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策略
2015-02-10周丽丽
周丽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指南》中对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与书写准备”指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为我们正确认识早期阅读的意义,把握早期阅读的核心价值,有效地组织早期阅读活动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下面以大班早期阅读活动《小象消防员》为例,谈谈《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选择优秀的读本,关注高质量的阅读环境
图画书是幼儿园早期阅读的主要资源。从多元的角度看,一本优秀的读本应当是文学语言、美术语言和教育语言的有效结合,可以多维度地帮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获得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机会。读本《小象消防员》以小象想靠自己的劳动给大家带去快乐而去寻找工作为线索,唤起幼儿对各种职业的原有经验,不但能使幼儿了解不同的职业与动物的明显特征有关系,而且还蕴含着助人为乐的道理。随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大班幼儿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关注,对各种职业已有初浅的认识经验,而小动物们为什么可以做这份工作?小象适合做这些工作吗?为什么?什么样的工作适合小象等问题会引发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阅读,需要他们借助已有的经验去阅读和理解,对大班幼儿的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该读本篇幅适中,画面形象生动,情境变化明显,细节表情突出,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也能帮助幼儿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进行自主阅读。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与其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教育意义的、画面和语言都很美的优秀读本是高质量阅读的重要前提。
二、制定适宜的目标,正确把握早期阅读的核心价值
《指南》强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常常蕴含多层次的教育元素,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如何正确分析和解读图画书蕴含的教育意义,把握早期阅读的核心价值,都要以制定适宜的教育目标为前提,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指南》“阅读与准备”中明确的目标为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的技能这三个条块,并将之细化为三个年龄段的目标,对5-6岁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细化为以下发展目标: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对照和理解大班阶段发展目标,在全面分析、认真研读图画书和分析幼儿发展的基础上,我从三维的角度制定了如下目标:在阅读和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能较清楚、完整地讲述小象寻找工作的经历;能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内容中发现动物的明显特征与不同职业的关系;体验自主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上目标涵盖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
三、探索有效的形式,综合运用读本呈现的不同方式
一本完整的图画书由封面、扉页、环衬、书芯、封底五部分组成,书芯固然是幼儿阅读的重要部分,但是我们也应挖掘环衬、扉页上所隐含的教育元素,发挥其正式阅读前的猜测、推理等思维效应。而每一本图画书会因其内容、情节、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异,如何采取适宜的方式将图画书呈现给幼儿,是开展早期阅读的重要因素。
(一)集体阅读与自主阅读
集体阅读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对图画书获得初步、整体的印象,一般采用大书或者PPT作为主要媒介;而自主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独立观察理解画面,能从图画书上的画面、符号、文字中捕捉信息的能力,一般采用人手一册的图画书作为阅读的材料。无论是大书的集体阅读还是小书的自主阅读的方式,目的都在于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大班阅读活动《小象消防员》中,图画书第一部分呈现的是小象多次求职的经历,我采取大书集体阅读的形式,重点引导幼儿阅读图画书的开头部分,并通过“这是在哪儿?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猜猜花猫老师在给大家讲什么课?这些工作你知道是做什么的?”等问题,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为下面的自主阅读埋下伏笔。而在第3-18页中,图画书呈现的是小象屡次求职失败的经过,我采用分组自主阅读小书,并引导幼儿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可以做这份工作?小象适合做这些工作吗?为什么?”的问题,在有目的地自主阅读过程中,及时观察了解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和行为,并予以适时的回应和支持,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图画书的内容。
(二)重点画面的精读和一般画面的略读
图画书的篇幅长短不一,有的长达二三十页,不可能在一次的活动中带幼儿逐一仔细观察阅读,这就需要有所取舍。可以借助电子书或自制PPT,采用部分呈现的方式帮助幼儿重点阅读,围绕着图画书中能体现活动目标的关键画面引导幼儿进行精读,这些关键画面就是图画书本的精彩之处,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灵活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完整阅读和重点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阅读理解图画书。让幼儿在精读的过程中,在问题的引导下反复观察、思考、交流、表达,图画书的内涵就在幼儿与同伴的观点碰撞、交流、分享中慢慢明朗,进而经过老师点拨、梳理,得到提升。
在大班阅读活动《小象消防员》中,我根据教学活动目标,将20多页的图画书中的关键画面整理成12页的PPT,并将故事分为三个部分,采用完整阅读与重点阅读相结合的形式,与幼儿共同阅读,使故事的线索更加清晰,让他们在第一次的阅读活动中能理解故事内容,为自主阅读奠定基础。在分组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我选取关键画面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幼儿,采用重点阅读的方法,结合“小象波波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做什么工作的?小象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启发幼儿从小象寻找工作的经历中发现其它动物的明显特征与职业的关系,引导幼儿从关键画面、情境变化及表情细节中捕捉信息,提升阅读经验。而故事的结尾部分,我采用边猜测边讲述的方式集体略读,帮助幼儿完整理解故事内容。
四、关注学习的策略,有效提升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幼儿阅读图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童心童话与美妙而神奇的图像、色彩、文字、符号进行碰撞与交流的过程,需要幼儿运用观察、想象、理解、交流、表达、表现等方式来理解和阅读。幼儿虽然是阅读活动的主体,但他们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适宜的学习策略,才能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一)经验链接策略——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指南》中强调,阅读活动要“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幼儿图画书的阅读过程,是幼儿与图画书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理解故事内容,从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教师应充分了解和丰富幼儿的经验,以此作为幼儿理解图画书内容的背景和支撑。在大班阅读活动《小象消防员》中,大班幼儿对各种职业已有初浅的认知经验,图画书中出现的清洁工、邮递员、警察等职业能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引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设疑猜测策略——发展想象创造力
《指南》中强调“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幼儿的阅读过程应该是一个循着文本和图画所提供的信息,不断提高有意想象,大胆构建故事的过程,想象画面不能表现或延伸的内容。如在大班早期阅读《小象消防员》活动过程中,当幼儿自主阅读完故事的第一部分后,我以“小象还会不会继续找工作?你认为小象适合做什么工作?为什么?”等问题,引导幼儿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构想故事的发展,“我觉得小象可以当搬运工,因为小象力气大”“我觉得小象可以当园丁,因为小象有长长的鼻子可以吸水浇花”“我觉得小象可以当洗车工,因为小象可以用长长的鼻子喷水”……对于幼儿的大胆想象,我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学习合理预期故事发展,让阅读活动不仅仅只局限在读本本身,而是使得阅读活动更加丰满和立体。
(三)多元表现策略——提升理解表达能力
《指南》指出:“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理解和表现是阅读的主要目标,图画书中往往都会蕴含一个道理或者是一个美好的情感等待幼儿去发现和体会,对于幼儿来说运用他们喜欢的表达方式表达情感和体验,能使其在多元的表现中得到发展。故事表演、绘画等形式是幼儿最经常运用的表现方式,在幼儿对图画书《小象消防员》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以故事表演为延伸,投放头饰、道具,引导幼儿通过肢体、语言、音乐与场景等形式再现或创造表现图画书的内容,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读本的理解。绘画也是幼儿再现读本内容的主要形式,可以用“你最喜欢哪一页?”“小象消防员还适合做什么工作?”等问题引导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再现读本内容,也可引导幼儿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绘画或制作图画书,使阅读活动得到延伸。
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我们不仅要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拓展学习经验,而且更应该认真分析读本、解读幼儿、探索策略,为幼儿搭建学习的平台,让阅读成为促进幼儿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感受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