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应贯彻的几个原则

2015-02-10吴伟

关键词:操作性科学性系统性

吴伟

摘要:高职教育要兼顾高等性和职业性,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性、专业性、操作性、科学性等几个原则。文章以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为例,并结合我校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实习、就业数据予以分析说明。

关键词:高等职业 人才培养 财务管理 系统性 操作性 科学性

高等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既姓“高”,又姓“职”,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高”方面是指具有高等教育的特征,它与中等教育主要区别是知识的系统综合性和分析思辨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显著差异;“职”主要体现在专业性、操作性等方面。在课程教学方面应该以此为目标,体现这些要求。以下结合多年承担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经历和该课程的相关师生的调查以及学生的实习就业去向的实际数据,予以论述。

1 知识的系统性

不少学生毕业后在具体岗位上的一个感觉就是在校学习的书本知识似乎是没有用的。倘若再追问他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他们大抵是或多或少地列举一些零零散散的标题知识(只知道大概,不清楚具体的内容,故称之为标题知识)。如果继续问他们,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更是无从说起,因为他们似乎从来都不曾想过这样的问题。这种学习状态是貌似学了不少,其实基本没有学到,因为灌入大脑的这些片段知识并没有被有意识地消化吸收,从而形成立体、网状结构的知识体系,要用的时候更不能随意调取,于是感觉学了也没有用。

要将学完后的一门课程所对应的知识纳入并形成系统化的网状知识体系中,要靠高职学生自己揣摩、总结、提炼是很困难的事。首先,高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本来就不理想才“被迫”进入高职院校,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背后是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的极其欠缺。因此,任课教师需要深入研究自己所担任的课程,努力实现融会贯通,且尽量用精简的方式将整门课程的内容串起来。同时,在教学中将学生引导参与进来一起做完这个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比如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财务预测、财务预算、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众多内容可以归纳为四大内容、五大环节。四大内容可以通过站在企业的角度理解钱的来龙去脉而全部串联起来。而五大环节可以通过一个年度或一个项目运作为单位的经营过程得以串联。

2 多学科的交融性

任何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不是像对付考试一样,单个知识点就足够,往往涉及到不同课程的内容,因此需要对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解:这里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所学过的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应当不断去归纳、理解,二是所建立起的知识结构应当是开放性的,这需要清楚自己所建立和掌握的知识结构的边界和开放点,清楚自己未来的知识拓展方向,有需要的时候才能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掌握专业知识结构,并形成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包含学习能力在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特别重要,因为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的单位和行业来看,广泛分布于众多行业中。到一个新的行业后,对该行业的特征的学习和认识越快掌握,越容易扎根立足。有的学生通过家庭人脉资源获得的就业岗位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能力要求。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还有15%左右的学生进入全日制本科阶段的学习,在高职阶段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也会影响到后续本科阶段的学习效果。

从学生的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的一致性来看,比例相当低,仅有百分之几的学生获得毕业证后继续留在实习单位工作。这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并没有获得实习单位的肯定。通过对这些单位的走访调研,他们对学生的思考应变能力、学习能力、情商等方面较为不满意。从毕业生输出的问题可以反射出人才培养中的不足。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应该如何提升呢?

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在教学中一方面应该将之前所学过的知识或课程相关联的部分,要作为重点来处理。主要的课程有基础会计、初级会计核算、财政金融基础、经济法、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另一方面,要将与本课程相关但又不能解决或难以深入解决的问题告知学生,让他们有意识地在往后的相关课程或书籍中主动完善知识结构,这方面的知识包括税法、会计报表解读分析、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财务英语、资产评估、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要打破课程之间的人为划界。比如营运资金管理中应收账款管理的分析,内容显得复杂,理解难度也大。但如果结合经济学的最基本理念,就变得容易多了。经济学告诉我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一个决策都必定有收益,有成本。何去何从,该怎么做,取決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应收账款的原因是赊销政策的推行,为何要进行赊销?收益是增加销售,提高市场份额,减少库存数量和存货管理成本,赊销政策的成本是资金仍然被占用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可能的坏账损失,是否该推行赊销政策,关键就是比较成本和收益。对于赊销期长短的分析,仍然是遵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延长赊销期,可以增加销量,但是会增加坏账损失的概率、更多的资金占用成本、更多的管理成本,是否延长赊销期,又是根据产生的收益和成本大小做决定。剩下的数量分析完全是经济学成本收益比较法的具体展开而已。同时,这里无法深入探讨的地方有坏账损失的概率高低、现金折扣时不同客户如何选择的估计、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计算应该选用哪种利率水平……这是留给学生需要在以后的深入学习中以及工作中去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知识掌握的层次也就显得非常清楚了。

3 专业性

这里的专业性不仅指高职中的财务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区别,还应该包含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区分。这需要再次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市场的认可来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及侧重点的把握,否则,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习就业之间的脱节会显得较为严重。比如筹资部分,教材中采用列举式分别介绍每一种融资方式和渠道,并计算每一种方式的融资成本高低,对这些不同筹资方式的说明不仅平均用力,更没有充分考虑到具体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针对性。一般而言,作为高职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不会是什么大型公司,多数只能进入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流传甚久的问题,虽然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但现实中,诸多中小企业仍然在运行,说明融资问题一定是以某些方式来解决了。当然,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表述问题会更准确。说融资难,其实是说融资的成本高,首先,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因为在银行的角度,往往喜欢大型客户,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是不愿意提供资金,而是比较优势不在这里。同样的道理,大型公司企业要获得资金,很少去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因为对后者而言,与银行相比,也是没有比较优势的。解决中小企业筹资的一般不是银行,而是小额贷款公司。根据这样的分析,筹资管理的内容选取就不应该侧重于银行资金来源。另外,关于筹资成本的计算,教材的划分是筹资成本和用资成本,由于学生不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以及我国的金融管理政策,对资金借贷合同中的用资成本好理解,但是对于筹资成本就不容易理解了。教学中需要把这些真实细节加入进来,才有机会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间隙。

泛泛而谈地讲述所有的筹资方式,不如就重点针对中小企业的的筹资方式展开分析。这就要求课程内容贴近现实,注重真实问题的分析。而且抛出了真实世界的问题,不仅学生兴趣高,而且也是难得的机会培养思考分析能力。比如社会上的中小企业近期融资难度还是较大,从学生熟悉的余额宝、理财通等网络金融来看,收益率较低,多在4%左右,意味着银行体系资金并不紧,那么为何中小企业的真实筹资成本在10%以上,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央行的定向降准政策所致。定向降准是央行针对某些银行某些业务的准备金率降低,根据金融知识,这会导致银行体系的信用扩张,于是银行体系的资金增加,银行不差钱,同时,对于央行建议的行业或企业,商业银行并不乐意发放贷款,结果就是银行不缺钱,以协议存款为重要投资渠道的网络金融收益率下跌,中小企业的筹资成本继续高企。这样的引导和分析,不仅充分注入现实世界的内容,同时针对性地学习掌握了课程内容,最后还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投资能力。提升学生兴趣,学生增加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形成良性循环。

4 操作性

这里的操作性不是指对某些经济现象的分析,那是专业性及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训练的内容,而是指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完成财务管理课程相关数学计算。查阅教材附录中的系数表来完成相关计算只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因为,与时俱进,查系数只是计算器或计算机不方便的环境下使用。熟悉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操作后,个别系数的取值可以通过计算而得,无需查表。

另外,关于计算练习应尽量用真实世界的例子。比如货币时间价值部分的计算,尤其是年金的计算复杂麻烦,最好选用信用卡还款方式、房屋按揭还款方式等学生当前或未来很可能会遇到的案例,将所有的年金计算问题放进去,一层一层地推进,在“用”的过程中掌握这些复杂的计算过程。

5 科学性

科学性是只在课程教学中应注重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应有之意包括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验证含义的获取。其中一个最容易忽略的理念是任何結论必定有赖以成立的条件。条件论作为科学方法最基本的理念要求,没有被教材的作者们重视。从笔者第一次承担财务管理教学就觉得很奇怪,所有结论的出来貌似顺理成章。课程内容的阐述上很少明确指定这些计算公式或理论模型的成立条件。

比如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教材中都是阐述利润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几种情况,并且还比较各种目标的优势、不足等特征。然而,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天下绝没有不讲前提条件的优势或不足。某种指定条件下,股东权益最大化的是财务管理最可取的目标,但是换为一个未上市的小企业,单讲利润就够了。像传统教材这样的处理方式,只会引导学生去背诵、去记忆不同财务管理目标的优势、劣势。这是不加思考的学习方式,学的是不加思考的粗糙知识。

比如利润最大化为例,在中小企业的经营中,老板将在外请客(该客人与公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餐饮费拿回公司处理。作为财务人员,按照利润最大化,肯定要拒绝报账处理。但是接下来,这个财务人员很可能被老板赶走了。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很多时候都是老板改进生活福利的一种方式,他追求的是自身或家庭效用水平最大化,至于企业是否盈利根本不重要。现实中,不少中小企业利润零申报(本来有正数的利润也通过其他账务处理方式减少了)不是没有道理的。外人不明就里,可能还会问利润一直为零的企业怎么还存在呢?因此,财务管理的课程知识应用于现实时,要活学活用,认真思考其使用的前提条件。这会提升科学素养。

本文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说明高职的课程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原则,如果每门课程都切切实实做到了这些要求,相信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效果会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曹文华,张书芳,张原.“求职”还是“求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研究[J].职教论坛,2013(35).

[2]许春辉.高等职业教育重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J].编辑学刊,2014(2).

[3]王桂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20).

[4]王虹英,王书果.高职院校《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设计探讨[J].商业会计,2011(2).

[5]孙耀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

猜你喜欢

操作性科学性系统性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论社会保障绩效治理的操作性路径
杜威“反省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操作性另解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招生考试指标的研究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少年拓展基地操作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