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联合依达拉奉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2-11宋艳丽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2400
宋艳丽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2400
甘露醇联合依达拉奉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宋艳丽
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2400
[摘要]目的 探讨甘露醇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74.0%,显效率为52.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58.0%,显效率为30.0%。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甘露醇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甘露醇;依达拉奉;糖尿病性脑梗死
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糖尿病性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当患者发生糖尿病性脑梗死病症后,神经功能缺失病症也随之呈进行性加重,所以在临床的治疗中,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降低,对脑血流灌注进行有效的维持,对神经细胞进行保护是主要的治疗措施[2]。该文对甘露醇、甘油果糖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3]。所选取的患者发病时间均在24 h以内,经过DWI和MRI检查后得到确诊,均为单病种,伴有大脑半球梗死症状,梗死面积最大层面超出2 cm,且所选取的患者不存在甘露醇、依达拉奉禁忌证。该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39例,最小年龄为48岁,最大年龄为83岁,平均年龄为(62.1±4.7)岁。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征、职业、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在1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0 mg依达拉奉稀释后静脉滴注,每12 h给予1次,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25 mL的12%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12 h给予1次。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采用1986年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尿常规、电解质、肾功能等指标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用c2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10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11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4.0%,显效率为52.0%;对照组患者痊愈7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4例,无效21例,有效率为58.0%,显效率为30.0%。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不良反应
5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4例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占8.00%,有3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现象,占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50例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占6.00%,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肾功能损伤现象,占1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甘露醇是目前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渗透性脱水剂的一种,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对患者的颅内高压、脑血流量、脑灌注压等进行有效的改善,但是长期大剂量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会引发较多的副作用,连续使用甘露醇会产生耐药性,无法达到降低颅内压效果,导致病情的加重。依达拉奉是低分子脂溶性的自由基清除剂的一种,可以对脑梗塞的发展进行阻止,对患者伴有的神经症状进行缓解,对脂质过氧化进行抑制,达到抑制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脑细胞氧化损伤的效果[4]。通过该研究表明,甘露醇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能够减少依达拉奉的使用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效果好,主要是由于甘露醇的脱水作用较强,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效果,帮助加强依达拉奉对神经细胞的保护,缓解脑水肿症状,对于患有糖尿病性脑梗死者使用甘露醇联合依达拉奉具有较好的疗效,对电解质紊乱症状能够有效进行改善,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鹃,杨昉,邱忠明,等.197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9):942-945.
[2] 陈力宇,陈卫东.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43例临床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07,29(4):7-9.
[3] 王春花,杨爱格,郭玉卿,等.依达拉奉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和IL-6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4):561-562.
[4] 李金秋.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6):476-478.
(收稿日期:2015-01-21)
[作者简介]宋艳丽(1975-),女,黑龙江泰来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
[文章编号]1672-4062(2015)05(a)-0022-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7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