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例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5-02-09王新月
王新月
摘要: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育研究方式,但未能在中等职业学校得到有效推行。文章针对课例研究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结合江苏省职业教育“五课”教研工作与“两课”评比活动,进行课例研究“职教化”实践。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课例研究;“五课”教研;“两课”评比
2013年9月20日,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把“终身学习”作为“基本理念”之一,要求教师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课例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育研究方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课例研究在职校推行情况不理想,开展不够广泛与深入。2010年10月,江苏省教科院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全省职业教育“五课”(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教研工作与“两课”(示范课、研究课)评比活动。活动“以评促进”,推动教师成长为课程的开发者、信息的加工者和情境的设计者。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将“两课”评比活动与职校课例研究相结合,将职教课例研究做实做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课例研究实施现状
(一)校级层面
目前,国内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同构)等形式开展课例研究。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研究是指教师针对某个课例,在多次教学体验中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完善教学设计,从而改进教学研究。多人同课异构是同年级的教师选定课题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和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设计,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听完课后集体进行分析研讨。本地某四星级中专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校级公开课开设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开设公开课并无尽量选择相同课题的要求,教师也并无此意识。
(二)区域层面
近两年来,随着课例研究的逐步推行,市级职教教研部门也尝试在苏州市大范围内开展了一些课例研究活动。除了传统的市级优质课评比采用参赛选手相同课题的方式,可以视作“多人同课异构”的情形之外。2012—2013学年,苏州教科院职教所分专业组织开展了现代制造类(机电)、现代制造类(电子)、财经商贸类、餐旅烹饪类等主要专业的“同题异构”专题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为时1天,4名教师针对相同课题进行执教,课后由执教教师谈设计思路、该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点评、参与听课的教师集体评课。
(三)理论研究
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www.cnki.net)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结果如表2所示。
而张聪慧在《“课例研究”近十年研究现状的内容分析》一文中得到2003—2012年课例研究论文144篇,分年度统计,如表3所示。
学科学段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
由表2、表3、表4可见,课例研究在中、高职起步晚、开展少,且以公共基础课为多数,专业课数量很少。而且课例研究在中、高职的研究主体基本是教师个人,几乎未见专职教学研究人员在这个领域的工作成果。
总而言之,课例研究在中等职业学校并未得到真正推行,无论是职教教研部门还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个人,都没能真正接受这种在普教领域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并应用推广的有效教研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课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职业学校课程门类多、学情差异明显,直接影响到校内课例研究工作的开展
如前所述,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研究其前提条件是至少要有两名以上(最好三名以上)教师任教于相同学科,且学情相近。但以上两个条件目前在大多数职业学校并不具备。以本地区某四星级中专校机电专业部为例:该部现有5个专业,17名专业教师,每名教师每学期同时担任2-3门专业课程教学。由于专业多而教师少,任教同一门课程的老师通常只有2人,且均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
同时,随着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试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苏州市大力开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实践,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使得学生就读的层次更丰富多样,往往同一届相同专业的班级属于不同招生批次,生源不相同,学情差异明显。例如,机电工程部现有的两个2013级机电专业班级,一个是对口单招班,另一个是“3+3”试点班,录取分数线相差近40分。这样的学情直接造成了公共基础课教师进行“多人同课异构”的障碍。
(二)区域范围职业院校错位发展,直接导致了校际课例研究实施不深入
2011年5月起,苏州市启动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通过三年的创建,从优化布局、做大做强、对接产业的角度出发,全市形成了以国际教育园为龙头,每个县级市都有1~3所高职院校和1~3所主体型、规模型、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新格局,推动职业院校联动发展、错位发展。各职业学校均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重点专业,走特色发展之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形成了校际之间相同专业师资水平不均衡的情形。例如,苏州地区营销专业骨干教师基本都集中在张家港市,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龙头老大”则非苏州旅游财经学校莫属。
苏州教科院职教所组织开展了市级“同题异构”主题教研活动,集中进行了开课、评课活动,以期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这样的教研活动主要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一是从开展次数到参与人数都很有限;二是教师的反思及评课教师的反馈是否能够在后续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未为可知。这样一来,就会降低课例研究活动的实效性及优质课例的辐射作用。
(三)职业教育专职教研力量薄弱,直接导致了对区域课例研究推动乏力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职业教育的教育科研和教学指导任务日益繁重,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职教教研员队伍,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等工作,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是引领和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水平,推进课程和教材建设,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实效性的有力保障。endprint
职教教研员的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面向学校——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内涵水平。(2)面向教师——辅导教师参加各项教学业务相关赛事(其中仅江苏省级常规性重大赛事就包括师生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创新大赛、职教论坛征文比赛及“两课”评比等),提高教学研究工作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力职校师资水平的提升。(3)面向学生——一方面研究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另一方面研究江苏省职教学业水平测试。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匹配的是目前薄弱的职教教研力量:目前苏州市有中职学校33所(其中代管学校6所),另有技工院校10所,2012年底在校生10.53万人。而全苏州大市范围内专职职教教研员仅有13人;截至2013年9月,吴江区中职在校生5 821人,开设专业25个,在职在编专任教师人数为295人,而区专职职教教研员仅1人。一次完整的课例研究活动,至少要完成从设计到课堂执教再到课后评课这样两轮甚至三轮的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目前职教师资严重缺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很难常规性地组织落实开展。
中等职业学校课例研究对策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目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有专任教师88.09万人,承担着2 113.69万名在校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对于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借助“课例研究”这一有力工具,实现对职教教师专业成长及对职教课改工作的大力推进,成为了摆在广大职教教研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十二五”以来,江苏省组织开展了全省职业教育“五课”教研工作与“两课”评比活动,其无论从活动内容、实施步骤及活动功能方面均与课例研究存在紧密的逻辑联系。因此,笔者在工作中以“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为抓手,对职校课例研究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以赛促进,促使职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个人重视并参与到校内课例研究活动中来
作为一项省级教学业务重大活动,“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定期举行,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业务管理部门均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比赛成绩列入各项考核或评比指标。例如,《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中明确列出:“2-2-3示范课与研究课:有1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示范课或研究课”、“3-2-3培训与教科研:制定‘五课教研工作方案,普遍开展‘五课教研和校本培训”。
苏州市级学科带头人评比条件及名师工作室评定条件中也明确将教师个人“两课”比赛成绩作为业务能力指标。这些举措都大大提高了学校及教师个人对“五课”教研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为校内课例研究创造了良好氛围。在具体实践时,由教龄在10年左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纲,精心选择本专业核心课程中的重要单元,由教研组骨干教师组成团队集体完成单元教学设计后实施“上课、听课、评课、反思、反馈、改进”等环节。从2011年至2015年,每个专业至少将有5名教师轮流执教,而校本教研活动也围绕“五课”教研这一明确主题有条不紊地开展,将课例研究活动落到了实处。
(二)区域层面围绕“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开展的校际教研活动更加深入、持久、有实效
由于职教的特点,校际的听课评课活动开展有很多实际困难。但“两课”评比将上课环节放在赛前本校完成,比赛时选手只需提交教案并进行现场说课和答辩。这样的“简化”是一种科学的折衷,既保证了不脱离课堂教学的根基,又能够将具体教学环境的限制降至最低。这样一来,选手能在备赛参赛过程中真正将“一课多轮”落到实处。同时,每名能够参加省赛的教师都经过了校级、县市区级到市级的层层选拔,可谓“过五关斩六将”。
为了使选手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各学校、各级教研部门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专题教研活动,例如,请专家进行讲座、集中区域内骨干教师集体摩课、到外校观摩学习等。由于这类教研活动针对性强,参与的教师积极性高,活动效果好。最终历经磨炼打造出的课例质量自然很高,作为优质教学资源供其他教师研究学习推广,实现了以点带面,共同成长。
(三)教研员以“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为抓手,能更科学高效地整合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工作
在倡导学校办学个性、主体性的今天,传统的全区性、集中式教研或面上教研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了。教研员需要更多地考虑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要确立学校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走向校本教研。江苏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旨在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教学常规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给教师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是提高教师和教师群体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是经验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有效校本教研的一个抓手。通过“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既能够推动职教课改进入课堂,又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同行、骨干教师、教学专家等多方面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有效地缓解了教研员个人力量不足的矛盾。
结语
藉由“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的契机,进行课例研究“职教化”实践,使课例研究真正走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走进广大职校教师的心中,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课例研究对学校及个人发展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将课例研究的种子播种到职教的土壤中,通过广大职教人的共同努力,更好地实现“职教化”、“本土化”,开出有职教特色的鲜艳花朵,在职教这片广袤的疆域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陆超群.课例研究: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0):38-39.
[2]张聪慧.“课例研究”近十年研究现状的内容分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1):100-101.
[3]苏州市教育局.承载使凝聚共识落实行动创新发展[EB/OL].[2013-12-05].http://www.ec.js.edu.cn/art/2013/12/5/art_10623_140150.html.
[4]黄浩.中职教师首次有了专业标准[N].中国教师报,2013-10-09(3).
(责任编辑:王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