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关系视角下高职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保障机制研究

2015-02-09石琳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保障机制资源共享

石琳

摘要:分析了高职实训基地实训资源共享的必要性,结合连云港职业教育区域发展现状,从公共关系的视角提出了实现高职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若干保障机制。

关键词:公共关系视角;高职;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107-04

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基地建设主体缺乏相互间的有效协作,导致同一区域建设有多个相似实训基地的现象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但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使所建设的实训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孵化效用。因此,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必须走集约化道路,实现区域内实训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以确保实训环节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高职实训基地实训资源的内涵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各级各类实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依托于职业岗位需求进行课程开发,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特点是工学结合,实习实践活动较多,为此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兴建各类针对性较强、设备先进的实训基地,以巩固实际教学效果,使学生毕业后更快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可以看出,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硬件。其基本功能为: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认证、行业交流等的重要场所。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实训资源即是指存在于实训基地中的所有适用于实验、实训、实践教学等各功能环节的物理设施和数字资源。其中,物理设施包括各种教学基地、实训室、实验室及其中的可见物化设备,如物流专业实训环节中的托盘、叉车、立体式货架、传送带,各式流转的单据等;数字资源是关于实验实训实践的教学项目、虚拟软件、模拟软件、操作录像的教学材料,如机加工3维教学模拟软件,会计电算化上机仿真题库及隐性知识资源。

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市高职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目前,众多职业院校已建设有功能较为完整的实训基地或场所,如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60余个校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拥有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电子商务3个实训基地;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拥有旅游管理、生化制药2个实验实训基地。

连云港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众多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目前,高职实训基地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政府资金、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缺陷。由于政府宏观层面的指导规划政策相对匮乏,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不同主体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缺乏有效衔接与合作的现象。资金的分流,导致建成后的实训基地普遍存在实训项目场地过小,实训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实训内容和设备的高新技术含量不充分,设备利用率较低、使用、管理和维护成本过高等特点。

第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目前,实训基地的管理手段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理念与思路更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没有真正体现“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这严重制约了实训基地的更好地发展。

第三,开放有限,实训效果亟待改善。实训基地遵循了传统实训的做法,各项实训安排限定于课表布置,实训基地闲置时间较长,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低,极大影响了学生实训实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实训效果。对外开放方面,少数共享型实训基地尽管与外部企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具体操作运行过程中混乱低效,造成很多合作项目虎头蛇尾。

为了尽快解决上述问题,努力提升实训基地建设的水平,提高实训资源开放程度,优化管理模式,克服优秀实训教师有限的现状,根本方法是通过实现实训基地区域共享,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集约化构建、发展与运行公共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

公共关系即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主要是指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环境、主体、客体、媒介”四大要素。而实训基地正如同组织机构与外界公众环境的沟通与传播,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公共关系的研究。

为保障实训资源实现共享,从宏观环境(环境)、共享战略联盟(主体)、实训资源(客体)和管理、技术支撑平台(媒介)四大目标要素(如图1所示)着手研究实训资源共享机制。

其中,宏观环境指与区域内高职教育相关,尤其是与实训基地发展相关的宏观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共享战略联盟是实训基地的各使用主体,各主体间通过有效紧密的衔接构建起战略联盟,以实现共建、共管、共用、共发展;实训资源即是指实训基地中的各项实训设备与模拟软件等;管理、技术支撑平台是实现查询、管理实训资源、规划、分配实训资源、使用、评价实训资源等功能的媒介。根据四大要素相互间的作用机制,可将实训资源研究共享机制归纳为六大机制(如图2所示)。

(一)政策引导机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涉及国家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要实现区域内实训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是建立覆盖社会的高职教育共享合作战略,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机制保障实训资源的区域共建、共管、共用、共享。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问题,国家、地方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保障措施,为建设实训基地,配备实训资源并实现良性运作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国家将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开放实训基地;《江苏省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指出,从2004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5 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建设,被认定为省级实训基地的,省财政每个基地资助400万元,对列入国家级实训基地的,省财政按与中央财政专项1∶1比例投入配套经费;《连云港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把连云港科教创业园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职教园区,把市、县(区)六个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国家和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正是基于这些宏观政策的引导,在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连云港市职业教育近年来快速发展。endprint

(二)战略联盟机制

建立实训资源共享战略联盟机制,重点是充分吸纳各地、各类实训基地建立联盟。凭借联盟机制,充分利用各类机构的独特实训设施设备资源和人才优势,逐步建设成为全新的合作、共享的实训体系。具体可以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开展完成,如图3所示。

为逐步健全和完善实训资源共享体系,纵向上,主要依托市政府机关,大力发展和争取区域内从事高职教育、实训实践、鉴定认证的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加入共享战略联盟;横向上,利用联盟成员专享特色资源的方式,争取和吸引区域内各实训需求主体加入共享战略同盟。

(三)资源整合机制

建立实训资源整合机制,目的是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全社会实训资源,提升产出投入比值,最大限度发挥实训资源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针对各种各类资源的不同属性,整合实训资源,既要解决当前各实训单元的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问题,还需重点关注隐形资源的互融共享。整合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实训仪器设备、实训项目、实训数据与软件等显性资源,还须包括职业实训教育人才、技术和研究经验等隐性资源。

实训资源的整合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数字化资源库,旨在整合区域内各共享机构的实训仪器设备、实训项目等显性资源,并以静态形式提供资源共享、点播及查询。二是搭建适时互动交流的平台,旨在对于一些无法直接转化成为成果使用的,需要进一步提炼的经验知识等隐性资源,通过BBS、合作室、项目单元合作、研究探讨等多种渠道,使实训主体间轻松便捷地建立起互动与交流的桥梁,促进隐形资源的共享。实训联盟成员可在平台上发布项目实训需求、探讨问题等,与他人进行互动与交流,高效便捷地获得研究所需的信息以及实训资源或人力资源。

(四)技术支撑机制

技术支撑机制,是通过建立、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实现面向各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服务的保障,是加强与政、校、企合作,提高实训基地运作效率的重要媒介。该机制是通过系统或软件的方式,将实训资源在各联盟成员间共享,提升实训资源获取、转化和共享的综合效益,促进实训资源在共享主体间顺畅、广泛地互联互通。着力改善技术支撑机制,重点是搭建四大服务平台,提高面向区域需求的服务能力,如图4所示。

搭建面向在校生的职业技能实训服务平台 该平台旨在充分发挥实训资源的教学功能,为区域在校生提供实训服务。增强专业知识系统性构建,重点培养岗位需求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毕业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平台负责发布教学相关信息,如实训进度与安排、实训成绩评估、在校生预约实训,在线学习、在线答疑。

搭建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服务平台 该平台的搭建,使实训基地可以满足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需求,根据实际闲置情况适时对外发布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吸纳社会培训需求者前来参加技能培训,这不仅提升了实训资源的使用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且提升了社会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满足了部分人员的职业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搭建面向社会的技能鉴定服务平台 通过该平台使实训基地与区域内劳动局、财政局、卫生局、教育局等部门实现无缝衔接,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基地鉴定站、考评点的作用,为校内实训生、企业技能员工、下岗工人等提供良好的技能鉴定软、硬件环境。平台对外发布鉴定安排与进度,鉴定等级,政策法规,区域鉴定工作相关报表统计等。

打造技术创新发展平台 该平台旨在使校内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产学研环节紧密结合,以职业化人才培养为纽带,形成横向多元化、纵向多层次校企合作新境界。通过平台的创建真正打破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实训教师的隔阂,以课题研讨的形式共同推进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

(五)管理运行机制

实训资源共享机制既包括各实训主体间的有效协调,也涉及各类实训资源的管理、维护与控制。因此,亟须从立法强制、政策引导、制度约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共享保障体系。需要注意如下三个方面。(1)在实训共享联盟期限内,建立配套的制度性体系,以规章制度或会员章程等形式明确各成员的职责与任务,约束各成员的行为,指导和管理各参与单位以及共享资源的正常运行。(2)加强联盟成员的资格审查,防止低劣实训主体、实训资源的掺入,不断审核各类实训主客体、保证共享成员的素质,保证共享资源的质量。(3)加强实训资源使用的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主要是通过加强实训过程监视、监管环节,设备盘点、检测、维修专人负责,台账登录及时、详实,实训后评价真实客观,以保证共享资源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六)利益激励机制

利益激励的关键在于,使不同主体能够持续从中获取自己关注点刺激。因此,针对校企实训资源共享利益激励可以采取了以下措施。

优质资源激励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方可以借助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一套指标评价体系,评估量化某企业的实训贡献度,并根据各企业贡献度的不同将联盟中不同主体划分为若干等级。企业等级越高,校方将推荐越优秀的人才到企业实习或就业,优惠甚至无偿为该企业人员提供技能拓展培训等。相反,企业亦可通过评估院校的实训贡献度决策是否为实训基地贡献特色资源。

项目合作激励 如上所述,通过技术平台发布项目合作需求,促进区域内不同机构人员横向合作,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使社会关注实训基地资源,吸引各种实训资源整合与共享。

在我国高职教育研究领域中,实训资源共享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真正实现实训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管、共用,还有待深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徐国庆.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实训资源建设与共享水平调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29-33.

[2]李红贤.动态实训资源的使用共享——工商企业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教学资源使用共享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1(24):10-13.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70-73.

[4]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28-30.

[5]廖亚斌,屈孝初.长株潭职业教育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共享机制探讨[J].消费导刊,2010(6):165-166.

[6]刘峰.高职院校校内隐性实习实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5):76-78.

[7]丁佟倩.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研究[J].商业会计,2011(7):75-76.

[8]刘友祝.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北京职业教育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9]李明珍,徐进.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机制探讨——

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共享平台的构建与示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1):65-68.

[10]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

[11]Dyer J H,Singh H.The Relational View: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 of Inter-organiza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4):660-679.

[12]Blake Gumprecht. The American College Town[J].The Geographical Review,2003(1).

[13]Rabin,Matthew. a Perspective on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May 2002,46(4/5):671.

(责任编辑:张维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保障机制资源共享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