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文章
2015-02-10周春华
周春华
[内容摘要]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教学生写作文很难,而对学生来说,学写作文也很难。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认为,教师应积极开展作文情趣教学,让学生在有趣、多变的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关键词]积累;情境;快乐习作
一、巧妙营造激情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教师用火一样的激情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尤其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记得曾到邻县听一堂公开课《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一文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场景,如果教师枯燥地讲述,学生就会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本课的授课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了电影《飞夺泸定桥》中激烈的战斗场面,以此导入新课,将学生带入了血与火的战场,学生们个个热血沸腾,情绪高涨,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升华学生的情感,如此一堂课。学生自然是难以忘怀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本文的读后感就比较容易了。
二、巧妙利用多媒体开展情景教学
现代教学要想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中愉快地学习。学生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例如,写作文《爸爸,我想对您说……》,学生容易写空话、套话,教学中我先利用多媒体在大银幕上呈现像海浪一样浮动的文字:“父爱是一阵微风,父爱如山,高大而巍峨,让我们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爱如河,细长而源源……回忆和父亲相处的日子,说说你最难忘的事?”悠扬的背景音乐将学生引入优美的情境之中,学生们纷纷拿起笔,尽情抒发对爸爸的爱,写下了一篇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利用多媒体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开展作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也有利于学生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此外,一些电教设备也有助于开展情景教学。例如,教写春天的一处景物时,我在课前先录下春天里各种鸟的叫声以及大自然其他动物的声音,课上播放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学生们热情高涨,整个教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有这样快乐的情感体验,何愁写不出入情入景的好作文呢?
三、巧妙开展游戏等活动
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小孩子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教学中教师可将学习内容融入到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学习新知,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前俯后仰”“捧腹大笑”等词语,可以先给学生讲个笑话,再引导学生归纳这些词语的特点,最后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用动作表演这些词语。
教师还可以带孩子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体验生活,创设学生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情境。学生只有多体验生活,写起作文才能得心应手。记得,有一次带学生去河边野炊,之前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些习作要求。学生们在野炊活动中捡柴、垒灶、烧火、煮饭、炒菜,玩得很尽兴,也积累了写作素材。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写的作文让我赞叹不已。正因为有了亲身体验,他们的作文才如行云流水,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四、巧妙捕捉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作文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写景、写事、写人,而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完全可以捕捉到这些写作题材。比如,刮起大风的天,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感受大风,观察大风来临时景物的变化,有了切身体会学生就会乐于动笔写作,也能写出真实、生动的场景;下雪时或雪后,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赏雪景,玩雪球,打雪仗,然后再回教室写雪景、写雪中趣事,这比教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风怎么刮、雪怎么下、怎样玩才更有趣要有意义得多。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因此,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写作教学的策略,让写作课堂成为放飞学生思想的天堂,使学生爱上习作,快乐习作。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莫雷.《教育心理学》[B].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