校园的美化提供有效支撑,亦可对中医药文化起到良好的传承作用。
2.1 为教学和实训提供支撑和保障
我校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型药学人才。而实践教学是保证新型人才质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我校为省局共建的医药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目标就是实践性、实用性。由于《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栽培学》《中药资源学》和《中药识别》等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具有直观性和实践性等显著特点,在无专门药用植物园的情况下,这些课程的教学只能靠运用幻灯片、植物标本、集中野外实习等辅助完成。这种先理论教学后集中实习的方式,通常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无论从学生培养的目标,还是从课程性质而言,药用植物园的建设都不可或缺。
目前,河北中医学院已利用药用植物园开展学生的实训。学生可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细致学习药用植物,包括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生长发育规律、采收季节和药用部位等,并可在不同的季节观察植物,熟悉各个时期的植物生长特点。以《药用植物学》为例,形态解剖学及植物分类学的教学,都需要直观认识,实物学习。无论是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结构,还是植物进化的系统分类,我校都有相应的、可见可摸的材料提供给学生。大至木本植物或大型草本,小至低等藻类、菌类植物;干有腊叶标本及风干标本,鲜有药用植物园生长和采集的各类植物;既有野外采集和引栽的河北地产药用植物及标本,也有现地栽种的北方常见药用植物。既可以将干、鲜标本搬上讲台,摆入教室,应用于实验室,也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到药用植物园进行现场观察、学习[4]。无论是野外实习之前,还是课程教学结束之后,均可安排同学在药用植物园中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如安排课余时间让同学到药用植物园观察植物,设置综合实验带领学生到药用植物园学习,接纳部分同学到药用植园勤工俭学等。这些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科研、积极动手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有效地为科研服务
我校药用植物园为科研提供药用植物的生物学观察、品种比较和引种栽培研究等试验,同时可为天然产物化学及药剂学等研究提供实验原料。它是药学相关学科的科研基地,为河北省道地药材的保护提供了实验场所,在植物引种驯化与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栽培技术和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用植物园不仅是药学相关专业教学的第二课堂,也是我校师生开展科研项目的实践平台。“20种道地药材特色栽培及加工技术整理、规范及应用”“我国代表性区域特色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大黄、郁金、白术、当归、北苍术、刺五加、沙苑子、何首乌等种子(苗)质量标准和青蒿、地黄、三叶木通技术规范制定与示范研究”“名贵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新校区药用植物园及电子虚拟药用植物园建设”“校园药用植物鉴别及药用植物资源网络平台建设”等项目的研究都以药用植物园为研究基地之一。药用植物园为科研工作选题立项提供基础资料,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科研项目依托药用植物园进行。
2.3 发挥美化校园、传承中医文化的作用
河北中医学院杏苑校区原为河北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该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时间短,缺乏校园文化氛围,使文化育人的功能难以实现。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园的建立是用园林的方式体现中医药学丰富的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示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各民族传统医药学,为人们的生存空间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5]。药用植物园建立不但可以促进我校新校区自身的发展建设,还为在这里学习的一代青年学子健康成长增添了色彩。
国际植物园协会规定:“植物园展出的植物必须挂上名牌,具有拉丁学名,当地名称及原产地[6]”。河北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园已着手于药用植物标牌的制作。标牌内容除包括植物的学名、科名、中文名、入药部位、药材名称、功效标识外,还加入了现代计算机应用元素之“二维码扫一扫”等。通过扫一扫,观赏者可直接获得该植物更详细的植物信息,包括植物的形态描述、栽培技术、药材利用等。药用植物标牌的悬挂,让所有观赏者能一目了然。通过这样的宣传模式,不仅可以让本专业的学生很容易地掌握相关知识,而且利于其他专业的师生以及校园内外的参观者关注和接受这些药用植物知识,起到了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作用。
3 药用植物园建设的未来规划与随想
药用植物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药用植物园若要真正成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教学场所、促进科研发展的基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媒介、创造学校优美环境的园林景观,就需要进行总体规划、长期建设。
我校药用植物园在未来的建设中,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意雕琢:第一,为进一步满足教学、科研以及种质资源保护等需要,利用校内外科研项目积极引种,丰富植物种类。且根据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与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做进一步规划和植物的分区。第二,药用植物园未来设立药用植物种子室、陈列室、植物标本室,建设省内乃至国内有较大影响的药用植物标本园区。这样不仅可以开创展示我校特色的窗口,还可以为保证和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增砖添瓦。第三,我校的药用植物园主要是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但维护和建设费用极大,未来药用植物园可开发特色项目。例如:可培育出售有观赏价值的药用植物盆景及药材、种苗等,为学校会议或大型活动提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药用植物花卉,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反哺药用植物园建设,形成良性循环。第四,加强药用植物园网络平台的建设。虽然目前已经初步建成药用植物园的网络平台,但在后续的工作中仍需不断完善,如开通学习者和观赏者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网络交流使各高校间的种质资源互通等。第五,在自身建设和发展上,药用植物园未来要建立对外交流平台,接纳国内外学者及团体前来参观访问,与国内其他医药院校进行药用植物种质交流合作,同时开展相应的科普交流工作。2014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潘超美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熊耀康、张水利教授等多名专家来我校药用植物园参观指导,并提出了宝贵意见,也表达了与我校交流药用植物标本和种子的意向。在此过程中我校药用植物园建设应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断建设并完善其功能,使其在中医药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上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赵荣华,罗天诰.药用植物园的建设构思及美学思想[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22(2):49-51.
[2] 谭勇,朱芸,王翔飞,等.药用植物园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0):205-206.
[3] 袁经权, 缪剑华. 我国药用植物园的历史沿革[C].中国植物园,2009.
[4] 严玉平,宋国英.《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初探——谈药用植物园的建设与发展[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16(1):47-48.
[5] 余王婷.中医药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科技信息,2011(13):187.
[6] 毛一中,陈文.学校附设药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2):26-27.
(责任编辑:魏 晓)
2015-02-0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207002HB-1-01);河北省大学生创新项目(201414432010)
吴兰芳(1985-),女,河北中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严玉平(1969-),女,河北中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与质量标准。E-mail:279311546@qq.com
Q94.339
A
1673-2197(2015)13-0142-02
10.11954/ytctyy.20151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