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军人好发十二指肠淤滞症的原因和临床诊治探析

2015-02-10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1期
关键词:钡餐松解术肠系膜

吴 萌

年轻军人好发十二指肠淤滞症的原因和临床诊治探析

吴 萌

目的 探讨年轻军人好发十二指肠淤滞症的原因和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并确诊为十二指肠淤滞症的33例军人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原因和临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经保守治疗,26例患者体质量由(46.82±2.09)kg 增加至(61.08±1.76)kg(t=26.612,P<0.001);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饮食逐渐恢复正常。7 例保守治疗无效者接受手术治疗(3例行屈氏韧带松解术,2例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2例行肠系膜上动脉牵拉术),体质量由(46.07±2.53)kg增加至(60.14±2.08)kg(t=11.366,P<0.001);症状均消失,痊愈出院。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复发率为0%。结论 军人中十二指肠淤滞症好发于年轻者,与训练强度大、体质较差、消化功能障碍及营养摄入相对不足等有关,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以避免漏诊和误诊,首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十二指肠淤滞症;年轻;军人;原因

十二指肠淤滞症又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Wilkie综合症和铸造综合症,由于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对十二指肠水平部或者升部造成压迫导致十二指肠发生间歇性慢性肠梗阻[1]。该病临床表现为上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临床实践发现,部队中十二直肠淤滞症以年轻军人多见[2]。现回顾性分析近5年十二直肠淤滞症相关病例资料,对其原因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并确诊为十二指肠淤滞症的33例军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18~37岁,平均(24.08±2.73)岁;病程为1个月~2年。

1.2 临床表现 餐后恶心、呕吐表现14例,腹胀、腹痛表现7例,进行性消瘦表现2例,肠梗阻表现3例,营养不良、贫血2例,腹泻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例,腹部包块1例,神经性呕吐1例,电解质紊乱原因待查为主诉1例。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乏力、纳差、反酸、早饱及嗳气等临床表现。合并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4例,合并肠易激综合症1例,合并甲亢1例。患者症状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体质量变化不一,症状轻者体质量无明显变化,症状重者体质量下降最多达14 kg。

1.3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接受行立位腹部X线检查,见肠胀气、气液平面。钡餐造影确诊23例,表现为钡剂于十二指肠水平部通过障碍,邻近肠管不同程度扩张,出现逆蠕动波和钟摆样运动,可见典型“笔杆症”。钡餐造影提示9例胃下垂,3例无张力胃、胃潴留,1例瀑布胃。钡餐造影未确诊者中8例加行CT血管成像(CTA)确诊,2例加行彩超确诊。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接受保守治疗,由主管医师指导调整体位为胸膝位或俯卧位,并补充营养。如无效或复发,则行手术治疗,包括屈氏韧带松解术[3,4]、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5]、肠系膜上动脉牵拉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保守治疗,26例患者体质量由(46.82±2.09)kg增加至(61.08±1.76)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12,P<0.001);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饮食逐渐恢复正常。7例保守治疗无效者接受手术治疗(3例行屈氏韧带松解术,2例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2例行肠系膜上动脉牵拉术),体质量由(46.07±2.53)kg增加至(60.14±2.08)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66,P<0.001);症状均消失,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复发率为0%。

3 讨论

十二指肠淤滞症即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对十二指肠水平部或者升部造成压迫,导致十二指肠梗阻,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6]。首例十二指肠淤滞症患者由Rokitansky发现并提出,据今有一百多年历史。

军人由于其职业特殊性,再加上年轻人身体素质相对较弱,容易发生十二指肠淤滞综合症。本研究数据显示,军人中十二指肠淤滞症发病年龄介于18和37岁之间,中位年龄为24.08,提示该病发病年龄较小,以年轻人为主。究其原因,结合军人职业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点:①训练强度较大,身体消耗较严重;②营养补充不足,摄入不足以弥补消耗;③存在消化系统等基础疾病,影响营养吸收;④体质量较轻,体质量指数未达标。

十二指肠淤滞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往往凭临床经验进行诊断,这些均造成十二指肠淤滞症漏诊、误诊事件频发。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钡餐造影、腹部彩超、CT、血管造影等检查均可为十二指肠淤滞症的诊断提供线索。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应用较多,可直观显示十二指肠通畅及蠕动情况。由于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也可出现类似十二指肠淤滞症的造影表现,故需鉴别以免误诊。CT可通过血管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的位置以及与十二指肠的关系,并由此测量SMA角度,但十二指肠梗阻和蠕动情况不能直观显示,存在不足[7]。彩超可探测SMA角度、十二指肠发生梗阻部位的宽度,但由于SMA<15°的诊断标准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患者,存在漏诊的情况。由此可见,单一影像学检查均存在不足,可造成误诊或漏诊,故临床表现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彩超/CTA)可考虑为十二指肠淤滞症确诊的首选方法。

由于十二指肠淤滞症患者均有体型瘦长的特点,在变化体位及增加体质量等保守治疗后,症状均可得到缓解。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先推荐采用保守治疗,大多数患者脂肪结缔组织增多后症状均能得到改善。如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反复、体质极差,则应考虑选择手术治疗,常见术式为屈氏韧带松解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肠系膜上动脉牵拉术。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均缓解,随访均未复发。由此可见,手术治疗十二直肠淤滞症效果可靠。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腹腔镜下治疗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得到推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综上所述,军人中十二指肠淤滞症好发于年轻者,与训练强度大、体质较差、消化功能障碍及营养摄入相对不足等有关,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以避免漏诊和误诊,首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1]Au-Yong I,Watson N F,Boereboom C L,et al.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 Superior Mesentefic Artery Syndrome variant secondary to traumatic psendoaneurysm[J].World J Emerg Surg,2010,5:7.

[2]陈盛鹏,王满,高飞,等.我院军人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情况分析[J].2008,6(3):363.

[3]徐振辕,齐生伟,贺占青,等.屈氏韧带松解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22例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6):52.

[4]孔赤寰,李龙,李颀,等.腹腔镜下屈氏韧带松解治疗小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九例[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10):789-790.

[5]杨维良,张新晨,孙东升,等.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评价[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9):673-677.

[6]Sato H,Tanaka T.Acute gastric dilatation due to a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an autopsy case[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BMC Gastroenterol,2014,14:37.

[7]谭克平,李军,张雪雁,等.CT对十二指肠淤滞症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相关性研究[J].2014,5(1):51-52.

作者单位:475000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R656.6

B

猜你喜欢

钡餐松解术肠系膜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CT 扫描及X-线钡餐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比较分析
X线钡餐造影在早期食管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银质针松解术结合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疼痛的临床观察
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白良川副教授运用“T”形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病针灸取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