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医药保健价值与三因学说探析

2015-02-10李淦昌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藏医青藏高原

李淦昌

(1.东莞国药集团常平医药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523588;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藏医药保健价值与三因学说探析

李淦昌1,2

(1.东莞国药集团常平医药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523588;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广袤富饶的青藏高原是藏民族生活繁衍的圣地,其中神奇的藏医藏药与雄奇的雪山草原、冰川雪峰齐名,如耳熟能详的冬虫夏草、藏红花、雪莲、红景天等。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造就了藏药的神奇疗效和藏医学的博大精深,在藏医理论体系中,“隆”“赤巴”和“培根”称为“三因”,组成人体的三种因素,即藏医理论的核心。从青藏高原的地理和气候特征着手,探讨藏药及藏医三因学说的保健价值。

藏医藏药;三因学说;保健价值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的美誉。青藏高原北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连青海、四川,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 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由于地形和气候特征的复杂多样性,造就了青藏高原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和珍稀野生动物,形成极为丰富的药材资源。自古以来,藏族人民就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并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和藏医学。从青藏高原的地理和气候特征着手,对藏药及藏医三因学说的保健价值进行综述。

1 青藏高原地形与气候特点

1.1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域辽阔,面积超过250 万km2,平均海拔4 000~5 000m,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部分地区。

1.2 青藏高原气候特征

西藏高原地区俗称雪域,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深谷,还有荒漠草原,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独特的高原气候特征。青藏高原气候大体上呈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不过,由于海拔垂直变化大,西藏高原地区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小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当地有较为形象的说法,即“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此外,高海拔还造成了西藏地区空气稀薄,平均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2%~65.4%,约150~170g/m3。高海拔也造成西藏地区气温偏低、降水稀少、紫外线辐射强烈等特点,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太阳辐射强1/3甚至1倍以上,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整体而言,西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呈空气密度小、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大的特点,雨量少,冬季不太冷、夏季不太热,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导致气温常年相差不大、日夜相差较大。

2 藏药材资源概况

由于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青藏高原地区的中药材资源极其丰富。据统计,天然藏药材超过2 300种,其中植物类2 085种,动物类159种,矿物类50余种,这些珍贵药材分布在2 500~5 000m的广大高山、裸岩、灌木丛地带,著名的有冬虫夏草、红景天、高原灵芝、西藏延龄草、胡黄连、天麻、雪莲等。雪域药材主要生长在高寒缺氧地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其有效成分含量高,疗效神奇,主要因为西藏地处高海拔地区药材生长于低温、强太阳辐射、生境基质不稳定等环境下,药材生长周期长,具有耐寒、抗旱、生命力顽强及耐缺氧、光合作用强、有效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高等特点。同时由于特殊的地质原因,药物含有人体必不可少的金属微量元素,保健价值高。此外,雪域高原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人烟稀少,藏药材受到的人为影响较小,具有天然纯净无污染、有效物质积累高、药效持久等特点。

3 藏医学溯源

西藏高原地区独特的地形与气候特点,造就了藏药材独特的资源优势,又孕育了藏医学独特的医学思想。

藏医学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世纪,出现过一名叫聂赤赞布的藏王,据说曾提出六个疑点,有一位叫孜拉嘎玛跃德的高人回答到:有毒就有药。说明藏医药很早就有“毒可成药、以毒攻毒”的医理,与传统中医的“是药三分毒”理念不谋而合,藏王聂赤赞布时期还出现了一代名医杰普赤西,运用以毒攻毒的理论研制出“吐迥旺日”药丸,据传具有起死回生的神效。到4世纪的拉妥妥日时期,著名藏医师通格妥觉坚随从父亲嘎启比奇学习了印度医学,并将其精髓纳入藏医体系,极大丰富了藏医理论和实践,其治法采用寒病热治、热病寒治的原理。根据史料记载显示,当时的曾通格妥觉坚曾在一名叫莫龙衮巴扎的患者眼睛上开刀动手术,说明曾通格妥觉坚已能够进行复杂的外科手术;史料还记载一名叫仲年德乌的毒龙麻风病患者,为避免家属受到感染,离家索居于地下塘穴。上述史实和传说表明,那个时代的藏医师及其医疗技术和预防疾病的理念已较为成熟,甚至达到较高水平。

4 藏医理论体系概述

在藏医理论体系中,“隆”“赤巴”和“培根”称为“三因”,组成了人体的三种因素,也是藏医理论的核心。

藏医认为,“隆” 主呼吸、肢体活动、感觉思维、排泄,是推动人体正常生理的动力,相当于中医的“气”“风”,其作用和含义更广泛。从病理上讲,“隆”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分为心隆、头隆、肺隆、胃隆、小肠和大肠隆、肾隆、骨隆等疾病;“隆”还可能并发其他疾病,造成培隆、血隆、赤隆等多种合并症。

藏医认为,“赤巴” 的生理功能是产生热、调节体温、帮助消化,相当于中医的“火”,其作用和含义有所不同且更加广泛。“赤巴”依病理的不同,会导致颜面、身热、皮肤、巩膜及小便发黄、口渴、呕吐下泻、腹部胀满、喜凉恶热等症状。

藏医认为,“培根” 的生理功能为运化食物、调节体液等,相当于中医的“水”“土”,其含义和作用更加广泛。若培根失调,在病理方面可引起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和体液失调、肾衰;“培根”若与培隆、培赤共同作用,相互影响,会形成多种复杂疾病。

5 藏医保健思想与三因

藏医认为,一切疾病与“隆”“赤巴”和“培根”三因有关,故保健也应从三因入手,首要问题是维护人体内脏器官的正常运转。

5.1 藏医心脏保健

藏医认为,心为五脏之首,像国王一样端坐在胸腔正中,位居人体胸腔上部肺叶之间,使血等精华遍布全身。心是五元中空元素的精华所藏之处,是三因中隆和培根的基地,一旦隆、赤巴和培根三因紊乱,会出现神志不清、意识模糊、喜怒无常、精神萎靡、健忘及倦怠无力、面色苍白、容光失华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质量。因此,该类疾病要认真预防,及时治疗,可内服并外涂三果药酥,或内服豆蔻为主的药酥,并在风窍涂油按摩;饮食宜性热有营养;起居行为宜处温暖的地方,多睡眠及话悦耳,保持心情愉快,防治心悸动疗效甚佳。

5.2 藏医肝脏保健

藏医认为,肝脏如同心君的后妃一样,在人体胸腔右下侧,是五元中之火元素精华所藏之处。食物精微在胃部消化分解,其精华通过联络脉道进入肝脏,在居于肝脏的变色赤巴作用下生化成精华和糟粕,精华生化为血液,血液通过脉道依次生化成肌肉、脂肪、骨、髓、精液等;糟粕为胆汁,运送至胆囊,因此肝为藏血之脏,是血液所依存的基础。

生活中进食辛酸等食物,伤害肝脏,尤其是未煮熟的肉等,再加上剧烈运动和劳累过度,致使隆、赤巴、培根、血等紊乱和三因合失调,是肝脏发病的根本原因。

因此,保护肝脏较为关键。藏医认为防治肝病,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饮食,不宜过量进食辛辣、过酸等伤害肝脏的食物,千万注意不可进食未煮熟的肉类、蔬菜等,不要饮食酸酒等腐变食品,宜进食新鲜、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二是注意起居行为,不宜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损伤肝脏或致使三因紊乱,诱发肝脏疾病。三是讲究卫生,注意防止感染。四是注意用药物保肝,岩精和红花是防治肝脏疾病的良药,用红花代茶喝,可防治肝病。

若腰部疼痛,活动时更痛且刺痛,或右髋骨头麻木、干燥酸痛、腰部发热、下半身所有筋络疼痛等,要及时检查是否有肝脏肿大,可用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宽筋藤等配制成散内服,或用茜草、紫草茸、岩精、熊胆等配制成散内服。在热完全清退后,进食热性有营养的新鲜食物,禁忌酸腐饮食,起居行为忌剧烈运动和劳累。

若出现恶寒打战,其后肝区疼痛、眼睛变红、肝脏胀大、剧渴引饮、脸面油润、鼻蛆、尿色或红或黄、尿臊味浓、尿热气大、饮酒或烤火晒太阳后甚痛、舌干燥、身体发僵且午后更严重等,要注意防治肝热,及时就医,内服药物。同时,要注意饮食和起居行为的调养,禁辛酸饮食,禁烤火、晒太阳、剧烈运动、劳累等。

此外,凌晨1点至3点时间段,肝经当令,也是肝气血最旺的时候,人体内部阴气下降,阳气继续上升,一切活动应配合该过程,不要违逆。

5.3 藏医脾脏保健

藏医认为,脾脏如同心君的小妃一样,为土的精气所依处,位于人体体腔左侧,与胃相表里,是血等精华依存之处,可消化食物等。饮食经脾胃消化后,其精华物质经吸收后输送入肝。

藏医认为,脾病的产生多与生活习惯有关,若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受潮湿、寒风或衣物单薄着凉受寒、剧烈运动、劳累等影响,会伤害脾脏。若脾脏受损,会减弱胃的消化能力,食欲减退,身体各部营养不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从脾病致病因素来看,食物不消化是病根。因此,保护脾脏要注意饮食,进食易消化的食物。要防止食物不消化现象,一旦出现食物不消化,要严防受潮湿侵袭,尤其是长夏湿潮季节,更要注意保护脾脏;要严防寒风吹袭,着凉受寒,尤其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保护脾脏不受寒冷侵袭极为重要;防止剧烈运动、过度劳累伤及脾脏。

藏医认为,草果、荜拔是防治脾病的良药。青藏高原地区居民在熬奶茶时放入一两颗草果,可使奶茶别有一番香味,更重要的是保护脾脏,预防脾病。

5.4 藏医肺脏保健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西医认为,呼吸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肺由反复分支的支气管和肺泡组成,其生理功能是进行人体与大自然的气体交换。藏医认为,肺为心君之大臣,为风的精气和气息所依处,在人体胸腔上部,为气息所依之处,吐身体内陈旧之气,纳新鲜之气。尽管三种说法不一,但“肺主气,司呼吸”的看法是一致的。

肺部较易染上疾病,因为肺在吸入空气的同时也带入一些微尘和细菌。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种机能的衰退,肺部感染的概率会增大,诱发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性更大。由于进食腐变的肉类、酒等酸性饮食,或吸烟,或感染流感病毒,或剧烈运动、劳累过度等,致使身体三因和合失调,遂诱发肺病。

藏医认为,肺病防治宜进食性凉、质轻的食物,禁辛酸食品、葱、蒜、肉及腐变食品、烧焦食品等,忌吸烟酗酒,宜在空气新鲜的时候于环境优美的地方散步、悠闲静养、吸收新鲜空气等,忌使身体和合紊乱的剧烈运动和劳累,避免在风沙灰尘大、人群密集地方久留,严防传染。《寿世经颂》中云:“呼吸不要久憋气,忧伤不可长压抑”,“莫让冷风凉风吹,切忌尸气烟气熏”。

肺部疾病对人体的健康和养生益寿危害较大,必须认真防治。竹黄是防治肺病的良药,可泡水饮用。

5.4 藏医肾脏保健

肾是五元中水元素精华所藏之处,居于腹内第十四椎骨左右,两旁各一个,是培根依据的主要部位。肾主水,具有调节体内水液、湿度和控制小便排泄及明听觉等功能。肾还可藏精,肾若虚衰,封藏不固,往往会导致遗精、滑精等生殖功能的病变。水元素之精华藏于肾,其糟粕聚积于膀胱,故肾与膀胱相表里。肾开窍于耳,耳的听觉功能主要赖于肾精滋养,肾精虚衰会影响到听力减退,造成耳鸣、耳聋。

肾脏在人体体腔的下部,分别位于左右髓骨处,藏医比喻为心君支撑外庭的两位大臣,为水的精气和湿润所依处,功能为向全身输送体内水分精华,经由尿道输泄其糟粕于膀胱。中医认为,脑为髓之海而肾主骨生髓,肾主水,膀胱为津液之府,此二经为表里,而水行于小肠入胞(膀胱)者为小便,其主要生理功能为生成和排出尿液,把体内大量代谢物排出体外。两者说法不大一样,但排出尿液及代谢产物糟粕的观点是一致的。

由于跌打损伤、踢伤、负重劳累、潮湿寒冷、水中作业、剧烈跳跑、扭伤筋脉、劳累过度、过食甘味等,会使肾脏受到伤害。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功能随之变化:肾脏本身重量在40~80岁期间要减少约20%;70岁以后肾髓质部分的纤维化更加明显;25岁以后肾单位的数量逐渐减少,到85岁时约减少到原有数量的30%~40%;肾脏血流量在40岁以后每10年约减少10%;肾小管的细胞数目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排泄和再吸收功能均日趋降低;肾小球的滤过率在40岁以后每年下降1%。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肾脏本身也在变化,到一定的年龄肾脏功能日趋衰退,老年更易发生肾脏疾病。肾脏最常见疾病有肾炎、肾损、肾下坠、肾痛风等。

为保护肾脏,要防治肾脏疾病,才能养生益寿,除注意饮食、起居行为等调养外,还要注意采用药物养肾保肾。饮食不宜过量进食甘味和咸味食物;平时生活中注意不要跌打损伤、被马等牲畜踢伤、负重劳累、久居潮湿寒冷之地、在水中作业、剧烈跳动、劳累过度及扭伤筋脉等。小豆花和白刀豆是防治肾脏疾病的良药,可根据肾的寒热选用,作为保健食品。小豆花味甘,性凉而腻,功效清热养肾,防治肾热、肾疥等。白刀豆味辛而苦,性温而轻,功效为养肾生阳,可防治肾阳衰弱、肾功能衰退、尿频、寒证,肾寒者宜用白刀豆花。

如若肾区久痛,身上发痒,久行久坐时膝盖和脚面等肿胀,要及时检查是否肾下垂,除及时就医治疗外,宜用药浴或天然矿泉水浴。

肾热或肾寒,后期皆宜内服五根药酥滋补,禁忌乳食、甘味和咸味食品、腐变等食品,宜进食热性有营养的食物,如蒺藜酒、发酵糌粑糕;起居行为禁寒湿、水中作业,宜处干燥之地休养。在青藏高原高寒气候中,尤其在野外工作,应注意保护肾、腰不受湿寒侵袭。

6 结语

除了以上具体的五脏养生保健方法外,藏医还特别强调养生先养德,认为这才是最根本的养生方法。因为德不仅体现在一个人的精神操守方面,更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方面。藏族医学理论与其宗教信仰密不可分,更加强调道德的实践,也就是正法行为。

藏医学认为,益年延寿第一要义是与人和善,做有利于他人的事。美国加州大学、耶鲁大学和密西根大学曾联合开展一个名为“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的课题研究,跟踪调查近万名居民,结果显示:一个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相较于心怀恶意、损人利己、与他人相处不融洽者预期寿命更长。其中不能与人为善者,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2倍,男性更是如此,且结果与种族、收入高低、体育锻炼及生活作风等没有相关性。因此,研究学者得出一致结论:善恶影响人的寿命。这与藏医两千年前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也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藏医学的博大精深。

综上所述,藏医学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是严酷自然环境中藏族人民与各种疾病作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国医学宝库的璀璨明珠及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后,传统与现代、守成与创新的矛盾日益突出,藏医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我们相信藏医学与诸多现代医疗体系的相互借鉴和结合,必将推动藏医事业的良性发展,更好地为藏族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1] 边巴次仁,魏冬.藏医经典中宗教内容的现代诠释趋向——从藏医药文化现代传承者的角度看[J].中医教育,2014,33(6):8-10.

[2] 德吉.藏医药的起源与发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1,7(4):41-42.

[3] 丹增. 西藏藏医药事业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西藏:中文版,1997(1):36-37.

[4] 《家庭医药》编辑部.走近藏医药[J].家庭医药,2007(11):30.

[5] 黄福开. 藏医药产业化与西部大开发[J]. 中国藏学,2000(2):3-11.

[6] 仁增拉姆,次仁顿单.藏医药传承与发展新思路[J].西藏科技,2007(4):33-34.

[7] 阿嘎.民族医藏医药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C].2011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19-21.

[8] 罗小文,谭睿,顾健,等.四川藏区藏医药发展状况调查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2,8(8):1-2.

[9] 藏医药:治疗疾病新选择[J]. 家庭医药,2010(4):24-25.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4-14

李淦昌(1973-),男,广东省东莞国药集团常平医药有限公司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药品管理。

R291.4

A

1673-2197(2015)14-0028-03

10.11954/ytctyy.201514012

猜你喜欢

藏医青藏高原
破解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密码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人面岩画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藏医涂擦疗法浅析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藏医《四部医典》对大骨节病的认识
藏医体外疗法治疗急诊眩晕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