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2015-02-09张深奥张琼苑
张深奥 张琼苑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栋梁,他们的素质如何,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如何,关系到其一生的兴衰荣辱。因此,重视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容忽视。
【关键词】心理健康 思想教育 大学生 策略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随着科学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心理因素对于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对心理健康的关切程度也与日俱增。没有疾病仅仅是健康的最低要求,一个人只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完满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学校、家庭、社会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对策。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迫切要求
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高素质人才,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事实说明,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许多成功人士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些事业失败、人生挫折的人,也往往是心理素质比较脆弱,经不起困难、挫折乃至失败的挑战和考验。必须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
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期望值较高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要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各个层面全面展开,使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1)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大学生已经开始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已基本确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因此,每个大学生都应增强心理卫生意识,了解心理卫生的知识,而不应使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盲点。了解心理卫生知识,就等于拿到了通往健康心理的钥匙,在必要时就可以进行自我调节。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许多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独自生活,一时间似乎得到了许多的“自由”。不过,如果滥用这种“自由”,或随心所欲,或负担过重,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理节奏,都会导致精神损伤。因此,尽快地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乃当务之急。
(3)保持健康的情绪。情绪对于心理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每一种心理疾病都有其情绪上的表现。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与信心。相反,如果一个人情绪波动不稳,患得患失,喜怒无常,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而自己又不会调节和控制,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甚至精神错乱。大学生情感丰富而冲动,就更应学会保持健康的情绪。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去爱。建立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的途径。大学生都是同龄人,共同点较多,人际关系比社会上单纯。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实现心理平衡。健康的心理是需要丰富的营养的,最重要的营养就是爱。爱不是抽象的,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2.学校、家庭、社会要为当代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1)学校方面。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哲学、社会科学课中特别是思想理论课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课堂心理健康教学必须结合实际,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多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教育效果。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心理障碍。
(2)家庭及社会方面。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关系,树立良好的家庭期望,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尊重和理解当代大学生的独立和民主意识;要适当创设挫折情境,使其掌握应付挫折及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社会要加快教育民主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加快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会心理环境,从根本上保证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四、结语
现代社会,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社会环境变化及其身心巨变加深了他们的心理矛盾,使得其心理、行为问题增多,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增加。许多学生因经受不住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压力和挫折而产生极大的挫折感、高度焦虑和抑郁,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也将会迎来重重挑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