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提高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率中的应用

2015-02-09许冬梅马又嘉甘秀妮袁顺琼

重庆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圈员结肠镜品管圈

许冬梅,马又嘉,冉 伟,甘秀妮,袁顺琼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400010)

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结肠镜已成为大肠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良好的肠道清洁是有效防止漏诊、误诊,提高检查速度的重要前提[1]。刘玉琼[2]指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3]。本院消化内科将该方法应用于提高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率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分配法,选取2013年4~7月(实施QCC活动前)在本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的202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117例,女85例,年龄16~67岁,平均(42.0±7.01)岁;选取2013年9~12月(实施 QCC活动后)在本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的212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121例,女91例,年龄17~69岁,平均(43.0±9.3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和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QCC 此次QCC活动共有8名成员,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副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推举领导能力及专业能力强的一位护师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设立圈名为“畅优圈”,寓意肠保轻松,健康无忧。

1.2.2 主题选定和活动计划拟定 收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依据其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进行“5、3、1”评分[4],确定得分最高的“提高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率”为此次活动的主题;以甘特图的形式拟定活动计划书,包括了圈员分工和活动周期。

1.2.3 现状把握及要因分析 通过内镜观察肠道准备效果,肠道准备清洁度分为4级,Ⅰ级和Ⅱ级为肠道清洁,Ⅲ级及Ⅳ级为肠道不清洁[5]。2013年4~7月在本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总数为202例,肠道准备不清洁率达47.52%。列出特性要因图,从人、物、环节、方法4个方面进行分析[6],找出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率低的各种因素,运用因果关联图进行分析,绘制出冰山图[7],最终确立导致问题的4个要因,即护士宣教不足、督促不力、专业知识不强、患者及家属个性因素。

1.2.4 目标值设定[8]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得出83.37%为目标值。根据现状把握中存在问题的累计百分比,绘制柏拉图(图1),根据80/20原则,造成81.25%结果的原因为此次活动改善的重点。

1.2.5 对策拟定及实施 全体圈员根据六何分析法[9]“5W1H”原则,即谁来做(WHO)、做什么(WHAT)、何时做(WHEN)、在何处做(WHERE)、为什么要做(WHY)、怎么做(HOW),详细拟定对策,经过脑力震荡,就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评分(“5-3-1”评分法),根据评分结果选定对策。针对护士宣教不足、督促不力、专业知识不强以及患者、家属个性因素这4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逐个设计PDCA循环进行对策实施。

1.2.5.1 加强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个性化 (1)制订肠道准备宣教手册,内容包括结肠镜检查的目的及意义、检查过程、肠道准备目的及影响因素、肠道准备药物服用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饮食准备的必要性、短时间内大量饮水的目的、观察大便的性状等,采取责任护士一对一讲解和书面宣教相结合的方式,落实床旁宣教工作。(2)针对患者及家属个性因素,全面评估影响肠道准备质量的相关因素,制订有个性化的肠道准备指引,并为患者进行通俗易懂的详细讲解。(3)圈员定期轮流为患者开公休会,加强肠镜检查及肠道准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图1 消化内科实行QCC活动前肠道准备不清洁原因柏拉图

1.2.5.2 加强 QCC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 (1)2013年7月本院启动QCC活动以来,邀请了台湾及大陆的知名QCC管理专家来院讲座,且全体圈员先后多次参加医院护理部组织的QCC知识培训。活动过程中,科室也多次安排QCC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资料收集与原因分析法、实施步骤与方法、QCC手法运用等。(2)制订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计划,且每月指派1名圈员查阅国内外关于肠道准备的最新文献,开展读书报告,探究比较不同理论的优缺点,指导肠道准备工作。(3)制订专业知识考核制度,与绩效考核挂钩。

1.2.5.3 加强质量控制管理 (1)将行肠镜检查的患者登记在特殊检查登记本上,并进行班班书面交接,全面落实交接班制度。(2)当班护士必须落实受检者的饮食及服药等情况,对于院外行肠道准备的患者,做到每班有电话回访。(3)制订“肠道准备质控记录单”,医护人员按时填写肠道准备质控记录。(4)选1名临床经验较丰富、责任心较强的护士担任肠道准备的专职质控人员,质控工作形成制度化,护士长-专职质控护士-责任护士对肠道准备进行3级质控管理。(5)开展传帮带(即一帮一)活动,探讨如何做好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指导、督促和互助对策,带动全科护士参与到肠道准备质控的工作中,实地考核,实时监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有形成果 QCC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率,QCC活动前、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17,P<0.001),见表1。

2.2 无形成果 通过本次活动,8名QCC成员在运用QCC手法、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自信心、责任荣誉的各项自评平均分为6.9~8.6分,与活动前的4.3~6.4分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见表2。

表1 QCC开展前、后肠道准备清洁情况比较(n)

表2 圈员对本次“畅优圈”活动前、后自我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3.1 利于肠道准备质量持续改进 QCC活动是自发组织的,应用多种品质管理工具,遵循PDCA程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本研究结果表明,将QCC活动应用到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管理中,也得到了明显的改进效果,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率由52.48%提高到85.85%。本次QCC活动深入分析肠镜检查肠道清洁率低的主要原因,制订了易于患者理解的肠道准备宣教手册及个性化的肠道准备指引,注重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制订了肠道准备质控记录单,对患者肠道准备过程进行全程化追踪,督促患者严格遵守肠道准备流程;建立了科室肠道准备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了肠道准备质量检查与评价机制,使肠道准备质量持续改进。

3.2 促进标准化的建立 本次QCC活动拟定了一套适合临床工作且操作性较强的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标准化流程,有利于肠道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首先,医生开具肠镜检查医嘱和申请单,由专职人员在固定时间到内镜中心预约,将预约回执单返回病房,由总务护士将受检者信息登记在特殊检查本上。责任护士全面评估受检者的综合因素,包括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心理状态、排泄情况、有无基础疾病、就诊经验等,制订个性化的肠道准备指引,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或)肠道准备指南,同时加强饮食、药物、活动、心理等方面的宣教,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大便的性状及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如习惯性便秘者,检查前3d进食含纤维素高的饮食以促进排便,效果欠佳者检查前1d口服通便药物以帮助排便;心理恐慌者,加强关爱,给予心理疏导,减少焦虑,增进配合;对于年老体弱者,鼓励家属参与肠道准备全过程,根据病情需要适当静脉营养支持等。对于活动能力差且胃蠕动功能减退者辅助胃电起搏和温热电脉冲治疗仪以帮助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排便,帮助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整个准备过程鼓励其室内走动,每小时活动15~20min,以促进胃肠道排空。同时,护士动态观察患者排便情况,检查前2h若大便不洁还有粪渣者可给予清洁灌肠等补救措施,直到排出满意清水样大便为止。最后,在电子结肠镜下由医护双方评定肠道准备的清洁度,并登记在肠道准备质控单上,以方便后续数据评估。对肠道准备不清洁的病例进行标记并回顾性分析,重新拟定护理对策并列入下一个PDCA循环。

3.3 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通过开展QCC活动,明显提高了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使医生更容易、更准确地诊治疾病,有效地提高了结肠镜检查的诊断率,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促进了良好医护团队合作。良好的肠道准备质量避免了患者重复肠道准备所浪费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费用,护士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优质服务得到患者的认可,密切了护患关系,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促进了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3.4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QCC活动强调每个圈员能够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其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10],圈员们都学会使用品管工具来解决医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学会如何用统计学方法及图表证明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提高了圈员的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创新意识、策划能力,培养了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1] 秦娟文,陆桂妙,黎桂香,等.两种不同服药方法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111-112.

[2] 刘玉琼.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7,21(2):375-376.

[3]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4] 李斌,曾艳,吴伟.品管圈在推进急诊患者安全转运交接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B):1924-1925.

[5] 甘静娣,周靖,陈秀梅.口服泻药结合甘油剂灌肠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肠道清洁度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1):27-28.

[6] 郭开生,魏飞.品管圈在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2B):4194-4196.

[7] 曾艳,陈宁.“品管圈”活动推进绿色通道流程重组的效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2):125-126.

[8]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9] 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姝,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2.

[10]黄群,周凯云.品管圈在提高烧伤病人床单元舒适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92-1693.

猜你喜欢

圈员结肠镜品管圈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